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源性钙磷灰石尺寸引发的骨仿生层级演变及其骨凝血免疫效应
1
作者 许洁芸 赵原 +2 位作者 刘浩州 尹靖元 陈泽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6-715,共10页
生物源性钙磷灰石(BHA)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的治疗中。基于临床应用中的骨缺损区适配原则,BHA具有尺寸多元性设计,然而不同尺寸对应着不同的骨仿生层级,随着尺寸变化,其具备的骨仿生层级随之演变,并通过... 生物源性钙磷灰石(BHA)因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广泛应用于临床骨缺损的治疗中。基于临床应用中的骨缺损区适配原则,BHA具有尺寸多元性设计,然而不同尺寸对应着不同的骨仿生层级,随着尺寸变化,其具备的骨仿生层级随之演变,并通过骨凝血免疫调控影响骨修复再生进程,导致植骨结局不稳定。本文对BHA的尺寸效应进行回顾,通过分析天然骨多级结构,提出BHA尺寸引发骨仿生层级演变,仿生层级介导凝血免疫效应,并基于骨仿生层级及其骨凝血免疫效应,提出对不同尺寸BHA材料生物学效应的新认识及其生物学原理,为不同尺寸BHA材料的基础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性钙磷灰石 仿生层级演变 骨凝血免疫 材料尺寸效应
下载PDF
纳米缺钙磷灰石的热处理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彦涛 郭大刚 +2 位作者 张玉梅 安宏 孙闻超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研究纳米缺钙磷灰石的热处理特性。方法:湿法合成纳米缺钙磷灰石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方法分别对粉体进行化学组成、相结构与表面形貌的分析与观察。结果... 目的:研究纳米缺钙磷灰石的热处理特性。方法:湿法合成纳米缺钙磷灰石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方法分别对粉体进行化学组成、相结构与表面形貌的分析与观察。结果:500℃以下热处理2h后晶粒尺寸基本不变,直径为12—26nm,长度为30—66nm;600℃热处理2h后晶粒尺寸增大,直径为25—40nm左右,长度为75—100nm;800℃热处理2h后发生分解,主要产物为磷酸三钙,其晶粒的直径、长度均大于200nm;300℃热处理2h后可除去NH4^+。结论:纳米缺钙磷灰石具有自身的热处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磷灰石 热处理 形貌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湿法合成纳米缺钙磷灰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彦涛 郭大刚 +2 位作者 张玉梅 宁芳 许智轩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687-690,共4页
目的:合成与人体骨磷灰石成分接近的纳米缺钙磷灰石.方法:将(NH4)2HPO4和Ca(NO3)2按照2:1的比例混合、振荡合成、陈化24 h后,清洗、离心、烘干.采用X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能谱分析等实验手段,对合成的磷灰石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 目的:合成与人体骨磷灰石成分接近的纳米缺钙磷灰石.方法:将(NH4)2HPO4和Ca(NO3)2按照2:1的比例混合、振荡合成、陈化24 h后,清洗、离心、烘干.采用X线衍射、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及能谱分析等实验手段,对合成的磷灰石进行观察与评价.结果:(NH4)2HPO4和Ca(NO3)2在震荡条件下进行化学湿法合成,可制备出长约40~60 nm,宽约15~22 nm左右的缺钙磷灰石颗粒.,这种颗粒结构与通常的针状羟基磷灰石结构相比,更接近于人体骨磷灰石(长约50~64 nm,宽度为24~30 nm);该颗粒具有与骨磷灰石接近的钙磷比、相似的纳米尺寸、较低的结晶度,还含有一定量的碳元素.其合成过程简便易行,原料来源普通、经济.因为与人体骨磷灰石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经过今后的生物学实验,将有望成为生物活性更高的体内植入材料.结论:利用湿法合成纳米缺钙磷灰石简便有效、成分稳定、晶粒形貌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在纳米尺寸和成分上与骨磷灰石高度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 磷灰
下载PDF
镉-钙羟基磷灰石固溶体晶须的液相合成及其晶体化学与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胥焕岩 刘羽 +2 位作者 彭明生 吴泽 丁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1,共7页
通过XRD、FT—IR和SEM等方法对采用液相化学反应法合成的镉-钙羟基磷灰石(cadmium—calcium hydroxyapatite,Cd—CaHap)连续固溶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d—CaHap中没有杂质相存在,是纯的固溶体晶须。它们的晶胞参数a和c、晶胞体积V... 通过XRD、FT—IR和SEM等方法对采用液相化学反应法合成的镉-钙羟基磷灰石(cadmium—calcium hydroxyapatite,Cd—CaHap)连续固溶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d—CaHap中没有杂质相存在,是纯的固溶体晶须。它们的晶胞参数a和c、晶胞体积V随Cd离子替换量x(原子百分数)的增加呈线性减小,线性方程分别为:a=0.94727—9.159×10^-5x(R=0.9847);c=0.688682.070×10^-4X(R=0.9815);V=0.5357—2.74×10^-4X(R=0.9925)。随Cd离子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呈线性增加:△fH=46.53402x-13316.31257(R=0.99998)。摩尔混合焓△mH曲线的非对称性则说明替换后的Cd离子在磷灰石结构中可能存在着优先占位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羟基磷灰石 固溶体 晶胞参数 摩尔混合焓
下载PDF
人牙髓细胞复合不同孔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材料的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彭伟伟 翟万银 +3 位作者 江龙 李莉芬 常江 朱亚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1期9567-9571,共5页
