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RC电池背表面钝化的PC1D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宁 谷书辉 任丙彦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273-2278,共6页
采用PC1D软件仿真分析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assivation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PERC)电池;模拟结果表明:降低电池的背表面复合速率有利于增强电池性能、提高电池长波响应。PERC电池由于背表面钝化可采用较低的背场厚度;背钝化层... 采用PC1D软件仿真分析钝化发射极及背接触(passivation emitter and rear contact,PERC)电池;模拟结果表明:降低电池的背表面复合速率有利于增强电池性能、提高电池长波响应。PERC电池由于背表面钝化可采用较低的背场厚度;背钝化层中的表面电荷对高背表面复合速率的电池性能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在背表面复合速率较低时影响不大;实测得到PERC电池比常规全铝背接触电池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分别增大1.56%和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表面电荷 发射极局域接触电池
下载PDF
双面N型电池发射极钝化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中伟 廖亚琴 张世勇 《东方电气评论》 2016年第3期5-9,共5页
双面N型电池有望成为未来高效电池市场的一个重要电池类型,而硼发射极的钝化处理对于高效N型电池而言至关重要。本文对低成本、低温干法氧化钝化硼发射极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温度及时间因素对低温干法氧化效果的影响,并制备获... 双面N型电池有望成为未来高效电池市场的一个重要电池类型,而硼发射极的钝化处理对于高效N型电池而言至关重要。本文对低成本、低温干法氧化钝化硼发射极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温度及时间因素对低温干法氧化效果的影响,并制备获得了正面效率18.5%、背面效率16%、综合效率达21.7%的双面N型电池。由于低温干法氧化使用的设备为生产线通用的管式炉,具有设备费用低、工艺容易控制的优点,在N型双面电池大规模生产工艺推广中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N型电池 表面 发射极 干法氧
下载PDF
“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发射极方阻均匀性提升工艺的研究
3
作者 高荣刚 王丽婷 +3 位作者 周啸颖 王守志 韩林芝 张书 《太阳能》 2023年第10期45-54,共10页
针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管式扩散炉扩散后硅片发射极方阻均匀性差的问题,在扩散工艺的“预沉积”步骤设计小氮气(N_(2))流量、氧气(O_(2))流量、炉内压强参数变化实验,研究小N_(2)流量、O_(2)流量和炉内压强变化对发... 针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管式扩散炉扩散后硅片发射极方阻均匀性差的问题,在扩散工艺的“预沉积”步骤设计小氮气(N_(2))流量、氧气(O_(2))流量、炉内压强参数变化实验,研究小N_(2)流量、O_(2)流量和炉内压强变化对发射极方阻、方阻均匀性及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小N_(2)流量、O_(2)流量及扩散过程中的炉内压强可以有效提高发射极方阻均匀性,并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小N_(2)流量为1000 sccm、O_(2)流量为600 sccm、炉内压强为80 kPa的工艺条件下可实现发射极的方阻均匀性最佳,均值为4.94%;此时“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23.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选择性发射极 发射极接触 管式扩散 气体流量 炉内压强 方阻均匀性 电性能
下载PDF
PERC背钝化结构提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吕文辉 邱小永 +4 位作者 赵庆国 姚春梅 何一峰 高拥刚 陆波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5-688,694,共5页
在工业产线上制备了PERC结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并研究了在电池背表面引入PERC背钝化结构对其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20%。结合光学仿真及分析电池的关键光电... 在工业产线上制备了PERC结构的多晶硅太阳电池,并研究了在电池背表面引入PERC背钝化结构对其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光电转换效率超过了20%。结合光学仿真及分析电池的关键光电参数知,其光电转换性能改善的原因可归结为PERC背钝化结构降低了长波太阳光子在背铝电极的寄生吸収损失和光生载流子的背表面复合损失。PERC背钝化结构能够提升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并且其制备工艺与传统产线兼容,是一种优选的产业电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太阳电池 perc结构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分析单晶PERC电池背钝化最优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艳飞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36-1640,共5页
