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疼痛患者对针灸信任度与针灸疗效关系的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许培昌 李达良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初步了解针灸治疗疼痛的疗效是否受病人对针灸的信任度影响。方法:共观察15例疼痛患者。以直观模拟标尺法让患者自我评价自己对针灸疗效的信任度(信任度VAS)以及疼痛程度(疼痛度VAS)。记录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度VAS分数作为疗... 目的:初步了解针灸治疗疼痛的疗效是否受病人对针灸的信任度影响。方法:共观察15例疼痛患者。以直观模拟标尺法让患者自我评价自己对针灸疗效的信任度(信任度VAS)以及疼痛程度(疼痛度VAS)。记录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度VAS分数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结果:治疗后疼痛度VAS平均降低(3.3±2.8)分(P<0.05)。患者的信任度VAS与其针灸治疗前后疼痛度VAS的变化率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462,P=0.083)。结论:初步结果表明,疼痛患者对针灸的信任度与临床疗效之间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心理学 针刺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下载PDF
《灵枢》体质观与针灸的内在关系简释
2
作者 王心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2年第9期44-44,共1页
  体质是指"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西方医学和中国医学都曾对体质进行过研究,很久以前人们便注意到人的个体体质特征.  ……
关键词 灵枢 体质观 针灸关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梗塞的时效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新贵 周元成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脑梗塞 中风 针灸疗法 针灸时效量效关系 综述
下载PDF
电针不同穴位、频率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于天源 张露芬 +5 位作者 孙承琳 唐丽亭 刘春梅 马惠芳 孙丽萍 任秀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7-669,共3页
目的 :研究电针的不同频率作用于不同穴位时 ,在保护胃粘膜效应上的差别。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安排实验并进行统计。结果和结论 :同一穴位对于不同的指标 (LI、SOD、MDA)有不同的调整作用 ,不同的刺激量对于各指标的调整结果亦不相... 目的 :研究电针的不同频率作用于不同穴位时 ,在保护胃粘膜效应上的差别。方法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安排实验并进行统计。结果和结论 :同一穴位对于不同的指标 (LI、SOD、MDA)有不同的调整作用 ,不同的刺激量对于各指标的调整结果亦不相同 ,“足三里”在保护胃粘膜方面的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剂量效应关系 胃粘膜 电针 足三里穴 穴位电流疗法
下载PDF
“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樊小农 王舒 +7 位作者 李雅洁 刘健 钱宇斐 张亚男 魏媛媛 张雪 武慧群 石学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13-917,共5页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方法刺激"水沟"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析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于"水沟"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效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影响作用最大。尽可能长时间地应用最快频率针刺,可取得最佳针刺效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的操作是快频率、足够长时间的针刺(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可取得最佳效应。此法是"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醒脑开窍 水沟 大鼠 Wistar 脑缺血
下载PDF
针刺与运动疗法不同干预次序组合对卒中偏瘫患者即时SEP波幅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冬娥 吴强 +3 位作者 林忠荣 林栋 申芳芳 刘建忠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9-87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 目的:观察不同疗法间干预次序组合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分为先电针患侧曲池合谷、后Bobath握手上举运动组,先Bobath握手上举运动、后电针患侧曲池合谷组,记录并比较患侧半球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情况。结果:①单纯电针或运动都能提升患侧SEP波幅,与针刺或运动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且二者之间的升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先针刺后运动组或先运动后针刺组不仅与治疗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这两组间的波幅差值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期,电针及运动疗法均可即刻改善患侧SEP,但电针及运动疗法二者不同干预次序的组合对患侧SEP的影响不同,以先针刺后运动组合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改善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治疗 诱发电位/针灸效应 运动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下载PDF
不同电针刺激频率对脑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6
7
作者 欧阳钢 贾少微 +2 位作者 王凡 石宇 高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6-778,共3页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Hz、2/15Hz、100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 目的:寻找治疗脑卒中的适宜电针刺激频率。方法:47例脑卒中患者电针头皮运动区,根据其频率分为2Hz、2/15Hz、100Hz组,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观察3组患者电针前和电针中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的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的电针刺激频率均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局部脑血流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活动,2/15Hz和100Hz组较2Hz组为强。结论:在刺激强度固定的条件下,2/15Hz、100Hz的刺激频率治疗脑卒中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脑血管意外/针灸疗法 血液灌注/针灸效应 脑/针灸效应
下载PDF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7
