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性脊髓横断后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成模率的影响
1
作者 梁柔筠 展立芬 +7 位作者 曾学究 丁强盛 罗小精 卓越 艾坤 邓石峰 许明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40-3847,共8页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术后生存率及成模率。方法:从46只雌性SD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只为假手术组,剩余40只大鼠完全性脊髓横断造模后随机分为每日排尿0,1,3,5次组,每组10只。术后19 d内每隔3 d测量残余尿量,术后第19天时观察存活及成模情况,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及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结果与结论:①存活率及成模率:每日排尿0次组存活率10%,成模率10%;每日排尿1次组存活率20%,成模率10%;每日排尿3,5次组存活率70%,成模率70%;②残余尿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第3,6,9,12,15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显著增加(P<0.01);术后第18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增多(P<0.05);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术后第6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减少(P<0.05),术后第3,9,12,15,18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无统计学差异;③尿流动力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大鼠的漏尿点压差明显减小(P<0.01),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增大(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漏尿点压差和膀胱最大容量均无统计学差异;④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减少(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辅助排尿是成功构建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影响因素之一,每日排尿3次或5次无明显差异,结合实际工作量和成模率,建议每日排尿频率至少3次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 完全性脊髓横断术 排尿次数 手法辅助排尿技术 SD大鼠 工程化动物模型
下载PDF
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X线照射对损伤区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刚 李新钢 +3 位作者 吴承远 鲍修风 王东海 贾德泽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损伤模型 脊髓损伤 组织结构 X线照射 大鼠 钳夹 损伤
原文传递
隔日限食疗法可促进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年怡 熊兴娟 +2 位作者 何宇 王文春 张安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4-569,共6页
背景:饮食干预疗法可能是目前脊髓损伤多种潜在有效治疗方法中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率最好的方法之一。目的:观察隔日限食对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用动脉瘤夹建立36只SD大鼠脊髓... 背景:饮食干预疗法可能是目前脊髓损伤多种潜在有效治疗方法中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经济效率最好的方法之一。目的:观察隔日限食对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医用动脉瘤夹建立36只SD大鼠脊髓损伤钳夹模型,随机分为4组:脊髓损伤+隔日限食组、脊髓损伤组、假手术+隔日限食组、假手术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后进食量与体质量变化,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 d、术后第1,2,4,6,8,10,12周,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第12周做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观察各组大鼠脊髓损伤组织结构改变。结果与结论:(1)脊髓损伤大鼠BBB评分在术后1 d降至最低,随时间逐渐增加,术后第8-12周,脊髓损伤+隔日限食组大鼠BBB评分优于脊髓损伤组大鼠,差异具有显著性变化;(2)术后第12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脊髓损伤+隔日限食组组大鼠较脊髓损伤组大鼠脊髓损伤病变程度轻;(3)结果提示,隔日限食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对大鼠脊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日限食 组织结构 脊髓损伤 大鼠 钳夹模型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及X线照射对损伤区组织结构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刚 李新钢 +3 位作者 贾德泽 王东海 张庆林 鲍修风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损伤模型 X线照射 组织结构 大鼠 钳夹 动物模型 动脉瘤夹 神经功能 解剖结构
原文传递
改良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神经功能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秦慧慧 王文春 +8 位作者 葛杜鹃 庞日朝 李蓓 袁青 柯晓华 刘素贞 刘建成 崔银洁 张安仁 《西南军医》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组织形...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段脊髓的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钳夹
下载PDF
电针治疗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后BMP-2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经辉 谢勇 +4 位作者 刘禹 黄辉 吴海鹰 余化霖 白鹏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脊髓BMP-2的表达变化,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针组,动物模型采用医用脑动脉瘤临时夹钳夹的急性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取术后7 d、14 d...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脊髓BMP-2的表达变化,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电针组,动物模型采用医用脑动脉瘤临时夹钳夹的急性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取术后7 d、14 d、21 d、28 d各组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蛋白经电泳成像与数据分析,测定损伤后局部脊髓组织内的BMP-2的表达变化.结果 BMP-2的表达在大鼠脊髓损伤后7~14 d出现明显增强,高表达持续至28 d以后,电针组BMP-2的表达低于脊髓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脊髓损伤,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与抑制BMP-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电针 骨形态发生蛋白