为了实现单晶背钝化PERC电池最优化背钝化效果,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主要工艺参数因素进行了最优化研究。采用掺镓P型单晶硅片经过背钝化后测试膜厚、折射率以及电池片最终的转化效率等电学性能参数。通过正交实验表明,... 为了实现单晶背钝化PERC电池最优化背钝化效果,找出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正交实验方法对主要工艺参数因素进行了最优化研究。采用掺镓P型单晶硅片经过背钝化后测试膜厚、折射率以及电池片最终的转化效率等电学性能参数。通过正交实验表明,背钝化的最优化工艺条件为0.25 mbar的工艺腔压强、360℃温度设定、2.8的NH 3/SiH 4比率、1500 W的微波功率,在该条件下电池的平均测试效率可达22.35%,且V oc以及I sc等电学性能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电池 单晶 正交实验 转换效率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太阳能背钝化电池用银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彭帅 邹文 +1 位作者 曾昭崐 汤森进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46,共5页
分别采用斯盘85、十二烷基氧化胺、油酸三乙醇胺作为银浆的表面活性剂,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太阳能背钝化电池(PERC)用银浆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变仪、四探针测试仪、拉力测试仪和光电性能分选机分别表征了银浆的微观... 分别采用斯盘85、十二烷基氧化胺、油酸三乙醇胺作为银浆的表面活性剂,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太阳能背钝化电池(PERC)用银浆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变仪、四探针测试仪、拉力测试仪和光电性能分选机分别表征了银浆的微观结构、黏度、方阻值、焊接拉力和光电效率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油酸三乙醇胺配制的银浆具备较优的综合性能,油酸三乙醇胺通过双电层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效应分散银粉,提高了银浆分散性和致密性,使得银浆的方阻值小(11mΩ)、焊接拉力大(5.88N)、光电效率高(22.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银浆 分散性 焊接拉力 方阻 光电性能 太阳能电池
下载PDF
金刚线切割的多晶PERC太阳电池背叠层钝化工艺的优化
7
作者 张波 郭丽 +3 位作者 赵彩霞 杨飞飞 赵科巍 李正平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1-216,共6页
为研究金刚线切割(DWS)的多晶钝化发射极背面电池(PERC)的背叠层钝化工艺对太阳电池长波光谱响应的影响,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软件模拟传统铝背场电池与PERC电池的电场强度分布情况,并从背面膜层的折射率、钝化质量以及电池的电性能... 为研究金刚线切割(DWS)的多晶钝化发射极背面电池(PERC)的背叠层钝化工艺对太阳电池长波光谱响应的影响,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软件模拟传统铝背场电池与PERC电池的电场强度分布情况,并从背面膜层的折射率、钝化质量以及电池的电性能方面比较了两种不同的电池。通过研究发现,在多晶PERC太阳电池中采用背叠层钝化工艺后,能够使电池长波光谱响应增强。当硅片背面刻蚀量达到0.13 g,且在碱抛光工艺后SiO_(2)/SiN_(x)∶H叠层膜膜厚为200 nm时,电池的反射率达到最大值,尤其是退火温度为700℃时的钝化效果最佳,此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响应 叠层工艺 金刚线切割(DWS) 发射极电池(perc) 时域有限差分(FDTD)
下载PDF
Al_(2)O_(3)/SiO_(x)N_(y)/SiN_(x)叠层钝化膜对PERC太阳电池性能及LID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凡金星 陈达明 +2 位作者 许林云 杨言华 周宏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2-127,共6页
由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法制备的SiO_(x)N_(y)薄膜中含有大量H原子,因而具有优异的表面钝化性能。通过在PERC太阳电池的Al_(2)O_(3)/SiN_(x)背钝化叠层中间插入一层SiO_(x)N_(y)薄膜,形成Al_(2)O_(3)/SiO_(x)N_(y)/SiN_... 由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PECVD)法制备的SiO_(x)N_(y)薄膜中含有大量H原子,因而具有优异的表面钝化性能。通过在PERC太阳电池的Al_(2)O_(3)/SiN_(x)背钝化叠层中间插入一层SiO_(x)N_(y)薄膜,形成Al_(2)O_(3)/SiO_(x)N_(y)/SiN_(x)结构,可避免SiN_(x)所带的固定正电荷对Al_(2)O_(3)负电荷场钝化效应的负面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硅片少子寿命从原来的130μs提高至162μs,电池转换效率增加0.09%。同时,基于Al_(2)O_(3)/SiO_(x)N_(y)/SiN_(x)背钝化的PERC太阳电池的LID也得到了改善,由对照组的1.83%下降到实验组的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太阳电池 SiO_(x)N_(y) LID 叠层膜
下载PDF
