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举学的法律视角——以《钦定科场条例》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覃红霞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74,共8页
从法律的视角出发研究科举学,不仅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科举学的广博性特点,为科举研究提供新的视野、新的内容与新的研究思路,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科举制度的基本精神,实现对科举制度的客观与全面的评价。科举法所体现出的法... 从法律的视角出发研究科举学,不仅可以更加充分地体现科举学的广博性特点,为科举研究提供新的视野、新的内容与新的研究思路,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科举制度的基本精神,实现对科举制度的客观与全面的评价。科举法所体现出的法律条文的完善与可操作性、重刑主义与分类治理的思想以及在法意与人情之间的矛盾,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法律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脉络,也凸显了科举法制的基本价值。而科举法制与科举制度之间相互协调却又相互矛盾的双重关系,也引发我们深刻地反思法制建设与考试制度、考试治理的地位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学 钦定科场条例 科举法制
下载PDF
论晚清科举考试的法律特征——以晚清科考条例《钦定科场条例》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1
2
作者 曾绍东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99-202,共4页
科举考试在晚清走向衰亡,是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晚清科考条例《钦定科场条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晚清科举考试的法律特征,为研究晚清科举考试的衰亡与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关系打下基础,亦可为... 科举考试在晚清走向衰亡,是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晚清科考条例《钦定科场条例》为研究对象,探讨晚清科举考试的法律特征,为研究晚清科举考试的衰亡与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剧变的关系打下基础,亦可为当今的考试立法与改革提供历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科举考试 法律特征 钦定科场条例
下载PDF
清代注重肃考纪端考风
3
作者 王玉琛 田福铿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6-21,共6页
科举制度自隋唐创立并实行以后,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各朝代仕进的主要途径之一。科举取仕是在批判和总结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所实行察举、征辟和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的基础上,经过改造而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虽存在许多严重弊病,但... 科举制度自隋唐创立并实行以后,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各朝代仕进的主要途径之一。科举取仕是在批判和总结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所实行察举、征辟和九品中正制等选官制度的基础上,经过改造而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虽存在许多严重弊病,但它对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故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推崇并竭力贯彻实施,一直沿用到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被废止,在我国推行1300余年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三十一年 顺天乡试 对读所 选官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 科举考试 外收掌所 审音御史 糊名 钦定科场条例
下载PDF
论清代科举考试与楷法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振 宋斌 《书法赏评》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清代科举的常科考试程序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各级考试内容与试卷书写及誊录均以官定楷法相契合。《钦定科场条例》第十五卷三场试题条题目成式、钦命题目的条款;第十六卷三场试题条考官出题附刊刻题纸款式、题纸进呈的条款... 清代科举的常科考试程序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各级考试内容与试卷书写及誊录均以官定楷法相契合。《钦定科场条例》第十五卷三场试题条题目成式、钦命题目的条款;第十六卷三场试题条考官出题附刊刻题纸款式、题纸进呈的条款和第十七卷乡会试艺条考试内容的条款;第四十二卷违式条临文敬避、抬写格式、杂项违式的条款都是从法律层面对科考做出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科举 三场试 钦定科场条例 题纸 童试 抬写 进士出身 行草书 十二卷 常科
原文传递
国家抡才大典——评刘海峰等著《中国科举史》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雪莲 《湖北招生考试》 2005年第16期45-47,共3页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是对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直接有力的替代,为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 中国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一大进步,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仕”的原则,是对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直接有力的替代,为广大中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的阶梯而入仕以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抡才大典 刘海峰 察举制 平民百姓 于治国 钦定科场条例 名臣 政治舞台 入仕 废科举
原文传递
清代的会试
6
作者 王道成 《文史知识》 1984年第2期65-69,共5页
清代的会试和明代一样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考试,称为'礼闱'。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是各直省乡试中式的举人。但是,乡试中式并不等于取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举人在参加会试之前。
关键词 礼闱 钦定科场条例 顺天 不等于 填榜 复勘大臣 外帘 翰林院 顺治二年 科道
原文传递
清代的殿试
7
作者 王道成 《文史知识》 1984年第4期68-72,共5页
清代的殿试,和明代一样,是最高一级科举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但在具体作法上,不仅和明代有许多不同,清代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也是有所变化的。对策殿试,在会试之后举行。
关键词 读卷 科举考试 礼部堂官 丹陛 进士出身 鸣赞官 贡士 钦定科场条例 收掌官 监试
原文传递
用于封建科举考试作弊的“夹带”
8
作者 何婷婷 《文物天地》 2015年第10期31-33,共3页
在2000年的"百年文物征集"活动中,我馆征集到一批用于封建科举考试作弊的"夹带"。"夹带"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为博取功名,将事先备好的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目的文章或其他文字资料,用蝇头小楷书之并... 在2000年的"百年文物征集"活动中,我馆征集到一批用于封建科举考试作弊的"夹带"。"夹带"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读书人为博取功名,将事先备好的以四书五经文句为题目的文章或其他文字资料,用蝇头小楷书之并私自带入考场以备抄袭之物。中国封建王朝的科举取士制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当时学子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封建学子为获取功名,不惜机关算尽,甘冒严酷惩罚乃至杀头之罪,而弄虚作假。"夹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巾箱本 文物征集 蝇头小楷 科举取士 中国封建王朝 钦定科场条例 装订成册 诗赋 考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