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岭南传统舞蹈的传承发展与对策——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精品课堂《陆丰钱鼓舞》为例
1
作者 刘晗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陆丰钱鼓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特色民间舞蹈,是陆丰当地群众文娱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新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陆丰钱鼓舞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遭受严重的冲击。面对如此... 陆丰钱鼓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特色民间舞蹈,是陆丰当地群众文娱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新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陆丰钱鼓舞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遭受严重的冲击。面对如此情形,我们必须对如何在舞蹈课程中传承、保护与开发陆丰钱鼓舞进行深入思考并展开有效的行动,使得陆丰钱鼓舞得以传承与发展,为保护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钱鼓舞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保护 文化开发
下载PDF
广东钱鼓舞艺术特色的现状辨析——以潮汕钱鼓《花好月圆》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斯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6期150-151,159,共3页
本文运用了民族联系与美感互通的审美剪接、演变原则对钱鼓舞艺术特色的遗存进行了分析,试图梳理出钱鼓舞审美流变的内在基因,更深入地呈现出钱鼓舞内在特色。
关键词 钱鼓舞 《花好月圆》 内在特色
下载PDF
福建“钱鼓舞”的舞蹈特征及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莎莉 《职大学报》 2019年第4期36-39,共4页
福建“钱鼓舞”主要流传的地方在福建闽南地区,是闽南民间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福建闽南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基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演变与传承,福建闽南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关键词 福建钱鼓舞 动作特征 发展
下载PDF
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改革与创新--以“钱鼓舞”的教学与创编实践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苏凯宁 《南方论刊》 2021年第12期99-100,112,共3页
舞蹈是中职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广东省的中职学校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广东地方特色舞蹈的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还不多。本文以潮汕地区“钱鼓舞”的教学与创编实践为例,探索将广东地方特色舞蹈融入中职舞蹈课堂的教学方法,验证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广东地方特色舞蹈 钱鼓舞 中职舞蹈课堂创新
下载PDF
广东陆丰钱鼓舞源流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兵 《南方论刊》 2011年第7期95-96,共2页
广东陆丰民间的钱鼓舞蕴含着戏曲艺术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特殊艺术魅力,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反映着陆丰人民厚重的故土情缘,也满足了乡土民众的精神需求。本文从流传情况。
关键词 钱鼓舞 戏曲 源流
下载PDF
探析广东钱鼓舞的社会功能
6
作者 王晓兵 《艺术科技》 2016年第6期176-,167,共2页
民间传统艺术是活在民间乡土社会的文化,钱鼓舞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形态,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多元的文化特征,在陆丰地区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功能、作用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概言之,其主要有四种社会功能,即民俗传承功能、祈攘功能、... 民间传统艺术是活在民间乡土社会的文化,钱鼓舞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文化形态,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多元的文化特征,在陆丰地区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功能、作用和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概言之,其主要有四种社会功能,即民俗传承功能、祈攘功能、维系功能和娱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鼓舞 社会功能 民间歌舞
下载PDF
海陆丰“福建戏”寻踪——以钱鼓舞、竹马戏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守治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5-44,共10页
"福建戏"是一个曾经流行于广东海陆丰地区的剧种,它的剧目、唱腔、音乐等,还大量遗存于海陆丰的钱鼓舞、竹马戏、福建曲、正字戏及八音之中。钱鼓舞、竹马戏保存了"福建戏"的表演体制和艺术风格。福建戏以"福... "福建戏"是一个曾经流行于广东海陆丰地区的剧种,它的剧目、唱腔、音乐等,还大量遗存于海陆丰的钱鼓舞、竹马戏、福建曲、正字戏及八音之中。钱鼓舞、竹马戏保存了"福建戏"的表演体制和艺术风格。福建戏以"福建话"唱念,所唱"福建腔"有"福建调"、"潮调"两类腔调,有《扮仙》《送子》《陈三连》《金花连》《郭华买胭脂》《昭君和番》等经典剧目。"福建戏"的"笛套"器乐曲有独特的乐器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丰 福建戏 剧种 钱鼓舞 竹马戏
原文传递
钱鼓舞的舞蹈形态变迁与当代传承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兵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3期85-89,共5页
钱鼓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代表性舞种之一,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独特的舞蹈形态蕴含着闽南、潮汕两地文化交融的因子,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赖以传承的文化语境逐渐消失,民间钱鼓舞面临着消亡的危机。与此同时,职业艺... 钱鼓舞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代表性舞种之一,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独特的舞蹈形态蕴含着闽南、潮汕两地文化交融的因子,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随着赖以传承的文化语境逐渐消失,民间钱鼓舞面临着消亡的危机。与此同时,职业艺术群体对其进行提炼、加工、改编,在专业领域为其开拓一条新传承之路。然而,在艺术加工的同时,专业的侧重往往会消解其部分原初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鼓舞 海陆丰 舞蹈形态 传承
原文传递
高师民间舞课引入原生态舞蹈的尝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午妍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在高等师范民间舞课中引入原生态舞蹈具有保护、传承原生态舞蹈的意义,可以提高师生对舞蹈的认识、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民间舞课 原生态舞蹈 钱鼓舞 意义
下载PDF
白字戏剧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思考
10
作者 朱碧茵 《剧影月报》 2023年第3期30-32,共3页
白字戏自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广东海陆丰地区后,吸收并融汇了当地的竹马戏、钱鼓舞、渔歌、师公调等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海陆丰地方特色的剧种。白字戏表演富有海陆丰祭祀戏曲质朴的风格,设有生、旦、净、丑、公、婆、贴七个行当... 白字戏自元末明初从闽南流入广东海陆丰地区后,吸收并融汇了当地的竹马戏、钱鼓舞、渔歌、师公调等民间音乐,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海陆丰地方特色的剧种。白字戏表演富有海陆丰祭祀戏曲质朴的风格,设有生、旦、净、丑、公、婆、贴七个行当,极似福建梨园戏“七子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设科班,培训童伶,因此白字戏历史上有“弄仔戏”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字戏废除了童伶制,演员以成人为主,使用海陆丰福佬话方言演唱。白字戏早在明洪武初年就极为繁盛,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农村经济萧条,白字戏逐渐走向衰落。新中国成立后,白字戏又重获新生,后又历经兴衰。改革开放后,文艺界迎来发展的春天,白字戏也取得较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字戏 梨园戏 竹马戏 海陆丰 民间音乐 创造性转化 钱鼓舞 元末明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