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Cl_2对干旱地区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薛清 王玲娜 +1 位作者 段春梅 林雁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107,114,共5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CaCl2对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CaCl2对干旱区钙质土壤放线菌的出菌量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土壤的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增长23.9%-47.0%,加钙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入CaCl2对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加入CaCl2对干旱区钙质土壤放线菌的出菌量有一定影响,大部分土壤的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增长23.9%-47.0%,加钙处理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加钙后链霉菌数量有增有减,增、减幅度分别为17.5%-123.3%、18.0%-42.5%,减少幅度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2)向高氏1号培养基中加钙有利于广谱高效拮抗性放线菌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性放线菌 分离 CACL2 钙质土壤 干旱区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薛清 段春梅 +1 位作者 王玲娜 林雁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9-24,共6页
采用平板稀释法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微波处理对提高放线菌出菌率有促进作用。在高氏1号培养基(GA)上,4种供试土壤经微波处理后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增加99.5%~234.1%,微波处理效应均达到极显著... 采用平板稀释法研究了微波处理对钙质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微波处理对提高放线菌出菌率有促进作用。在高氏1号培养基(GA)上,4种供试土壤经微波处理后放线菌总数较对照增加99.5%~234.1%,微波处理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链霉菌数较对照增加58.3%~377.7%,除3号土样外,微波处理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未鉴定放线菌较对照增加96.7%~304.8%,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不同培养基上的微波处理效应不同。GA培养基上的微波处理效应(Effect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EMI)最强,放线菌总数及未鉴定属放线菌的微波处理效应均表现为GA〉GA-Ca,GA培养基上放线菌总数的EMI较GA-Ca培养基提高26.4%~120.9%;③风干土样的微波处理效应大于湿土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微波处理 分离 钙质土壤
下载PDF
钙质土壤颗粒对酸雨的影响:巴西贝洛奥里藏特都市区 被引量:2
3
作者 Débora Vallory Figuerêdo 雷利卿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1999年第6期515-520,575+509,共6页
这篇论文描述了巴西贝洛奥里藏特(Belo Horizonte)都市区(RMBH)的酸雨特征。这是一个受工业和机动车辆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硫(SO_2)和氮氧化物(NO_2)的影响的地区,并且盛行的风是从石灰质开发较集中的喀斯特地区吹来的。能够中和大气中人... 这篇论文描述了巴西贝洛奥里藏特(Belo Horizonte)都市区(RMBH)的酸雨特征。这是一个受工业和机动车辆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硫(SO_2)和氮氧化物(NO_2)的影响的地区,并且盛行的风是从石灰质开发较集中的喀斯特地区吹来的。能够中和大气中人类产生的酸的碱性钙质尘土的供应可以控制RMBH的雨水的酸度。雨水是由三个监测站在日常的基础上,用大容积的容器收集的。收集时间是从1993年10月~1994年2月。pH容积加权平均值的范围是在4.98~5.27之间。Ca^(2+)是主要的离子,其次为SO__4^(2-)、NH_4^+和NO_3离子。降雨的酸度与SO_4^(2-):Ca^(2)和NO_3:Ca~(2+_比率的相关性很高。在干季,这些钙粒子连续释放进入大气,结果,穿过这一带大气的第一次降雨的酸度就比较低。然而,在连绵不断的雨季,雨水的酸度就日益增强。这样的结果表明钙粒子对RMBH大气中的酸有很强的中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土壤颗粒 酸雨特征 巴西 贝洛奥里藏特市区
下载PDF
钙质土壤中土施叶施铁肥对甘蔗的效应
4
作者 Palan.,A 黄锦文 《国外农学(甘蔗)》 1991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甘蔗 钙质土壤 施肥 铁肥 效应
下载PDF
白垩纪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黄成敏 Gregory John Retallack 王成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9-1038,共10页
