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德拉塞卡:不屈不挠的“间天”人
1
作者 幻棠 《太空探索》 2024年第3期72-73,共2页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是在短时间内匆匆形成的,而是在漫长时间内不断思考积累的结晶,无数杰出的科学家都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有一位科学家帮助我们对恒星的最终宿命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人就是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在钱德拉...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不是在短时间内匆匆形成的,而是在漫长时间内不断思考积累的结晶,无数杰出的科学家都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有一位科学家帮助我们对恒星的最终宿命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个人就是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在钱德拉塞卡之前,人们曾认为,所有的恒星燃烧尽之后,最终都会变成白矮星,无论大小。可是,1930年,钱德拉塞卡带来了不一样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矮星 钱德拉塞卡 恒星 不屈不挠 宇宙 科学家
下载PDF
核光谱望远镜阵列河外巡天:扩展钱德拉南天与钱德拉北天深场星表
2
作者 张天逸 薛永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54,70,共12页
我们提出一种常规且可靠的方法以获得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在扩展钱德拉南天深场与钱德拉北天深场的星表。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在扩展钱德拉南天深场的观测天区覆盖了30'×30'大小的面积,其最深曝光时长在3-24 keV波段作晕影修正... 我们提出一种常规且可靠的方法以获得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在扩展钱德拉南天深场与钱德拉北天深场的星表。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在扩展钱德拉南天深场的观测天区覆盖了30'×30'大小的面积,其最深曝光时长在3-24 keV波段作晕影修正后可达230 ks,共有58个源被探测到并收录在本工作的星表中;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在钱德拉北天深场的观测天区覆盖了7'×10'大小的面积,其最深曝光时长在3-24 keV波段作晕影修正后可达440 ks,共有42个源被首次探测到并收录在本工作的星表中。通过与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在对应天区的星表结果进行交叉匹配后,我们发现核光谱望远镜阵列星表中的源与它们在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星表中的对应体有着大致相当的流量,由此验证了本工作两个星表的可靠性。我们的两个星表通过完全一致的方法制作而成且公开释放,这为后续涉及这两个天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平台。我们的源探测方法为核光谱望远镜阵列其他河外巡天的星表制作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光谱望远镜阵列 河外巡天 X射线源 扩展钱德拉南天深场 钱德拉北天深场
下载PDF
萨婆罗门扬·钱德拉塞卡——与美偕行的科学巨匠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煌 朱亚宗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5,共7页
当代科技哲学发展的一个强大思潮,即是从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视角来解释科学,融合科学与美学的科学解释学正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普遍而深刻的解释力。本文从科学美的视角,通过对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的美学思想的介绍,从研究路径... 当代科技哲学发展的一个强大思潮,即是从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视角来解释科学,融合科学与美学的科学解释学正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普遍而深刻的解释力。本文从科学美的视角,通过对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的美学思想的介绍,从研究路径、研究目标和研究风格三个方面分析了他的科学美思想,与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美学思想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拉塞卡 科学美
下载PDF
爱丁顿、钱德拉塞卡关于白矮星的争论及其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肖明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53,共6页
对爱丁顿、钱德拉塞卡关于白矮星的争论作了介绍,讨论了这场争论和钱德拉塞卡的科研风格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 白矮星 爱丁顿 钱德拉塞卡 争论 启示
下载PDF
推广到多维系统的钱德拉塞卡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光涛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将钱德拉塞卡等提出的构造拉格朗日函数方法从一维系统推广到多维系统,并讨论其中存在的问题.举例说明所得结果的应用.