8
作者 吴焕淦 严洁 +5 位作者 余曙光 徐斌 常小荣 马晓芃 穆敬平 刘慧荣 《上海针灸杂志》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从灸材、灸量、艾灸的光热效应、艾灸的调节机制等方面综述灸法研究的现状,提出制约灸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灸法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 灸法 灸用材料 灸量 量效关系 针灸疗法 红外辐射光谱 作用机制 述评
下载PDF
从手法歧义看补泻手法的实质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强 靳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从补泻手法的歧义、矛盾及临床实际应用看出 ,补泻手法虽然是调节刺激量值的手段之一 ,但与补泻效应无对应关系。古人对手法的误解并已将手法神化 ,使后人的研究不能摆脱强调具体招式 ,这是补泻手法研究多年来无重大进展的根本原因。补... 从补泻手法的歧义、矛盾及临床实际应用看出 ,补泻手法虽然是调节刺激量值的手段之一 ,但与补泻效应无对应关系。古人对手法的误解并已将手法神化 ,使后人的研究不能摆脱强调具体招式 ,这是补泻手法研究多年来无重大进展的根本原因。补泻效应的产生是医者的刺激量值与患者的感应量值相匹配的结果。医者的刺激量值段是相对固定的 ,所以应将注意力集中到探寻患者的感应量值上 ,并建立患者个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灸剂量效应关系 针刺感应 补泻手法 捻转补泻 平补平泻
下载PDF
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 被引量:29
10
作者 文绍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79-78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之疗效。方法:将630例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用火针点刺穴位放血20mL、40mL、60mL。结果: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8.1%、92.8%、97.6%,C组疗效最... 目的:观察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之疗效。方法:将630例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用火针点刺穴位放血20mL、40mL、60mL。结果: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8.1%、92.8%、97.6%,C组疗效最好;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血疗法是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多者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针灸疗法 火针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刺血疗法
下载PDF
不同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调整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贾萍 陈日新 +1 位作者 刘金香 田宁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01-80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红霉素诱导的家兔胃电节律亢进的调整效应,为针灸临床选择合适频率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家兔做耳缘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胃电节律紊乱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Hz电针组、20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后3组...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红霉素诱导的家兔胃电节律亢进的调整效应,为针灸临床选择合适频率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家兔做耳缘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胃电节律紊乱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Hz电针组、20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后3组分别用3Hz、20Hz、100Hz3种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段的主频功率(PDP)和总功率(PTP)。结果:红霉素可使家兔胃电PDP和PTP明显增高(P<0·001);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PDP及PTP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对PDP的影响3种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PTP的影响20Hz电针疗效明显优于3Hz电针组(P<0·05),但与100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而且不同频率电针对胃电的调整效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电描记术/针灸效应 胃肠活动/针灸效应 电针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下载PDF
不同强弱刺激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66-86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针刺刺激量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寒邪为主的下肢痛痹病人41例,在患肢悬钟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通过同一病人强、弱刺激后观察患侧肢体血流图,计算波幅值以做比较。结果:强刺激针后使波幅下降,弱...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针刺刺激量对痛痹患者肢体血流图的影响。方法:选择以寒邪为主的下肢痛痹病人41例,在患肢悬钟针刺得气后行捻转手法,通过同一病人强、弱刺激后观察患侧肢体血流图,计算波幅值以做比较。结果:强刺激针后使波幅下降,弱刺激针后使波幅上升。结论:不同刺激量可以引起患肢血管舒缩机能截然不同的规律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痹/针灸疗法 痛痹/病理生理学 血液动力学现象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肢体血流图
下载PDF
