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肾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白雪源 陈香美 邱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410,共7页
为探讨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 (humanhigh affinitysodium dependentdicar boxylatetransporter,hSDCT2orhNaDC3 )基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借助生物信息学成功地从人肾中克隆了hSDCT2基因 (GenBank接收... 为探讨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 (humanhigh affinitysodium dependentdicar boxylatetransporter,hSDCT2orhNaDC3 )基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借助生物信息学成功地从人肾中克隆了hSDCT2基因 (GenBank接收号 :AY0 72 810 ) .首先将大鼠SDCT2cDNA与人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 ,获得具有高度同源性EST片段并用DNAstar软件将它们拼接成EST重叠群 .在重叠群上设计PCR引物从人肾总RNA中用RT PCR扩增出hSDCT2基因并测序 ,然后用软件对其结构特性、组织分布及基因定位进行分析 .序列测定结果显示 ,hSDCT2开放阅读框为180 9bp ,共编码 6 0 2个氨基酸 .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 ,其氨基酸序列与大鼠及小鼠SDCT2分别有85 %和 87%相同 .二级结构分析显示 ,该蛋白有 12个跨膜螺旋区 .Northern分析显示 ,该基因可在肾、肝、脑、胎盘等多种组织中表达 ,并定位于 2 0号染色体的q12~q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肾 亲和力 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聚荣 何娅妮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27-429,共3页
关键词 离子依赖性二羧酸转运蛋白 肾脏 调控
下载PDF
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基因融合表达及其抗体制备 被引量:12
3
作者 何娅妮 陈香美 +4 位作者 于志恒 吕杨 师锁柱 朱晗玉 彭丽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编码人钠 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hNaDC1)抗原表位区 (W138 Q2 19)的cDNA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GEX 5X 1,构建重组质粒pGEX hNaDCL6 .在大肠杆菌BL2 1中 ,经IPTG诱导 ,获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ST) hNaDC1重组融合蛋... 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编码人钠 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hNaDC1)抗原表位区 (W138 Q2 19)的cDNA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GEX 5X 1,构建重组质粒pGEX hNaDCL6 .在大肠杆菌BL2 1中 ,经IPTG诱导 ,获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ST) hNaDC1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 .以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 ,获得纯化的GST hNaDC1.以此为免疫原制备的抗hNaDC1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人类和大鼠肾组织以及小肠组织中天然的钠 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利用该抗体 ,首次证实了hNaDC1基因编码产物分布于人肾组织近端肾小管刷状缘 ,与大鼠钠 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SDCT1)分布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基因融合表达 抗体 制备
下载PDF
RNA干扰维生素D受体基因表达对HK-2细胞中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东群 李颢 +4 位作者 李康健 申吉泓 张白羽 柯坤彬 罗钰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细胞水平上检测干扰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表达对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Na(+)-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NaDC)在HK-2细胞中的表达的影响,探讨VDR与NaDC1在尿枸橼酸调控中的关系。方法设计6条VDR基因的siRNA... 目的细胞水平上检测干扰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表达对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Na(+)-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NaDC)在HK-2细胞中的表达的影响,探讨VDR与NaDC1在尿枸橼酸调控中的关系。方法设计6条VDR基因的siRNA,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肾近曲小管上皮HK-2细胞株,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VDR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筛选有效的siRNA,用以转染HK-2细胞株,通过qPCR和WB检测细胞株中NaDC1 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siRNA-2、siRNA-3和siRNA-4能够显著降低VDR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P<0.05),用以后续实验发现siRNA-2、siRNA-3和siRNA-4组NaDC1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HK-2细胞中,在一定表达水平范围内,VDR调控NaDC1的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由于VDR的表达上调引起了NaDC1的表达也相应上调,从而使NaDC1的转运活性增加,尿枸橼酸在肾近曲小管的重吸收也增加,表现为低枸橼酸尿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枸橼酸尿症 维生素D受体 /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 RNA干扰
下载PDF
牛阴离子交换蛋白1和生电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蛋白亲水结构域的克隆·表达和纯化
5
