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前凸角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
1
作者 周友志 高鹏 +5 位作者 袁庆森 谭颖 徐世涛 陈广林 王进强 张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71-3178,共8页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 背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然而关于术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后不同节段前凸角变化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3年4月于潍坊市中医院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值,分为融合器沉降组(25例,≥2 mm)和非融合器沉降组(68例,<2 mm)。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应用逐步回归法评估各危险因素与融合器沉降的关系,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结果与结论:①最终校正混杂因素后,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均与融合器沉降风险仍存在独立相关性(P<0.05);②年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隙高度改善值、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以及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均是融合器沉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③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当P=0.80时,约登指数最高,预测效果最好,准确度为89.27%,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9.89%;模型评价结果显示,其区分度较好、准确度较高;④随着腰椎前凸角丢失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升高,融合器沉降风险增加,影响临床疗效;⑤提示年龄、腰椎前凸角丢失值、椎间隙高度改善值和节段前凸角改善值与融合器沉降关联最紧密,临床医生应多加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斜外侧腰融合 经皮弓根钉固定 前凸角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2
作者 刘晓印 张建群 +5 位作者 陈振 梁思敏 王志强 马宗军 马荣 戈朝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1-537,共7页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融合 脊柱融合 退变性疾病 侧方钢板 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置入微创椎间融合器高度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
3
作者 张若帆 关欢欢 +8 位作者 何卓群 张云凤 金凤 王志强 王建忠 李筱贺 祝勇 王海燕 张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21-4429,共9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 背景: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青少年腰疼的主要病因,目前绝大多数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干预,而当长期的非手术治疗尝试后,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充分缓解或者当患者出现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受压的症状时,手术可能是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必要手段,而选择合适的椎间融合器至关重要。目的:探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置入不同高度微创椎间融合器固定后对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集一名17岁男性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节段突出)的CT扫描资料,MIMICS三维重建后,选择用与实验对象椎间隙等高和高于椎间隙3 mm椎间融合器进行分析,设计重建两种可膨胀混合材料椎间融合器:融合器L前高11 mm、后高9 mm、宽9 mm、长28 mm;融合器H前高14 mm、后高11 mm、宽11 mm、长28 mm,并对腰椎融合器进行建模。将融合器与腰椎模型经过优化处理,逆向建模后导入ABAQUS并最终得到腰椎融合三维模型。模拟人体腰椎后伸、前屈、右侧弯、左侧弯等生理活动,得到相应应力云图,观察L4-5椎体在7种不同工况下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两种融合器终板最大应力均在前屈和后伸工况,前屈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8.27±3.80)MPa和(15.02±3.24)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6±0.05)MPa和(9.17±1.83)MPa;后伸工况H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19.11±4.03)MPa和(16.32±3.72)MPa;L融合器上、下终板应力值为(9.13±0.01)MPa和(4.92±1.01)MPa;(2)除中立位L5上终板,其余不同工况下H型融合器终板应力值均大于L型融合器终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同一椎间隙中选择高度超过椎间隙高度3 mm的椎间融合器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腰盘突出症 融合器 内固定 融合器高度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生物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系统置入对邻近颈椎间盘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宏伟 鲍达 +3 位作者 葛彦虎 赵铭 孙继桐 罗小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2期9823-9826,共4页
背景: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现象已引起临床重视,半弹性内固定系统可能较目前通用的坚强内固定对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小。目的:通过融合节段邻近颈椎间盘压力监测,在除外撑开强度影响的前提下,比较生物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 背景:颈椎前路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现象已引起临床重视,半弹性内固定系统可能较目前通用的坚强内固定对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小。目的:通过融合节段邻近颈椎间盘压力监测,在除外撑开强度影响的前提下,比较生物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内固定系统置入对犬施术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23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其中预实验组5只,测量犬颈椎间盘压力正常参考值;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9只;钢板置入内固定组9只。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及钢板置入内固定组均经前路行C3~4椎间盘摘除,相应置入物置入内固定。术中测量邻近颈椎间盘C4~5压力,并计算置入前后C4~5椎间盘压力差作为撑开压力。置入后6个月处死动物,行Pearce分级及组织学观察,评价置入节段上位颈椎间盘(C2~3)退变程度。结果与结论: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与钢板置入内固定组压力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影像学及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组组内邻近颈椎间盘压力差与置入后6个月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组织学分级均呈正相关(r=3.13,2.78,P<0.05)。生物可降解椎间融合器组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组织学分级均低于钢板置入内固定组(P<0.05)。提示过高的撑开压力易导致犬置入节段邻近颈椎间盘退变,与钢板内固定系统相比,应用生物椎间融合器置入内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邻近节段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近 融合器 内固定 钢板
下载PDF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治栋 朱若夫 +6 位作者 杨惠林 魏琳 干峰 王根林 沈敏杰 袁泉 耿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0-444,共5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融合器 内固定 疗效
下载PDF
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11
6
