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合成金钯纳米线机理研究
1
作者 杨海贤 张丽娟 +1 位作者 黄加乐 李清彪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5-31,共7页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以大肠杆菌(ECCs)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制备金钯纳米线(Au-PdNWs),考察不同金钯摩尔比对合成金钯纳米材料的影响,并通过SEM、TEM、XRD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其...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以大肠杆菌(ECCs)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AA)为还原剂制备金钯纳米线(Au-PdNWs),考察不同金钯摩尔比对合成金钯纳米材料的影响,并通过SEM、TEM、XRD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还原作用使ECCs在短时间内还原生成了少量Pd(0)和Au(0),大量的钯离子和金离子聚集在ECCs表面周围;还原剂AA的加入使ECCs表面成为优先成核位点,菌体表面基团与晶核相互作用阻止其迁移;在CTAB的作用下,菌体表面的纳米颗粒逐渐形成链状纳米中间结构,中间结构通过Ostwald熟化作用进一步形成Au-Pd纳米线。通过ECCs和CTAB协同作用,有利于一维纳米结构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化学 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 钯纳米线
下载PDF
基于钯纳米线阵列修饰电极的抗坏血酸电化学研究
2
作者 张燕 张敏 +3 位作者 陈妹琼 蔡志泉 孙二双 程发良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3期24-25,共2页
以氧化铝模板为基础,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钯纳米线阵列修饰金电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在高度有序的钯纳米线饰电极表面出现显著的氧化峰.氧化峰的峰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4.0... 以氧化铝模板为基础,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了钯纳米线阵列修饰金电极.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在高度有序的钯纳米线饰电极表面出现显著的氧化峰.氧化峰的峰电流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在4.0&#215; 104-~3.15&#215; 10-3 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215;10-4 mol/L.该电极制备方便,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纳米线 抗坏血酸
下载PDF
钯纳米线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于乙醇的电化学氧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程发良 +1 位作者 蔡志泉 姚海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27,共4页
A large scale Palladium nanowire array was directly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by direct current electrolysis with the help of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High-resolved SEM photographs have ind... A large scale Palladium nanowire array was directly grown on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by direct current electrolysis with the help of anodic aluminum oxide template.High-resolved SEM photograph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Palladium nanowire arrays were highly uniform and ordered.The diameter of single Pd nanowire was about 30 nm,which agreed well with the porous diameter of used template.Meanwhile,the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of Pd NWAs electrodes for ethanol oxidation in alkaline media was studied.It is found that the obtained nanostructurs exhibit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etha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电子扫描显微镜(SEM) 电化学氧化
下载PDF
无电沉积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 被引量:4
4
作者 顾金楼 施剑林 熊良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986-1989,共4页
利用介孔氧化硅薄膜作为模板 ,通过无电沉积路线在介孔薄膜孔道内合成了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 .利用介孔薄膜导向剂的疏水区作为载体 ,引进钯金属疏水化合物并经热解和还原 ,得到钯微粒 ,以此为催化中心引发无电沉积 ,避免了传统无电... 利用介孔氧化硅薄膜作为模板 ,通过无电沉积路线在介孔薄膜孔道内合成了高密度钯金属纳米线阵列 .利用介孔薄膜导向剂的疏水区作为载体 ,引进钯金属疏水化合物并经热解和还原 ,得到钯微粒 ,以此为催化中心引发无电沉积 ,避免了传统无电沉积复杂的工艺过程 .结果表明 ,纳米线尺寸均一 ,长径比大于60 ,完全填充了介孔薄膜的孔道 ,并可通过介孔模板孔径的选择对纳米线直径加以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沉积 钯纳米线阵列 介孔薄膜 模板法
下载PDF
