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和传导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朱玉龙 翟启杰 +2 位作者 黄卫华 肖劲 刘学琴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共3页
采用悬浮浇铸工艺并控制冷却速度成功地得到了钢颗粒增强纯铜基铸造复合材料。研究表明,钢颗粒与纯铜基体结合良好,钢颗粒没有固溶于纯铜基体,没有造成铁污染,也没有过度扩散,其电阻率为2.132×10^(-2)μΩ·m。
关键词 界面 传导性 钢颗粒 铜基 复合材料 悬浮浇铸
下载PDF
柱状生物质颗粒与钢球颗粒在滚筒中的混合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立栋 韦庆文 +1 位作者 秦宏 王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57-3064,共8页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圆柱形生物质颗粒和钢球颗粒在滚筒中的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滚筒转速和颗粒数量比对混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工况下,颗粒的混合模式为阶梯模式,并且颗粒在混合时...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discrete element method)对圆柱形生物质颗粒和钢球颗粒在滚筒中的混合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滚筒转速和颗粒数量比对混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文设定的工况下,颗粒的混合模式为阶梯模式,并且颗粒在混合时可以分成3个区域,即左面的单层钢球颗粒区、中间的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混合区、右面的生物质颗粒堆积区。左右两边的颗粒混合效果较差,中间的颗粒混合效果较好。当滚筒转速相同时,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数量比为3000∶200时的颗粒混合效果比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数量比为3000∶100时的好,即当钢球颗粒数量远大于生物质颗粒数量时,增加生物质颗粒的数量可以提高混合效果。在钢球颗粒和生物质颗粒数量比相同的情况下,当滚筒转速在5-25r/min的范围内,滚筒转速越高,颗粒的混合质量越好,并且颗粒混合达到稳定的时间就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生物质颗粒 颗粒 滚筒 离散单元法 混合
下载PDF
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热疲劳裂纹萌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宁 张春红 倪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08-110,115,共4页
以复合电冶熔铸技术制备的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热疲劳试验,研究热裂纹萌生的起因、位置和过程,并分析了热疲劳裂纹萌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受热应力的影响,萌生裂纹需要一定的孕育期,5-10次循环后,裂纹就会萌生在缺口... 以复合电冶熔铸技术制备的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热疲劳试验,研究热裂纹萌生的起因、位置和过程,并分析了热疲劳裂纹萌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受热应力的影响,萌生裂纹需要一定的孕育期,5-10次循环后,裂纹就会萌生在缺口根部倒角圆弧与两边的切点处。增强颗粒与钢基体的热疲劳抗力间的差异,导致了裂纹萌生的间断性和不连续性,且裂纹萌生与氧化腐蚀二者互为促进、交替进行。热应力造成位错大量聚集在增强颗粒/钢基体的交界处,微孔连通就在界面处产生小裂纹,继而发展为大裂纹,由此造成增强颗粒从钢基体上脱落,最终引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热疲劳裂纹 萌生机理
下载PDF
复合电冶熔铸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缺陷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宁 张春红 +1 位作者 邵浩彬 付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70-74,共5页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该工艺具有高能球磨混粉均匀、电渣重熔精炼净化、电磁搅拌颗粒分散、水冷结晶逐层快速凝固等特点,熔炼过程中有利于气体排出、夹杂物的去除、WC颗粒的分散等,较好地解决了颗粒团聚...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该工艺具有高能球磨混粉均匀、电渣重熔精炼净化、电磁搅拌颗粒分散、水冷结晶逐层快速凝固等特点,熔炼过程中有利于气体排出、夹杂物的去除、WC颗粒的分散等,较好地解决了颗粒团聚和聚集问题.得益于较快的冷却速度,WC颗粒被钢液吞没,尽可能地避免了枝晶偏析,使晶粒得到细化.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孔隙少、致密高、无夹杂,WC颗粒分布均匀,缺陷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复合电冶熔铸 显微缺陷
下载PDF
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热疲劳裂纹扩展方式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宁 董妍 +2 位作者 倪琪 周凡哲 童亚星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10期2186-2189,共4页
以复合电冶熔铸技术制备的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震试验,研究热裂纹的扩展方式、途径和基本规律,并分析了热疲劳机理。结果表明,萌生热裂纹需要一定的孕育期,五至十次循环后,裂纹就会萌生在缺口根部倒角圆弧与两边的... 以复合电冶熔铸技术制备的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震试验,研究热裂纹的扩展方式、途径和基本规律,并分析了热疲劳机理。结果表明,萌生热裂纹需要一定的孕育期,五至十次循环后,裂纹就会萌生在缺口根部倒角圆弧与两边的切点处。热疲劳裂纹的扩展方式分为通过碳化物和钢基体的分界面扩展、贯穿大颗粒WC和大块碳化物扩展、沿网状碳化物链扩展、穿越WC小颗粒聚集区扩展、穿过鱼骨状碳化物扩展和穿越钢基体扩展。热疲劳裂纹的扩展可分为弯曲扩展或分岔扩展,裂纹扩展前方的孔洞、微裂纹和热应力聚集共同作用导致了热疲劳裂纹的延伸。热疲劳裂纹扩展机理是增强颗粒、钢基体、组织缺陷和热应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热疲劳 裂纹扩展
下载PDF
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轧辊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宝 尤显卿 +2 位作者 黄曼平 马建国 叶劲 《热处理》 CAS 2008年第6期27-31,共5页
