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浑沌:“钗黛合一”的另一种可能——香菱形象的深层内涵兼论湘云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继承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香菱是《红楼梦》极尽笔墨刻画出的重要女性之一,但其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我们将从分析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反映的人物关系入手,以秦可卿为介入点,重新梳理香菱与钗黛的关系,并最终... 香菱是《红楼梦》极尽笔墨刻画出的重要女性之一,但其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地位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我们将从分析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反映的人物关系入手,以秦可卿为介入点,重新梳理香菱与钗黛的关系,并最终得出结论:香菱与秦可卿分别代表了"钗黛合一"的一个极点、一种可能。如果说秦可卿预示了"钗黛合一"的社会化归宿,香菱则将之导向自然化的极致,回归人的自然本性,借用道家的思想来说就是回归浑沌。香菱的不幸遭际凸现出曹雪芹对道家返璞归真理想的反思和否定。而湘云与香菱这两个同被称为"呆""憨"的人在精神上以及作者赋予她们的形象内涵上的关联及差异亦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香菱 钗黛合一 浑沌 湘云
下载PDF
“钗黛合一”新论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建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2-33,共2页
《红楼梦》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世俗理想以及作家曹雪芹的美学理想是“钗黛合一” ,但作者的钗黛合一却是有倾向性的 ;思想的一致是宝黛爱情的基础 。
关键词 《红楼梦》 钗黛合一 爱情
下载PDF
“钗黛合一”接受史论略 被引量:2
3
作者 涂小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9-12,共4页
"钗黛合一"是俞平伯先生在研究《红楼梦》脂批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此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批判,并一直影响到80年代中期。其后,"钗黛合一"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走向。因此,对20世纪以来"钗黛合一"研究... "钗黛合一"是俞平伯先生在研究《红楼梦》脂批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此观点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批判,并一直影响到80年代中期。其后,"钗黛合一"研究出现了多元化走向。因此,对20世纪以来"钗黛合一"研究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并在其过程中考察当时的接受现状、社会因素影响等是一件颇有必要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钗黛合一 红楼梦 多元化研究
下载PDF
“钗黛合一”的是与非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熙中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1-35,共5页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一直为两个女主人公薛宝钗和林黛玉孰优孰劣的问题争论不休。但也有人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作者曹雪芹所肯定的正面人物,这就是所谓的“钗黛合一”论。对“钗黛合一”论作一历史的回顾与分析,并由此讨论文...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人们一直为两个女主人公薛宝钗和林黛玉孰优孰劣的问题争论不休。但也有人认为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作者曹雪芹所肯定的正面人物,这就是所谓的“钗黛合一”论。对“钗黛合一”论作一历史的回顾与分析,并由此讨论文学人物评价的标准问题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 钗黛合一 王蒙
下载PDF
“钗黛合一”与“兼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原型--“红学”一大公案的一种探索性解释
5
作者 杨朴 杨旸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2-91,共10页