古土壤形成于过去环境,是揭示环境变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新近纪(23.03 M a)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年代久远、埋藏深、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发生学特征研究是古环境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的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拟恢... 古土壤形成于过去环境,是揭示环境变化历史的重要材料。新近纪(23.03 M a)以前形成的古土壤,年代久远、埋藏深、受成岩作用改造强烈,其发生学特征研究是古环境重建的基础。本文通过对白垩纪时期不同地点的钙质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拟恢复研究区域古环境。研究表明,古土壤剖面中的A层和B层形态分别产生变化,但层次差异依然明显,且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表下层,钙积层(Bk)普遍发生并富含碳酸盐结核。可以观察到古土壤中方解石沿根孔淀积特征以及具滑擦面。钙质古土壤质地偏粗,为壤质砂土和砂质壤土。古土壤Bk层中的Ca、Mn、Sr相对富集,其余常量元素与Ba、Sc、Nb、Th、U、Cr、V、Co、N i等元素降低;δCe和δEu负异常以及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分别按照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两种分类体系进行了古土壤分类。由古土壤类型和特征可以推断白垩纪不同时期,在四川盆地梓潼—巴中地区、辽宁金岭寺—羊山盆地和松辽盆地出现过半湿润至半干旱的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土壤 土壤发生学特征 土壤分类 古环境重建
下载PDF
基于环剪试验的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剪切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姜程程 范文 苑伟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9-817,共9页
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在黄土滑坡的剪切带中广泛分布,影响滑坡的剪切特性.通过固结排水环剪试验,改变轴应力大小,研究不同钙质结核含量下古土壤的剪切力学特性;基于对剪切破坏面的宏观结构分析,总结并提出剪切破坏面的“一”型和“U”型两... 含钙质结核古土壤在黄土滑坡的剪切带中广泛分布,影响滑坡的剪切特性.通过固结排水环剪试验,改变轴应力大小,研究不同钙质结核含量下古土壤的剪切力学特性;基于对剪切破坏面的宏观结构分析,总结并提出剪切破坏面的“一”型和“U”型两种破坏形态及平稳、过渡、波动3种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轴应力下,应力-位移曲线均为软化型,具有明显的残余强度特性,随钙质结核含量增大,应变软化特性变弱;在高轴应力下,则表现为硬化型;钙质结核颗粒能增大土的剪切强度、摩擦角,减小黏聚力;剪切带厚度与钙质结核含量正相关,与D50负相关;在大位移剪切作用下,颗粒会发生破碎,通过对剪切前后粒径分析,确定了钙质结核主要破碎区间为3~5 mm,破碎率为19.5%~55.5%;古土壤由0.01~0.05 mm颗粒破碎为0.002~0.010 mm的较小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古土壤 环剪试验 残余强度 剪切特性
下载PDF
中国土壤中钙积层深度与年降水量关系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潘园园 黄成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043-20044,20054,共3页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壤中钙积层深度与年均降水量存在函数关系的前提条件,并对中国区域内不同钙质土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筛选出48个土壤剖面,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区域的新的土壤钙积层深度x(cm)与年均降水量y(mm)的函数...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壤中钙积层深度与年均降水量存在函数关系的前提条件,并对中国区域内不同钙质土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筛选出48个土壤剖面,建立了适用于我国区域的新的土壤钙积层深度x(cm)与年均降水量y(mm)的函数关系式:y=-0.069 3x2+12.063 0x+68.499 0,其中相关系数R2=0.725 4(n=48)。利用这一关系式可根据古土壤推算古降水量,为研究古土壤与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更为精确、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土壤 积层深度 年均降水量
下载PDF
土壤因子对库尔勒香梨缺铁失绿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何天明 刘泽军 +2 位作者 覃伟铭 田永平 张绍铃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7-103,共7页
对香梨产区10个点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合黄化病田间调查资料,研究土壤因子对库尔勒香梨缺铁失绿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梨在南疆钙质土壤上叶片失绿黄化是多种土壤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土壤高pH(平均为8.49)和有效铁含量低... 对香梨产区10个点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特性分析,结合黄化病田间调查资料,研究土壤因子对库尔勒香梨缺铁失绿症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梨在南疆钙质土壤上叶片失绿黄化是多种土壤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土壤高pH(平均为8.49)和有效铁含量低(平均为12.2mg/kg)是诱发香梨叶片缺铁失绿的两大因素。上层土壤中浓度高达7mmol/L HCO3-对土壤铁的活化与运输有着潜在的影响。土壤中较低的有效铁含量可能与较高的锰、锌、铜含量之间的生理拮抗关系也是导致香梨黄化失绿的原因之一。水溶性钙在土壤表层有累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因子 缺铁失绿症 库尔勒香梨 钙质土壤
下载PDF
古土壤定量重建古气候研究现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裕 黄成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3-1095,共3页