背景:有文献表明,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将人牙髓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修复牙缺损具有可行性。然而究竟多大孔径的支架材料最有利于人牙髓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至今尚无定论。目的:观察人牙髓细胞复合不同孔径羟基磷灰石/... 背景:有文献表明,通过组织工程的方法将人牙髓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多孔支架材料修复牙缺损具有可行性。然而究竟多大孔径的支架材料最有利于人牙髓细胞的生长及分化,至今尚无定论。目的:观察人牙髓细胞复合不同孔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材料后黏附、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学行为。方法:人牙髓细胞接种至3种不同孔径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材料上,采用荧光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生长情况,然后通过细胞的黏附率实验与MTT比色法观察人牙髓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与增殖特性。不同孔径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复合人牙髓细胞后分别用生长培养基和矿化诱导液培养,于接种后第4,7,10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人牙髓细胞在3种不同孔径支架材料表面和孔隙内均能顺利黏附并增殖。其中100~300μm组支架材料黏附率最高,MTT结果显示接种3d后300~500μm组能较好地促进细胞增殖。培养10d后,复合在100~300μm和300~500μm材料上的人牙髓细胞,其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500~700μm组。提示与500~700μm孔径相比,孔径为100~300μm和300~500μm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材料能更好地促进人牙髓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牙髓细胞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 孔径 黏附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姜凌云 王爽 +1 位作者 李艳萍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研究经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制备CS溶液修饰HA-TCP。以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选取3只成年犬876︱678作为受试牙,... 目的:研究经壳聚糖(Chitosan,CS)修饰的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tricalcium,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方法:制备CS溶液修饰HA-TCP。以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选取3只成年犬876︱678作为受试牙,在受试牙根分歧处制备长宽高均为5mm的箱型骨缺损,分成两组,左侧作为实验组:将CS修饰的HA-TCP复合材料植入犬牙槽骨缺损部位;右侧作为对照组:将HA-TCP植入犬牙槽骨缺损部位;植入8周后将实验动物处死,组织学观察并图像分析新生骨组织的形成状态。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剩余材料占缺损的百分比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S修饰后的HA-TCP复合材料修复犬牙槽骨缺损效果优于单纯HA-TCP修复牙槽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CS)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HA-TCP) 牙槽骨缺损
下载PDF
多孔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根分叉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朋 杨峰 李亚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1期3848-3850,共3页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 目的评价骨替代品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Ⅱ~Ⅲ度根分叉区病变的患牙42颗,随机分为两组:其中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β-TCP/HA+GTR组)作为观察组,常规牙周翻瓣术治疗(OF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 a的牙周探诊深度(PPD)、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等临床指标及X线变化。结果两组术后PPD、HPD和SBI均有明显减少;β-TCP/HA+GTR组与OFD组相比较,PPD、HPD值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X线比较,两组根分叉区阴影面积均变小,β-TCP/HA+GTR组根分叉区牙槽骨平均新生骨高度(3.45±0.24)mm,OFD组为(1.03±0.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磷酸三钙/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联合GTR技术治疗Ⅱ~Ⅲ度根分叉病变与传统的牙周翻瓣术相比,能更有效减少牙周袋深度,增加临床牙周附着水平和促进牙周骨组织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磷酸三/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 引导组织再牛 根分叉病变 胶原膜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晓岩 毛艳 +1 位作者 李慕勤 桑卓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索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在双侧下颌骨制备15mm×15mm缺损区,将实验材料植入缺损区,分别2、4、8、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 目的:探索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在双侧下颌骨制备15mm×15mm缺损区,将实验材料植入缺损区,分别2、4、8、1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X线观察。结果: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骨缺损区域骨密度逐渐增加;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新骨呈渐进性成熟。支架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区后,具有良好的骨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壳聚糖/骨碎补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及骨引导能力,中药骨碎补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成熟,缩短成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HA-TCP) 壳聚糖 骨碎补 骨缺损修复
