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部形状对钝锥体模型气动与电磁散射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于哲峰 黄谦 +2 位作者 张志成 梁世昌 简和祥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5-49,共5页
开展了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特性数值研究。分别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飞行器的电磁散射与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和零升阻力的影响。由数值计算结果可知:合理地... 开展了飞行器气动与隐身综合特性数值研究。分别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数值求解N-S方程的方法对飞行器的电磁散射与气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对其雷达散射截面(RCS)和零升阻力的影响。由数值计算结果可知:合理地改变钝锥体模型底部形状,可以降低模型的RCS。并且,随着椭球体轴的长度或锥体高度的增加,模型的RCS逐渐减小。当飞行马赫数为5.0,高度为20km时,底部形状为椭球体或锥体的模型,随着椭球体轴的长度或锥体高度的增加,模型的零升阻力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气动性能 时域有限差分法 N—S方程 钝锥体模型
下载PDF
高焓风洞中带翼钝锥体尾流电子密度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光 林贞彬 +1 位作者 郭大华 林建民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82,共4页
报道了在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开展带尾翼钝锥体电子密度测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试验气流为4km/s,密度为0.001kg/m3。诊断尾翼对尾流的影响时,为不影响流场并获得足够的空间分辨率采用针状静电探针;实验结果给出带尾翼模型对尾流电... 报道了在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开展带尾翼钝锥体电子密度测试的相关研究工作进展。试验气流为4km/s,密度为0.001kg/m3。诊断尾翼对尾流的影响时,为不影响流场并获得足够的空间分辨率采用针状静电探针;实验结果给出带尾翼模型对尾流电子密度影响的定量结果及受影响的空间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激波风洞 爆轰驱动 钝锥体 电子密度 尾流
下载PDF
高速钝锥体非平衡绕流场光辐射特性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穆磊 马宇 +1 位作者 贺志宏 董士奎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58-1962,共5页
本文首先采用CFD-FASTRAN软件对RAM-CII钝锥体试验飞行器热化学非平衡绕流场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其次采取多温度模型结合逐线法获得非平衡绕流场吸收、发射系数,最终采用视在光线法LOS对RAM-CII飞行器全流场光辐射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表... 本文首先采用CFD-FASTRAN软件对RAM-CII钝锥体试验飞行器热化学非平衡绕流场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其次采取多温度模型结合逐线法获得非平衡绕流场吸收、发射系数,最终采用视在光线法LOS对RAM-CII飞行器全流场光辐射特性进行了模拟,分析表明:头部激波层紫外(0.2~0.4μm)辐射最强,要比尾迹流区高3个数量级以上,正侧向观测辐射强度比迎头观测时要大接近1个数量级;同一方向不同高度总的光谱辐射亮度差别不大,但正侧向观测的光谱辐射亮度比迎头方向观测略大;绕流场红外(2~5μm)辐射以CO_2分子2.7、4.3μm谱带发射为主,但总体上看红外光谱辐射亮度相较于紫外要小3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钝锥体 热化学非平衡绕流场 光辐射特性 紫外辐射 红外辐射
原文传递
过渡流区钝锥体Linear桥函数调节参数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戎宜生 刘伟强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5,共5页
由于过渡区域流动的物理现象的复杂性和流动控制方程的非线性,航天飞行器设计所需要的气动加热特性目前主要由工程计算方法得到.为了使计算过渡流区热流的Linear桥函数方法能适用于广泛应用的钝锥体外形,拟合得到了相应的调节参数,使用D... 由于过渡区域流动的物理现象的复杂性和流动控制方程的非线性,航天飞行器设计所需要的气动加热特性目前主要由工程计算方法得到.为了使计算过渡流区热流的Linear桥函数方法能适用于广泛应用的钝锥体外形,拟合得到了相应的调节参数,使用DSMC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调节参数适用于钝锥体外形,使得Linear桥函数在过渡流区能比较准确地计算钝锥体物面热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流区钝锥体 桥函数 DSMC方法 调节参数
原文传递
钝倒锥体动导数数值工程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伟 沈清 +1 位作者 张鲁民 张涵信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分别采用求解非定常薄层近似的N-S方程数值模拟有粘扰动流场及非定常内伏牛顿流理论计算了钝倒锥外形的高超声速俯仰阻尼导数Cma+Cmq。在非定常计算中通过引入“亚迭代”过程提高非定常流场的计算精度。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数值计... 分别采用求解非定常薄层近似的N-S方程数值模拟有粘扰动流场及非定常内伏牛顿流理论计算了钝倒锥外形的高超声速俯仰阻尼导数Cma+Cmq。在非定常计算中通过引入“亚迭代”过程提高非定常流场的计算精度。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一致,数值计算可应用于3<M<20,0°<α<20°时的一般流态俯仰阻尼导数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导数 数值计算 N-S方程 非定常流
