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7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源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张子军 王俊 +2 位作者 吴桃 王浩 杨艳平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为研究添加尿素和碳酸氢铵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Zarrouk′s培养液为对照组,试验1组为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2组为不含氮的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3组为Zarrouk′s培养液+0.3 g/(L&... 为研究添加尿素和碳酸氢铵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Zarrouk′s培养液为对照组,试验1组为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2组为不含氮的Zarrouk′s培养液+0.2 g/(L·d)尿素,试验3组为Zarrouk′s培养液+0.3 g/(L·d)碳酸氢铵,试验4组为不含氮的Zarrouk′s培养液+0.3 g/(L·d)碳酸氢铵,每组设3个重复。各组连续添加氮源10 d,培养19 d后采收,使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60 nm处测定钝顶螺旋藻的光密度值(OD_(560 nm)值)。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试验1组的钝顶螺旋藻OD_(560 nm)值最高,显著高于试验2组、4组和对照组(P<0.05),试验3组次之;对照组的钝顶螺旋藻OD_(560 nm)值最低,培养3~5 d时与试验2组、4组差异不显著(P>0.05),培养7~19 d时显著低于其他各试验组(P<0.05);试验2组的钝顶螺旋藻OD_(560 nm)值在培养3~5 d和17~19 d时与试验4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培养7~15 d时显著高于试验4组(P<0.05)。综上所述,氮元素是影响钝顶螺旋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钝顶螺旋藻培养液中添加尿素和碳酸氢铵均可促进钝顶螺旋藻生长,且添加0.2 g/(L·d)尿素的生长效果优于添加0.3 g/(L·d)碳酸氢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氮源 尿素 碳酸氢铵 生长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β-类胡萝卜素的优化提取工艺研究
2
作者 杨桂强 吴玉钧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22期143-146,共4页
针对两种经过活化和扩大培养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1atensis)S2-1和S4-3,结合反复冻融-浸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多种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以及不同的溶剂用量提取其中的β胡萝卜素。在S2-1和S4-3中,料液比1:6,得到的最佳提取... 针对两种经过活化和扩大培养的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1atensis)S2-1和S4-3,结合反复冻融-浸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多种极性和非极性有机溶剂以及不同的溶剂用量提取其中的β胡萝卜素。在S2-1和S4-3中,料液比1:6,得到的最佳提取溶剂分别是氯仿:甲醇=2:1和氯仿:甲醇=1:2,且S4-3比S2-1更适合工业化扩大生产β-胡萝卜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HPLC Β-胡萝卜素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突变株FBL细胞超微结构
3
作者 陈必链 庄惠如 +2 位作者 陈文列 王明兹 吴松刚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钝顶螺旋藻出发株和突变株FBL的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出发株和突变株均为多细胞丝状体 ,细胞间横隔膜清晰 ,细胞壁均由四层结构组成 ,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类囊体 ,类囊体由双层膜堆积而成 ,膜上附着藻胆体 ,...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钝顶螺旋藻出发株和突变株FBL的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出发株和突变株均为多细胞丝状体 ,细胞间横隔膜清晰 ,细胞壁均由四层结构组成 ,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类囊体 ,类囊体由双层膜堆积而成 ,膜上附着藻胆体 ,类囊体与细胞壁呈垂直方向排列 ,细胞质内包含有充气液泡等细胞器。与出发株相比 ,突变株细胞壁表面较光滑 ,四层结构电子密度较深 ;类囊体膜增多、变发达 ;羧化体数量增多 ;横隔膜收缢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钝顶螺旋藻突变株FBL 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多糖和藻蓝蛋白对小鼠急性放射病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80
4
作者 张成武 曾昭琪 +3 位作者 张媛贞 罗成基 郭朝华 施炎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7-331,共5页
本文报告了钝顶螺旋藻多糖(SPP)和藻蓝蛋白(C-PC)对小鼠受致死剂量 ̄(60)Coγ射线照射后30天存活率的影响。在照射前5天每天给小鼠腹腔注射SPP125mg/kg或C-PC50mg/kg均能分别比对照组提高小... 本文报告了钝顶螺旋藻多糖(SPP)和藻蓝蛋白(C-PC)对小鼠受致死剂量 ̄(60)Coγ射线照射后30天存活率的影响。在照射前5天每天给小鼠腹腔注射SPP125mg/kg或C-PC50mg/kg均能分别比对照组提高小鼠的存活率33%和28%同时观察了SPP和C-PC对经 ̄(60)Coγ射线亚致死剂量照射后小鼠血细胞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SPP和C-PC可刺激照射后小鼠粒单系祖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形成,并增加骨髓有核细胞的数量。SPP和C-PC还可以增加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的总数。SPP和C-PC对外周血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无显著的影响。结果提示:SPP和C-PC可能促进 ̄(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多糖 藻蓝蛋白 辐射防护 存活率