利用重离子径迹模版法制备出的钯纳米线阵列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现象研究(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丛 黄科京 +7 位作者 吕双宝 徐国恒 程宏伟 刘杰 姚会军 孙友梅 徐丽君 段敬来 《原子核物理评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3-320,共8页
利用电化学沉积在重离子径迹模版中制备出了不同直径的一维钯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多多种手段对制得的钯纳米线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分析了钯纳米线的光学响应,发现钯纳米线存... 利用电化学沉积在重离子径迹模版中制备出了不同直径的一维钯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多多种手段对制得的钯纳米线进行了形貌和结构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分析了钯纳米线的光学响应,发现钯纳米线存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随着纳米线直径和长度的增加,其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峰位发生红移;通过改变光谱测试中激发光的入射角度,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模式会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变多,这可能是在横向振动模式的基础上激发了沿纳米线长度方向振动的纵向模式。与此同时,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钯纳米线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径迹 钯纳米线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紫外-可见-红外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制备金钯合金纳米线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海贤 张丽娟 +1 位作者 黄加乐 李清彪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共7页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失效金、钯催化剂为原料,以大肠杆菌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金钯合金纳米线(Au-Pd NWs),用SEM、TEM、XPS、XRD 等技术对金钯合金纳米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采用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失效金、钯催化剂为原料,以大肠杆菌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保护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制备金钯合金纳米线(Au-Pd NWs),用SEM、TEM、XPS、XRD 等技术对金钯合金纳米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菌粉量为0.5 g/L、CTAB量为5.0 mmol/L、抗坏血酸浓度为1.0 mmol/L 反应条件下,当金钯摩尔比控制在3:1-1:3 之间,均有较大量纳米线生成,金钯摩尔比为1:1 时形貌最佳;CTAB 浓度对金钯合金纳米线直径影响较大.表征结果显示,金钯纳米线的晶面间距为0.232 nm,是一种具有面心立方(fcc)、多晶结构的双金属合金纳米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化学 废金催化剂 微生物吸附-化学还原法 合金纳米线
下载PDF
碱性介质中Pd纳米线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明丽 张正富 杨显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9-133,共5页
采用交流电沉积法制备Pd纳米线阵列电极催化剂,循环伏安法测定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用AFM、TEM、XRD和XPS表征Pd纳米线的组织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状态。结果表明:Pd纳米线的直径为65~75nm,径向表面呈毛刺结构,处于体心立方... 采用交流电沉积法制备Pd纳米线阵列电极催化剂,循环伏安法测定催化剂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用AFM、TEM、XRD和XPS表征Pd纳米线的组织形貌、晶体结构和化学状态。结果表明:Pd纳米线的直径为65~75nm,径向表面呈毛刺结构,处于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单质态。Pd纳米线阵列电极在KOH碱性介质中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活性比其平板电极高约14倍,比文献中负载型Pt纳米颗粒催化剂在酸性介质中的催化活性高50~150倍,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纳米线电极 电催化氧化 甲醇 碱性介质
下载PDF
Pd-Ni修饰的硅纳米线电极用于非酶葡萄糖检测 被引量:3
8
作者 于江江 张健 郑小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在镍修饰的硅纳米线阵列电极上电沉积金属钯微粒,用于葡萄糖的非酶检测;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电极表面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计时电流法测试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在0.1 M的KOH碱性介质中,恒... 在镍修饰的硅纳米线阵列电极上电沉积金属钯微粒,用于葡萄糖的非酶检测;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电极表面的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恒电位计时电流法测试传感器的性能参数.在0.1 M的KOH碱性介质中,恒定电势+0.19 V,钯-镍修饰的硅纳米线阵列电极对葡萄糖的电化学氧化的灵敏度为302.2μA·mM^(-1)·cm^(-2),检测极限(S/N=3)达到4.9μM,而且对抗坏血酸(AA)、尿酸(UA)等干扰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实验表明,这种新型电极很有潜力用于葡萄糖的非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非酶检测 电沉积 镍修饰硅纳米线阵列 循环伏安 恒电位计时电流
