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享与轮流——略谈幼儿社会性情感和行为的培养
1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 1989年第10期10-11,共2页
近三年来,我班几乎每天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谢谢××,谢谢××的爸爸、妈妈。”原来是××小朋友又从家里带“好东西”来给大家啦。“好东西”的内容广泛,有爸爸、妈妈出差从全国各地带来的土特产,有从国外带... 近三年来,我班几乎每天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谢谢××,谢谢××的爸爸、妈妈。”原来是××小朋友又从家里带“好东西”来给大家啦。“好东西”的内容广泛,有爸爸、妈妈出差从全国各地带来的土特产,有从国外带来的糖果、小礼品,有图书、画报,有各种录音磁带,有各种动植物,有各类玩具。我们就是通过允许幼儿带、鼓励幼儿带“好东西”,来培养幼儿“分享”的情感和行为的。 1.对带来的吃的东西,老师首先告诉大家(利用起床后或两节课中间的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今天,××带好吃的东西来给大家啦!全体小朋友向他及他的父母表示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感 录音磁带 钉锅 三年 休息时间 一本 李鸿 特定情境 义务与责任
下载PDF
老西宁的老行当
2
作者 滕晓天 《中国土族》 2014年第4期59-64,共6页
老西宁的历史文化悠久。在远离现代文明的漫长岁月里,老西宁又是各行各业能工巧匠的活跃之地,他们活跃的身影和辛勤的劳动,集中反映了河湟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生动展现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景。这里的民间匠人,长期扎根于老百姓中间,他们... 老西宁的历史文化悠久。在远离现代文明的漫长岁月里,老西宁又是各行各业能工巧匠的活跃之地,他们活跃的身影和辛勤的劳动,集中反映了河湟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生动展现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景。这里的民间匠人,长期扎根于老百姓中间,他们肩扛担挑,穿街走巷,不避冬夏,风雨无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不脱离本土,或城或乡,或山或川,童叟无欺,活跃经济,深受百姓欢迎。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重负着历史的能工巧匠忙碌的身影淡出历史舞台,在他们身上满载着的一些民风民俗也悄然消失在岁月的巷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文化 河湟地区 现代文明 湟中 手工编织 乐都 钉锅 福临门 毡袄
下载PDF
谷子(外二首)
3
作者 刘向东 《诗刊》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羊肚 春天来了 二十四小时 钉锅 往前走 齐民要术 一秋 一春 叶如 举头望明月
原文传递
八奶
4
作者 顾文显 《野草》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说八奶年轻时俊得不得了,我无论如何不信。我认识八奶时,她瘦得那样,大手从中间攥一把,两头露不出多少,整个是一具会挪动的木乃伊。那黝黑的皮薄得透亮,紧贴在骨头上,真想象不出血管们如何能够隐蔽于皮骨之间而不被挤干了。八奶整天只... 说八奶年轻时俊得不得了,我无论如何不信。我认识八奶时,她瘦得那样,大手从中间攥一把,两头露不出多少,整个是一具会挪动的木乃伊。那黝黑的皮薄得透亮,紧贴在骨头上,真想象不出血管们如何能够隐蔽于皮骨之间而不被挤干了。八奶整天只是闷着头劳作,几十年,一声不吭。我叫她,八奶。她只一笑,那笑离你二尺,离她自己二尺,突然就令人生出几分恐惧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俊 挤干 钉锅 草齐 马岱 想当年 邻居们 刘金定 在山 第三天
原文传递
母亲时代的用具
5
作者 齐明达 《中国铁路文艺》 2009年第5期62-66,共5页
棒槌石不乏歌者的昔日村落,一俟走进夏季的深处,犹同那一时节,如期而至的蛙鸣一般,东家西家,前院后院,时不时便会荡起、回旋一阵儿,棒槌与棒槌石配对、组合而出的独特、美妙的声响:棒叭、棒叭、棒叭叭,棒叭、棒叭。
关键词 钉锅 青幽幽 抱柴 缠缠绵绵 稀罕物 天公作美 爬起来 洗衣服 细林 无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