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4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晓亮 缪丹 +10 位作者 孙建华 陈理 连晓阳 王国琴 卢梦叶 董国启 戴敏 盛艳 原萌谦 白丽君 曹雅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浅刺八邪穴治疗,2组疗效均为2周。... 目的:观察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采用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浅刺八邪穴治疗,2组疗效均为2周。通过改良肌张力分级量表(MA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NDS)、Fugl-meyer评价量表(FMA)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首次治疗后即刻、首次治疗24 h后、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的手肌张力痉挛程度、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手运动功能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手肌张力痉挛程度3级患肢数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后个时间点3级患肢数明显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2组患者在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Ⅲ+级患肢数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组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后即刻、末次治疗24 h后手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且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末次治疗后即刻手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86%(P<0.05)。结论:盛氏调经御气法深刺八邪穴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不仅能缓解手肌张力痉挛,改善患者手运动功能,还可以减少手神经功能损伤,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肢体功能障碍 八邪穴 针刺疗法 针灸剂量效应关系 对症治疗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家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蒲瑞生 方晓丽 +5 位作者 颉旺军 刘丁龙 权可 苏成红 杨晨光 张延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4183-4187,共5页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 目的观察颊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镇痛效应中的特点,为颊针临床留针时间、疗程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9月将筛选合格的40只清洁级大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体针组、颊针组制备类风湿关节炎兔模型,正常组不予处理。实验第27天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均予以体针组、颊针组相同方法固定30 min;体针组选双侧后肢膝眼和足三里针刺,留针30 min,1次/d;颊针组选颊针膝穴针刺,留针20 min,1次/d;4组均连续治疗10次,分别在治疗第1、4、7、10次针刺时测定针刺0、5、15、30、60、120、240 min各时间点痛阈值。结果第1、4、7、10次针刺方法和时间在痛阈值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P<0.05),针刺方法在痛阈值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正常组和模型组的痛阈值无时间效应(P>0.05),体针组和颊针组的痛阈值有时间效应(P<0.01)。颊针组时间在痛阈值上主效应显著(F=15.473,P<0.001),颊针组时间与针刺次数在痛阈值上不存在交互作用(F=0.973,P=0.486)。颊针组第1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7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7,P=0.012);颊针组第7次针刺时镇痛效应量效曲线与第10次针刺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3,P=0.656)。结论颊针疗法的镇痛效应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曲线,且具有起效快、上升快、下降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针灸疗法 镇痛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颊针疗法
下载PDF
论面瘫针灸治疗量的控制 被引量:24
15
作者 侯书伟 张昌云 王长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07-610,共4页
探讨周围性面瘫(以下简称面瘫)针灸治疗量控制规律:①面瘫早期:穴定量恒,治疗取穴宜少、疗法宜简、针灸治疗量宜小且基本恒定;②面瘫中期:穴增量增,治疗取穴渐增、疗法渐增、针灸治疗量渐增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峰值且维持峰值时间恰当... 探讨周围性面瘫(以下简称面瘫)针灸治疗量控制规律:①面瘫早期:穴定量恒,治疗取穴宜少、疗法宜简、针灸治疗量宜小且基本恒定;②面瘫中期:穴增量增,治疗取穴渐增、疗法渐增、针灸治疗量渐增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峰值且维持峰值时间恰当;③面瘫后期:穴增量减,治疗取穴继增、疗法渐减、针灸治疗量渐减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达到"谷点";④面瘫后遗症期:穴变量微,治疗取穴以症显局部为主、疗法宜单一、针灸治疗量宜微小。认为遵循面瘫临证治疗量控制规律方可获得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临证经验
原文传递
不同施灸时间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及TNF-α和IL-10表达的影响
16
作者 李情 薛平聚 +6 位作者 张小琴 贾叶娟 徐晶 陈子龙 贾春生 邢海娇 杨燕萍(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87-196,共10页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施灸时间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膝关节软骨形态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影响,探究艾灸治疗KOA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15 min组、...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施灸时间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膝关节软骨形态学、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0的影响,探究艾灸治疗KOA的最佳治疗时长。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15 min组、艾灸30 min组和艾灸60 min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向大鼠膝关节腔内注射碘乙酸钠溶液的方法复制KOA模型。艾灸15 min组、艾灸30 min组和艾灸60 min组均采用温和灸干预,干预位置均为髌骨附近的内膝眼穴及犊鼻穴,干预时间分别为15 min、30 min和60 min,每周干预3次,连续4周,共12次。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在其他三组艾灸干预的同时固定30 min,不予艾灸干预。干预结束后,肉眼观察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度;使用苏木素-伊红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和Mankin评分评价软骨病理改变程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和IL-10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软骨表面粗糙,软骨细胞排列欠规整,Mankin评分及血清TNF-α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艾灸干预组大鼠关节软骨表面较光滑,软骨细胞排列较整齐,Mankin评分及血清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艾灸30 min组和艾灸60 min组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艾灸15 min组比较,艾灸30 min组和艾灸60 min组大鼠关节软骨表面较光滑,软骨细胞排列较整齐,Mankin评分及血清TNF-α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0的表达增高(P<0.05)。艾灸30 min组与艾灸60 min组比较,血清TNF-α及IL-10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明显改善KOA关节软骨的形态结构,保护关节软骨,抑制软骨炎症,延缓KOA软骨退变。其作用效果与艾灸治疗时间密切相关,艾灸30 min与艾灸60 min的治疗效果优于艾灸1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温和灸 骨关节炎 软骨 炎症 灸量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大鼠