下载PDF
铅污染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某些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1
5
作者 周长芳 吴国荣 +2 位作者 陆长梅 陈国祥 魏锦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5-140,共6页
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研究水环境污染对钝顶螺旋藻(Spiriulina platensis)生长、藻蓝蛋白和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反应及以超氧物歧化酶(SOD)为代表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影... 通过在Zarrouk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b^(2+)研究水环境污染对钝顶螺旋藻(Spiriulina platensis)生长、藻蓝蛋白和光合作用、膜脂过氧化反应及以超氧物歧化酶(SOD)为代表的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影响发现当 Pb^(2+)浓度高于 20mg·L^(-1)时,钝顶螺旋藻生长受抑制,藻细胞随着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黄化死亡.细胞可溶性蛋白含量、藻蓝蛋白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均随着Pb^(2+)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是极显著的负相关.低浓度Pb^(2+)使光合速率大幅度下降但完整细胞的吸收光谱在高浓度时才发生急剧变化.Pb^(2+)处理使超氧阴离子^(O2-)和丙二醛( MDA)含量上升,其峰值分别出现在 30mg· L^(-1)和 40mg· L^(-1)处理组. SOD活性在 20mg· L^(-1)以上显著下降,但其比活性在20-50mg·L^(-1)范围内仍维持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 钝顶螺旋 生长量 水环境污染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生物富集Cr(Ⅲ)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志勇 李元广 +2 位作者 郭祀远 李琳 张嗣良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8-112,共5页
对钝顶螺旋藻生物富集Cr(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螺旋藻对Cr(Ⅲ)的生物富集主要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化学键较弱的Cr(Ⅲ)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富集效率;藻细胞浓度一定时,随着Cr(Ⅲ)浓度的增加,单位重量螺旋藻对Cr(... 对钝顶螺旋藻生物富集Cr(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螺旋藻对Cr(Ⅲ)的生物富集主要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化学键较弱的Cr(Ⅲ)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富集效率;藻细胞浓度一定时,随着Cr(Ⅲ)浓度的增加,单位重量螺旋藻对Cr(Ⅲ)的富集量不断增加,最后趋于饱和;当Cr(Ⅲ)浓度一定时,随着藻细胞浓度的增加,螺旋藻对Cr(Ⅲ)的总富集量逐渐增加而单位重量藻体的富集量减少。研究还证实,螺旋藻干粉比新鲜藻能富集更多的Cr(Ⅲ);pH值是影响Cr(Ⅲ)生物富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最佳pH在7左右;温度升高和加强光强均可加强Cr(Ⅲ)的富集;阳离子对Cr(Ⅲ)的富集存在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铬(Ⅲ) 生物富集 富集时间 酸碱度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Sp.-D)藻胆蛋白的提取 被引量:29
7
作者 彭卫民 商树田 +2 位作者 刘国琴 傅友兰 吴庆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49,共2页
钝顶螺旋藻(Sp.-D)藻胆蛋白的粗提比较方便,用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浸提,经反复冻融(三次)处理,可以获得纯度(AλAmax/A280)为0.54的藻胆蛋白粗提液;对粗提液用硫酸铵盐析,可使其纯度略有提高,达到0.59左右,但粗... 钝顶螺旋藻(Sp.-D)藻胆蛋白的粗提比较方便,用0.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浸提,经反复冻融(三次)处理,可以获得纯度(AλAmax/A280)为0.54的藻胆蛋白粗提液;对粗提液用硫酸铵盐析,可使其纯度略有提高,达到0.59左右,但粗提液中藻蓝蛋白(PC)和别藻蓝蛋白(APC)仍未分离开:进一步通过连续两次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纯化之后,藻蓝蛋白(PC)的纯度可达到4.1,别藻蓝蛋白(APC)的纯度可达到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提取 钝顶螺旋 藻胆蛋白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的抗癌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佾先 孟正木 +3 位作者 亢寿海 王庭富 程晓芳 张琴芬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23-425,共3页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ltnes简称SP),经抗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对小鼠S180和宫颈癌U1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剂量为25mg/kg时,其抑瘤率分别为51.82%和37.93%,当剂量为50mg...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ltnes简称SP),经抗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对小鼠S180和宫颈癌U1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剂量为25mg/kg时,其抑瘤率分别为51.82%和37.93%,当剂量为50mg/kg时,其抑瘤率分别为53.40%和49.04%,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与放疗(60Co)、化疗(DDP)合并使用,未见明显提高,但毒性降低,还能提高免疫功能,可望开发成为癌症辅助治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钝顶螺旋 抗癌作用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半导体激光对钝顶螺旋藻形态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必链 王明兹 +1 位作者 庄惠如 陈荣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11-414,共4页