下载PDF
风洞自由飞实验测量M=5,10^o半锥角尖锥、钝锥气动动稳定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贾区耀 杨益农 陈农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24-28,共5页
超声速、高超声速小攻角状态下简单尖锥体、小钝锥体外形的飞行器能否产生锥动失稳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命题。但是简单尖锥体、小钝锥体我们的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M=5):会产生锥动失稳,甚至实验次数中出现锥动失稳的比例达100%。借助... 超声速、高超声速小攻角状态下简单尖锥体、小钝锥体外形的飞行器能否产生锥动失稳是一个可以讨论的命题。但是简单尖锥体、小钝锥体我们的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M=5):会产生锥动失稳,甚至实验次数中出现锥动失稳的比例达100%。借助近十年来对多个飞行器锥动失稳的研究(这些飞行器外形变化、流场参数变化、对锥动失稳的影响,模型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与飞行器空中飞行结果取得一致)观察到一个现象:改变飞行器尾部流动状态,有利于控制锥动失稳。简单10^o半锥角尖锥体、小钝锥体模型在锥体后部表面加上小片条后,锥动失稳(M=5)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控制 钝锥体动失稳 风洞自由飞实验
下载PDF
钝锥超声速粘性绕流的隐式推进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涵信 姚慧 +1 位作者 高树椿 沈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35-246,共12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推进求解方法。通过对模型方程的稳定性分析和钝锥超声速绕流的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既克服了文献中推进格式步长有下界和稳定性差的不足,也克服了亚声速区压力不好处理的困难。文中建立的一阶、二阶隐式推进格式,稳...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推进求解方法。通过对模型方程的稳定性分析和钝锥超声速绕流的数值模拟,表明该方法既克服了文献中推进格式步长有下界和稳定性差的不足,也克服了亚声速区压力不好处理的困难。文中建立的一阶、二阶隐式推进格式,稳定性好,推进步长无下界,计算结果的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流 超声速流 推进求解 钝锥体
下载PDF
钝体关键参数对煤粉燃烧效率和NO排放量的影响
8
作者 蒋新春 胡志勇 +2 位作者 程海鹰 贾方强 吴树辉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4-111,共8页
钝体可以改变煤粉气流的流动状态,加速二次风和煤粉气流在燃烧室内部的混合,改善煤粉燃烧环境.提高煤粉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平台,以CO/CO2比值作为煤粉燃烧效率的评价指标,以NO的质量分数作为主要污染物的评价指... 钝体可以改变煤粉气流的流动状态,加速二次风和煤粉气流在燃烧室内部的混合,改善煤粉燃烧环境.提高煤粉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本文基于Fluent软件平台,以CO/CO2比值作为煤粉燃烧效率的评价指标,以NO的质量分数作为主要污染物的评价指标,合理简化并构建煤粉热燃烧行为的控制模型,以煤粉燃烧器和烘干筒作为分析系统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煤粉燃烧器钝体关键参数对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端径比和钝体锥角显著影响煤粉燃烧性能,随着端径比的增大,NO质量分数和CO/CO2比值先降低后升高;钝体锥角对NO、CO、CO2的质量分数均具有显著影响,但对燃烧性能的影响无明显规律性;当端径比为0.55,钝体锥角为50°时,NO的质量分数最小;当端径比0.55,钝体锥角55°时,CO/CO2比值最小.从煤粉燃烧器燃烧效率和NO排放量的角度综合考虑,适宜选用端径比0.55和钝体锥角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器 端径比 燃烧效率 NO质量分数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辐射特性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亚辉 王强 +2 位作者 高磊 肖力平 徐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9-1403,共5页
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时,高速气体来流在飞行器顶端形成高温高压气体绕流,并对顶端光学探测窗口形成强烈气动加热,光学窗口温度急剧上升,高温气体和光学窗口的红外辐射对探测系统形成严重的气动热辐射效应,探测信噪比下降。针对非... 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时,高速气体来流在飞行器顶端形成高温高压气体绕流,并对顶端光学探测窗口形成强烈气动加热,光学窗口温度急剧上升,高温气体和光学窗口的红外辐射对探测系统形成严重的气动热辐射效应,探测信噪比下降。针对非灰混合气体和光学窗口材料的辐射特点,采用介质辐射传输方法,模拟了钝锥球头外形头部且顶端安装探测窗口飞行器的气动热辐射,研究了气体和窗口热辐射随时间的发展及其与窗口材料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气体的热辐射与飞行器的运动状态关系密切,而光学窗口的热辐射随飞行时间增加而迅速增强,逐渐成为气动热辐射的主要因素,因此抑制光学窗口的温度上升速度和幅度是减弱气动热辐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气动热辐射 气动加热 光学窗口 钝锥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