下载PDF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钙骨基质材料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乔楠 赵建华 卢佳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16-2219,共4页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骨替代材料———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LA HA DBM)骨细胞界面形态 ,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选用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等观察 ,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 目的 研究一种新的骨替代材料———消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脱钙骨基质 (PDLLA HA DBM)骨细胞界面形态 ,评价其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选用培养的人成骨细胞 ,通过光镜和扫描电镜等观察 ,了解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和相互关系 ,并与消旋聚乳酸 (PDLLA)及脱钙骨 (DBM)相比较。结果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细胞在PDLLA HA DBM材料表面的密度增加 ,未见细胞死亡。细胞以锚状结构牢固地附着于材料表面 ,并分泌细胞外基质 ,覆盖并完全包裹材料颗粒。结论 PDLLA HA DBM与人成骨细胞能早期形成骨性结合界面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可望成为一种新的具有前景的骨替代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生物相容性 细胞培养 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脱骨基质
下载PDF
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对hDPSCs的成骨刺激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思佳 杨柳 李冉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目的:探讨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明胶-HA-TCP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成骨刺激作用。方法:通过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明胶支架及明胶-HA-TCP支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特征,立... 目的:探讨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支架(明胶-HA-TCP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 dental pulp stem cells,hDPSCs)的成骨刺激作用。方法:通过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明胶支架及明胶-HA-TCP支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微观特征,立式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支架应力强度(stress intensity,SS)及弹性模量(E),制备成骨培养基,根据介质分为对照组(单纯成骨培养基)、实验1组(明胶支架提取物+成骨培养基)和实验2组(明胶-HA-TCP支架+成骨培养基),采用CCK8法评估支架对hDPSCs增殖的影响,测定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并进行ALP染色,通过茜素红染色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RT-PCR)应检测hDPSCs中成骨因子的表达。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明胶支架相比,明胶-HA-TCP支架SS显著提高,E显著降低(P<0.05);CD146和CD105在hDPSCs呈阳性表达,CD34和CD45在hDPSCs呈阴性表达;实验1组3、5和7 d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实验2组1、3、5和7 d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4、7和12 d ALP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及实验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组有少量红色视野,钙化沉淀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实验2组大部分视野呈红色,钙化沉淀量较多且分布均匀;实验1组与实验2组第4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第7天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OSX)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2组第4天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实验1组(P<0.05)。结论:明胶-HA-TCP支架的微观表征与天然骨结构相似,具有良好的抗压性,不易变形,对hDPSCs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并具有显著的骨诱导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新型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 明胶支架 明胶-羟基磷灰石-磷酸三支架 人牙髓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作用下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三维支架上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丽梅 吴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4年第6期517-522,共6页
目的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三维多孔支架材料上的MC3T3-E1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鼠MC3T3-E1成骨细胞与HA/TCP支架材料复合培养4 d和7 d。超声组每天接受20 min的低强度脉冲(1 MHz)超声波辐照... 目的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羟基磷灰石(HA)/磷酸三钙(TCP)三维多孔支架材料上的MC3T3-E1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鼠MC3T3-E1成骨细胞与HA/TCP支架材料复合培养4 d和7 d。超声组每天接受20 min的低强度脉冲(1 MHz)超声波辐照,对照组为不开功率源的假辐照。通过观察成骨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附着和细胞活力,检测细胞长入支架深度、DNA含量等指标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14 d和7 d时超声组HA/TCP支架材料上成骨细胞生长密度高于对照组。24 d和7 d时超声组HA/TCP支架材料上成骨细胞长入深度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4.45%和23.45%,4 d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而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34 d和7 d时超声组较对照组DNA含量分别增加了27.54%(P=0.000)和24.39%(P=0.000),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加载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有利于成骨细胞在HA/TCP支架材料上的生长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磷酸三多孔支架 低强度脉冲超声波 成骨细胞