采用半导体激光 (波长 65 0 nm,功率 40 m W,功率密度 1 3 m W/ cm2 )辐照钝顶螺旋藻 ,辐照时间为 3 0 min、1 5 min、8min.通过测定藻丝形态参量、叶绿素 a、β胡萝卜素 ,研究半导体激光对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个辐照时间都对藻... 采用半导体激光 (波长 65 0 nm,功率 40 m W,功率密度 1 3 m W/ cm2 )辐照钝顶螺旋藻 ,辐照时间为 3 0 min、1 5 min、8min.通过测定藻丝形态参量、叶绿素 a、β胡萝卜素 ,研究半导体激光对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个辐照时间都对藻丝形态产生影响 ,使藻丝长、螺旋数、螺旋长发生变化 ;3 0 min辐照组抑制藻体叶绿素 a、β胡萝卜素的合成 ,8min和 1 5 min辐照组促进藻体叶绿素 a和β胡萝卜素的合成 ,β胡萝卜素增幅最高达 1 7.9% .8min促长作用最明显 ,使比生长速率提高1 0 .9% ,1 5 min略有促长作用 ,而 3 0 min则起抑制生长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半导体激光 形态 生长
下载PDF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钝顶螺旋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史成颖 蔡为荣 +3 位作者 甘旭华 汪本凡 赵良侠 唐欣昀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6-29,共4页
研究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A9)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 5mg·L-1的GA、1 0mg·L-1的6 BA、5mg·L-1的NAA和0 5mg·L-1的2,4 D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培养的前6d。在交... 研究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A9)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 5mg·L-1的GA、1 0mg·L-1的6 BA、5mg·L-1的NAA和0 5mg·L-1的2,4 D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培养的前6d。在交叉试验过程中,生长素NAA和细胞分裂素6 BA结合使用效果相对较好。螺旋藻内源激素的测定结果进一步为激素促进螺旋藻的生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长 促进作用
下载PDF
无菌钝顶螺旋藻单细胞的制备和再生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高歌 张宝红 +2 位作者 茅云翔 臧晓南 张学成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10,共5页
用含有 0 .75mol/LNaCl的Zarrouk培养基洗去藻丝体表面的角质鞘 ,可获得大量有活性并能再生的单细胞 ,再生率为 2 8.6%。用 0 .4%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藻丝体 5分钟 ,恢复培养后再置于含有终浓度均为 1 50 μg/μl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 用含有 0 .75mol/LNaCl的Zarrouk培养基洗去藻丝体表面的角质鞘 ,可获得大量有活性并能再生的单细胞 ,再生率为 2 8.6%。用 0 .4%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藻丝体 5分钟 ,恢复培养后再置于含有终浓度均为 1 50 μg/μl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Zarrouk培养基中 35℃ 48h杀菌 ,最后用含 1 .5mol/LNaCl的Zarrouk培养基对藻丝体洗壁处理 1mi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单细胞 再生 制备 非酶法 原生质体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提取纯化新工艺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冰 张学成 +1 位作者 高美华 褚现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52,共5页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磷酸盐缓冲液循环冻融联合超声波破碎法,50%硫酸铵沉淀获得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提取率达到13.1%。粗蛋白提取液再经过两次羟基磷灰石柱(HA)层析和seph... 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中藻蓝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磷酸盐缓冲液循环冻融联合超声波破碎法,50%硫酸铵沉淀获得藻蓝蛋白(phycocyanin,PC),提取率达到13.1%。粗蛋白提取液再经过两次羟基磷灰石柱(HA)层析和sephacryl-HR-200凝胶层析对其进行纯化,纯度达到4.71%。纯化后的PC在12%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中得到两条带,分别是α和β两个亚基,分子质量分别为21.4 ku和17.0 ku。结果表明,通过上述分离纯化过程得到了较高提取率和电泳纯度的藻蓝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 藻蓝蛋白 提取 纯化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和多糖的抗肿瘤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冰 张学成 +1 位作者 高美华 于红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6-402,共7页
