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钓捕技术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新军 赵小虎 刘金立 《海洋渔业》 CSCD 2005年第3期200-205,共6页
2004年9月~2005年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调查期间,对钓捕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认为,不同的作业位置其手钓产量不同,其中船头产量为最高,手钓平均脱钩率不到10%.采用变色灯是提高渔获量的重要技术,时间一般为凌晨3:00~5:00,其钓捕产... 2004年9月~2005年1月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调查期间,对钓捕技术进行了试验.结果认为,不同的作业位置其手钓产量不同,其中船头产量为最高,手钓平均脱钩率不到10%.采用变色灯是提高渔获量的重要技术,时间一般为凌晨3:00~5:00,其钓捕产量可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变色前后的单位时间产量分别为0.565 t/h和1.044 t/h.采用1.6 mm×3排机钓钩、每根钓线装6~8枚机钓钩进行单线作业,可有效降低脱钩率,平均脱钩率只有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钓捕技术 脱钩率 印度洋西北海域
下载PDF
智利外海茎柔鱼渔获率及钓捕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卫国 陈新军 郑波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0-465,共6页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探捕,对捕捞产量及其钓捕技术进行了分析。探捕期间,其产量以手钓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试验表明,八角型手钓钩的脱钩率为6.5%-19.5%,平均为13.2%。船体后部和前部的手钓脱钩... 根据2006年4-6月我国鱿钓船对东南太平洋智利外海茎柔鱼资源探捕,对捕捞产量及其钓捕技术进行了分析。探捕期间,其产量以手钓为主,约占总产量的98%。试验表明,八角型手钓钩的脱钩率为6.5%-19.5%,平均为13.2%。船体后部和前部的手钓脱钩率较高,中部较低。机钓脱钩率为20.7%-46.2%,平均为32.9%。茎柔鱼对机钓钩的颜色具有选择性,其中荧白色机钓钩的钓获率为最高,其次为绿色,橙色为最低。集鱼灯为金属卤化物灯时(2kW×180盏),八角型手钓钩的钓捕产量比四角型手钓钩高0.5倍;凌晨02:00-03:30时采用高压钠灯时(30盏×500W),四角型手钓钩反过来比八角型手钓钩高0.3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钓捕技术 智利外海 集鱼灯 脱钩率
下载PDF
大型柔鱼钓捕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新军 黄洪亮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70-173,共4页
关键词 柔鱼 钓捕技术 北太平洋 脱钩率
下载PDF
舟山海洋游钓钓具及钓捕技术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鲍纪平 陶毅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54-357,共4页
介绍了游钓采用的钓具的特征及国外在先进钓具领域的研究情况,并探讨了落达钓钓法钓捕鲷科鱼类、抛竿沉钓法钓石斑鱼、浮钓法钓鲻鱼等上层大鱼、拖钓法钓鲈鱼等钓捕技术。
关键词 舟山海域 钓捕技术
下载PDF
2001年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探捕结果及其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叶旭昌 《海洋渔业》 CSCD 2002年第4期165-168,共4页
本文对2001年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探捕调查的海况、渔获、渔场和生物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秘鲁外海表层水温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表层到100m水深存在温跃层;茎柔鱼的优势胴长为24~48cm,胴长和体重的... 本文对2001年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探捕调查的海况、渔获、渔场和生物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秘鲁外海表层水温呈自东向西、自南向北逐渐升高的趋势,表层到100m水深存在温跃层;茎柔鱼的优势胴长为24~48cm,胴长和体重的关系为:Y=6×10^(-6)L^(3.2598)(R^2=0.9924);渔场主要集中在14°00′S、80°00′W附近海区。调查表明秘鲁外海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渔场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但茎柔鱼钓捕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外海 哥斯达黎加外海 茎柔鱼 2001年 探埔调查 服长 体重 钓捕技术 渔业资源
下载PDF
1999年鱿钓生产总结
6
《远洋渔业》 2000年第4期8-10,45,共4页
关键词 1999年 鱿生产 渔场环境 钓捕技术 西南大西洋 北太平洋 日本海
下载PDF
怎样钓捕河蟹
7
作者 赵青松 金珊 《农村养殖技术》 2003年第15期17-17,共1页
钓捕河蟹的季节,南方从开春至立冬均可,北方时间短些,以夏天和秋天效果最好.钓捕河蟹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
关键词 钓捕技术 河蟹 竿 插竿示意图 延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