下载PDF
钙羟磷灰石皮下注射联合维生素C口服对裸鼠皮肤胶原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志泰 孙令 +2 位作者 张蕴颖 王傲雪 涂彩霞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9-782,814,共5页
目的探讨钙羟磷灰石(calcium hydroxylapatite,CaHA)皮下注射联合维生素C口服对裸鼠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80只BALB/c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aHA组(CaHA皮下注射组)、VitC组(VitC口服组)、CaHA+VitC组(CaHA皮下注射联合VitC口服... 目的探讨钙羟磷灰石(calcium hydroxylapatite,CaHA)皮下注射联合维生素C口服对裸鼠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80只BALB/c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aHA组(CaHA皮下注射组)、VitC组(VitC口服组)、CaHA+VitC组(CaHA皮下注射联合VitC口服组)。分别于第6周和第12周观察裸鼠背部注射部位皮肤外观,第12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胶原蛋白的含量,组织影像显微成像分析系统对各组胶原蛋白含量定量分析,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血糖、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6周与第12周各组裸鼠注射CaHA部位皮肤外观无红肿、感染及坏死等现象。第12周Masson染色显示,CaHA+VitC组胶原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中CaHA+VitC组与对照组差异(P<0.01),CaHA+VitC组与VitC组差异(P<0.01),CaHA+VitC组与CaHA组差异(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HA+VitC组及VitC组血清总甘油三酯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VitC组血清总胆固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HA皮下注射联合维生素C口服可增加裸鼠皮肤胶原蛋白合成,且对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维生素C 胶原蛋白 裸鼠
下载PDF
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原位均匀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圆圆 季金苟 +3 位作者 田浈桢 朱琴 王丹 郝石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16-7220,共5页
针对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CDHA/CS)复合微球中,nCDHA在微球中分布不均和含量不足的问题,在油包水(W/O)体系中,运用均匀沉淀法原位制备了nCDHA/CS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 针对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壳聚糖(nCDHA/CS)复合微球中,nCDHA在微球中分布不均和含量不足的问题,在油包水(W/O)体系中,运用均匀沉淀法原位制备了nCDHA/CS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TG)、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复合微球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得的nCDHA/CS复合微球中,nCDHA均匀分布于复合微球中,其含量高达43%;复合微球粒径分布较窄,球形度良好,分散性指数(PDI)为0.291,平均粒径18.6μm。仿生矿化结果显示,复合微球表面矿化是从nCDHA生成nHA的过程,仿生矿化14 d后,微球表面形成大量均匀的片状类骨磷灰石,表明该复合微球具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对骨组织再生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缺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均匀沉淀 原位制备 生物学性能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复合体修复兔椎体缺损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腾飞 宋兴华 +3 位作者 麦麦提艾力.阿不力克木 陈江涛 陶颖 杨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081-2086,共6页
背景:骨缺损的修复不仅是临床上的难题,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热点。虽然自体骨移植是骨修复技术的"金标准",但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易出现取骨区感染、疼痛等症状,而且同种异体骨有免疫排斥、愈合缓慢、感染等特点,因此研发新型... 背景:骨缺损的修复不仅是临床上的难题,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热点。虽然自体骨移植是骨修复技术的"金标准",但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易出现取骨区感染、疼痛等症状,而且同种异体骨有免疫排斥、愈合缓慢、感染等特点,因此研发新型骨缺埙修复材料迫在眉睫。目的:评价兔脂肪干细胞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骨组织工程复合体修复兔椎体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8只,其中2只用于体外培养脂肪干细胞,将第3代经成骨诱导分化的兔脂肪干细胞接种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支架上进行体外培养2周。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n=12),均在L4/5椎体前缘制备一直径约5 mm、深约3 mm椎体缺损,A组、B组分别植入兔脂肪干细胞/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复合体、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支架,C组不植入材料。术后4,8,12周行脊柱正侧位DR照射,进行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术后12周处死取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椎体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大体观察发现A组椎体缺损区基本被新生骨组织取代,修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及C组;(2)术后12周时,A组椎体缺损区材料基本吸收,B组椎体缺损材料部分吸收,可见骨痂形成,C组椎体缺损区边界尚清晰,可见片状钙化影。