从古土壤中碳酸钙淀积深度、钙结核中氧同位素组成、磁化率、全铁、地球化学元素等替代性指标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对古气候定量化研究的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钙质土壤 结核 磁化率 全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古土壤钙质结核δ^(18)O重建的早白垩世古温度与哈密翼龙生存环境
10
作者 季军良 夏依丹·沙吾尔丁 李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3-1173,共11页
哈密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含大量翼龙、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是研究翼龙生存繁衍细节的宝贵材料。但是,与哈密翼龙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古气候研究成果还未见发表,这制约了对哈密翼龙“伊甸园”形成机制和翼龙演替原因的认识。本研究利用哈密盆... 哈密盆地下白垩统地层含大量翼龙、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是研究翼龙生存繁衍细节的宝贵材料。但是,与哈密翼龙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古气候研究成果还未见发表,这制约了对哈密翼龙“伊甸园”形成机制和翼龙演替原因的认识。本研究利用哈密盆地古土壤层钙质结核氧同位素(δ^(18)O)重建了早白垩世Barremian-Aptian早期近地表大气年均温度(MAT)。结果表明Barremian期MAT的平均值为9.04℃,Aptian早期的平均值为13.79℃,这与中亚地区陆相记录重建的MAT结果一致,且变化趋势与海相记录相符。哈密盆地Aptian早期快速升温约5℃,可能是对大洋缺氧事件OAE 1a(Oceanic Anoxic Events 1a)初期海水快速增温的陆地响应。哈密翼龙动物群主要繁盛在MAT较低的Barremian期,OAE 1a事件之后衰亡,与热河生物群的演化过程相符,可能说明全球增温事件对生物演化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翼龙 早白垩世 土壤结核 古温度 δ^(18)O
原文传递
钙饱和体系中磷的运移模型
11
作者 Cho,CM 阳年驰 《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 1994年第3期12-18,共7页
关键词 土壤 钙质土壤 磷运移 运移模型
下载PDF
碳酸氢盐诱导的缺铁黄化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
12
作者 周洲(摘译) 《中国果业信息》 2020年第6期49-49,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427),来自伊朗设拉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科学系的Fatemeh Shahsavandi等人研究了碳酸氢盐诱导的缺铁黄化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碱性和钙质土壤以... 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20.109427),来自伊朗设拉子大学农学院园艺科学系的Fatemeh Shahsavandi等人研究了碳酸氢盐诱导的缺铁黄化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碱性和钙质土壤以及灌溉用水中的碳酸氢根含量高是引起植物缺铁黄化的最重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科学 缺铁黄化 灌溉用水 碳酸氢盐 碳酸氢根 设拉子 光合作用 钙质土壤
下载PDF
Dissolution and Fractionatoon of Calcium-Bound and Iron-and Aluminum-Bound Humus in Soils 被引量:15
13
作者 XU JIAN-MING and YUAN KE-NENGDepartment of Soil Science and Agricultural Chemistry, Zhe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 China)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5-80,共6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to separate the Ca-bound and Fe-and Al-bound humus from soils.First,comparativ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dissolution of synthetic organo-mine...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to separate the Ca-bound and Fe-and Al-bound humus from soils.First,comparativ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on dissolution of synthetic organo-mineral complexes by different extractants,i.e.0.1M Na4P2O7,0.1M NaOH+0.1M Na4P2O7 mixture,0.1M NaOH,0.5M (NaPO3)6 and 0.5M neutral Na2SO4.Among the five extractants,0.1M NaOH+0.1M Na4P2O7 mixture was the most efficient in extracting humus from various complexes.0.5M Na2SO4 had a better specificity to Ca than 0.5M (NaPO3)6,by only extracting Ca-bound humus without destorying Fe-and Al-bound organo-mineral complexes.Then sequential extractions first with 0.5M Na2SO4 and then with 0.1M NaOH+0.1M Na4P2O7 mixture were applied to a series of soil sample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base saturation.The cations were dominated by Ca in the 0.5M Na2SO4 extract and by Al in the 0.1M NaOH+0.1M Na4P2O7 mixture.The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can efficiently separate or isolate Ca-bound and Fe-and Al-bound humus from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ound humus Fe- and Al-bound humus sequential extraction
