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氏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对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眼裂大小、眼球最大活动度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徐致丽 吕云佳 +3 位作者 魏智祥 方顺济 李笑飞 华志佳 《四川中医》 2023年第2期196-198,共3页
目的:观察陆氏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对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眼裂大小、眼球最大活动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针刺疗法,观察... 目的:观察陆氏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对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眼裂大小、眼球最大活动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针刺疗法,观察组采用陆氏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两组治疗4周,每周治疗3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斜视角度、眼裂、眼球活动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斜视角度、眼裂大小、眼球最大活动度恢复程度都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陆氏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对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眼裂、眼球活动度等病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氏针芒行气法 弩法 动眼神经麻痹 眼球最大活动度 眼裂大小
下载PDF
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琳 陆李还 +5 位作者 俞建锋 张金华 黄美英 迪燕 夏益 卜利锋 《上海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配合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两组均...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配合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五项语言功能进行评估,并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87%(26/31),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P<0.05)。两组治疗后五项语言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说和出声读两项分别为(48.90±7.95)分和(40.39±9.53)分,对照组分别为(43.81±9.48)分和(35.16±7.3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治疗配合针芒行气法结合弩法疗效显著,失语症严重程度较前改善,语言功能提高,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失语 刺疗法 弩法 针芒行气法
下载PDF
针芒迎随补泻之我见
3
作者 孙福生 殷克敬 《山西中医》 1989年第2期36-37,共2页
迎随补泻最早见于《内经》,其中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终始》、《小针解》和《素问·针解》、《离合真邪论》等篇论述较为集中。但对迎随补泻的认识,历来并不一致,本文仅对“针芒迎随补泻”和同道们商榷。《灵枢·九... 迎随补泻最早见于《内经》,其中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终始》、《小针解》和《素问·针解》、《离合真邪论》等篇论述较为集中。但对迎随补泻的认识,历来并不一致,本文仅对“针芒迎随补泻”和同道们商榷。《灵枢·九针十二原》载:“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往者为逆,来者为顺……逆而夺之,恶得无实。追而济之,恶得无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芒 补泻 灸疗法
下载PDF
陈幸生芒针透刺联合项丛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验
4
作者 王磊 陈幸生 +1 位作者 沈玥 邢怡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后循环缺血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文章阐述了陈幸生主任医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经验。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行入脑,其认为芒针透刺督脉可以振奋全身阳气,通督调神、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项丛刺”按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 后循环缺血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文章阐述了陈幸生主任医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经验。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行入脑,其认为芒针透刺督脉可以振奋全身阳气,通督调神、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项丛刺”按照“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原则,针刺局部穴位,疏通颈部经脉,可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两种针刺疗法联合,共同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疗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丛刺 后循环缺血 眩晕
下载PDF
芒针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大伟 谭伟 +3 位作者 金梁 祝英波 高玮 王德敬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目的评价芒针疗法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给予芒针治疗,配合培土疏郁汤口服;对照... 目的评价芒针疗法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给予芒针治疗,配合培土疏郁汤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疗法联合中医辨证干预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较单纯西药口服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辨证 肝郁脾虚证
下载PDF
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殷红彪 陈幸生 +1 位作者 周婷 王储蓄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26-30,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语言功能,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FCP)评价语言沟通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分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听理解、谈话、复述和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言语沟通能力评分和失语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优于对照组的75%(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芒针“循经透刺”可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降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透刺
下载PDF
芒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经验拾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娅露 周婷 +1 位作者 李伟 田梦卓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腓总神经损伤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占下肢神经损伤的50.9%,因其解剖位置表浅,故骨折、外伤、手术等均易致其损伤,在临床上多被忽视,常于患者出现症状后才被发觉。临床上尤以小腿及足运动功能和/或感觉功能异常为最明... 腓总神经损伤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占下肢神经损伤的50.9%,因其解剖位置表浅,故骨折、外伤、手术等均易致其损伤,在临床上多被忽视,常于患者出现症状后才被发觉。临床上尤以小腿及足运动功能和/或感觉功能异常为最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足背伸不能、足外翻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腓总神经损伤属于中医学中“痿证”范畴,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病变脏器涉及肺、脾(胃)、肝、肾,基本病机为津液、气血、精髓亏虚,不能濡养肌肉筋脉。病理性质分为虚证与实证,也可见虚实夹杂。针灸在补虚泻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芒针相对于普通毫针具有刺激性更强、针感透传更深的特点,以此增强针灸治疗的效果。导师周婷主任为广德张氏芒针第四代传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继承人,从业20余年,尤擅长运用芒针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并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通过介绍周婷主任医师运用芒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医案,总结周婷主任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期望为临床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经验
下载PDF
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对血清GABA的影响
8
作者 张金朋 赵彬 +5 位作者 陈慧杰 李季 关莹 朱路文 李保龙 王亚楠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法 中风 痉挛性瘫痪 肌张力
下载PDF