分析了轧辊的发展趋势,探究了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揭示了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轧辊的性能优势;概述了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轧辊的发展现状和各种制备工艺,并简要分析了轧辊材料的发展。
关键词 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复合轧辊 力学性能 制备工艺
下载PDF
电磁搅拌电流对铸态TiB_(2)颗粒增强建筑结构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乔雪垠 聂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3-686,共4页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钢的性能,采用添加TiB_(2)颗粒的方式对其加强。分析立式电磁搅拌模式下电流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强对流状态下的颗粒分布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经电磁搅拌处理后,形成了相近的X射线衍射曲线。随着电...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钢的性能,采用添加TiB_(2)颗粒的方式对其加强。分析立式电磁搅拌模式下电流对其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强对流状态下的颗粒分布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经电磁搅拌处理后,形成了相近的X射线衍射曲线。随着电流增加,初生TiB_(2)颗粒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电磁搅拌作用对细化试样中的TiB_(2)颗粒具有明显效果。当电流提高后,TiB_(2)初生相颗粒平均粒径发生了降低。高度增大后,硬度也随之升高,存在由于重力因素产生的宏观偏析情况。经电磁搅拌处理后,各高度处硬度更加接近,获得更均匀的硬度分布状态。以100 A电流制得的试样拉伸强度为451 MPa,相对于无搅拌条件下的拉伸强度提高了72%。提高电流后,合金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获得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搅拌 TiB_(2)颗粒增强 硬度 抗拉强度
下载PDF
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衰减特性研究
8
作者 杜妍辰 江小亮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22,共4页
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是在传统的碰撞阻尼器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与其它阻尼器的实验结果对比以及在不同的颗粒减振剂、钢球直径和填充率条件下,悬臂梁振幅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 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是在传统的碰撞阻尼器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弹塑性微颗粒-钢球碰撞阻尼器与其它阻尼器的实验结果对比以及在不同的颗粒减振剂、钢球直径和填充率条件下,悬臂梁振幅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这种阻尼器结合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优势,具有更优异的减振性能,减振效果提高了29%;同时钢球直径和填充率均会对阻尼器的时间恢复系数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直径越大减振效果有稍微的减弱,填充率在40%左右减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微颗粒-球碰撞阻尼器 球直径 填充率 时间恢复系数
下载PDF
小直径磨棒磨削加工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GT35
9
作者 邵梦博 陈博川 +1 位作者 高晓星 袁松梅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8-347,共10页
为探究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GT35合理的加工参数和冷却润滑条件,研究其对切削力、表面质量及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采用小直径磨棒以侧面磨削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干磨削会引起磨棒烧伤,极压磨削油的润滑效果优于水基合成磨削液的;... 为探究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GT35合理的加工参数和冷却润滑条件,研究其对切削力、表面质量及刀具磨损的影响规律,采用小直径磨棒以侧面磨削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干磨削会引起磨棒烧伤,极压磨削油的润滑效果优于水基合成磨削液的;磨棒在极压磨削油润滑下,磨削工件12 min后进入稳定磨损状态,其主要磨损形式为磨粒破碎、磨粒磨耗和磨粒脱落;主轴转速对切削力的影响大于进给速度的,且转速越高,切削力越小;工件表面粗糙度主要与磨棒磨粒出露高度的平整度有关,受加工参数的影响较小。用小直径磨棒磨削加工GT35材料时,应选择极压磨削油润滑,高主轴转速、中速进给的加工方式,以获得良好的刀具寿命、工件加工表面质量及适当的加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磨削 冷却润滑 刀具磨损 工艺特征
下载PDF
水泥钢矿渣EPS颗粒复合材料热工性研究
10
作者 史阳光 冯勇 《低温建筑技术》 2015年第8期1-3,共3页
以水泥石膏基钢、矿渣-EPS颗粒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用平板导热仪测出了它的导热系数,符合保温材料限值的要求,并用热流计法现场测出了此种材料墙体的传热系数,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不同材料墙体的传热系数做出对比分析,... 以水泥石膏基钢、矿渣-EPS颗粒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用平板导热仪测出了它的导热系数,符合保温材料限值的要求,并用热流计法现场测出了此种材料墙体的传热系数,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与不同材料墙体的传热系数做出对比分析,证明水泥石膏基钢、矿渣-EPS颗粒复合材料墙体更具有保温隔热能力,且可以作为墙体自保温材料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石膏基、矿渣-EPS颗粒复合材料 导热系数 传热系数 保温隔热
下载PDF
钛活化预制坯制备Al_2O_3p/45钢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11
作者 王健 卢德宏 +1 位作者 贺小刚 蒋业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81,85,共6页