下载PDF
不同种植区域魔芋软腐病发生率调查
14
作者 李胜 李玲 +2 位作者 李萍仙 王片吉 卢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83-85,共3页
软腐病是限制魔芋产量的主要因素,发生极为普遍,通常发病率超过50%。经调查发现,地块相对深厚肥沃,在村庄路旁、田埂地角以及径流范围的山顶坡麓,大量分布云南松、山茶、油茶、杜鹃等原生树种的魔芋种植区域,综合发病率高达75%,造成严... 软腐病是限制魔芋产量的主要因素,发生极为普遍,通常发病率超过50%。经调查发现,地块相对深厚肥沃,在村庄路旁、田埂地角以及径流范围的山顶坡麓,大量分布云南松、山茶、油茶、杜鹃等原生树种的魔芋种植区域,综合发病率高达75%,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而地块石灰石较多、石芽裸露、机械难以耕作,村庄路旁、田埂地角以及径流范围的山坡丘陵,大量分布有青冈栎、柏木、野花椒、南天竹、朴树等原生树种的魔芋种植区域,早期发病率低于24.5%,一年制栽培单产能提升到1 400 kg以上。说明魔芋属于喜钙植物,耐碱不耐酸,适应钙质类土壤,尤其是山原红壤亚类-石灰岩地区山原红壤土属-岩隙红胶泥土和岩隙红土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植物 土壤 山原红壤
下载PDF
报春苣苔属植物钙形态多样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齐清文 郝转 +1 位作者 陶俊杰 康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2,共8页
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是我国喀斯特植物的一个重要类群,该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具有高度的土壤专一性,绝大多数物种仅分布在石灰岩基岩土壤,还有一些仅分布在丹霞地貌土壤或砂页岩基岩土壤。喀斯特石灰岩地区是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分布中心,... 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是我国喀斯特植物的一个重要类群,该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具有高度的土壤专一性,绝大多数物种仅分布在石灰岩基岩土壤,还有一些仅分布在丹霞地貌土壤或砂页岩基岩土壤。喀斯特石灰岩地区是报春苣苔属植物的分布中心,该区域土壤中性偏碱,钙含量很高。为探讨报春苣苔属植物钙形态组成及其多样性,我们以来自我国华南喀斯特地区5个石灰岩钙质土壤、4个丹霞地貌土壤、6个砂页岩酸性土壤共15个居群的11种报春苣苔属植物为对象,通过同质园实验(common garden experiment)检测了来源于不同基岩土壤的报春苣苔属植物叶片钙形态的组成和含量,分析了该属植物叶片中钙的主要存在方式,并对物种之间以及不同基岩土壤同一物种叶片钙形态差异做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报春苣苔属植物叶片普遍具有较高的钙富集能力,来源于石灰岩钙质土壤的植物叶片总钙平均含量高达2,285.6 mg/kg,砂页岩酸性土壤植物为1,379.3 mg/kg,丹霞地貌土壤植物为1,329.1 mg/kg,石灰岩钙质土壤植物显著高于丹霞地貌和砂页岩酸性土壤植物(P<0.05)。多数物种植物叶片钙形态主要以果胶酸钙(514.8–1,148.7 mg/kg)的形式存在,占叶片总钙含量的31.6–64.2%;然而线叶报春苣苔(Primulina linearifolia)和药用报春苣苔(P.medica)叶片中水溶性钙含量最多,约占叶片总钙含量的40%,表明报春苣苔属植物叶片钙形态组成在物种之间具有多样性。同一物种植物叶片中不同形态钙含量以及物种间钙形态含量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另外,不同基岩土壤分布的蚂蝗七(P.fimbrisepala)和烟叶报春苣苔(P.heterotricha)叶片总钙含量差异不大,但各种钙形态的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报春苣苔属植物叶片钙形态在种内也具有多样性,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报春苣苔属植物对喀斯特土壤生境的适应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ulina 喀斯特植物 钙质土壤 酸性土壤 形态 多样性
原文传递
Research of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Peach Rootstocks on Calcareous SoilmTwelve Yearly Results
16
作者 M. Kipnjanovsk T. Arsov V. Gjamovsk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B)》 2011年第6期810-819,共10页