作者 廖可国 赵汉平 +2 位作者 田敏 孙磊 徐伟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3期1783-1785,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后远期脊柱再失稳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RF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合进口椎间融合支架共治疗12例。其中Ⅱ°11例,Ⅲ°1例。结果复位满意率平均96%,全部病例椎弓根钉及椎间... 目的研究分析和总结腰椎滑脱后路复位内固定后远期脊柱再失稳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方法采用国产和进口RF椎弓根内固定器械结合进口椎间融合支架共治疗12例。其中Ⅱ°11例,Ⅲ°1例。结果复位满意率平均96%,全部病例椎弓根钉及椎间融合支架置入准确,内固定牢固,脊柱长期稳定性良好。8例术前症状完全消失,4例仍有劳累或天气变化时轻度腰部及臀部疼痛。本组无1例马尾神经、神经根及大血管损伤。无椎间融合支架移位和下肢深静脉栓塞。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后路椎间融合支架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二者起到了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如熟练掌握椎弓根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支架置入技术,远期相关并发症可以减少或避免,脊柱可获长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滑脱 内固定 融合器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器颈椎前路置入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优势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刚 吴涛 +7 位作者 黄鑫鹏 李威霖 谢宁 陈华江 刘军 王云华 黄野 倪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1期4980-4985,共6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使用颈前路钢板可能引起治疗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优势。方法: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行...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使用颈前路钢板可能引起治疗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目的:观察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减少治疗后并发症的优势。方法: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患者51例。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治疗后3,6个月,治疗后1年及2年等时间节点采用颈部及上肢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用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射线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程度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15.4个月。治疗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治疗后获得疼痛缓解,肌力恢复;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平均改善率为85.7%。治疗后第2天有7例患者出现轻、中度的吞咽困难。随访期间未发现内置物沉降,也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或内固定器移位等并发症。表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式中采用颈椎前路一体化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其设计同时具备了颈椎间融合器以及颈椎前路固定钢板的优点,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Zero-p融合器 脊柱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单枚椎间融合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12
8
作者 汤呈宣 李永奖 +3 位作者 彭茂秀 林光锚 王涛 张力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6-157,共2页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置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 2004年6月~2006年10月我们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后斜向置入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或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 单枚融合器 滑脱症 内固定治疗 后路腰融合 LUMBAR 融合 疗效满意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与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半年随访 被引量:11
9
作者 郎昭 葛腾辉 +3 位作者 吴静晔 张宁 田伟 孙宇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364-5369,共6页
背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受到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内固定辅助可以提供更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能减少沉降的发生,其中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避免了后方切口的损伤。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 背景: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受到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影响。内固定辅助可以提供更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能减少沉降的发生,其中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避免了后方切口的损伤。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与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比较,分析融合器沉降程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4例(17个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患者(侧方钢板组);12例(15个节段)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收集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临床及影像学数据;临床评估患者腰痛及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残障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影像学评估椎间隙高度、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并测量融合器沉降程度。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定量CT骨密度、术前诊断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侧方钢板组(P=0.025);侧方钢板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双侧椎弓根螺钉组为33%;两组在手术节段、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腰痛、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及术前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双侧椎弓根螺钉组ODI评分显著低于侧方钢板组(P=0.007);两组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在腰痛及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上均有显著改善(P<0.05);③两组术后3 d相比术前椎间隙高度和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均有显著性提高;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3 d椎间隙高度均出现显著性丢失(P<0.05);术前及术后3 d两组椎间隙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6个月侧方钢板组椎间隙高度显著小于双侧椎弓根螺钉组(P=0.044);④两组间节段性脊柱前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⑤两组术后6个月融合器沉降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侧方钢板组融合器重度沉降2例,双侧椎弓根螺钉组无重度沉降病例;⑥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时,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比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器早期沉降更加明显;对疼痛的缓解效果两者相似,但在生活质量评价上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优于联合侧方钢板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外侧融合 退行性疾病 侧方钢板 弓根螺钉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修复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椎间隙高度恢复的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米东 杨明坤 +4 位作者 张旭 吴继生 刘川 李舟 王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4期7122-7126,共5页