对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 (PC)和多糖 (PSP)的抗肿瘤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免疫酶标技术、MTT法及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测定法等免疫分析实验 ,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3个水平上进行藻蓝蛋白和多糖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检测。结果显示 ... 对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 (PC)和多糖 (PSP)的抗肿瘤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免疫酶标技术、MTT法及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测定法等免疫分析实验 ,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3个水平上进行藻蓝蛋白和多糖的抗肿瘤免疫活性检测。结果显示 ,藻蓝蛋白和多糖处理组小鼠瘤块直径及瘤体重量均小于对照组 ,T细胞及 B细胞活性明显增强 ,体液抗体量显著提高 ,螺旋藻藻蓝蛋白比多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藻蓝蛋白 多糖 抗肿瘤 免疫活性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对Cd胁迫的生理反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红叶 杨芳 +2 位作者 陈思嘉 白燕 郑文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在Cd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C l2浓度为0~24 mg/L范围的Cd胁迫下,随着CdC l2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抗氧化系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在Cd胁迫下的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CdC l2浓度为0~24 mg/L范围的Cd胁迫下,随着CdC l2浓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抗氧化系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力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POD活力增加的程度较大,最高可达对照的360%,最低也为对照组的262%。在0~24 mg/L浓度范围内,APX(抗坏血酸氧化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但随CdC l2浓度的增加呈递增状态。CAT(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对照组,整体呈增加的趋势。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均低于对照,最低降至对照组的25%。MDA(丙二醛)作为膜脂质过氧化的产物,其累积是Cd胁迫的突出的生理变化之一,MDA的含量与CdC l2的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抗氧化 SOD POD MDA
下载PDF
Te(IV)对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11
15
作者 唐全民 杨芳 +3 位作者 郑文杰 贺鸿志 余景 白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5期75-80,共6页
 研究了Te(IV)对Spirulinaplatensis和Spirulinamaxima两种螺旋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Te(IV)质量浓度在0 01~2mg/mL范围内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1mg/mL的Te(IV)促进作用最大,在此浓度范围内Te(IV)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影响则...  研究了Te(IV)对Spirulinaplatensis和Spirulinamaxima两种螺旋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Te(IV)质量浓度在0 01~2mg/mL范围内对钝顶螺旋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1mg/mL的Te(IV)促进作用最大,在此浓度范围内Te(IV)对极大螺旋藻生长影响则不明显;Te(IV)质量浓度大于32mg/mL时对两种螺旋藻均有抑制作用,其对钝顶和极大螺旋藻的半数有效质量浓度(96hEC50)分别为36 1mg/L和87 9mg/L.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当ρ[Te(IV)]≥100mg/L时,两种螺旋藻均出现严重的断裂和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 钝顶螺旋 极大螺旋 生物效应
下载PDF
两株钝顶螺旋藻紫外诱变株的特征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建宏 郑卫 +3 位作者 倪霞 翁永萍 潘欣 浩云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6-490,共5页
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获得了两株优良的稳定钝顶螺旋藻突变株M1 - 3和M5-1。与出发株相比 ,M 5- 1较粗大 ,M1 - 3较细 ,但很长 ,藻体螺旋数超过 40 ;两株突变株的生长速度和光合放氧速率均有显著提高 ;M1 - 3的藻蓝蛋白含量高于出发藻... 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获得了两株优良的稳定钝顶螺旋藻突变株M1 - 3和M5-1。与出发株相比 ,M 5- 1较粗大 ,M1 - 3较细 ,但很长 ,藻体螺旋数超过 40 ;两株突变株的生长速度和光合放氧速率均有显著提高 ;M1 - 3的藻蓝蛋白含量高于出发藻株 2 0 2 % ;突变株的长碳连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出发藻株 ,总脂中M 1 - 3含花生四烯酸 (2 0∶4) 4 93 %、M5- 1含EPA(2 0∶5) 2 49%。两株突变株对NH+4和Zn2 +的抗性也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紫外诱变 藻蓝蛋白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对锌和硒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必链 庄惠如 +1 位作者 余望 吴松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7-29,共3页