关键词 钱德拉塞卡方法 多维系统 拉格朗日函数 第一积分
下载PDF
美在科学创造中“孤独”绽放——纪念钱德拉塞卡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海鹏 陆建隆 《物理通报》 2010年第10期88-91,共4页
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萨婆罗门扬·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1910~1995)“因为对恒星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因为对白矮星的结构和极限质量的精确预言”而荣获198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美籍印度天体物理学家萨婆罗门扬·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1910~1995)“因为对恒星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因为对白矮星的结构和极限质量的精确预言”而荣获198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钱德拉塞卡以其在天体物理学、物理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广博的贡献闻名于世.在其充满创造传奇的一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拉塞卡 CHANDRASEKHAR 科学创造 诺贝尔物理学奖 天体物理学 孤独 物理学家 恒星结构
下载PDF
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Subrahmanyan,1910-1995)印度-美国天文学家(Astronomer,India-America)
7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4-34,共1页
钱德拉塞卡在印度马德拉斯大学受教育,1930年毕业。1933年他在剑桥大学狄拉克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到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并在耶基斯天文台工作。钱德拉塞卡主要对白矮星的结构感兴趣,白矮星的异常性质是亚当斯首先... 钱德拉塞卡在印度马德拉斯大学受教育,1930年毕业。1933年他在剑桥大学狄拉克的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到美国,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并在耶基斯天文台工作。钱德拉塞卡主要对白矮星的结构感兴趣,白矮星的异常性质是亚当斯首先发现的。在这些恒星中,组成星体的大多数原子已经碎成一团团亚原子粒子——等离子体,而整个星体已经压缩到这种程度,使它的总密度有普通物质的千万倍(退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拉塞卡 天文学家 美国 印度 亚原子粒子 剑桥大学 博士学位 等离子体
下载PDF
评钱德拉塞卡的科学美学观
8
作者 杨建邺 王晓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98-104,共7页
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1910——)是印度裔美籍理论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毕生从事理论天体物理和磁流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1983年,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因为他对恒星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因为对白矮星的结构和演... 钱德拉塞卡(S.Chandrasekhar。1910——)是印度裔美籍理论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毕生从事理论天体物理和磁流体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1983年,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会因为他对恒星结构和演化过程的研究,特别是因为对白矮星的结构和演化的精确预言,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他和美国物理学家福勒(W.A.Fowler、1911—)。除了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拉塞卡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 自然科学 科学家 科学美学观 理论物理学 美学理论 物理学家 对称性
下载PDF
钱德拉望远镜太空「上岗」
9
作者 袁越 《中国航天》 1999年第11期22-25,共4页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7月23日终于升空,把已多次推迟发射的钱德拉 X 射线观测台送到了太空。这一空间天文望远镜从此将开始进行为期5年以上的太空运行,帮助天文学家搜寻宇宙中的黑洞和暗物质,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关键词 美国 航天飞机 太空望远镜 钱德拉 望远镜
下载PDF
钱德拉发射准备工作重新开始
10
《航天工业管理》 1999年第7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NASA 钱德拉X射线观测器 卫星 飞行任务 轨道 美国 航天事业
下载PDF
钱德拉望远镜完成第五次在轨点火
11
《航天工业管理》 1999年第9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钱德拉望远镜 在轨点火 运行轨道 功率 设备测试
下载PDF
罗摩·钱德拉系列小说的多重叙述视角与悉多形象
12
作者 张玮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73-80,共8页
印度英语作家阿米什·特里帕迪的罗摩·钱德拉系列小说中的《罗摩:憍萨罗的子孙》和《悉多:弥萨罗的勇士》,重新讲述了史诗《罗摩衍那》中“悉多择婿”与“悉多被劫”的故事,并借助多重叙述视角塑造出具有当代特色的悉多形象。... 印度英语作家阿米什·特里帕迪的罗摩·钱德拉系列小说中的《罗摩:憍萨罗的子孙》和《悉多:弥萨罗的勇士》,重新讲述了史诗《罗摩衍那》中“悉多择婿”与“悉多被劫”的故事,并借助多重叙述视角塑造出具有当代特色的悉多形象。本文在分析史诗叙述手法强化悉多附属性身份特征的基础上,比较罗摩系列小说的多重叙述视角呈现出的悉多的主体性、她与罗摩之间的平等关系等。文章指出小说塑造的悉多形象折射出人们对印度女性的新认知,并认为读者可以通过这个新形象了解当代语境下史诗改写的表现、作用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什·特里帕迪 罗摩·钱德拉系列小说 《拉姆:憍萨罗的子孙》 《悉多:弥萨罗的勇士》 多重叙述视角 悉多
下载PDF