The experimental orchard on calcareous soils in the Tikves reg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199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rootstocks on the behaviour of the peach trees. In the experiment we evaluat... The experimental orchard on calcareous soils in the Tikves reg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1999,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rootstocks on the behaviour of the peach trees. In the experiment we evaluated next rootstocks: Nemaguard (Prunus persica × Prunus davidiana), seedlings of GF 677 (Prunus persica ×Prunus amygdalus), hybrids BMVA 1, BMVA 2, VAF 215 and Autochthones type and GF 677 (Prunus persica × Prunus amygdalus) clonal. As control rootstocks in our experiment was used seedlings from vineyard peach (Prunus persica). The experiment was established with one year old trees from Redhaven variety. Agronomical characteristics (vegetative growth, occurrence of leaf chlorosis, tree mortality, yield, productivity and fruit quality) of the trees on different rootstocks have been measured over a twelve-year period (1999-2010).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level of P 〈 0.05 have been observed on vigour of the trees. The most vigorous trees were those on GF 677 clonal, GF 677 seedling and BMVA 2. The trees on Vineyard peach and Nemaguard was the weakest ones. The highest cumulative yield was recorded on GF-677 clonal rootstock, and the lowest on Nemaguard. Occurrence of chlorosis was the highest at Vineyard peach, Nemaguard and Autochthones hybrid, GF 677 clonal was the only rootstock without iron chlorosis. The percent of tree mortality to twelfth year was the highest at Autochthones hybrid (33.3), and at GF 677 clonal and BMVA 1 had not tree mort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ch rootstock VIGOUR YIELD CHLOROSIS tree mortality.
下载PDF
Soil Quality Degradation in a Magnesite Mining Area 被引量:5
17
作者 FU Sha-Sha LI Pei-Jun +4 位作者 FENG Qian LI Xiao-Jun LI Peng SUN Yue-Bing CHEN Y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98-106,共9页
Fourteen soil properties in 17 sampling site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soil degradation in a magnesite mining area in Halcheng City, Northeast China. Such areas have hitherto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e current p... Fourteen soil properties in 17 sampling sites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he soil degradation in a magnesite mining area in Halcheng City, Northeast China. Such areas have hitherto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The current practices of magnesite mining in this area resulted in degradation of soil quality and specifically led to an increase in soil pH, the ratio of magnesium to calcium, bulk density, clay dispersibility, total magnesium and equivalent calcium carbonate and a decrease in surface soil porosity and available phosphorous. The soil quality in the areas affected by intensive mining activity was obviously worse than that of areas far away from the mine. Four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and "magnesium factor", "pH factor" and "fertility factor", involving 13 soil properties, explained 82~0 of the total variance in the entire data set. Discrimina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total magnesium, water-soluble calcium and available phosphorou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indicators for soil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criminant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magnesite processing soil degra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