背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目的是对病变节段进行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金标准为生物性融合,而内固定是融合治疗可靠的辅助方法。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修复峡部裂性腰... 背景:峡部裂性腰椎滑脱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目的是对病变节段进行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治疗金标准为生物性融合,而内固定是融合治疗可靠的辅助方法。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修复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应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21例,其中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3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以JOA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作为治疗后随访的客观疼痛评价标准,采用Macrab标准评定疗效,根据Prolo指标评价功能恢复,按Lenke标准评估脊柱融合率,通过影像学资料评估滑脱率、滑脱角、骶骨倾斜角和椎间隙后高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与结论:21例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所有患者JOA腰腿痛评分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根据Macrab标准评定,本组优17例,良4例。Prolo活动、症状分级评价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3)。治疗后腰椎滑脱基本复位,滑脱角明显减少,骶骨倾斜角增大,椎间隙高度基本恢复。提示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是治疗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峡部裂 滑脱 融合器 弓根螺钉 内固定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9
11
作者 吴琼华 陈正形 +1 位作者 陈维善 陈其昕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 :手术治疗 6 2例腰椎滑脱患者 ,其中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age(2 1例 )或植骨 (3例 )椎体间融合共 2 4例 :峡部裂型 16例 ,退变性 8例 ;腰 4椎体滑脱 13...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椎体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方法 :手术治疗 6 2例腰椎滑脱患者 ,其中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Cage(2 1例 )或植骨 (3例 )椎体间融合共 2 4例 :峡部裂型 16例 ,退变性 8例 ;腰 4椎体滑脱 13例 ,腰 5椎体滑脱 11例。按Meyerding分度 :Ⅰ度滑脱18例 ,Ⅱ度滑脱 6例。 2例先作后路椎弓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 ,再作前路Cage植入 ,一期完成手术 ;其余 2 2例均作后路切口行椎弓切除或椎板切除神经减压 ,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 ,后路椎体间融合 ,其中 19例加用单枚Cage后外侧斜向植入行椎体间融合 ,另 3例行椎体间植骨融合 ,而使用Cage病例中有 6例在其前方加用骨碎块植骨。结果 :2 4例均获得 3~ 4 8个月的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为 18个月。根据Asher的疗效观察项目 :优 12例、良 10例、可 1例、差 1例 ,优良率达 91 7%。结论 :腰椎滑脱的治疗减压后的融合是关键 ;为了达到融合的目的 ,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 ;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方法 ;而后外侧斜向放置单个Cag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后路椎体间融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器 手术治疗 滑脱症 围手术期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比较 被引量:24
12
作者 余彬 彭银虓 +2 位作者 薛力 秦辉 梁益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42-1347,共6页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作为内固定融合材料。与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系统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具有术后对食管干扰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经典手术方式,目前可选择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作为内固定融合材料。与传统颈前路钢板固定系统相比,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具有术后对食管干扰小、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避免钢板过长或位置不佳损伤临近节段椎间盘等优势。目的:比较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器Zero-P与传统颈前路钢板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治疗的60例双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方式分为2组,Zero-P组采用Zero-P融合固定,钢板组采用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联合Cage置入,每组30例。2组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Bazaz吞咽功能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行颈椎X射线、颈椎CT检查,测量颈椎曲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以及内植物移位、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损伤、食管瘘、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②在术后随访中,2组患者颈部功能障碍指数及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植骨融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Zero-P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术后各随访时间点均低于钢板组(P均<0.05);④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钢板组患者在颈椎整体曲度和手术节段曲度方面均优于Zero-P(P <0.05);⑤提示双节段Zero-P椎间融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但在颈椎曲度方面不如传统颈前路钢板系统。术前颈椎曲度明显异常的患者不推荐使用Zero-P椎间融合固定器作为内固定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固定 Zero-P 颈前路钢板 内固定 术后吞咽困难
下载PDF
腰椎斜外侧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原因分析
13