研究了挤压铸造制备的5%Ti-Al2O3p/45钢复合材料和Al2O3p/45钢复合材料在不同转速和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均随转速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且前者的磨损量更低,其原因是钛在Al2O3颗粒表面生成TiC涂覆层,增... 研究了挤压铸造制备的5%Ti-Al2O3p/45钢复合材料和Al2O3p/45钢复合材料在不同转速和压力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均随转速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且前者的磨损量更低,其原因是钛在Al2O3颗粒表面生成TiC涂覆层,增强了Al2O3颗粒与45钢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两种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相当,在0.58~0.92之间,且均随转速和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钛活化预制坯 耐磨性能
下载PDF
外来物导致的塑封器件金属化层损伤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栋程 刘云婷 +4 位作者 何志刚 王晓敏 王聪 唐昶宇 任时成 《微电子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9-732,共4页
对塑封器件进行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发现有样品芯片表面存在金属化层损伤。对损伤部位进行背散射电子成像和能谱分析,确定损伤部位存在钢颗粒。结合塑封封装工艺环节进一步分析损伤形貌,结果表明钢颗粒来源于塑封模具破损或老化,在环... 对塑封器件进行破坏性物理分析(DPA),发现有样品芯片表面存在金属化层损伤。对损伤部位进行背散射电子成像和能谱分析,确定损伤部位存在钢颗粒。结合塑封封装工艺环节进一步分析损伤形貌,结果表明钢颗粒来源于塑封模具破损或老化,在环氧固化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导致钢颗粒压碎金属化层。分析了具有这类缺陷的塑封器件在高可靠应用领域中的危害性。这类缺陷形成机理不常见,研究结论对改进塑封器件生产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性物理分析 金属层损伤 钢颗粒 环氧固化 塑封模具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N/TiAlN multilayer coatings deposited by arc ion plating with separate targets 被引量:13
13
作者 魏永强 李春伟 +2 位作者 巩春志 田修波 杨士勤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068-1073,共6页
TiN/TiAlN multilayer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rc ion plating with separate targets.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unfavorable macroparticles, a straight magnetized filter was used for the low melting aluminium target. Th... TiN/TiAlN multilayer coatings were prepared by arc ion plating with separate targets. 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unfavorable macroparticles, a straight magnetized filter was used for the low melting aluminium targ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plasmas of titanium target without filter and aluminium target with filter reach the substrate with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Meanwhile, the number of macropartieles in TiN/TiAlN multilayer coatings deposited with separate targets is only 1/10-1/3 of that deposited with alloy target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l atom addition may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peak at (200) lattice plane and strengthening of peak at (111) and (220) lattice planes. The measured hardness of TiN/TiAlN multilayer coatings accords with the mixture principle and the maximum hardness is HV2495. The adhesion strength reaches 75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 ion plating TiN/TiAlN coatings M2 high speed steel MACROPARTICLES HARDNESS bilayer modulation
下载PDF
电磁搅拌对TiB2颗粒增强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林 郭晓 +2 位作者 高建文 邓安元 王恩刚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39-1246,共8页
在立式线型电磁搅拌器的作用下凝固制备TiB2颗粒增强钢,研究了电磁搅拌对组织中的颗粒形态和尺寸分布,以及对材料的Vickers硬度分布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搅拌有效地细化了颗粒增强钢中的初生TiB2颗粒尺寸,颗粒平均尺寸... 在立式线型电磁搅拌器的作用下凝固制备TiB2颗粒增强钢,研究了电磁搅拌对组织中的颗粒形态和尺寸分布,以及对材料的Vickers硬度分布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搅拌有效地细化了颗粒增强钢中的初生TiB2颗粒尺寸,颗粒平均尺寸随励磁电流的上升而逐步减小。较高的励磁电流下颗粒的分布更均匀弥散,且去除了颗粒周围的裂缝缺陷。电磁搅拌降低了TiB2颗粒增强钢的宏观偏析,减小了铸锭中不同高度组织的硬度差。较大的励磁电流有助于提高材料的平均硬度,在350 A励磁电流下硬度达到275 HV。电磁搅拌可提高TiB2颗粒增强钢的抗拉强度和断裂应变,励磁电流为350 A时,抗拉强度达到520.2 MPa,断裂应变约为8.5%。颗粒细化的主要原因是受到电磁搅拌下的熔体流动冲击和电磁力的作用。理论分析了颗粒所受电磁力的影响因素,电磁力随磁场强度升高而增大,随熔体温度的上升而减小,随颗粒尺寸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搅拌 TiB2颗粒增强 硬度 抗拉强度
原文传递
