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钦差大臣之司法权 被引量:1
1
作者 许颖 马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清代钦差大臣司法权主要体现在审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控案件两个方面,由于钦差大臣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司法权的行使对清代地方官员行政失职和腐败案件的发现与彻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地方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 清代钦差大臣司法权主要体现在审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控案件两个方面,由于钦差大臣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司法权的行使对清代地方官员行政失职和腐败案件的发现与彻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地方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但由于钦差大臣本身也是官僚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员,其司法权的行使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因素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司法权 官员犯罪 京控
下载PDF
“感情引导我们陷于错误”——重释《钦差大臣》 被引量:2
2
作者 安国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2,69,共5页
果戈里《钦差大臣》的戏剧基础是“误认”,具体体现为“认同他人的失误”和“在事物中只看到自己想要发现的”。这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1842年修订版中出现的“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不仅提示了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关系,也使戏... 果戈里《钦差大臣》的戏剧基础是“误认”,具体体现为“认同他人的失误”和“在事物中只看到自己想要发现的”。这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1842年修订版中出现的“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不仅提示了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关系,也使戏剧舞台延伸到观众。果戈里《钦差大臣》的一再修改,体现了经典现实主义作家“创造坚实作品”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里 钦差大臣》 '误认'
下载PDF
“钦差大臣”中的反讽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彩霞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101,共7页
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没有创造一个正面人物,而是以官吏对“钦差大臣”的误认结构作品,运用自我暴露、过分自信、天真质朴等多种反讽手法,创造了一个多元戏剧文本,形成了被嘲讽者与自身、被嘲讽者与欣赏主体、欣赏主体与戏剧、戏剧与... 果戈理在“钦差大臣”中没有创造一个正面人物,而是以官吏对“钦差大臣”的误认结构作品,运用自我暴露、过分自信、天真质朴等多种反讽手法,创造了一个多元戏剧文本,形成了被嘲讽者与自身、被嘲讽者与欣赏主体、欣赏主体与戏剧、戏剧与生活等不同反讽语境,将当时在整个俄罗斯泛滥成灾的违反正义、贪污盗窃和专横跋扈的广阔图景中机智巧妙地展示出来,对沙皇专制下的官僚、人性和生活等进行辛辣的讽刺、尽情的嘲笑和有力的批判,为讽刺文学提供了新的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反讽 情境 超然因素
下载PDF
嗜“丑”之欲——对《钦差大臣》的喜剧审美体验 被引量:1
4
作者 连幼平 张艳芳 《艺苑》 2010年第1期48-50,共3页
喜剧审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喜剧审美,揭示观看《钦差大臣》一剧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过程,为让多数人以为"一笑了之"的喜剧挖掘出一些深层的魅力因素。通过分析《钦差大臣》中的"丑"之所在、"丑"... 喜剧审美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立足于喜剧审美,揭示观看《钦差大臣》一剧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过程,为让多数人以为"一笑了之"的喜剧挖掘出一些深层的魅力因素。通过分析《钦差大臣》中的"丑"之所在、"丑"之审美,提出任何对"丑"的俯视最终都应指向对"美"的肯定,这样从否定到肯定的审美过程才能体现喜剧的真正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喜剧 审美 “丑” “美”
下载PDF
从《真正的钦差大臣》看戏剧批评的多样性
5
作者 陈世雄 《南大戏剧论丛》 2022年第1期39-50,共12页
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首演后曾遭围攻,被扣上“反爱国主义”的帽子。近三个月后,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先后上演了一部极不寻常的八幕剧:在《钦差大臣》之后加上三幕剧《真正的钦差大臣》。“真钦差”自称受高层委托来恢复秩序的人,是公正... 果戈理的《钦差大臣》首演后曾遭围攻,被扣上“反爱国主义”的帽子。近三个月后,在圣彼得堡和莫斯科先后上演了一部极不寻常的八幕剧:在《钦差大臣》之后加上三幕剧《真正的钦差大臣》。“真钦差”自称受高层委托来恢复秩序的人,是公正合理思想的引导者和体现者。在假钦差溜走后,真的钦差大臣上场,拨乱反正,抵销前面那位假钦差抹黑社会造成的负面效果。可见,以一个新剧目为另一个旧剧目“纠偏”,或者与之论战,加以批判,可能成为戏剧批评的另一手段。类似的现象可以从苏联生产题材戏剧中看到。德沃列茨基的《外来人》塑造了一个外来的车间主任切什科夫,他铁面无私,严抓纪律,不为弱者所动,因而受到舆论的批评。一年后,莫斯科艺术剧院上演《炼钢工人》,以此和《外来人》论战。在该剧中,真理不在孤独的“外来人”一边,而在集体这一边。主人公与集体双方发生良好的互动,道德上变得更充实。除了《炼钢工人》,还有两部新剧本也是为了与《外来人》辩论而作。这证明,以新剧目批评已有剧目是不可忽视的现象,证明了戏剧批评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真正的钦差大臣》 戏剧批评 多样性
