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开裂问题分析
1
作者 黄明宇 《门窗》 2020年第13期176-177,共2页
现代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施工过程中,楼面板开裂是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因此需要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开裂原因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保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开裂 原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宽广 《商品混凝土》 2013年第3期90-91,共2页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住宅工程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拆纠纷以及索赔。笔者结合本人的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训,本文以施工监理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裂缝 原因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论大面积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宜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3
作者 王永海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7X期250-250,共1页
面对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将提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现浇钢筋混凝土面板 裂缝 原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面裂缝的形成与防治
4
作者 刘来柱 《太原科技》 2007年第8期80-80,83,共2页
介绍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面裂缝的形成原因以及主要防治措施。
关键词 施工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裂缝成因与防治
下载PDF
浅谈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质量控制措施
5
作者 冯小华 《广东科技》 2007年第S2期59-60,共2页
本文通过本人分析全浇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介绍了防止裂缝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面板 裂缝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
6
作者 李冠忠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9X期182-182,共1页
经过大量施工实践,从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裂缝 原因 防治
下载PDF
楼面裂缝成因及防治
7
作者 宫志文 《同煤科技》 2006年第4期15-16,18,共3页
介绍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裂缝的成因及采取的主要预防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裂缝
下载PDF
楼面裂缝的原因分析和重点防治措施
8
作者 宋和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7期139-140,共2页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的裂缝原因的分析,结合大量施工实践经验和教训,重点介绍了对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 面裂缝 原因分析 防治措施 钢筋混凝土面板 强度
下载PDF
我国对组合扁梁的应用
9
作者 武贵中 陈伯芳 王斌斌 《活力》 2004年第5期60-60,共1页
在多层钢结构建筑中,楼盖结构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起到将竖向荷载直接分配给墙、柱,保证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同作用,而且还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造价;在传统的梁板结构形式中,6~9m跨度时,梁高一般需用400~500mm;而9~12... 在多层钢结构建筑中,楼盖结构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起到将竖向荷载直接分配给墙、柱,保证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同作用,而且还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建筑造价;在传统的梁板结构形式中,6~9m跨度时,梁高一般需用400~500mm;而9~12m时,梁高需用500~700mm。这样的梁高,占用建筑层高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钢结构建筑 组合扁梁 盖结构 抗侧力结构 钢筋混凝土楼面板 布置形式 结构层高
下载PDF
On the Redistribution of Bending Moments in Two-Span RC Beams and Slabs Exposed to Fire
10
作者 Robert Kowalski Marek Urbafiski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2期158-173,共16页
This paper shows consideration of decrease in cross-section stiffness in commonly used in practice RC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and slabs in cases when only reinforcing bars or only concrete compressed zone, which... This paper shows consideration of decrease in cross-section stiffness in commonly used in practice RC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and slabs in cases when only reinforcing bars or only concrete compressed zone, which is subjected to fire. Analyses were based on: (1) standard fire curve [EN 1991-1-2]; (2) 500℃isotherm method assumptions [EN 1992-1-2]; (3)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einforcing steel heated up to high temperature. Afterwards, based on estimated decrease of cross-sections stiffness, the redistribution of bending moments was calculated in some cases of two-span RC beams and slabs subjected to fire from their bottom face. Due to the bending moment redistribution, one could expect a reduction of bending moments in span cross-sections and an increase of support bending moment. As a result of this phenomenon, the ultimate limit state of the structural multi span elements might occur after shorter fire duration than it could be expected when redistribution of bending moments is negle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CROSS-SECTION fire design stiffn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