热处理对复合电冶熔铸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宁 强颖怀 +1 位作者 杨莉 陆兴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04,共7页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以5CrNiMo钢为基体、WC颗粒为增强相的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通过宏微观硬度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和冲击韧性试验对比分析并综合评定复合材料和5CrNiMo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形貌并... 采用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以5CrNiMo钢为基体、WC颗粒为增强相的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通过宏微观硬度试验、三点弯曲试验和冲击韧性试验对比分析并综合评定复合材料和5CrNiMo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断口形貌并判定断裂机理。结果表明:大量WC颗粒增强体分布在较软的钢基体上,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整体硬度,淬透性和淬硬性也较好,但塑性比5CrNiMo钢稍差。在950℃到1050℃淬火时,复合材料的洛氏硬度达到60-66 HRC,抗弯强度达到1600-1650 MPa,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趋势,而冲击韧度变化不明显。对比基体和中小块WC颗粒聚集区,大块硬质相的显微硬度值变化幅度较小。在锻造退火状态下,复合材料为准解理+韧窝的复合断裂机理,而在淬火回火态时,则转变为解理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冶熔铸 WC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轻钢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袁泉 杨逸 +2 位作者 吕东鑫 聂屿 霍学朝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111,共8页
装配式轻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保温隔音性能差、敲击空鼓以及成套技术不成熟等缺点。为此,提出了轻钢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设计了5片不同类型足尺轻钢聚苯颗粒泡沫... 装配式轻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点,但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保温隔音性能差、敲击空鼓以及成套技术不成熟等缺点。为此,提出了轻钢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设计了5片不同类型足尺轻钢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墙体在层间位移角约为1/300时屈服,极限层间位移角可达到1/50;组合墙体的受剪承载力为无填充材料墙体的3.3倍,初始抗侧刚度为无填充材料墙体的4倍;有蒙皮的组合墙体受剪承载力比无蒙皮墙体提高43%,内外墙板能抑制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开裂;通过对墙体的破坏模式、滞回性能、受剪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的分析,认为该组合墙体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聚苯颗粒泡沫混凝土组合墙 拟静力试验 受剪承载力 蒙皮效应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电冶熔铸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宁 倪琪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15,共5页
通过调整WC颗粒尺寸(50μm和100μm)和质量分数(25%、35%和45%),采用新型的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4种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以及作为对比的5Cr Ni Mo钢,对经过不同热处理的复合材料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各试样的摩擦因数和... 通过调整WC颗粒尺寸(50μm和100μm)和质量分数(25%、35%和45%),采用新型的复合电冶熔铸工艺制备了4种W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以及作为对比的5Cr Ni Mo钢,对经过不同热处理的复合材料进行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各试样的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并对磨损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WC含量或颗粒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摩擦因数呈提高的趋势。在1000℃淬火+180℃回火,粗颗粒的WC含量为45%时,复合材料表现出最佳的耐磨性,是5Cr Ni Mo钢的21.96倍,是粗颗粒含量25%和35%时的10.65倍和8.91倍,是细颗粒含量45%时的5.35倍。PRMMC在干滑动摩擦磨损条件下的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PRMMC) 复合电冶熔铸 热处理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碳化钛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超声振动辅助划痕仿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松梅 邵梦博 +2 位作者 李麒麟 高晓星 陈博川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46-257,共12页
碳化钛(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在精密航空航天零件中广泛应用。由于材料中TiC硬质颗粒的存在,导致了加工表面质量差、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被尝试用于解决该问题,但在超声振动辅助条件... 碳化钛(TiC)颗粒增强钢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在精密航空航天零件中广泛应用。由于材料中TiC硬质颗粒的存在,导致了加工表面质量差、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被尝试用于解决该问题,但在超声振动辅助条件下针对该材料的去除机理尚不明确,参数优化缺乏理论指导,通过开展超声振动辅助划痕仿真及试验研究,探究该材料在超声振动辅助条件下的去除机理和表面创成机制。首先基于TiC颗粒大小、形态、分布特征以及颗粒和基体的材料特性建立了材料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分析了单颗金刚石超声振动辅助划痕过程中材料去除特性以及表面创成机制,并开展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的划痕力预测值与试验值误差小于16%;在划擦过程中,TiC颗粒受到的最大应力为拉应力,基体受到的最大应力为压应力;与传统划痕相比,超声振动辅助划痕过程中单颗金刚石与工件间歇性分离,划痕力呈现周期性变化,平均划痕力降低16%-50%;在超声振动辅助条件下,由于单颗金刚石对TiC颗粒的锤击作用,基体材料塑性变形更大,更多的颗粒与基体脱粘变成切屑,导致划痕表面形成更大的空腔,此研究可为后续加工过程中工艺参数选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钛颗粒增强基复合材料 超声振动辅助划痕 材料去除机理 有限元仿真
原文传递