作者 曾忠友 陈平泉 +9 位作者 赵兴 吴宏飞 张建乔 方向前 宋永兴 俞伟 裴斐 范顺武 宋国浩 范时洋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3-44,共12页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 目的:观察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腰椎病变术后融合器沉降现象,总结融合器沉降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预防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44例腰椎病变资料,其中男43例,女101例;年龄20~81(60.90±10.06)岁;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17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椎间盘源性腰痛5例,腰椎管狭窄症33例,腰椎退行性滑脱26例,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2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邻椎病11例,炎症转归期原发性椎间隙炎7例,腰椎退行性侧后凸5例。术前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提示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57例,骨密度正常87例。融合节段数:单节段124例,2节段11例,3节段8例,4节段1例。采用Stand-alone OLIF 40例,OLIF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104例。记录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情况,对可能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观察融合器沉降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数99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106 ml;术中发生终板损伤30例,合并椎体骨折5例。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14.57±7.14)个月。随访过程中除原发性腰椎间隙炎病例、部分腰椎椎弓峡部裂伴椎体滑脱病例,其余出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器沉降现象,其中正常沉降119例,异常沉降25例(Ⅰ级23例,Ⅱ级2例)。未出现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或断裂现象,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9.48±1.84) mm恢复至术后3~5 d的(12.65±2.03) mm及末次随访时的(10.51±1.81) mm,术后3~5 d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后3~5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为94.4%(136/144)。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由术前的(6.55±2.29)、(4.72±1.49)分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1.40±0.82)、(0.60±0.03)分(P<0.000 1);ODI由术前的(38.50±6.98)%恢复至末次随访时的(11.30±3.27)%(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1.3%(45/144),再手术率9.72%(14/144),其中因融合器沉降或移位而再次手术8例,占再手术的57.14%(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组、Stand-alone OLIF组、2节段或以上融合组、终板损伤组中其异常沉降例数分别高于骨量正常组、O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单节段融合组、终板无损伤组。结论:融合器沉降是OLIF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术前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Stand-alone OLIF应用、2节段或以上融合和术中终板损伤可能是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重要因素。虽然融合器沉降程度与临床症状无明显相关,但存在融合器移位的风险,需要加强预防,以降低因融合器沉降而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再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融合 终板损伤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再手术
下载PDF
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8
14
作者 谭远超 张恩忠 +3 位作者 刘峻 朱正兵 张卫 邵诗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01-404,共4页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 目的:评价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并探讨其有关外科技术问题。方法:将2001年2月~2003年11月间收治的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成两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的62例为观察组;行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9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腰椎生理前凸角、椎间隙高度指数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结果:观察组62例平均随访17.3个月(14~35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良率为93.5%,改善率96.8%,融合率100%。对照组49例平均随访16.7个月(13~32个月),术后与术前所有观察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Tailard指数、Boxall指数、滑脱角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为61.2%,改善率77.6%,融合率79.8%。结论:单钉-沟槽柱翼钢板联合自行研制的椎间融合器后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避免取骨区并发症、维持椎间隙高度和节段稳定、融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外科治疗 融合器 内固定
下载PDF
异种骨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腰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维 赫兰学 +8 位作者 郑昊 马洪顺 李晓华 李德江 李长有 张俊峰 徐松宝 宋扬 王宏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476-1479,共4页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 [目的]评价异种骨椎间融合器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即刻稳定效果及自身强度.[方法]取16具新鲜成年男性L1~5腰椎标本,分别对完整L1~5(正常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对照1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对照2组);模拟后路间盘L3、4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3组);模拟后路间盘L3、4、L4、5摘除置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固定(对照4组)进行前屈、后伸、扭转、轴向压缩和腰椎移位时融合器的最大拨出力及粘弹性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椎间融合器植入后腰椎压缩、前屈、后伸、位移和扭转角度较正常组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而椎间植入融合器附加椎弓根固定,压缩、前屈、后伸、位移、扭转角度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腰椎移位时拨出力实验结果表明,对照1、2融合器植入椎体移位时最大拨出力为1.83KN.对照1、2、3、4组7 200s三应力松驰量和蠕变量较正常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3、4组初始蠕变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和(1、2组).[结论]异种骨椎间融合器具有足够的支撑、抗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的功能,符合生物力学及临床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骨融合器 弓根钉固定 生物力学 稳定性 粘弹性 融合 融合器 弓根钉固定 生物力学评价 异种骨 融合 轴向压缩 体移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PEEK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锦军 李东 +2 位作者 杨雍 杨金江 王炳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709-711,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44例随访1~5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33~72岁,平均49.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6... 目的评价应用PEEK(polyetheretherketone)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了44例随访1~5年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6例,年龄33~72岁,平均49.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滑脱8例,其中合并腰椎管狭窄17例,行单节段融合35例,双节段融合9例。对其术前和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进行比较。并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X线片对比,对椎间高度变化、融合率和相邻节段的退变进行了评估。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5.4±7.2)分,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23.3±3.8)、(23.5±3.7)和(24.0±4.6)分,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融合节段椎间隙平均高度为(7.6±2.8)mm,术后为(10.3±2.6)mm,术后随访1、3、5年时分别为(10.3±2.6)mm、(10.1±2.2)mm和(8.9±2.2)mm,术前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时有轻度高度丢失,但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融合率为95.5%,发现融合邻近节段病变3例,均为椎间隙变窄。无手术合并症发生。结论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钉内固定行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可有效恢复椎间高度,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患 弓根钉内固定 PEEK融合器 融合