四苯硼钠添加剂对背钝化太阳能电池铝电极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张进 刘长海 +2 位作者 费婷 Sergey Vityuk 陈智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9-152,共4页
采用不同含量的四苯硼钠(C24H20BNa)添加剂制备背钝化太阳能电池(PERC)用铝浆,将铝浆丝网印刷于背钝化太阳能电池硅片上,经过烧结后测试电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局部背表面区域(LBSF)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 采用不同含量的四苯硼钠(C24H20BNa)添加剂制备背钝化太阳能电池(PERC)用铝浆,将铝浆丝网印刷于背钝化太阳能电池硅片上,经过烧结后测试电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局部背表面区域(LBSF)进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在四苯硼钠用量为0.5%(wt,质量分数)条件下,背钝化太阳能电池片的开路电压为656mV,填充因子为79%,电阻值为81Ω,光电平均转化率最高达到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电极 铝浆 局部表面区域 光电转效率
下载PDF
硼添加剂对背钝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10
作者 刘长海 张进 +1 位作者 陈智栋 VITYUK Sergey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9-16,共8页
以3种含硼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对背钝化(PERC)太阳能电池铝浆进行了系统地性能研究。其中,Na_2B_4O_7·10H_2O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填充因子最大可达到78.5%,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0.2%。通过SEM和EDS对PERC电池片的横截... 以3种含硼化合物作为添加剂,对背钝化(PERC)太阳能电池铝浆进行了系统地性能研究。其中,Na_2B_4O_7·10H_2O的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填充因子最大可达到78.5%,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达到20.2%。通过SEM和EDS对PERC电池片的横截面进行微观形貌表征和元素分析,发现硼添加剂对于PERC电池的局部背表面层(LBSF)的厚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会进一步影响背钝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性能;另外,EDS结果表明靠近LBSF层及界面铝浆中的硅含量都有增加。因此可以推断,局部背表面层厚度的增加与硼添加剂可以增加铝硅在烧结时的互扩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硼添加剂 表面
下载PDF
Al_2O_3背钝化太阳电池量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鹏 陈璐 吴翔 《太阳能》 2014年第8期47-49,60,共4页
通过在大规模工业生产线上进行Al2O3背钝化太阳电池试制,对最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对Al2O3背钝化太阳电池有着主要影响的工艺过程与工艺步骤,为Al2O3背钝化太阳电池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AL2O3 太阳电池 perc 面复合
下载PDF
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工艺
12
作者 孙晓凯 田凤美 +2 位作者 靳迎松 张福庆 胡明强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6,共5页
基于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工艺,对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制备了背面为AlOx/SiNx钝化膜层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提出了几种不同背... 基于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工艺,对选择性发射极晶体硅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制备了背面为AlOx/SiNx钝化膜层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提出了几种不同背面钝化膜层的设计方案,分析了不同设计方案对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双面率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背面AlOx/SiNx叠层钝化膜、SiNx双层减反射膜、较大折射率梯度SiN_x膜层、较薄AlOx膜层及较薄SiNx膜层工艺,对提升双面PERC太阳电池背面效率及电池双面率效果显著,用最优设计方案制备的双面PERC太阳电池,其背面效率和双面率分别为14.96%和6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发射极和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 面效率 双面率 双面减反射膜
下载PDF
低损伤选择性发射极太阳电池激光工艺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帅迪 赵广全 +2 位作者 杨冬琴 张竹青 王强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93-898,共6页