下载PDF
明代钦差考
6
作者 张纪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钦差作为由皇帝钦命特遣的官员,在明代国家管理事务中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存在形态,这导致了现有研究中对其缺乏整体、专门的关注,在零散的使用中也往往比较随意,出现许多细节性错误。文章通过对明代钦差的详细考... 钦差作为由皇帝钦命特遣的官员,在明代国家管理事务中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存在形态,这导致了现有研究中对其缺乏整体、专门的关注,在零散的使用中也往往比较随意,出现许多细节性错误。文章通过对明代钦差的详细考证,认为:钦差称谓出现于元代,而在明洪武时期的官方文书中已较多使用;钦差的选派也要经过官僚体系的运作,是皇帝与官员共同合作的结果;其派遣区域以皇帝为中心,既包括地方,也包括京城;其身份凭证除了敕书之外,有的也有关防,甚或印信;明代钦差并非都是钦差大臣,也包括低级官员、宦官及固定差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钦差 关防 印信
下载PDF
他帮中国签订了首个对等条约 大清“洋钦差”外交奇事
7
作者 杨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80-80,共1页
1860年,与林肯颇有交情的蒲安臣全力协助其竞选总统,并因此于次年丢掉自己的议员席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林肯就职总统后很快任命他为美国驻奥地利公使。但奥地利政府以蒲安臣曾经发表过同情匈牙利革命的演说为名,宣布其为不受欢迎... 1860年,与林肯颇有交情的蒲安臣全力协助其竞选总统,并因此于次年丢掉自己的议员席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林肯就职总统后很快任命他为美国驻奥地利公使。但奥地利政府以蒲安臣曾经发表过同情匈牙利革命的演说为名,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拒绝其就任。于是,林肯1861年6月14日重新任命蒲安臣为驻华公使。 1868年,就在蒲安臣驻华公使任期已满即将回美国复命之际,历史戏剧性地使他的外交生涯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蒲安臣被清廷任命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赐大清国二品顶戴花翎,并受遣率清政府首个外交使团出使欧美各国,俨然成为中国朝廷的“钦差大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交涉 奥地利政府 大清 钦差大臣 蒲安臣 外交生涯 外交使团 林肯
下载PDF
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对我国现行巡视制度的鉴示
8
作者 燕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76-80,共5页
古代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形象是细民百姓对自上而来的巡视官员的朴素理解与诠释,其以奉天子之命查办贪官污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戏曲中"钦差大臣"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要求反映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以戏为镜、知古鉴今... 古代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形象是细民百姓对自上而来的巡视官员的朴素理解与诠释,其以奉天子之命查办贪官污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戏曲中"钦差大臣"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要求反映百姓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以戏为镜、知古鉴今,党的巡视官员应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到"打铁须要自身硬"。通过探析戏曲中巡视官员的选拔与官德培养机制,指出在权力的使用与限制,以及巡视形式等方面的展现对现代巡视制度仍具有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戏曲文化 巡视制度 反腐倡廉
下载PDF
行政专员——人民的“钦差大臣”
9
作者 杨曙光 《中国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69,共3页
英国的议会行政专员,独立开展活动,监督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防止其不良行为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对受政府活动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补偿。这种监督形式对我国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行政行为 钦差大臣 人民 监督作用 工作人员 政府机关 正当权益 不良行为
下载PDF
新编京剧《钦差林则徐》创作之得失
10
作者 谭雪红 《文教资料》 2016年第36期183-184,共2页