Impact wear behaviors of Hadfield manganese steel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亮 许云华 +1 位作者 岑启宏 朱金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Impact wear behaviors of Hadfield manganese steel at different impact ang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impact wear tes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impact load for Hadfield steel. The wear rate suddenly... Impact wear behaviors of Hadfield manganese steel at different impact angl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impact wear tes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impact load for Hadfield steel. The wear rate suddenly turns down after some impact cycles when the impact load is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load. The critical impact load is smaller than 8.2 J in this research because the nano-sized austenitic grains embedded in amorphous delay the crack propagation in subsurface. From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HRTEM) examination of subsurface microstructure, it is found that a large amount of nano-sized grains embedded in bulk amorphous matrix are fully developed and no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occurs during the impact wear process.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worn surface morphology and debris indicate that the initiation of crack, propagation and spalling are restricted in the amorphous phase, resulting in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debris in nano-sizes, which is the reason why the wear rate of Hadfield steel is greatly decreased at high impact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pact wear Hadfield steel nano-size grain amorphous phase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cast carbon steel with ultrafine TiC particles 被引量:2
20
作者 Sang-Hoon LEE Jin-Ju PARK +3 位作者 Sung-Mo HONG Byoung-Sun HAN Min-Ku LEE Chang-Kyu RHE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A01期54-57,共4页
The carbon steels dispersed with ultrafine TiC particles were fabricated by conventional casting method. The casting process is more economical than other available routes for metal matrix composite production, and th... The carbon steels dispersed with ultrafine TiC particles were fabricated by conventional casting method. The casting process is more economical than other available routes for metal matrix composite production, and the large sized components to be fabricated in short processing time. However,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obtain uniform dispersion of ultrafine ceramic particles in liquid metals due to the poor wettability and the specific grav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eramic particle and metal matrix.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mechanical milling (MM) and surface-active processes were introduced. As a result, Cu coated ultrafine TiC powders made by MM process using high energy ball milling machine were mixed with Sn powders as a surfactant to get better wettability by lowering the surface tension of carbon steel melt. The microstructural investigations by OM show that ultrafine TiC particles are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carbon steel matrix. The grain sizes of the cast matrix with ultrafine TiC particles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ose without ultrafine TiC particles. This is probab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iC particles act as nucleation sites during solidification. The wear resistance of cast carbon steel composites added with MMed TiC/Cu-Sn powders is improved due to grain size refin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particles mechanical milling carbon steel CASTING DISPERSION WETTA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