研究不同浓度锌和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富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为200mg/L,锌浓度为4mg/L时,螺旋藻富集能力最大,达到752.7μg/g和371.2μg/g,但在该浓度下,螺旋藻的生长速度、硝酸盐还原酶... 研究不同浓度锌和硒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富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硒浓度为200mg/L,锌浓度为4mg/L时,螺旋藻富集能力最大,达到752.7μg/g和371.2μg/g,但在该浓度下,螺旋藻的生长速度、硝酸盐还原酶活性略低于不加锌硒(对照)。锌、硒浓度较低时,可促进螺旋藻的生长,加速藻细胞对锌、硒的生物转化过程的进行,高浓度则抑制生长。当硒浓度为700mg/L,锌浓度为9mg/L,该藻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生物富集 螺旋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冰 褚现明 +1 位作者 高美华 张学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探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MTT法检测藻蓝蛋白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通过电镜观察藻蓝蛋白处理后的细胞的凋亡形... 目的探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藻蓝蛋白(C-phycocyanin,CPC)对体外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MTT法检测藻蓝蛋白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然后通过电镜观察藻蓝蛋白处理后的细胞的凋亡形态,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的DNA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显示不同浓度藻蓝蛋白对HeLa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藻蓝蛋白对细胞表面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检测凋亡相关的caspase的活性及细胞色素C的释放,以揭示藻蓝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未用藻蓝蛋白作用的对照组相比,藻蓝蛋白组的HeLa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并存在浓度剂量效应。藻蓝蛋白处理后的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如细胞皱缩、细胞膜微绒毛消失、起泡,染色体密集,形成凋亡小体。凋亡细胞的DNA出现断裂,呈梯状的电泳带(DNAladder),分子量为180~200 bp及其倍体。并且发现藻蓝蛋白处理后的处于亚二倍体峰HeLa细胞数蛋白浓度随藻蓝蛋白浓度的增高而明显增多。另外藻蓝蛋白能促进HeLa细胞内促凋亡基因(Fas、ICAM-1)的表达并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内凋亡信号的传导。藻蓝蛋白可以激活caspase酶并可促进凋亡蛋白——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到细胞质释放。结论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具有诱导体外HeLa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促进凋亡信号在HeLa细胞内的传导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藻蓝蛋白 HELA细胞 细胞凋亡 抗肿瘤 信号传导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的纯化及其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俞丽君 李永明 +1 位作者 陈艳丽 张尔贤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72-176,共5页
本文对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包括藻蓝蛋白,缩写C-PC和别藻蓝蛋白,APC)的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经细胞破碎、硫酸铵沉淀蛋白,羟基磷灰石柱分离工艺。经凝胶电泳、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量热分析等研究,证明 C-PC由大... 本文对钝顶螺旋藻藻胆蛋白(包括藻蓝蛋白,缩写C-PC和别藻蓝蛋白,APC)的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建立经细胞破碎、硫酸铵沉淀蛋白,羟基磷灰石柱分离工艺。经凝胶电泳、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量热分析等研究,证明 C-PC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分子量分别为 17 200u和 14 900u;APC由一个亚基组成,分子量为13 400u。其最大吸收峰分别在 625um和 660um处。其荧光发射峰位于 648um。通过 DSC分析发现,APC的变性温度在 49.0℃~60.5℃范围。应用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Luminol发光体系证实 APC具有对 O_2-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藻胆蛋白 纯化 氧自由基 清除
下载PDF
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及单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被引量:24
20
作者 秦松 王希华 +1 位作者 童顺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9-112,T002,共5页
于1992年1月-1994年4月,进行超声波处理方法制备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以作为基因工程受体,以及制备单细胞用于固体平板克隆化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以20kHz频率、15W功率作用30s,可使藻丝体断裂成15.0±1.6个细... 于1992年1月-1994年4月,进行超声波处理方法制备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以作为基因工程受体,以及制备单细胞用于固体平板克隆化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以20kHz频率、15W功率作用30s,可使藻丝体断裂成15.0±1.6个细胞长度;延长作用时间,至2-6个细胞长度时,细胞壁结构遭到破坏,形成部分原生质体;继续作用,可形成少量原生质体和大量单细胞。断裂藻丝体、部分原生质体、单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均可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或生长。以一定密度涂布单细胞与原生质体,能够形成彼此分开的单个克隆,可用于筛选及遗传分析。本文提供了一种节省溶菌酶的制备螺旋藻透性体的方法,超声波作用利于外源基因的导入,而涂布培养利于进一步的筛选和形成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顶螺旋 单细胞 透性体 原生质体 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