天津市京剧院新编京剧《钦差林则徐》在艺术上集结了张曼君、孟广禄、刘桂娟等京剧届的导演、演员翘楚,在表演上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但从剧本创作方面来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情节安排、角色安排的不足还比较严重;于导演艺术上,... 天津市京剧院新编京剧《钦差林则徐》在艺术上集结了张曼君、孟广禄、刘桂娟等京剧届的导演、演员翘楚,在表演上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但从剧本创作方面来说,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情节安排、角色安排的不足还比较严重;于导演艺术上,也略显功力不足,二次创作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京剧 钦差林则徐》 得失
下载PDF
试论话剧《钦差大臣》的内涵与表现
11
作者 颜铮 《戏剧之家》 2017年第3期28-29,共2页
果戈里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对俄罗斯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进行了深刻批判与揭露,唤醒人们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觉悟。每当《钦差大臣》公演时,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这充分表明了广大观众对经典剧目的期许与热爱。《钦差大... 果戈里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剧作家,他的作品对俄罗斯社会的黑暗与不公进行了深刻批判与揭露,唤醒人们改变命运、改变社会的觉悟。每当《钦差大臣》公演时,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这充分表明了广大观众对经典剧目的期许与热爱。《钦差大臣》一方面为观众的精神生活带来极大的满足,另一方面更是为当前演艺市场灌入了一口浓浓的"鸡汤"。本文通过分析话剧《钦差大臣》缘何为人们所喜爱,对其内涵与表现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内涵 表现
下载PDF
大清“洋钦差”外交奇事
12
作者 杨进 《决策与信息》 2012年第12期66-66,共1页
1860年,与林肯颇有交情的蒲安臣全力协助其竞选总统,并因此于次年丢掉自己的议员席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林肯就职总统后很快任命他为美国驻奥地利公使。但奥地利政府以蒲安臣曾经发表过同情匈牙利革命的演说为名,宣布其为不受欢迎... 1860年,与林肯颇有交情的蒲安臣全力协助其竞选总统,并因此于次年丢掉自己的议员席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林肯就职总统后很快任命他为美国驻奥地利公使。但奥地利政府以蒲安臣曾经发表过同情匈牙利革命的演说为名,宣布其为不受欢迎的人,拒绝其就任。于是,林肯1861年6月14日重新任命蒲安臣为驻华公使。1868年,就在蒲安臣驻华公使任期已满即将回美国复命之际,历史戏剧性地使他的外交生涯发生了转折性变化——蒲安臣被清廷任命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赐大清国二品顶戴花翎,并受遣率清政府首个外交使团出使欧美各国,俨然成为中国朝廷的“钦差大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交涉 奥地利政府 大清 钦差大臣 蒲安臣 外交生涯 外交使团 林肯
下载PDF
论《升官图》对《钦差大臣》的借鉴与创新
13
作者 刘祥文 《长沙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124-126,共3页
我国戏剧家陈白尘的《升官图》深受俄国作家果戈理《钦差大臣》的影响,无论是在主题提炼、人物塑造与情节安排,还是讽刺艺术、结构设置等方面都与后者有着诸多的契合点,但它在借鉴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创新。
关键词 《升官图》 钦差大臣》 借鉴 创新
下载PDF
“潮”笑钦差 观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的《钦差大臣》
14
作者 臧保云 《上海戏剧》 2015年第9期10-11,共2页
第一次感到,俄罗斯经典戏剧距离年轻一代观众,并不遥远。 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的《钦差大臣》,无疑是一出“潮”剧。导演瓦列里·福金将此剧从“经典”的神坛上解放下来,既保留了原作的批判力度,又为其灌注了新的活力,... 第一次感到,俄罗斯经典戏剧距离年轻一代观众,并不遥远。 俄罗斯亚历山德琳娜大剧院的《钦差大臣》,无疑是一出“潮”剧。导演瓦列里·福金将此剧从“经典”的神坛上解放下来,既保留了原作的批判力度,又为其灌注了新的活力,不仅赢得有着俄罗斯情结的老一辈观众的赞叹,更有意义的是,它拉近了与当今年轻观者的距离,让他们在剧场里笑并反思。对于一部产生于19世纪的剧作,瓦列里·福金自有其21世纪的阐释系统,无论空间布置还是节奏把控,都散发出新时代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俄罗斯 经典戏剧 “经典” 19世纪 21世纪 时代气息 观众
下载PDF
《钦差大臣》中的狂欢化色彩
15
作者 范蕊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3-55,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所具有的狂欢化色彩。首先,《钦差大臣》的首要特征即仪式性。其次,《钦差大臣》的主人公赫莱司达阔夫是带有狂欢体两重性的"骗子形象"... 本文通过分析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所具有的狂欢化色彩。首先,《钦差大臣》的首要特征即仪式性。其次,《钦差大臣》的主人公赫莱司达阔夫是带有狂欢体两重性的"骗子形象"。此外,《钦差大臣》更注重狂欢式的内在精神,即狂欢式的世界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钦差大臣》
下载PDF
清代钦差大臣关防考论
16
作者 张艺维 《社科纵横》 2022年第4期104-110,共7页