下载PDF
化学镀钯纳米结构的形成及其特征
9
作者 施忠良 景茂祥 +2 位作者 王虎 罗丹 伍善强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12年第4期366-374,共9页
本文通过研究化学镀钯的方法,分析钯在化学镀沉积过程中的形成的多种纳米结构特征以及和基体表面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钯纳米结构和薄膜形成规律及其控制方法,为钯对氢作为洁净能源的应用和氢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钯纳米线 纳米 纳米颗粒 超薄结构薄膜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的葡萄糖传感器测试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苗凤娟 朱婧 +1 位作者 陶佰睿 班庆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1-34,共4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电化学非酶葡萄糖传感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在2 M的KOH溶液中,Pd-Ni/SiNWs(钯-镍/硅纳米线)电极在脉冲扫描电压作用下,对溶液中葡萄糖分子有良好电催化氧化作用,回路中会产生催化氧化电流,可以通过峰值... 研究了一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电化学非酶葡萄糖传感器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在2 M的KOH溶液中,Pd-Ni/SiNWs(钯-镍/硅纳米线)电极在脉冲扫描电压作用下,对溶液中葡萄糖分子有良好电催化氧化作用,回路中会产生催化氧化电流,可以通过峰值电流保持器对回路电流进行监控,把回路中与葡萄糖催化氧化过程相对应的电流峰值记录下来,作为检测葡萄糖浓度的依据。根据上述原理,开发出了一种含可控波形电压输出、电流峰值采集、显示输出以及键盘控制等功能模块的葡萄糖传感器测试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传感器 -镍/硅纳米线 峰值电流保持器 电化学传感器 电催化氧化
下载PDF
基于生物模板法的钯金属纳米线制备
11
作者 李蓉 谭菊花 +3 位作者 张云云 吴钟良 徐鹏 周星飞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2711-2716,共6页
钯金属纳米线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在气体传感器和化学反应催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中首先把胰岛素多肽在70℃下培养25 h得到胰岛素纤维,然后通过经水解的氯化钯溶液和胰岛素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获得氧化钯纳米线,并通过调节氯化钯... 钯金属纳米线具有很多重要的性质,在气体传感器和化学反应催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中首先把胰岛素多肽在70℃下培养25 h得到胰岛素纤维,然后通过经水解的氯化钯溶液和胰岛素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获得氧化钯纳米线,并通过调节氯化钯溶液的水解温度,得到了2种尺寸的氧化钯纳米线,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结果表明纳米线的平均直径分别为7.5和20.1 nm.最后,样品在氢气环境下加热至600℃并保持2 h后自然冷却,对氧化钯进行还原得到钯金属纳米线.另外,还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钯金属纳米线的化学组分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线 胰岛素纤维 原子力显微镜
原文传递
碱性介质中钯镍合金纳米线阵列电极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敏 蔡志泉 +3 位作者 陈妹琼 张燕 孙二双 程发良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6-940,共5页
本文研究了一种简单、可控的方法制备直立金属纳米线阵列。采用恒电位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中电沉积了钯镍(PdNi)合金纳米线阵列。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HRSEM)图证明模板孔洞的填充率非常高,纳米线阵列的直径和模板的孔径一致,... 本文研究了一种简单、可控的方法制备直立金属纳米线阵列。采用恒电位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中电沉积了钯镍(PdNi)合金纳米线阵列。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HRSEM)图证明模板孔洞的填充率非常高,纳米线阵列的直径和模板的孔径一致,分布较均匀,纳米线的直径平均为60 nm。运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钯镍纳米线阵列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相比裸玻碳电极及PdNi膜电极,PdNi纳米线阵列电极在碱性溶液中对乙醇氧化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峰电流密度可达到32 mA·cm-2。研究了PdNi纳米线阵列电极对不同乙醇浓度的电催化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醇的浓度从0.01 mol·L-1增加到2.00 mol·L-1,峰电流密度随乙醇的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峰电流密度与乙醇浓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模板 纳米线阵列 乙醇 电催化氧化
原文传递
基于Pd-Ni/Si Nanowires电极室内甲醛实时监测处理装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佰睿 苗凤娟 +1 位作者 张琦 姚颖帆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9-732,共4页