作者 田伟 余多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0-512,543,共4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牛阴离子交换蛋白1(AE1)和生电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蛋白(NBCe1)的亲水结构域。[方法]根据AE1和NBCe1的亲水结构域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牛AE1和NBCe1的亲水结构域,通过原核表达系统,以E.coliBL21(DE3)为表达宿主,经IPTG诱导... [目的]表达和纯化牛阴离子交换蛋白1(AE1)和生电碳酸氢钠协同转运蛋白(NBCe1)的亲水结构域。[方法]根据AE1和NBCe1的亲水结构域设计引物,通过PCR扩增牛AE1和NBCe1的亲水结构域,通过原核表达系统,以E.coliBL21(DE3)为表达宿主,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的牛AE1和NBCe1的亲水结构域融合蛋白,并采用金属螯合层析法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15%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分布和纯度。[结果]PCR扩增了牛AE1和NBCe1的亲水结构域;IPTG诱导后,成功的表达了目的蛋白;目的蛋白主要存在大肠杆菌的胞浆中,可以被较好的纯化。[结论]牛AE1和NBCe1的亲水结构域蛋白的表达为制备抗体和研究膜载体蛋白的调节机理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蛋白1 生电碳酸氢协同转运蛋白 克隆 表达 纯化
下载PDF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中VDR、PKC及其相互作用对Na DC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晨曦 李文洲 +3 位作者 郭永连 陈琳 彭松 卫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68-2072,共5页
目的:探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E-52E中蛋白激酶C(PKC)、维生素D受体(VDR)及其相互作用对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Na DC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E-52E,采用PKC激动剂和PKC抑制剂干预NRE-52E细胞,并用... 目的:探究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E-52E中蛋白激酶C(PKC)、维生素D受体(VDR)及其相互作用对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Na DC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E-52E,采用PKC激动剂和PKC抑制剂干预NRE-52E细胞,并用VDR过表达载体及VDR-shRNA载体转染NRE-52E细胞,结合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KC、VDR和Na DC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建立VDR稳定过表达和VDR稳定干扰的NRK-52E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PKC激动剂组VDR和Na DC1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 <0. 01),VDR过表达组的PKC和Na DC1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P <0. 01),VDR干扰+PKC激动剂组和VDR过表达+PKC抑制剂组中PKC和Na DC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介于VDR干扰组与VDR过表达组之间。结论:在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E-52E中PKC活性增强诱导VDR蛋白表达,PKC活性减弱抑制Na DC1蛋白表达;VDR与PKC和Na DC1的蛋白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PKC与VDR相互作用时PKC高活性和VDR过表达是促进或维持Na DC1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E-52E细胞 蛋白激酶C 维生素D受体 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
下载PDF
基于脑脊液冲刷规律探讨枣仁安神颗粒对大鼠睡眠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刘含之 王浩 +3 位作者 潘彦舒 周满元 方琪 孙婧妍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907-914,共8页
[目的]基于脑脊液分泌和冲刷作用规律探讨枣仁安神颗粒改善正常大鼠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枣仁安神颗粒组,每组22只。连续8 d对枣仁安神颗粒组大鼠灌服枣仁安神颗粒水溶液,正常组以等量纯净水... [目的]基于脑脊液分泌和冲刷作用规律探讨枣仁安神颗粒改善正常大鼠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枣仁安神颗粒组,每组22只。连续8 d对枣仁安神颗粒组大鼠灌服枣仁安神颗粒水溶液,正常组以等量纯净水灌服作为对照。分析大鼠给药第6至8天脑电(EEG)、肌电(EMG)特征,觉醒期、非快眼动睡眠期(NREM)、快眼动睡眠期(REM)时长,给药8 d后,超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检测大鼠中脑导水管中段处脑脊液平均流速,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大脑前额叶皮质水通道蛋白1(AQP1)和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协同转运蛋白1(NKCC1)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脑前额叶皮质AQP1、NKCC1蛋白表达(因EEG植入手术含金属,无法进行核磁共振监测,故每组用于EEG描述的有8只大鼠,核磁共振监测的有6只大鼠,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的有8只大鼠)。[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枣仁安神颗粒组觉醒期时间缩短(P<0.01),睡眠时间增加(P<0.01),NREM、REM时间增加(P<0.01),枣仁安神颗粒组第6、7、8天之间的觉醒时间逐日减少(P<0.01),睡眠时间逐日增加(P<0.01),NREM、REM时间增加(P<0.01),对大鼠24 h睡眠结构产生影响(P<0.01),中脑导水管中段处脑脊液平均流速加快(P<0.05),大脑前额叶皮质AQP1、NKCC1含量增加(P<0.05),大脑前额叶皮质AQP1、NKCC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枣仁安神颗粒可以显著缩短正常大鼠觉醒期,延长睡眠期,特别是NREM与REM,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脊液分泌蛋白AQP1、NKCC1的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脑脊液冲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仁安神颗粒 无线脑电技术 超高场强核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 睡眠 水通道蛋白1 离子-钾离子-氯离子协同转运蛋白1
下载PDF