经Lane-Sandhu X射线评分后统计学分析,A组椎体缺损修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及C组(P<0.05);(3)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A组材料吸收明显,B组部分材料残留,仅见到部分纤维性骨痂及少许类骨样组织形成,C组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及少许骨痂形成;(4)以上结果表明,脂肪干细胞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构建的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具有较好的修复椎体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 椎体缺损 干细胞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颌窦提升中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组织工程骨的成骨效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刁兆峰 李晓亮 +4 位作者 艾力麦尔旦·艾尼瓦尔 林成 周梅 潘晓玲 李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3456-3462,共7页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三维复合支架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上颌窦提升的成...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了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三维复合支架材料,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目的:评估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兔上颌窦提升的成骨效果。方法: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每只兔均制作4处上颌窦提升区域,其中3处分别植入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实验组)、可注射性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对照组1)、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骨粉(对照组2),最后一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取上颌窦提升区域标本,分别进行锥形束CT扫描、苏木精-伊红染色与免疫组织学化染色观察。实验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批准编号IACUC20170706-02)。结果与结论:①锥形束CT显示,空白对照组始终无新骨生成,其余3组术后8周时可见新骨生成,且以实验组成骨效果最明显;术后12周时,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成骨效果进一步增强,3组间差异不明显;②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8,12周的成骨效果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8周的成骨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均强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术后12周时,3组间两指标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④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钙/壳聚糖/甲基纤维素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上颌窦提升区域的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壳聚糖/甲基纤维素支架 羟基磷灰石/β-磷酸三 可注射性材料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上颌窦提升 成骨效应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类陶瓷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与更广泛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毛文文 茹江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4855-4863,共9页
背景:羟基磷灰石类陶瓷与正常人体骨组织中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十分相近,具有良好的骨诱导骨传导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成为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良好材料之一。目的:总结羟基磷灰石类陶瓷材料制备方式、特性及作为骨组织代替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 背景:羟基磷灰石类陶瓷与正常人体骨组织中的结构和化学成分十分相近,具有良好的骨诱导骨传导活性及生物相容性,成为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良好材料之一。目的:总结羟基磷灰石类陶瓷材料制备方式、特性及作为骨组织代替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新进展。方法:以"bioceramics,hydroxylapatite,calcium phosphate,tricalcium phosphate,bone tissue engineering"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15至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与结论:羟基磷灰石属于六方晶系,是构成天然骨组织中无机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呈六方排列的Ca^(2+)、PO_4^(3-)、OH^-易于被许多阳离子和阴离子取代基替换,从而改变羟基磷灰石的机械强度、溶解速率、生物相容性等一些列理化及生物活性。制备羟基磷灰石陶瓷材料的方法分为湿法和干法两大类,根据实际需要与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往往是多种制备方法相结合。羟基磷灰石类陶瓷具备的孔隙结构有利于营养物质和骨生长必要成分的输送,以及细胞代谢废物的排除,并且微小孔隙会引起各种内源性骨生长因子在内孔表面的高度吸附和积累,刺激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进入成骨细胞,进一步促进发挥骨诱导活性。近年来虽然生物陶瓷材料在临床上作为植入物涂层、缓释药物的载体、骨移植物代替材料等被应用,但在临床方面广泛运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生物材料 生物陶瓷 羟基磷灰石 钙磷灰石 磷酸三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磷酸 组织工程
下载PDF
纳米非计量磷灰石/聚合物复合支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志伟 苏佳灿 +3 位作者 马玉海 张欣 曹烈虎 李明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0-506,共7页