研究设计一种室内甲醛气体实时监测和处理一体化装置。首先,通过电化学方法刻蚀大面积硅纳米线阵列并通过无电镀技术制备镍/硅纳米线(Ni/Si Nanowires)和钯-镍/硅纳米线(Pd-Ni/Si Nanowires)阵列电极,Pd-Ni/Si Nanowires阵列电极对甲醛... 研究设计一种室内甲醛气体实时监测和处理一体化装置。首先,通过电化学方法刻蚀大面积硅纳米线阵列并通过无电镀技术制备镍/硅纳米线(Ni/Si Nanowires)和钯-镍/硅纳米线(Pd-Ni/Si Nanowires)阵列电极,Pd-Ni/Si Nanowires阵列电极对甲醛有很强电化学催化氧化作用,以其为电化学甲醛传感器工作阳极,以Ni/Si Nanowires阵列为对电极,Ag/AgCl为参考电极,循环伏安技术测试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对甲醛浓度灵敏度高达0.265 mA/(mmol/L),三倍信噪比检测限为2μmol/L。其次,利用STC12C5410AD单片机产生三角波扫描电压模拟循环伏安原理,可利用回路中因催化氧化产生的峰电流值来监测室内甲醛浓度,并进一步通过恒压电催化将甲醛处理。该设计方案新颖、成本低廉、便于携带,具有较大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甲醛传感器 -镍/硅纳米线电极 循环伏安 峰电流保持
下载PDF
基于声表面波的氢气传感器
14
作者 王文 梅盛超 +3 位作者 薛蓄峰 梁勇 潘勇 雷刚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764,共7页
将钯基材料对氢气分子的特异选择性吸附能力与声表面波的快速响应特点相结合,可实现一种快速、高灵敏和低功耗的氢气检测与报警技术。传感器由双通道差分式振荡器与沉积在传感器件表面的声表面波传播路径上的钯基气敏薄膜组成。为提升... 将钯基材料对氢气分子的特异选择性吸附能力与声表面波的快速响应特点相结合,可实现一种快速、高灵敏和低功耗的氢气检测与报警技术。传感器由双通道差分式振荡器与沉积在传感器件表面的声表面波传播路径上的钯基气敏薄膜组成。为提升传感器响应速度,该文探讨了采用钯镍合金薄膜与钯铜纳米线作为气敏材料的氢气传感器响应特性,通过对气敏材料制备方法及参数的优化,研制了两种沉积不同钯基气敏材料的氢气传感器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钯铜纳米线气敏材料由于具有大体积表面积比和多孔结构,大幅提高了SAW氢气传感器响应速度,针对浓度为10%、4%以及0.5%的氢气响应时间可达~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表面波 氢气传感器 镍合金薄膜 纳米线 差分振荡器
下载PDF
基于Pd/SiNWs/p-Si结构的高灵敏常温氢气传感器
15
作者 朱李斯 杨婷 张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9,107,共10页
采用无电镀Pd的方法,在硅纳米线上制备了一层Pd.首次制备出了能够在室温下工作的Pd/SiNWs肖特基氢气传感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硅纳米线表面Pd层是由Pd纳米颗粒组成.Pd/SiNWs肖特基二极管... 采用无电镀Pd的方法,在硅纳米线上制备了一层Pd.首次制备出了能够在室温下工作的Pd/SiNWs肖特基氢气传感器.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结果表明,硅纳米线表面Pd层是由Pd纳米颗粒组成.Pd/SiNWs肖特基二极管I-V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以在室温下进行氢气(H2)浓度的检测,且可检测的浓度范围很大,同时给出了Pd/SiNWs/p-Si肖特基二极管在常温下进行检测H_2的敏感机理.实验表明,这种新型传感器可以在室温下进行H2检测,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应用于燃料电池等诸多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气检测 室温 无电镀 纳米线阵列 恒电位计时电流
下载PDF
Probing the catalytic behavior of ZnO nanowire supported Pd_1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selected reactions
16
作者 Jia Xu Yian Song +1 位作者 Honglu Wu Jingyue Li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49-1557,共9页
We have dispersed individual Pd atoms onto ZnO nanowires(NWs)as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and evaluate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several selected catalytic reactions.The Pd1/ZnO SAC is highly active,stable,an... We have dispersed individual Pd atoms onto ZnO nanowires(NWs)as single‐atom catalysts(SACs)and evaluate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several selected catalytic reactions.The Pd1/ZnO SAC is highly active,stable,and selective towards CO2for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to produce hydrogen.This catalyst system is active for oxidation of CO and H2but performs poorly for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in hydrogen‐rich stream primarily due to the strong competitive oxidation of H2on ZnO supported Pd1atoms.At ambient pressure,reverse water‐gas‐shift reaction occurs on the Pd1/ZnO SAC.This series of tests of catalytic reactions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the appropriate metal and support to develop SACs for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atom catalyst PALLADIUM Znic oxide nanowire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ol Carbon monoxide oxidation HYDROGENATION
下载PDF
