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铁钙釉的成釉规律
1
作者 孙洪巍 王淑玲 张志勇 《陶瓷》 CAS 2000年第1期35-36,共2页
利用四角配料方法以及河南神 后土 地区所产的各种原料 ,对含铁钙系瓷釉的成釉规律及其艺术外观与釉的配方、组成及工艺制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还原烧成条件下 ,低铝高硅区可形成绿到黄绿色辉石类结晶... 利用四角配料方法以及河南神 后土 地区所产的各种原料 ,对含铁钙系瓷釉的成釉规律及其艺术外观与釉的配方、组成及工艺制度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还原烧成条件下 ,低铝高硅区可形成绿到黄绿色辉石类结晶釉 ;而高铝低硅区形成无光到半无光棕红微晶釉 ;高硅高铝区易形成光亮棕红釉 ;其它区域通常得到黑色光亮釉 ;高钾钠有利于光亮棕红釉的获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釉 氧化铁 结晶 规律 陶瓷
下载PDF
中国古瓷中钙系釉类型划分标准及其在瓷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4
2
作者 罗宏杰 李家治 高力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0-53,共4页
供助于草木灰Seger式的统计特性,作者给出了钙系釉(包括:钙釉;钙碱釉;碱钙釉)的划分标准.同时,用此标准分析讨论了中国南北方钙系釉的演变规律.
关键词 中国 古陶瓷 分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铜绿釉科技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晓爽 《陶瓷研究》 2023年第2期27-29,共3页
铜绿釉是主要以铜元素(Cu)作着色剂的陶瓷釉,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自汉代在铅釉陶上产生,历朝历代皆有烧制,铜绿釉的化学组成自然也有所不同,梳理概括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我国古代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品种根据助熔剂不同可分为三种... 铜绿釉是主要以铜元素(Cu)作着色剂的陶瓷釉,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自汉代在铅釉陶上产生,历朝历代皆有烧制,铜绿釉的化学组成自然也有所不同,梳理概括近些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可知,我国古代以铜为着色剂的绿釉品种根据助熔剂不同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以PbO为助熔剂的低温绿釉;一种是以CaO为主要助熔剂的高温绿釉;最后一种是以K_(2)O为主要助熔剂的中温绿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 钙釉
下载PDF
中国古代钙釉中的析晶与分相探讨
4
作者 吴宏伟 《科技尚品》 2016年第9期187-,共1页
中国古代陶瓷博大精深,涉及美术、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可以结合釉色、纹饰、形态等判断陶瓷的年代与出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可以借助先进设备对陶瓷年代进行判断.本文主要对古代钙釉中的析晶及分相进行分析,揭示了古代瓷釉的科学规律,... 中国古代陶瓷博大精深,涉及美术、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可以结合釉色、纹饰、形态等判断陶瓷的年代与出处.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可以借助先进设备对陶瓷年代进行判断.本文主要对古代钙釉中的析晶及分相进行分析,揭示了古代瓷釉的科学规律,可以加深人们对瓷釉的认知,给古瓷釉复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钙釉 析晶 分相
原文传递
低成本一次烧无锆钙质无光乳浊釉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海 叶建东 王建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介绍了一种建筑陶瓷用一次烧低成本无光釉的试制过程 ,探讨了釉面无光效果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 ,只要配方设计和工艺控制得当 ,利用廉价原料替代价格较高的锆英石可制备出质量较好的无光乳浊釉。
关键词 一次烧成 建筑陶瓷 质无光乳浊 形成机理 无光效果
下载PDF
改善钙质锆乳浊亚光釉面质量 解决产品釉面“水浮”、“菊花”问题
6
作者 盛忠旗 赵必胜 黄平 《佛山陶瓷》 2003年第12期9-12,共4页
随着市场对金属釉瓷质外墙砖的需求不断扩大,如何增加亚光金属釉产品的釉面细腻平滑程度,对提高产品档次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加强工艺控制和优化配方,介绍了怎样使钙质锆乳浊亚光釉釉面细腻,杜绝“水浮”、“菊花”缺陷的产生。