建设促进福祉的未来城市——兰德公司社会和经济福利副总裁兼董事安妮塔·钱德拉在2019中国POD城市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13
作者 安妮塔·钱德拉 《城市开发》 2019年第22期56-57,共2页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福祉工作就是一项帮助人们更好生活的一项工作。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加上世界各地几乎都在采用GDP这一指标对... 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福祉工作就是一项帮助人们更好生活的一项工作。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加上世界各地几乎都在采用GDP这一指标对城市发展进行评估,而缺少对人们生活幸福感的评估,因此,为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福祉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从长远角度来看,城市规划因福祉工作而发生改变,福祉工作也因城市规划而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空气污染 交通拥堵 钱德拉 兰德公司 生活幸福感 福祉
下载PDF
钱德拉塞卡在20世纪科学中的历史角色
14
作者 邓雪梅 弗里曼.戴森 《世界科学》 2011年第1期60-64,53,共6页
曾经有一位19岁的男孩,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初步计算出恒星演化的一个极限,天体物理学界后来才慢慢地弄清楚这一结果。从此,天堂也不再会被视为一个完美而宁静的地方。而一个世纪以前,天文学的主要... 曾经有一位19岁的男孩,只身乘船前往英国剑桥求学。在长达十几天的漫长航行中,他初步计算出恒星演化的一个极限,天体物理学界后来才慢慢地弄清楚这一结果。从此,天堂也不再会被视为一个完美而宁静的地方。而一个世纪以前,天文学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一个平静、不变的天文事件。然而,今天的天文学则是要观测并解释宇宙中所发生的一些狂暴事件,天文学的这种根本性变革恐怕要追溯到这位19岁男孩的那次航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拉塞卡 历史 科学 天体物理学 恒星演化 天文学
下载PDF
“钱德拉”望远镜在宇宙中发现新型“黑洞”
15
《科学之友》 2004年第4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钱德拉”望远镜 宇宙 黑洞 质量
下载PDF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放飞记
16
作者 陈丹 《航天》 1999年第5期2-3,共2页
1999年7月23日00时31分0.066秒(美国东部时间,下同),美国航宇局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一片耀眼的亮光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8.5分钟后,安全进入轨道,开始了人们期待已久的STS-93任务的飞行。“哥... 1999年7月23日00时31分0.066秒(美国东部时间,下同),美国航宇局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一片耀眼的亮光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8.5分钟后,安全进入轨道,开始了人们期待已久的STS-93任务的飞行。“哥伦比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拉 X射线望远镜 地球轨道 入轨
下载PDF
钱德拉X射线天文观测望远镜
17
作者 管象钧 《现代科技译丛(哈尔滨)》 2000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天文观测望远镜 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 性能 特点
下载PDF
钱德拉塞卡:优雅的科学独行者
18
作者 周欣宇 《今日科苑》 2013年第10期68-69,共2页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地演绎。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秋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 难以想象,如此优雅的美感,竟能在一个物理学家身上得到完美地演绎。他总是无瑕疵地穿着做工考究的西装,其颜色在秋冬季变化于深黑和深灰之间,而在春秋季则变化于浅灰和棕黄色之间。他爱好文学和音乐。他是世界上唯一在方程式中使用哥特体字符的科学家。据说在所有用英语写作的科学论文和书籍中,他的语言是最优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钱德拉塞卡 优雅 物理学家 科学论文 季变化 春秋季 方程式
下载PDF
“牛顿”、“钱德拉”看到黑洞撕裂恒星
19
作者 李龙臣 《太空探索》 2004年第6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牛顿”x射线望远镜 钱德拉”射线望远镜 黑洞 恒星
下载PDF
为世界而生的钱德拉塞卡
20
作者 陈蓉霞 《自然与科技》 2007年第6期63-63,共1页
《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卡迈尔什瓦尔.C.瓦利著,何妙福、傅承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定价36.00元钱德拉塞卡,一位印度裔天文学家,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发现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极限,即"钱德... 《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卡迈尔什瓦尔.C.瓦利著,何妙福、傅承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定价36.00元钱德拉塞卡,一位印度裔天文学家,198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发现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极限,即"钱德拉塞卡极限"时,在其演化的最终阶段就会继续向内坍缩,从而越过白矮星阶段,成为黑洞之类。我对钱德拉塞卡感兴趣,不是因为对他的科学工作。我知道,凭我的知识结构难以涉足这一领域。钱德拉塞卡之吸引我,是因为他独特的背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印度人,他的科学训练基本上在英国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德拉塞卡极限 诺贝尔物理学奖 白矮星 获得者 科学训练 知识结构 诺贝尔奖 天文学家 印度人 科学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