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针炙铜人复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万俐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3期183-189,共7页
本文叙述了在复制明代针炙铜人过程中,由于模具的合理设计,有效地控制了蜡件壁厚在4mm左右;石英砂型壳钢丝网加固法的创新工艺和发掘已失传的稻草失蜡法铸造工艺,保证了铸件的精确度;采用化学试剂着色、色彩真实,性能稳定。 本复制技... 本文叙述了在复制明代针炙铜人过程中,由于模具的合理设计,有效地控制了蜡件壁厚在4mm左右;石英砂型壳钢丝网加固法的创新工艺和发掘已失传的稻草失蜡法铸造工艺,保证了铸件的精确度;采用化学试剂着色、色彩真实,性能稳定。 本复制技术解决了该铜人在形体大、文字多、造形复杂等方面的难题。为复制大型复杂的文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 铸件 针炙铜人 复制
下载PDF
针炙发展史上的创举──针炙铜人
2
作者 贺玲 盛岱仁 《解放军健康》 1995年第3期37-37,共1页
针炙发展史上的创举──针炙铜人贺玲,盛岱仁针灸铜人,系宋代针灸学家工唯一创制。公元1026年(天圣四年).王唯一奉诏主纂官修《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刊印流传的同时,还刻文于石碑之上(其残石已于公元1967~197... 针炙发展史上的创举──针炙铜人贺玲,盛岱仁针灸铜人,系宋代针灸学家工唯一创制。公元1026年(天圣四年).王唯一奉诏主纂官修《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刊印流传的同时,还刻文于石碑之上(其残石已于公元1967~1971年在北京陆续出土)。公元1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炙铜人 发展史 铜人 灸学家 医史博物馆 《医宗金鉴》 太医院 应用与发展 公元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我国古代明堂图的优良传统 被引量:1
3
作者 靳士英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46-49,65,共4页
《隋志》载明堂图十余种,推断多为《甲乙经》后作品。唐甄权、孙思邈明堂图为三人图,王焘所绘为十二人图。宋元明清均官颁图经、铸铜人、绘明堂图以求经穴的统一规范厘正增新。清雍正间曾铸大小铜人两种,修武英殿明堂图作者在英维肯医... 《隋志》载明堂图十余种,推断多为《甲乙经》后作品。唐甄权、孙思邈明堂图为三人图,王焘所绘为十二人图。宋元明清均官颁图经、铸铜人、绘明堂图以求经穴的统一规范厘正增新。清雍正间曾铸大小铜人两种,修武英殿明堂图作者在英维肯医史馆见到小铜人一具、嘉庆钱松重镌明堂图四幅,我国已佚。我国古明堂图的优良传统主要是:经图并重,经穴并重,不断厘正、增新、勘误,重视经穴与解割关系,以简明的三人图为主流,全图、总图、要图、分图、小图相结合,纵横系统局部地反映经络穴位,所有这些都应予继承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堂图 经穴图 针炙铜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