钦差大臣关防是清代一种既特殊又重要的官员印信,其用途几经变迁。康熙年间即有为外出审案钦差配备印信的提议,但直至雍正朝,钦差大臣关防才首次铸造。康雍二帝对关防铸造的不同态度,既与当时政治生态差异有关,亦体现了不同的为政风格... 钦差大臣关防是清代一种既特殊又重要的官员印信,其用途几经变迁。康熙年间即有为外出审案钦差配备印信的提议,但直至雍正朝,钦差大臣关防才首次铸造。康雍二帝对关防铸造的不同态度,既与当时政治生态差异有关,亦体现了不同的为政风格。钦差大臣关防虽系为审案而设,但关防并未标注使用范围,为皇权预留了施展空间。雍正至乾隆朝前期,在皇帝的授意下,钦差大臣关防用于国家治理的多个方面。乾隆朝中叶,随着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钦差大臣关防渐转向军事领域,用于较小规模的平乱。至《嘉庆朝会典事例》编纂,关防的帅符功能得到确认。道光朝以降,钦差大臣关防在清廷应对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地位愈加崇隆,成为军事统领、对外交涉的重要印信。作为权力象征,钦差大臣关防用途随时事转移的变迁历程,既体现了清王朝统治者为政务实的经权智慧,亦折射出清代政治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关防 钦差大臣 清代政治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
下载PDF
以戏为鉴——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及其对巡视工作的启示
17
作者 燕筠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23-27,共5页
"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巡视制度,古已有之。古代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形象是细民百姓对自上而来的巡视官员的朴素理解与诠释。知古鉴今,党的巡视官员应该有怎样的政... "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巡视制度,古已有之。古代戏曲中的"钦差大臣"形象是细民百姓对自上而来的巡视官员的朴素理解与诠释。知古鉴今,党的巡视官员应该有怎样的政治素质,如何做到"打铁须要自身硬",如何效法前贤?"钦差大臣"的清官戏在巡视官员的选拔与官德培养,在权力的使用与限制以及巡视形式等方面对现代巡视制度具有参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 钦差大臣 反腐倡廉 戏曲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清代钦差大臣存在原因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晶晶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68-72,共5页
钦差大臣是我国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适合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特点的特殊官职 ,在当时的各种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钦差大臣派遣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清代专制集权统治下监察制度的不完善、清代吏治的腐败与高级官吏经济犯罪... 钦差大臣是我国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适合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特点的特殊官职 ,在当时的各种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钦差大臣派遣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清代专制集权统治下监察制度的不完善、清代吏治的腐败与高级官吏经济犯罪增加、清朝政府加强对地方管理等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钦差大臣 监察制度 吏治 成因 高级官吏 经济犯罪
下载PDF
论清代钦差在处理边疆民族问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磊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128-130,共3页
清廷派遣钦差大臣处理边疆民族问题 ,是清代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钦差大臣被派往边疆主要有三项任务 :一是宣谕中央政策 ,以示皇恩浩荡 ;二是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 ;三是派遣钦差大臣率军保卫边疆 ,抗击外国侵略者 ,维... 清廷派遣钦差大臣处理边疆民族问题 ,是清代政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钦差大臣被派往边疆主要有三项任务 :一是宣谕中央政策 ,以示皇恩浩荡 ;二是处理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重大事件 ;三是派遣钦差大臣率军保卫边疆 ,抗击外国侵略者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钦差大臣 边疆 民族
下载PDF
谈果戈理《钦差大臣》中的对比艺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子铭 《党史博采(下)》 2012年第4期35-35,37,共2页
《钦差大臣》是果戈理戏剧作品的经典代表,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时标志着果戈里的现实主义的讽刺艺术已经完全成熟。在这部讽刺戏剧中,果戈理通过巧妙运用对比艺术,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细致描写,实现着讽刺... 《钦差大臣》是果戈理戏剧作品的经典代表,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同时标志着果戈里的现实主义的讽刺艺术已经完全成熟。在这部讽刺戏剧中,果戈理通过巧妙运用对比艺术,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细致描写,实现着讽刺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戈理 钦差大臣 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