督脉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氯离子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艺莹 李瑞青 +4 位作者 李婧雯 梅紧紧 张丽红 张建云 郭健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860-869,共10页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氯离子(Cl^(-))稳态及γ-氨基丁酸(GABA)和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NKCC1)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假手术组9只... 目的:探讨督脉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层氯离子(Cl^(-))稳态及γ-氨基丁酸(GABA)和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NKCC1)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缓解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假手术组9只,其余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复制脑缺血后再灌注痉挛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督脉电针组和巴氯芬组,每组9只。督脉电针组电针“大椎”“脊中”“后会”,每次30 min;巴氯芬组灌胃巴氯芬(0.4 mg/kg),两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电生理描记检测各组大鼠肌肉反应对张力传感器的作用力;采用TTC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采用干湿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含水量;采用比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中Cl^(-)和GAB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大脑皮层中NKCC1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督脉电针组、巴氯芬组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升高、肌肉反应对张力传感器的作用力降低(P<0.01)。治疗后,督脉电针组、巴氯芬组较同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肌肉反应对张力传感器的作用力升高(P<0.05,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督脉电针组、巴氯芬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改良Ashworth评分降低、肌肉反应对张力传感器的作用力升高(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督脉电针组、巴氯芬组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脑皮层中Cl^(-)含量升高(P<0.01),GABA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督脉电针组、巴氯芬组Cl^(-)含量降低(P<0.05,P<0.01),GABA含量升高(P<0.05,P<0.01)。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脑皮层NKCC1蛋白和mRNA表达均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督脉电针组、巴氯芬组NKCC1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P<0.01,P<0.05);督脉电针组较巴氯芬组NKCC1蛋白和mRNA表达上调(P<0.01,P<0.05)。结论:督脉电针可改善脑卒中后大鼠的肢体痉挛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大脑皮层中Cl^(-)稳态、增加GABA含量、下调NKCC1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从而减轻脑水肿和梗死程度,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卒中 痉挛 离子稳态 γ-氨基丁酸 -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
原文传递
SGLT2选择性抑制剂筛选及药效评价方法建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晓琳 王亚男 叶菲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7-903,共7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SGLT2选择性抑制剂筛选及药效学评价体系。分别将人全长SGLT2和SGLT1c DNA连接至p MSCVpuro载体并转染HEK293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单克隆细胞,RT-PCR、Western blot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目的基因、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SGLT2选择性抑制剂筛选及药效学评价体系。分别将人全长SGLT2和SGLT1c DNA连接至p MSCVpuro载体并转染HEK293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单克隆细胞,RT-PCR、Western blot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目的基因、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荧光标记的1-脱氧葡萄糖(1-[N-(7-nitrobenz-2-oxa-1,3-diazol-4-yl)amino]-1-deoxy-D-glucose,1-NBDG)作为底物进行葡萄糖转运实验,检测模型细胞的Na+依赖的葡萄糖摄取功能,并对阳性药达格列净、根皮苷选择性进行评价。最后,进行整体药效评价,观察达格列净对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诱导的T1DM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显示p MSCVpuro-SGLT1转染组细胞SGLT1基因及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 MSCVpuro-SGLT2转染组SGLT2蛋白高表达于细胞膜及细胞质,说明SGLT1/SGLT2稳定过表达细胞构建成功。葡萄糖转运实验结果显示,与p MSCVpuro-null转染组相比,p MSCVpuro-SGLT1、p MSCVpuroSGLT2转染组细胞Na^+依赖性1-NBDG摄取明显增高。达格列净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对SGLT1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6.20×10^(-7) mol·L^(-1))远高于对SGLT2抑制的IC50值(2.24×10^(-10) mol·L^(-1)),优于非选择性抑制剂根皮苷。达格列净单次给药即可改善正常小鼠葡萄糖耐量。对T1DM小鼠,达格列净从给药后1 h血糖水平即显著降低,能够剂量依赖地降低0~24 h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连续给药20天,能够较平稳地降低小鼠餐后血糖。本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SGLT2选择性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方法和整体药效学评价方法。该方法具有无同位素污染,高转运效率、良好稳定性等优点,将为新的SGLT2高选择性抑制剂研发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依赖性葡萄糖摄取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 荧光标记1-脱氧葡萄糖 抑制剂筛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