采用快速成形法制备了孔径和孔隙率可控、大孔互相贯通的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cd-HA)与聚己内酯(PCL)复合材料多孔支架,并对复合支架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了该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亲水性... 采用快速成形法制备了孔径和孔隙率可控、大孔互相贯通的纳米缺钙羟基磷灰石(cd-HA)与聚己内酯(PCL)复合材料多孔支架,并对复合支架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实验研究了该支架的生物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亲水性和细胞粘附率随磷灰石含量增加而提高;成骨细胞在复合支架上的增殖明显高于纯PCL;μ-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新骨在支架的表面形成并长入其中.相互贯通的多孔支架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和新骨长入支架内部.cd-HA/PCL复合材料支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组织工程领域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纳米复合材料 快速成形 多孔支架
下载PDF
液态羟基磷灰石胶原海藻酸钠(Alg/nHAC)人工骨促进Ilizarov骨延长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超 王华 +4 位作者 刘伟 王邵清 王斌 冯庆玲 刘新晖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9,I000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液态海藻酸钠/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Alg/nHAC)促进肢体延长过程中骨愈合的作用。方法制备液态可注射Alg/nHAC人工骨,建立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随机分两组,A组,骨延长区给予微创注射Alg/nHAC人工骨,B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 目的探讨应用液态海藻酸钠/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Alg/nHAC)促进肢体延长过程中骨愈合的作用。方法制备液态可注射Alg/nHAC人工骨,建立兔胫骨骨延长动物模型,随机分两组,A组,骨延长区给予微创注射Alg/nHAC人工骨,B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延长后2、4、8周进行组织学,X线检查、新生骨小梁百分比、骨密度以及生物力学的检测观察延长区骨愈合情况。结果延长后2、4、8周,A组在组织学、新生骨小梁百分比、骨密度以及生物力学的检测均明显优于B组,A组8周时间骨延长区已经愈合。结论液态羟基磷灰石胶原海藻酸钠(Alg/nHAC)人工骨可以通过微创注射的方式促进延长区骨愈合,为临床促进骨愈合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 伊力扎洛夫 骨愈合
下载PDF
凹凸棒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胶原构建的骨修复材料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振珺 齐社宁 +4 位作者 赵红斌 王维 李根 张晓敏 宋学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8,共7页
背景:骨移植是修复骨缺损的惟一方法,但传统的骨移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弊端。骨组织工程可达到修复或重建骨的目的,为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目的:构建一种新型有效提高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采用化学沉淀辅以微... 背景:骨移植是修复骨缺损的惟一方法,但传统的骨移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弊端。骨组织工程可达到修复或重建骨的目的,为骨缺损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目的:构建一种新型有效提高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方法:采用化学沉淀辅以微波辐射法制备出不同Ca/P比(1.50/1.67)的羟基磷灰石,采用溶液灌注-溶剂挥发法、离子滤沥法等制备凹凸棒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胶原、凹凸棒石/缺钙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胶原、凹凸棒石/聚己内酯/胶原(对照组)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表面接触测定仪、万能力学机等,分别进行材料表征、有效成分、亲水性和力学性能评价,用动物实验评价材料与宿主的组织相容性。结果与结论:1精确控制p H值范围能合成不同Ca/P比的羟基磷灰石;2与凹凸棒石/聚己内酯/胶原复合材料相比,构建的凹凸棒石/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胶原和凹凸棒石/缺钙羟基磷灰石/聚己内酯/胶原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透气性、亲水性明显增强(P<0.05),孔隙率、吸水膨胀率明显降低(P<0.05);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支架材料与宿主无免疫炎性反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4结果提示,构建的凹凸棒石/羟基磷灰石(1.50,1.67)/聚己内酯/胶原复合支架材料有可能成为较为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替代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胶原 羟基磷灰石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凹凸棒石 羟基磷灰石 聚己内酯 骨修复支架材料
下载PDF
三例面部注射可降解稀释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钙的螺旋CT分析
20
作者 姚然 贾有胜 +2 位作者 张曼 谢洋春 陈思博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2-64,I0014,共4页
国内医学美容注射填充剂临床效果的持续时间各不相同,除了年龄、注射产品、注射剂量、注射部位外,主要影响因素是注射剂的成分和人体组织内的生物降解速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钙(composite nano-hydroxyapatite calcium,CNHC)是一种具... 国内医学美容注射填充剂临床效果的持续时间各不相同,除了年龄、注射产品、注射剂量、注射部位外,主要影响因素是注射剂的成分和人体组织内的生物降解速率。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钙(composite nano-hydroxyapatite calcium,CNHC)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人工组织结构材料[1],稀释后以注射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的纳米微粒,在医学美容中用于改善面部轮廓和老化。面部老化症状呈多样化,睑颧沟及梨状孔鼻基底区的低凹影响面部的轮廓和面部老化感加重,在医学美容中多用注射填充的方式来改善。2006年,葛亮等报道CNHC是一种完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但目前无客观的成像方法来确认CNHC这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颧沟 鼻基底 面部轮廓 年轻化 羟基磷灰石 生物降解 螺旋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