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技术叠加激光选择性发射极(SE)制备工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提升PERC太阳电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SE的制备过程中易发生磷硅玻璃(PSG)层被激光烧蚀的现象,导致电池性能下降。通过研究激光波长、... 钝化发射极及背面接触(PERC)太阳电池技术叠加激光选择性发射极(SE)制备工艺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提升PERC太阳电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SE的制备过程中易发生磷硅玻璃(PSG)层被激光烧蚀的现象,导致电池性能下降。通过研究激光波长、脉冲频率、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对硅片表面形貌、表面方块电阻、电池性能的影响,探索高效率、低损伤SE太阳电池的制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波长为1 064 nm、激光功率为2 W、脉冲频率为30 Hz条件下可获得最佳电池性能,SE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2.01%,与传统工艺制备的太阳电池相比提升约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发射极(SE)太阳电池 激光 选择性掺杂 发射极面接触(perc) 磷硅玻璃(PSG)
下载PDF
p型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铝栅线的设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翔 陈璐 魏凯峰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812,共5页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的铝栅线对电池背面空洞率和局部背表面场(LBSF)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合适的铝栅线宽度能最大程度地保证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实验得出在相同的激光开窗工艺下,当背面铝栅线设计宽度为250μm时,PERC+电池具有较好的铝栅线高宽比,烧结后的激光开窗区域形成了良好的LBSF层。同时,所有电池在测试时背景采用不反光黑布。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组的PERC+电池平均正面转换效率达到21.21%、平均背面转换效率达到1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极面接触(perc)电池 双面太阳电池 面金属 铝栅线 空洞 局部表面场(LBSF)
下载PDF
硅片表面织构对“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守志 王丽婷 +3 位作者 周啸颖 孙航 刘阳 黄国平 《太阳能》 2022年第7期24-33,共10页
在硅片制绒过程,研究了制绒添加剂体积分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单晶硅片表面织构的微观形貌、反射率,以及制备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单晶硅片制绒设备和工艺条件下,当碱液(KOH... 在硅片制绒过程,研究了制绒添加剂体积分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单晶硅片表面织构的微观形貌、反射率,以及制备的“选择性发射极(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目前单晶硅片制绒设备和工艺条件下,当碱液(KOH)体积分数为2%、制绒添加剂体积分数为0.7%、反应温度为84℃、反应时间为440 s时,制备的单晶硅片表面的金字塔尺寸较小,均匀性强,硅片表面的反射率最低,仅为9.914%,而得到的“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2.714%;调整制绒参数,可以有效提高单晶硅片表面织构中金字塔的均匀性,降低硅片表面的反射率,从而提高“SE+PERC”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发射极 发射极接触 双面单晶硅太阳电池 表面织构 制绒添加剂 电性能
下载PDF
PERC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素香 张松 +2 位作者 王振交 李果华 季静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39-942,968,共5页
高效、低成本是目前硅太阳电池追求的主要目标。多晶硅太阳电池成本低,但其电性能较差。背面钝化及局部背接触是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主要技术。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依次经过背面开槽、丝网印刷、烧结形成... 高效、低成本是目前硅太阳电池追求的主要目标。多晶硅太阳电池成本低,但其电性能较差。背面钝化及局部背接触是提高多晶硅太阳电池电性能的主要技术。通过采用SiO2/SiNx叠层膜作为背钝化介质层,依次经过背面开槽、丝网印刷、烧结形成背面局部接触,制备钝化发射极和背表面电池(PERC)结构多晶硅太阳电池。采用恒光源I-V特性测试系统测试其电性能,结果表明:较之常规铝背场多晶硅太阳电池,PERC结构电池在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密度Jsc、转换效率η方面分别提高了13 mV、1.8 mA/cm2和0.67%(绝对值),其转换效率达到17.27%。PERC结构多晶硅电池采用了常规丝网印刷工艺,有利于实现高效多晶硅电池的产业化生产,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晶硅太阳电池 面局部接触 发射极和背表面电池(perc) SIO2 SiNx叠层膜