关键词 质锆乳浊亚光 金属产品 工艺控制 配方
下载PDF
巩窑唐代早期白瓷的EDXRF线扫描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凌雪 毛振伟 +3 位作者 冯敏 胡耀武 王昌燧 刘洪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145-1150,共6页
具有悠久瓷器生产历史的巩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制白瓷的3个代表性窑口之一。在唐代早期,为了掩盖瓷胎表面的粗糙状态和较深的胎体颜色,提高瓷器的质量和白度,巩窑白瓷在胎的表面施加了一层装饰层———化妆土。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 具有悠久瓷器生产历史的巩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制白瓷的3个代表性窑口之一。在唐代早期,为了掩盖瓷胎表面的粗糙状态和较深的胎体颜色,提高瓷器的质量和白度,巩窑白瓷在胎的表面施加了一层装饰层———化妆土。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这些白瓷碎片的剖面进行了主要化学成分的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巩窑唐代早期白瓷的化妆土使用了不同的原料,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现象相符合。另外,白瓷釉可能是加有草木灰的钙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窑 化妆土 线扫描分析 钙釉
下载PDF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出土战国秦汉时期玻璃器分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枫 王颖竹 +1 位作者 马泓蛟 马清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6-1552,共7页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的年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国中期偏晚至秦代,第二个阶段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该墓地有700余墓葬,其中12座墓葬出土玻璃制品100余件,包括蜻蜓眼珠,玻璃珠、耳珰。选取5件样品,涵盖上述三种器形。采用光学显微镜... 陕西临潼新丰墓地的年代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国中期偏晚至秦代,第二个阶段是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该墓地有700余墓葬,其中12座墓葬出土玻璃制品100余件,包括蜻蜓眼珠,玻璃珠、耳珰。选取5件样品,涵盖上述三种器形。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玻璃的结构特征,能谱仪分析其成分。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玻璃相中的晶体。结果显示5件玻璃样品中有4件铅钡玻璃,蓝色玻璃主要为铜离子着色,红色玻璃为Fe2O3晶体着色,白色乳浊玻璃为析晶造成的乳浊效果。1件为钾钙钠釉层的费昂斯制品,着色元素为铜和铁。同时讨论了铅钡玻璃和钾钙釉费昂斯的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钡玻璃 费昂斯 技术
下载PDF
岩相技术在中国陶瓷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9
作者 王恩元 《考古学集刊》 2022年第1期193-209,I0028,共18页
通过回顾历年特别是近年来岩相技术在中国陶瓷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古陶瓷岩相研究中岩相薄片的磨制、羼和料鉴别统计等流程。通过对比新石器时代出土陶片中不同形态的石英颗粒与后世瓷釉内部石英、鳞石英形态的变化,阐述了陶器岩... 通过回顾历年特别是近年来岩相技术在中国陶瓷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总结了古陶瓷岩相研究中岩相薄片的磨制、羼和料鉴别统计等流程。通过对比新石器时代出土陶片中不同形态的石英颗粒与后世瓷釉内部石英、鳞石英形态的变化,阐述了陶器岩相与瓷器岩相之间的异同,并论述了商周时期原始瓷至明清景德镇窑历代典型瓷器岩相演变,同时结合成分分析论述了钙釉与钙碱釉岩相变化。结合前人研究经验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单色釉及彩瓷的岩相结构特征,并阐明了前人对青花瓷岩相研究未见青花料的原因。此外,还讨论了瓷器岩相分析的局限性,通过成分分析与岩相分析相结合,给出了岩相结构与胎釉组成的关系图。部分岩相照片与几十年前前人研究岩相照片吻合且相对更清晰,为以后岩相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器 羼和料 岩相 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