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多钩槽绦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方建平 刘文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6,共5页
解剖检查了500尾黄鳝。统计表明:黄鳝感染大型多钩槽绦虫的感染率为76%,感染强度是27,黄鳝感染此种绦虫为一个随机过程。大型多钩槽绦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图式,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0345,p=... 解剖检查了500尾黄鳝。统计表明:黄鳝感染大型多钩槽绦虫的感染率为76%,感染强度是27,黄鳝感染此种绦虫为一个随机过程。大型多钩槽绦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图式,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0345,p=59078,长度在5cm以上的绦虫对宿主的正常生长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大型多钩槽绦虫 感染率 感染强度 寄生
下载PDF
大型多钩槽绦虫与隐藏新棘虫种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方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15-619,共5页
大型多钩槽绦虫和隐藏新棘虫单独在黄鳝肠道内分布时 ,其分布位置十分相似 ,相似性系数 r=0 .92 2 6( p<0 .0 1 )。当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中共同感染时 ,随着大型多钩槽绦虫的生长 ,其分布位置明显前移而隐藏新棘虫的分布位置则显著后... 大型多钩槽绦虫和隐藏新棘虫单独在黄鳝肠道内分布时 ,其分布位置十分相似 ,相似性系数 r=0 .92 2 6( p<0 .0 1 )。当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中共同感染时 ,随着大型多钩槽绦虫的生长 ,其分布位置明显前移而隐藏新棘虫的分布位置则显著后退 ,生态位重叠明显下降。两种寄生蠕虫种间正关联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多钩槽绦虫 隐藏新棘虫 种间关系 黄鳝 蠕虫
下载PDF
黄鳝大型多钩槽绦虫cox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芝英 罗永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4,共6页
为阐明黄鳝大型多钩槽绦虫渝西地区分离株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黄鳝大型多钩槽绦虫cox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中已知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 为阐明黄鳝大型多钩槽绦虫渝西地区分离株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黄鳝大型多钩槽绦虫cox1序列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并与GenBank中已知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渝西地区6个样品cox1碱基序列长度一致,均为444bp.同源分析发现渝西地区不同分离株间的同源性较高,为97.3%~100%,而6个大型多钩槽绦虫分离株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绦虫相比,同源性较低,为10.1%~12.1%.由于大型多钩槽绦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大型多钩槽绦虫 cox1基因 PCR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海水鱼瘤槽科钩槽属绦虫两新种记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文川 林宇光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32-536,共5页
报告厦门海域鱼类四叶目瘤槽科绦虫两个新种:尖嘴钩槽绦虫和厦门钩槽绦虫。前者宿主为尖嘴,后者宿主为及达尖犁头鳐。
关键词 四叶目 钩槽绦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