过去研究的观点认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头一页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合图与合诗表现的是“钗黛合一”,也就是“兼美”;“兼美”就是钗黛的合二而一。从神话原型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没有真正理解到“兼美”和“钗黛合一”的真正意义。贾宝玉的太虚... 过去研究的观点认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头一页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合图与合诗表现的是“钗黛合一”,也就是“兼美”;“兼美”就是钗黛的合二而一。从神话原型的角度看,这种观点没有真正理解到“兼美”和“钗黛合一”的真正意义。贾宝玉的太虚幻境梦是神话式的梦,其中的“兼美”与“钗黛合一”表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形象:“兼美”是完美、理想的女性原型,她是由女娲神话原型置换变形而来的形象;而所谓的“钗黛合一”正是女性悲剧命运原型的具体模式。“钗黛合一”是贾宝玉梦中的原型形象,生活中的钗黛悲剧命运重复了贾宝玉梦中钗黛命运原型。曹雪芹创造一个“兼美”原型,意在提供一个神话坐标,以观照现实女性的分裂与异化。“钗黛合一”合图与合诗是现实女性对“兼美”原型分裂和异化的典型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美” 神话原型 钗黛合一 现实人物 对比形象
下载PDF
脂批中的“幻笔”是理解“钗黛合一”的关键所在
6
作者 涂小丽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
联系《红楼梦》文本、脂批和明清中长篇小说创作与批评的大环境,从脂批中的"幻笔"去分析"钗黛合一"是其关键所在。"幻笔"是指《红楼梦》在叙述过程中,从选材到情节设置,总是迂回曲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联系《红楼梦》文本、脂批和明清中长篇小说创作与批评的大环境,从脂批中的"幻笔"去分析"钗黛合一"是其关键所在。"幻笔"是指《红楼梦》在叙述过程中,从选材到情节设置,总是迂回曲折,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能够紧紧吸引读者的创作技巧。于宝钗和黛玉而言,则是指在小说情节发展进程中,二人由性格上的对立到心理情感需求上的和好,再到相契相知的起伏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批 钗黛合一 幻笔
下载PDF
“俗人”与“仙人”的完美组合--浅论“钗黛合一”
7
作者 田耿辉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5年第3期81-83,共3页
'钗黛合一'中'钗'是'俗人'里典型的贤淑女子,'黛'是下凡还泪的绛珠仙子,二者无论从性格上还是命运上都是互相映衬、互相照应、互为补充的,这是<红楼梦>所特有的写法,表达了曹雪芹所希望的一种既... '钗黛合一'中'钗'是'俗人'里典型的贤淑女子,'黛'是下凡还泪的绛珠仙子,二者无论从性格上还是命运上都是互相映衬、互相照应、互为补充的,这是<红楼梦>所特有的写法,表达了曹雪芹所希望的一种既能生活在温暖的尘世中,又能保持一种超然尘世的心境.这是<红楼梦>中人物的完美组合,也是曹雪芹个人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俗人 仙人 完美组合 钗黛合一 互补
下载PDF
因情成幻 借幻说法——《红楼梦》的阴阳两仪哲学观和钗黛合一意象美 被引量:1
8
作者 郝亦民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90-94,113,共6页
《红楼梦》第五回作为全书纲要性的一章,通过太虚幻境的“册子”和警幻仙姑的“曲演”,将书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命运大抵披露和暗示了出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作者特将宝钗、黛玉合作一图,合咏一诗,并放在全册领头的位置:“只见... 《红楼梦》第五回作为全书纲要性的一章,通过太虚幻境的“册子”和警幻仙姑的“曲演”,将书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命运大抵披露和暗示了出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作者特将宝钗、黛玉合作一图,合咏一诗,并放在全册领头的位置:“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钗黛合一 曹雪芹 意象美 意象分析 金陵十二 警幻仙姑 太虚幻境 主要人物
下载PDF
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说是一种美学评断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银堂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80-82,79,共4页
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说既包含有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同时,又溶入了美学的尺度。从道德的、历史的角度看,“钗黛合一”是一种错误主张;但若从美学角度分析,这一观点有着相当的正确性、深刻性。因此说,“钗黛合一”说应当是一种美学评价... 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说既包含有道德的、历史的尺度,同时,又溶入了美学的尺度。从道德的、历史的角度看,“钗黛合一”是一种错误主张;但若从美学角度分析,这一观点有着相当的正确性、深刻性。因此说,“钗黛合一”说应当是一种美学评价,尽管,这并非俞平伯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钗黛合一”说 红学 美学
下载PDF
万艳同悲 殊途同归——从“钗黛合一”看《红楼梦》的深意哀叹
10
作者 夏令嘉 《学语文》 2008年第6期19-20,共2页