下载PDF
颈椎前路钢板整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黎明 徐杰 +5 位作者 姚京东 荆珏华 沈海琦 侯明夫 桂鉴超 曾逸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7-157,共1页
关键词 前路钢板整合融合器 治疗 脊髓型颈
下载PDF
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贺瑞 尚希福 +6 位作者 张文志 李旭 许翔 胡业丰 段丽群 葛畅 程鹏 《中医正骨》 2014年第10期20-24,共5页
目的:比较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71例(单枚组),采用双枚椎... 目的:比较单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腰椎滑脱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71例(单枚组),采用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63例(双枚组);Meyerding Ⅰ度滑脱40例,Ⅱ度滑脱57例,Ⅲ度滑脱37例;L3~4滑脱10例,L4~5滑脱94例,L5S1滑脱30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间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指标.单枚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双枚组[(90.0±25.0)min,(115.0±35.0) min,t=-4.797,P=0.000; (210.0±100.0) mL,(320.0±120.0)mL,t=-5.786,P=0.000;(80.0±50.0) mL,(130.0±45.0) mL,t=-6.054,P=0.000].术后6个月,单枚组椎间植骨融合71例,双枚组椎间植骨融合63例;2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0).②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4周,2组患者的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术前降低[(8.0±1.3)分,(2.3±0.8)分,t=31.465,P=0.000; (8.1±1.1)分,(2.2±1.0)分,t=31.501,P=0.000];2组患者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2)分,(5.9±1.3)分,t=-0.926,P=0.356].③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术后4周,2组患者的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降低[(35.0±4.5)分,(8.1±1.4)分,t=48.096,P=0.000;(34.5±4.3)分,(8.0±1.1)分,t=47.390,P=0.000];2组患者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9±4.8)分,(26.5±3.9)分,t=0.525,P=0.6003.④安全性指标.2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单枚组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双枚组7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5例患者发生感染.单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双枚组(x2=11.856,P=0.001).结论:对于Meyerding Ⅰ、Ⅱ、Ⅲ度腰椎滑脱患者而言,虽然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双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在缓解腰椎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单枚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滑脱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内固定 骨移植 脊柱融合 弓根钉 融合器
下载PDF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郝定均 温世明 窦榆生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植骨。对3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发现:B组、C组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丢失程度较A组明显(P<0.05);B组、C组植骨融合失败率高(P<0.05);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融合器 固定治疗 弓根钉固定 JOA评分 隙高度 孔高度 弓根钉系统 应用治疗 单独应用 治疗方法 对比研究 植骨融合 临床疗效 并发症 B组 C组 后外侧 失败率 优良率 术前 随访 术后 复位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融合器沉降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田建平 张凯 赵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融合器沉降情况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43例退变性...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融合器沉降情况及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行TLIF+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的43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融合节段数51个。随访时间23.8±3.7个月(19~28个月)。通过腰椎CT测量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的变化,测量时间点分别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根据椎间高度丢失的程度将融合器沉降分为0级(0~24%)、Ⅰ级(25%~49%)、Ⅱ级(50%~74%)和Ⅲ级(75%~100%)。统计、分析总体融合器沉降度在术后半年、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变化情况。根据融合器前后径及融合节段的长度,分别将患者分为32mm组(n=15)、36mm组(n=28)及单节段组(n=35)、双节段组(n=8),分析各组间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融合器沉降度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统计43例患者术前和术后半年、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采用Pearson系数分析末次随访时融合器沉降与VAS评分、ODI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时88.2%(45/51)的融合节段融合器沉降等级为0级,11.8%(6/51)的融合节段沉降等级为Ⅰ级,无Ⅱ级或Ⅲ级沉降的患者。术后半年融合器沉降程度[(9.6±3.4)%]与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程度[(14.2±5.6)%]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的融合器沉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32mm组患者的融合器沉降程度大于36mm组(P<0.05),单节段组和双节段组的融合器沉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半年、1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ODI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的腰痛VAS评分与融合器的沉降程度呈弱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334,P<0.05),而腿痛VAS评分及ODI与融合器沉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融合器沉降的程度低,且多数发生在术后1年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前后径大的融合器以降低融合器沉降度,而手术节段的长短(单节段或双节段)对融合器沉降无明显影响。腰痛VAS评分与融合器沉降度存在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腰融合 单侧固定 融合器 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