芒针早期介入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王储蓄 周婷 +8 位作者 燕炼钢 陈幸生 李静 江娜 杨娅 贾泽坤 殷红彪 王磊 王频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5期874-877,共4页
目的观察芒针早期介入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组予以芒针透刺阳陵泉透刺悬钟,丘墟透照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 目的观察芒针早期介入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中风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与治疗组3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组予以芒针透刺阳陵泉透刺悬钟,丘墟透照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量表(POMA)评分、足内翻角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步态、平衡测试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足内翻角度均小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足内翻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芒针早期介入可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足内翻角度,提高患者运动能力,疗效优于传统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内翻 中风 透刺 早期介入
下载PDF
基于表面肌电的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10
作者 朱蓉雪 姜迎萍 +4 位作者 陈雪欢 廖武萍 赖炽洪 李松林 陈伟标 《中医学》 202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图谱分析腰部竖脊肌肌电数据信号,探索芒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30名坐骨神经痛患者,选用华佗牌6寸(直径为0.40 mm,长度150 mm)的芒针,取腰部夹脊穴,第3至第5腰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0.5寸,共6个穴进行芒针针刺,隔两日治疗一次,共治疗2周。分别在2周前后采集分析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数据信号(averaged electromyography, AEMG, media frequency, MF值),并采用下腰痛系统评分法(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JOA)、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对患者不适及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elf-assessment Scale for Anxiety, SAS)评价焦虑程度。同时选取10名健康人进行表面肌电数据采集。结果:受试者均接受了表面肌电图检查。治疗后JOA = 23.9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 = 2.33,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JOA = 9.77, VAS = 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腰部竖脊肌的AEMG = 71.60 ± 8.73、MF = 60.30 (治疗前AEMG = 36.87 ± 5.17、MF = 51.7 ± 5.26),治疗后时域指标(AEMG)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 0.05),频域指标(MF)较治疗前下降;本次研究选取的健康志愿者腰部竖脊肌的AEMG = 85.5 ± 3.73、MF = 51.7 ± 5.26;治疗后患者SAS = 34.10 ± 2.72分(治疗前SAS = 49.20 ± 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经过芒针治疗,提示与治疗前比较,腰部竖脊肌收缩力有所提高,疲劳程度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腰部竖脊肌功能被激活,肌肉活动能力和疲劳程度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不适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在芒针治疗后疼痛得以改善的同时心理状况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 坐骨神经痛 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
下载PDF
芒针透刺天突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探析
11
作者 叶宇 吴凯瑞 +5 位作者 徐芳园 程红亮 李洪涛 戴帆 张宜廷 凌美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06-611,共6页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芒针透刺天突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天突有“清利咽喉第一穴”之称,芒针透刺可疗“深邪远痹”。紧扣天突与中...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局限性,而芒针透刺天突治疗该病疗效显著,天突有“清利咽喉第一穴”之称,芒针透刺可疗“深邪远痹”。紧扣天突与中风后吞咽障碍之病因、病机、病位的相关性,探讨芒针透刺天突治疗该病的理论基础及独特优势,以期为芒针透刺天突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应用奠定临床基础,为针刺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吞咽障碍 天突 透刺 理论基础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患者应用芒针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对其性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代凤超 曹印成 +2 位作者 赵一凡 田淑静 王雪梅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7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芒针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患者对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0例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芒针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患者对其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60例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芒针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结果观察组随访6个月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最大收缩力均增大,中文版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最大收缩力大于对照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气下陷型子宫脱垂患者采用芒针针刺联合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及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中气下陷 子宫脱垂 性功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13
作者 房海宁 牛红月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4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治疗前为(3.33±1.03)级,治疗后为(1.90±0.76)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例患者SSA评分治疗前为(25.63±2.88)分,治疗后为(19.47±2.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对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效果。30例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28/30)。在留置胃管的7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治疗3周后拔除胃管,撤管率为71.43%(5/7)。在治疗过程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且患者出血量较小,在出血初期对施术部位用干棉球按压片刻后,出血得到控制,说明该法安全性较高。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芒针下颊车多向透刺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假性延髓麻痹 吞咽障碍 深刺法 下颊车 醒脑开窍
下载PDF
腰部芒针透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刘冰冰 武沛欣 +3 位作者 陈文鑫 梁旭英 曹克锋 高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1871-1873,共3页
目的:观察腰部芒针透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LMS患者9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予腰部芒针透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 目的:观察腰部芒针透刺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LMS患者9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予腰部芒针透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芒针透刺治疗LMS疗效突出,能够降低LMS患者的疼痛及功能障碍程度和炎症水平,提高LMS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肌劳损 透刺
下载PDF
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付晨瑜 张锦 房晓磊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芒针透刺。...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择中风后尿潴留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4周。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芒针透刺。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残余尿量、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速、单次排尿量、尿管留置时间、24 h排尿次数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并对两组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最大容量、生活质量评分、单次排尿量、最大尿流速和降低残余尿量、尿管留置时间、24 h排尿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透刺结合膀胱功能管理对于脑卒中后尿潴留有明显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功能,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尿潴留 膀胱功能管理