原文传递
电针刺激量量化方案探讨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频 杨华元 胡银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7-420,共4页
研究针灸刺激量、电针刺激量、电针刺激强度的定义域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电针刺激量量化方案。通过对电针标准化工作的回顾,总结了目前电针应用状况和临床对照研究中刺激量量化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针灸刺激量的不同见解和理解误区,分析了... 研究针灸刺激量、电针刺激量、电针刺激强度的定义域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电针刺激量量化方案。通过对电针标准化工作的回顾,总结了目前电针应用状况和临床对照研究中刺激量量化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针灸刺激量的不同见解和理解误区,分析了针灸刺激量、电针刺激量、电针刺激强度的定义域及相关影响因素。经技术分析,推导出电针脉冲能量、电针刺激强度、电针刺激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提出的电针刺激量量化的几种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电刺激 电刺激方法 国家标准
原文传递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ime-effect relationship of moxibustio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 due to stagnation and congelation of cold-damp 被引量:4
18
作者 Xue Xiao Liu Xin +5 位作者 Liu Yu Peng Guo-ran Wang Qian Chen Chun Li Yun Wang Pan-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1年第1期62-66,共5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ime-effect relationship of moxibustio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PD)due to stagnation and congelation of cold-damp,thus explore the optimal choice of moxibustion duration,and provide evidence ...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ime-effect relationship of moxibustion for primary dysmenorrhea(PD)due to stagnation and congelation of cold-damp,thus explore the optimal choice of moxibustion duration,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achieving satisfactory efficacy in moxibustion treatment.Methods: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PD due to stagnatin and congelation of cold-damp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All the patient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given moxibustion treatment at Guanyuan(CV 4),20 min in group A,40 min in group B and 60 min in group C.The changes in the pain measurement score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better in group B and group C than that in group A(P<0.05),and that in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C(P<0.05).Besides,the pain measurement score changed significantly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hree groups(all P<0.05),and the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 were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pain measurement scores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P<0.05),and that in group B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C(P<0.05).Conclusion:Given the same stimulating frequency and intervention time of moxibustion,40-minute duration demonstrates relatively better efficacy for PD due to stagnation and congelation of cold-da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Therapy Moxa Stick Moxibustion Mild Moxibustion Dose Response Relationship Acupuncture-moxibustion:Pain Measurement Cold-dampness Dysmenorrhea
原文传递
定量描述针刺刺激量及其效应的规则 被引量:13
19
作者 屠健如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前对针感的定量性描述方法尚欠完善,阻碍了针刺量效关系的深入研究。根据既往针刺定量研究中的成果及临床经验,笔者提出了针刺刺激量的定量描述规则(M-QNS),并设计了简要的针刺刺激量-效应调查表(F-QNS-E),M-QNS规则和F-QNS-E表均可... 目前对针感的定量性描述方法尚欠完善,阻碍了针刺量效关系的深入研究。根据既往针刺定量研究中的成果及临床经验,笔者提出了针刺刺激量的定量描述规则(M-QNS),并设计了简要的针刺刺激量-效应调查表(F-QNS-E),M-QNS规则和F-QNS-E表均可用于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和针灸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刺激量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原则
原文传递
周围性面瘫针刺介入时机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沈特立 曹莲瑛 +4 位作者 张伟 李艳 吴庆红 姚美金 顾露燕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最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随机对照试验 时间因素 剂量效应关系 针灸 时间治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