Ab Initio Study on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Ni-Pd and Ni-Pt Linear and Zigzag Nanowires
17
作者 CHE Xing-Lai LI Jia-Hao DAI Ye LIU Bai-Xin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7期123-127,共5页
Employing the accurate frozen-core full-potential projector augmented-wave method,the self-consistent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pure Ni,Pd,Pt and mixed Ni-Pd and Ni-Pt free-standing linear a... Employing the accurate frozen-core full-potential projector augmented-wave method,the self-consistentelectronic structure calc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pure Ni,Pd,Pt and mixed Ni-Pd and Ni-Pt free-standing linear andzigzag nanowires.The bond lengths for all these systems are generally increased as their structures change from the linearto the zigzag chain.The bond lengths for Ni-Pd and Ni-Pt wires are in between the values of corresponding pure systemand the bond angles around 60° suggesting the possible formation of Ni-Pd and Ni-Pt bimetallic materials.In mixedNi-Pd and Ni-Pt chains,the Ni,Pd,and Pt atoms have quite high local magnetic moments.The calculations suggestthat the magnetic moments in linear nanowires are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e ones of corresponding zigzag nanowires.Itis found that there is hybridization between Ni 3d and Pd 4d,Ni 3d and Pt 5d states,which may significantly affect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magnetism of Ni-Pd and Ni-Pt nanowi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 initio study MAGNETISM NANOWIRES
下载PDF
Gold-doping of carbon-supported palladium improves reduction catalysis
18
作者 Yu-lun Fang Kimberly N.Heck +5 位作者 Zhun Zhao Lori A.Pretzer Neng Guo Tianpin Wu Jeffrey T.Miller Michael S.Wong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76-1786,共11页
Bimetallic palladium-gold (PdAu) catalysts have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monometallic catalysts for many applications. PdAu catalysts with controlled nanostructures and enhanced activi- ties have been exten... Bimetallic palladium-gold (PdAu) catalysts have bett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an monometallic catalysts for many applications. PdAu catalysts with controlled nanostructures and enhanced activi- ti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but their syntheses require multiple and occasionally complicated steps, In this work, we demonstrated that supported PdAu catalysts could be simply prepared by doping a supported Pd catalyst with gold through wet impregnation and calcination. Resulting PdAu-on-carbon (PdAu/C) catalysts were tested for the room-temperature, aqueous-phase hydro- dech/orination of trichloroethene. The most active PdAu/C catalyst (Pd 1.0 wt%, Au 1.1 wt%, dried/air/H2 process] had an initial turnover frequency (TOF] of 34.0×10^-2 mOITcE mOled-1 S-1, which was 〉15 times higher than monometallic Pd/C (Pd 1,0 wt%, initial TOF of 2.2 ×10^-2 molTCE molpd^-1s^-1). Through 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gold kept Pd from oxidizing under calcination at 400℃. Probable nanostructure evolution pathways are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observed cat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etallic catalystPalladiumGoldNanostructures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fine structureHydrodechlorinationTrichloroethe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