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感知成像技术在钠MRI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宋文秀 边传振 孙磊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7期153-156,共4页
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唯一能够对活体组织中钠浓度进行空间定量分析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与细胞活力和生存能力相关的生理和生化信息。钠MRI可以在组织细胞发生宏观变异之前,检测出代表细胞膜完... 钠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唯一能够对活体组织中钠浓度进行空间定量分析的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够提供与细胞活力和生存能力相关的生理和生化信息。钠MRI可以在组织细胞发生宏观变异之前,检测出代表细胞膜完整性及其活力的生物学信息,也能够为疾病治疗过程中疗效的评估提供依据,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这些信息仅靠氢MRI是无法实现的。然而,与传统的氢MRI相比,即使在超高场下,钠MRI也面临着信噪比低和数据采集时间长等一系列问题。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成像技术可以通过非线性迭代重建从非相干欠采样的k空间数据中恢复已知变换域中具有稀疏特性的图像,能够大量节约钠MR成像时间并提高图像质量,目前CS成像技术已经在人体各部位钠MRI得到了应用。本文对CS成像技术在人体各部位钠MRI的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促进CS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感知 钠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成像时间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帅 吴明 徐中阳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1期54-55,共2页
目的: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有肝内结节患者67例(98个肝脏结节)。所有患者均进行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 目的: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磁共振增强成像在鉴别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有肝内结节患者67例(98个肝脏结节)。所有患者均进行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增强扫描肝胆期的图像实施全面分析,包括观察无肝胆期和有肝胆期患者的肝胆结节数量,分析诊断效能。结果:98个肝脏结节病理结果为38个为肝硬化结节,60个为小肝癌;诊断有肝胆期的肝硬化结节以及小肝癌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无肝胆期(P<0.05)。结论:在鉴别肝硬化与小肝癌的过程中,钆塞酸二钠磁共振增强成像具有理想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小肝癌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将早期肝硬化恶性病变情况加以明确,提供客观性的影像学数据,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钆塞酸二磁共振增强成像 鉴别 肝硬化结节 小肝癌
下载PDF
MSCT与Gd-EOB-DTPA DCE-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余玉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2期68-71,共4页
目的:研究MSCT与钆塞酸二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DTPA DCE-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5例,选例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0月,所有患者均进行Gd-EOB-DTPA DC... 目的:研究MSCT与钆塞酸二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DTPA DCE-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疑似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75例,选例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0月,所有患者均进行Gd-EOB-DTPA DCE-MRI、MSCT的统一检查,比较手术病理结果与Gd-EOB-DTPA DCE-MRI、MSCT的检查结果,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在202枚病灶中,MSCT共诊断准确175枚,准确率为86.63%,诊断准确的恶性病灶144枚(92.31%),诊断准确良性病灶31枚(75.61%);Gd-EOB-DTPA DCE-MRI共诊断准确193枚,准确率为95.54%,诊断准确恶性病灶154枚(98.72%),诊断准确良性病灶39枚(95.12%);Gd-EOB-DTPA DCE-MRI的诊断价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MSCT检查(P<0.05)。结论:临床上相比于MSCT检查,Gd-EOB-DTPADCE-MRI亦可辅助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且其诊断价值更高,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 钆塞酸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排螺旋CT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8F—NaFPET/CT与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乐亚丽 陈雨 +5 位作者 陈跃 黄占文 吴敬波 赵冬梅 张莉 唐光才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18F—NaFPET/CT与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23—72岁)鼻咽癌(NPC)患者的^18F—NaFPET/CT和MRI检查资料。以6个月左右的影像随访结果为“最终判断标准”,计算^18F... 目的探讨^18F—NaFPET/CT与MRI在鼻咽癌颅底骨质受侵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23—72岁)鼻咽癌(NPC)患者的^18F—NaFPET/CT和MRI检查资料。以6个月左右的影像随访结果为“最终判断标准”,计算^18F—NaFPET/CT与MRI诊断NPC颅底骨质受损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并行石。检验。另外比较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最终确诊的NPC颅底骨质受侵患者的病灶检出及其分布情况。结果随访确诊为NPC颅底骨质受侵的患者有34例,^18F-NaFPET/CT检查真阳性33例,假阳性3例,真阴性26例,假阴性1例;MRI检查真阳性31例,假阳性4例,真阴性25例,假阴性3例;其中有30例患者在^18F-NaFPET/CT和MRI上均表现为颅底骨质受侵。^18F—NaFPET/CT诊断NPC颅底骨质受侵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7.1%(33/34)、89.7%(26/29)、91.7%(33/36)、96.3%(26/27)和93.7%(59/63),MRI的相应指标分别为91.2%(31/34)、86.2%(25/29)、88.6%(31/35)、89.3%(25/28)和88.9%(56/63)。2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诊断效能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62~1.062,均P〉0.05)。在34例NPC颅底骨质受侵患者中,^18F-NaFPET/CT检出颅底骨质病灶133个,MRI检出97个,斜坡是NPC颅底骨质受侵最好发的解剖位点。结论^18F—NaFPET/CT与MRI对NPC颅底骨质受侵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18F—NaFPET/CT检出的病灶总数多于MRI,提示前者在颅底微小骨质病灶的诊断上具有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骨骼 颅底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化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