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里,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的赞美和叹息是同时存在的。裙钗,粉黛,她们名字的寓意就引申出千千万万的女性。在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故事场景及创作背景的里里外外.她们象征着人间美好的特质与易逝的... 在“怀金悼玉”的《红楼梦》里,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的赞美和叹息是同时存在的。裙钗,粉黛,她们名字的寓意就引申出千千万万的女性。在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故事场景及创作背景的里里外外.她们象征着人间美好的特质与易逝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钗黛合一 殊途同归 创作背景 薛宝 女性 悲哀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钗黛合一”的合理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路越 杨淑敏(指导)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3期145-146,共2页
“钗黛合一”在红学界一直颇具争议。虽然探讨某个问题时,学界的观点是不可忽略的,但若拘泥于此,往往容易导致观点僵化。所以,本文在探究学界观点的基础上,又回归《红楼梦》作品本身,重新发现书中的“钗黛合一”思想。通过对其历史来源... “钗黛合一”在红学界一直颇具争议。虽然探讨某个问题时,学界的观点是不可忽略的,但若拘泥于此,往往容易导致观点僵化。所以,本文在探究学界观点的基础上,又回归《红楼梦》作品本身,重新发现书中的“钗黛合一”思想。通过对其历史来源的总结、对钗黛优劣论的突破、对钗黛人物形象的分析三方面结合论证“钗黛合一”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钗黛合一 优劣论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论“钗黛合一”的双重美学意蕴
12
作者 张入彩 冀志强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6年第12期28-30,共3页
在《红楼梦》中,"钗黛合一"具有两个层面的意蕴:宝玉角度的"合一"和作者角度的"合一"。首先,宝玉梦中所见可卿身上的二美合一,正是宝玉在初见黛钗之后产生的一种女性理想,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矛盾的幻象式... 在《红楼梦》中,"钗黛合一"具有两个层面的意蕴:宝玉角度的"合一"和作者角度的"合一"。首先,宝玉梦中所见可卿身上的二美合一,正是宝玉在初见黛钗之后产生的一种女性理想,也是他对自己内心矛盾的幻象式解决。其次,作者对钗黛合一的处理则是表现了他的一种美学理想。钗黛二人是女性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女性两种不同类型之美的典型。钗黛二人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也是美的事物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钗黛合一 红楼梦 宝玉
下载PDF
也谈“钗黛合一”
13
作者 李青 《魅力中国》 2010年第23期298-298,共1页
“钗黛合一”是俞平伯先生在研究《红楼梦》脂批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此观点提出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中“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叙事策略以及“女儿”群像塑造的分析,以阐明“钗黛合一”的内涵与... “钗黛合一”是俞平伯先生在研究《红楼梦》脂批中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此观点提出后,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中“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叙事策略以及“女儿”群像塑造的分析,以阐明“钗黛合一”的内涵与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钗黛合一 双峰对峙 双水分流 “女儿”群像 兼美
下载PDF
《红楼梦》研究的再探索——《“钗黛合一”新论》序二
14
作者 杨越 《广东社会科学》 1985年第2期62-62,共1页
一部《红楼梦》,创造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评论的卷帙浩繁,至今不衰,几乎同创作修改并行,便有《红楼梦》研究,后来竟成“红学”。这种情况,在中外古今的小说史上殊属罕见。然而,一部“红学”史。名家辈出、林林总总,仍然有许多问题... 一部《红楼梦》,创造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评论的卷帙浩繁,至今不衰,几乎同创作修改并行,便有《红楼梦》研究,后来竟成“红学”。这种情况,在中外古今的小说史上殊属罕见。然而,一部“红学”史。名家辈出、林林总总,仍然有许多问题,各执所见,众说纷纭,但也有不少问题的认识渐近实际。人类认识辽阔的太空,浩瀚的海洋,莫不如是:在探索与研究中逐步加深,认识、再认识。《红楼梦》研究自然更不可能有所谓“一次完成”,不论是宏观的认识还是微观的认识都会有多次反覆;假如有人在对这部巨著的研究中偶有发现,便自以为穷尽真理,摆出一副学阀的架势,终必贻笑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钗黛合一 《红楼梦》研究 再探索 “红学” 学阀 再认识 中外古今 真理 小说史 研究中
下载PDF
“钗黛合一”说的百年纪念与反思
15
作者 罗书华 《红楼梦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94,共14页