下载PDF
温针配合激痛点芒针透刺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疗效研究
16
作者 陈来雄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究温针配合激痛点芒针透刺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LBM)疗效。方法:筛选我院门诊60例LBM患者,时间范围2023年3月—2024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推拿治疗)和观察组(基础治疗+温针配合激痛点芒针透刺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 目的:探究温针配合激痛点芒针透刺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LBM)疗效。方法:筛选我院门诊60例LBM患者,时间范围2023年3月—2024年3月,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推拿治疗)和观察组(基础治疗+温针配合激痛点芒针透刺治疗),各3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VAS、PPI、PRI分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ESR、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LBM患者温针配合激痛点芒针透刺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部肌筋膜炎 激痛点透刺 临床疗效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芒针深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的效果及对肠道SCFAs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淑萍 王田 +2 位作者 李晓菲 刘更 支建梅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343-348,共6页
目的 探讨芒针深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对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秦皇岛市中医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 目的 探讨芒针深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对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秦皇岛市中医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卒中后排便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接受脑卒中的常规治疗和神阙穴穴位贴敷,研究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芒针深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包括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和腹胀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bristol stool form scale,BSFS)评分、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量表(chronic constipation severity rating scale, CCS)评分、直肠肛管容量感觉阈值[包括直肠扩张时初始感觉阈值(first sensation volume, FSV)、初始排便阈值(defecating sensation volume, DSV)和最大耐受阈值(maximum tolerable volume, MTV)]、粪便SCFAs含量,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包括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腹胀评分)、CCS评分、FSV、DSV、MTV均降低(P<0.01),BSFS评分、粪便中丁酸和SCFAs含量均升高(P<0.01);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CCS评分、FSV、DSV、MTV均低于对照组(P<0.01),BSFS评分、粪便中丁酸和SCFA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芒针深刺联合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增加肠道SCFAs含量,改善粪便性状,降低排便障碍程度,治疗卒中后排便障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 穴位贴敷 卒中后排便障碍 短链脂肪酸 临床症状评分 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 慢性便秘严重度量表 直肠肛管容量感觉阈
下载PDF
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志刚 刘旭卓 +5 位作者 刘竹 包瑞 王鸿旭 申意伟 张杰 霍丽丽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31-35,共5页
目的:探究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芒针围刺组(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口... 目的:探究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滞血瘀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芒针围刺组(观察组)、体外冲击波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联合口服三七活骨丸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黏度及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并根据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3/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黏度及血浆D-二聚体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芒针围刺“股五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有效改善髋关节疼痛,对血脂、血液流动学有明显改善作用,可缓解坏死股骨头周围的血液供应,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刺 股五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气滞血瘀型
下载PDF
芒针透刺躯干肌联合穴位敷贴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
19
作者 浦芳 李佩芳 刘睿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57-660,共4页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躯干肌联合穴位敷贴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平衡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穴位敷贴,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芒... 目的 探究芒针透刺躯干肌联合穴位敷贴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平衡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穴位敷贴,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芒针透刺躯干肌联合穴位敷贴,持续4 w,评价治疗前、治疗后2 w和治疗后4 w 2组患者Berg评分(BBS)、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平衡测试仪检测质心轨迹面积和长度差异,比较2种疗法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BBS、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P <0.05),质心轨迹面积和长度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P <0.05),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w和治疗后4 w,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86.66%,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芒针透刺躯干肌联合穴位敷贴可改善患者中风后平衡障碍,增强患者运动能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穴位敷贴,且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刺 穴位敷贴 中风 平衡障碍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
作者 朱志强 郑颖颖 李明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4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53例。常规针刺组取常规穴位针刺,芒针组在背部后正中线旁开0.3寸、1寸和竖脊肌中线取穴,采用芒针针刺,远端取... 目的:观察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53例。常规针刺组取常规穴位针刺,芒针组在背部后正中线旁开0.3寸、1寸和竖脊肌中线取穴,采用芒针针刺,远端取穴同常规针刺组。2组均以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芒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P<0.05)。2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JOA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腰腿痛VAS评分低于常规针刺组,JOA评分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三线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减轻腰腿痛,改善腰椎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线刺法 腰腿痛 腰椎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