下载PDF
薄晶体硅PERC电池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庆磊 姜辰明 +1 位作者 王学孟 沈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5-1449,共5页
随着切割技术的进步,晶体硅电池制作得越来越薄,这符合晶体硅电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发展趋势。文章模拟了不同厚度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电池的效率;基于110,130,150,170μm 4种厚度的单晶硅薄片制作了PERC电池,通过表征... 随着切割技术的进步,晶体硅电池制作得越来越薄,这符合晶体硅电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技术发展趋势。文章模拟了不同厚度钝化发射极及背局域接触(PERC)电池的效率;基于110,130,150,170μm 4种厚度的单晶硅薄片制作了PERC电池,通过表征其I-U特性、量子效率(QE)、电致发光(EL)来研究薄片电池制作的工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 切割技术 发射极局域接触电池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辅助制备超薄PERC太阳电池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明明 沈鸿烈 +3 位作者 陈春明 唐群涛 顾浩 任学明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1-345,363,共6页
利用旋涂法将自制的聚苯乙烯(PS)微球涂覆到不同厚度的单晶硅片上,作为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的背接触开口的掩模,然后用快速热退火工艺使PS微球挥发形成PERC电池的背接触开口,最后用磁控溅射在PERC电池背面生长一层Ag电极。利用... 利用旋涂法将自制的聚苯乙烯(PS)微球涂覆到不同厚度的单晶硅片上,作为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PERC)的背接触开口的掩模,然后用快速热退火工艺使PS微球挥发形成PERC电池的背接触开口,最后用磁控溅射在PERC电池背面生长一层Ag电极。利用该方法制备了面积为40 mm×40 mm、厚度分别为40、55和70μm的三种超薄单晶PERC太阳电池。制备的超薄太阳电池未出现任何翘曲。超薄太阳电池的电流密度-开路电压(Jsc-Voc)曲线和外量子效率(EQE)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池厚度的减小,电池的转换效率随之下降。其中,40μm厚的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13.6%,平均转换效率为13.3%,并展现出良好的柔韧性,极限弯曲角度达到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聚苯乙烯(PS)微球 超薄 发射极和背电池(perc) 翘曲 柔韧性
下载PDF
“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激光掺杂区域的漏电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苗 王松 +2 位作者 何灿 陈素素 武晓燕 《太阳能》 2022年第11期76-80,共5页
在选择性发射极(SE)技术与钝化发射极背接触(PERC)技术相结合(即“SE+PERC”)的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路线中,通常采用激光技术进行局部重掺杂,即利用激光的高温特性将硅片表面磷硅玻璃(PSG)层内的磷原子推入硅片内部,形成高低结,从而提高... 在选择性发射极(SE)技术与钝化发射极背接触(PERC)技术相结合(即“SE+PERC”)的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路线中,通常采用激光技术进行局部重掺杂,即利用激光的高温特性将硅片表面磷硅玻璃(PSG)层内的磷原子推入硅片内部,形成高低结,从而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但是经过激光扫描后的掺杂区域表面的PSG层会被激光损伤,损伤区域在进行碱抛光时常因掩膜的保护性差而被碱溶液腐蚀,导致p-n结被破坏,造成局部严重漏电,从而影响太阳电池的整体电性能。针对“SE+PERC”单晶硅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激光掺杂区域出现的漏电现象,分析了漏电原因,并给出了采用SE激光掺杂工艺及碱抛光工艺时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选择性发射极 发射极接触 激光掺杂 碱抛光 漏电
下载PDF
PERC背银浆烧蚀性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瑶瑶 吴斌 +3 位作者 刘子英 徐建伟 王小记 张文静 《信息记录材料》 2019年第4期11-14,共4页
本文对比了电极金属化过程对钝化层烧蚀程度的多种检测方法,并通过显微镜观测钝化层颜色以及形貌的方式来判断电极对钝化层是否烧穿并且统计烧穿点数量和烧穿面积。通过碱洗处理电池片的方法,可以得到更为直观判定结果。本文采用的检测... 本文对比了电极金属化过程对钝化层烧蚀程度的多种检测方法,并通过显微镜观测钝化层颜色以及形貌的方式来判断电极对钝化层是否烧穿并且统计烧穿点数量和烧穿面积。通过碱洗处理电池片的方法,可以得到更为直观判定结果。本文采用的检测方法能够便捷快速地判断钝化层烧蚀程度,排除了晶硅电池片制作过程多种因素对电性能的干扰,简化了检测过程,实验成本相比仪器分析明显降低,为今后PERC背银浆的配方改进提供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银浆 制绒 表面织构 碱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