“钗黛合一”说是红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它植根于《红楼梦》原文与脂评,发轫于俞平伯的“两美合一”说,后在评红运动中转换成了尽人皆知的“钗黛合一”。新时期以来学界对“钗黛合一”说的讨论回归文本、文化与文学,然而论者所指也多不... “钗黛合一”说是红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它植根于《红楼梦》原文与脂评,发轫于俞平伯的“两美合一”说,后在评红运动中转换成了尽人皆知的“钗黛合一”。新时期以来学界对“钗黛合一”说的讨论回归文本、文化与文学,然而论者所指也多不在一个层面。“钗黛合一”本质上是一个名实不符的术语,它与原生的“二美合一”“钗黛并举”在事、态、意等层面都存在偏差,也没能准确反映初创者的命意。这个概念的流行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学术研究中概念使用的模糊与茫然。从文本事实与作者命意的角度来说,“钗黛竞亲”是比“钗黛合一”更为准确地描述钗黛关系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钗黛合一 俞平伯 聂绀弩 王蒙 竞亲
原文传递
《红楼梦》中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钗黛合一”论再批判
16
作者 耿传勇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中国社会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使封建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激烈,同时,随着新兴市民阶级的兴起,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向孔孟之道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中国社会到了十八世纪中期,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使封建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激烈,同时,随着新兴市民阶级的兴起,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向孔孟之道的传统思想展开了斗争。这种社会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也影响着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使他们当中产生了一些具有叛逆思想的人物。林黛玉由于和贾宝玉叛逆思想的互相支持,特别是受大观园阶级斗争的薰陶,使她产生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因素,成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薛宝钗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 钗黛合一 艺术形象 阶级斗争 思想因素 叛逆思想 贾宝玉 人性论
下载PDF
“钗黛合一”评议 被引量:8
17
作者 辛欣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1-345,共25页
本文首先回顾了俞平伯对钗、黛人物形象的理解,将俞平伯的钗黛观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他与“钗黛合一”论的渊源。然后梳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从“钗黛合一”论受到批判到对此理论进行反思和重新诠释的过程,从中探求“钗... 本文首先回顾了俞平伯对钗、黛人物形象的理解,将俞平伯的钗黛观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他与“钗黛合一”论的渊源。然后梳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从“钗黛合一”论受到批判到对此理论进行反思和重新诠释的过程,从中探求“钗黛合一”论在那个时代的内涵,以及各个时期学者们对“钗黛合一”论的思考和不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文艺学理论,评述俞平伯与李希凡、蓝翎在“钗黛合一”论方面的观点。最后从以上的研究论述中提出对钗、黛人物形象的理解,阐述“钗黛合一”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钗黛合一 俞平伯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钗黛合一”美学阐释(之三)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振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99,共16页
关键词 钗黛合一 美学阐释 《红楼梦》 “中和之美” 秦可卿 红学研究 “中和” 美学理念
原文传递
“钗黛合一”美学阐释(之四) 被引量:1
19
作者 赖振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7-325,共19页
七、“钗黛合一”与秦可卿之死——“死因”之谜[导读]秦可卿之死由原初构思中的“淫丧”,到《红楼梦》一书定稿后的“病丧”,前后形成了巨大反差。“淫丧”与“病丧”,虽同为一死,但死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秦可卿的早死、淫丧,是... 七、“钗黛合一”与秦可卿之死——“死因”之谜[导读]秦可卿之死由原初构思中的“淫丧”,到《红楼梦》一书定稿后的“病丧”,前后形成了巨大反差。“淫丧”与“病丧”,虽同为一死,但死的意义却有天壤之别。秦可卿的早死、淫丧,是作者给“钗黛合一”、“二美合一”式的“兼美”——中和之美安排的可悲结局。此即脂砚斋所谓的“作者秉刀斧之笔”。秦可卿的“病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钗黛合一 美学阐释 《红楼梦》 秦可卿 中和之美 脂砚斋 作者 兼美
原文传递
“钗黛合一”美学阐释(之一) 被引量:1
20
作者 赖振寅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4-203,共20页
关键词 钗黛合一 文学美学 《红楼梦》 古典小说 古代文学研究 中国 曹雪芹 薛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