下载PDF
科研辅助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探索——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
7
作者 齐琦 邹维艳 +2 位作者 李徽徽 周艳梅 孙美群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探讨科研辅助教学模式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52名大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科研辅助教学组,每组26名。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 目的:以构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例,探讨科研辅助教学模式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我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52名大一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教学组和科研辅助教学组,每组26名。常规教学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加实验教学方法;科研辅助教学组在实验教学中加入科研成分,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比较2组学生组织学课程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采用学生对实验动物模型构建教学的主观评价问卷,由学生对教学方案在心理素质锻炼、技术能力提升、理论知识拓展3个维度的优势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学生的科研能力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科研能力评分与综合成绩的相关性。结果:科研辅助教学组学生的平时成绩、综合成绩显著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科研辅助教学组的学生在挑战性任务适应能力、解决问题决心和毅力、团队合作沟通技巧、文献阅读、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结合、课程实际应用价值和教材教学资源创新性方面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科研辅助教学组的学生在实验设计能力、文献综述背景知识、沟通报告能力、循证医学意识和科研能力总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常规教学组(P<0.05)。学生的科研能力总分与综合成绩呈正相关(r=0.716,P<0.01)。结论:科研辅助教学在组织学教学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辅助教学 组织学教学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科研能力
下载PDF
急性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大鼠造模方式的选择:一项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徐伟龙 左媛 +6 位作者 辛大奇 贺晨阳 赵鹏 史鸣 周博源 刘雅婷 赵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767-3772,共6页
目的:用动脉瘤夹创建急性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造模方法。然而,为了建立这种急性钳夹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许多实验根据不同闭合力的动脉瘤夹和压迫时间采用了不同的造模方式,其中包括30 g压迫力的动脉瘤夹压迫脊髓60 s(30... 目的:用动脉瘤夹创建急性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造模方法。然而,为了建立这种急性钳夹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许多实验根据不同闭合力的动脉瘤夹和压迫时间采用了不同的造模方式,其中包括30 g压迫力的动脉瘤夹压迫脊髓60 s(30 g,60 s组);70 g压迫力的动脉瘤夹压迫脊髓30 s(70 g,30 s组);70 g压迫力的动脉瘤夹压迫脊髓60 s(70 g,60 s组);动脉瘤夹压迫脊髓至其直径的1/2,压迫时间为30 s(1/2,30 s组)。文章的目的是探讨这4种造模方式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找出最适合创建急性钳夹型脊髓损伤模型的方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截止2019-10-01公开发表的关于急性脊髓损伤大鼠造模的文献。依据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最后运用RevMan软件和ADDIS软件,采用Meta分析、亚组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建模方法对脊髓损伤大鼠肢体功能的影响。结果:①共纳入14篇文献质量评价为6-8分的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共包含714只SD大鼠;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周,各造模方式的BBB评分排序结果依次为:假手术组>30 g,60 s组>1/2,30 s组>70 g,60 s组>70 g,30 s组,其中用30 g闭合力的动脉瘤夹压迫脊髓60 s组在术后第1周的BBB评分最高,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③亚组分析结果提示,急性脊髓损伤的运动恢复与大鼠性别有关,大鼠昼夜活动的差异影响BBB评分的测定。结论:文章阐述的4种造模方法都可构建急性钳夹型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以运动功能恢复方面为判断标准时,用30 g闭合力的动脉瘤夹压迫脊髓60 s是目前已发表文献所显示的最佳造模方法,同时建议使用雌性大鼠进行造模,但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动脉瘤 大鼠 运动恢复 性别 网络Meta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建立大鼠钳夹伤脊髓损伤模型的学习曲线分析
9
作者 陈华 程惠 +5 位作者 冷明昊 潘建海 何祥春 张一鸣 卢山 张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分析大鼠脊髓钳夹伤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方法将制作大鼠钳夹伤脊髓损伤模型最初的30例资料分为3个阶段(各1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假手术组脊髓损伤情况、术后感染、脊髓损伤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运动诱发电位N1峰(MEP-N1峰)潜... 目的分析大鼠脊髓钳夹伤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方法将制作大鼠钳夹伤脊髓损伤模型最初的30例资料分为3个阶段(各1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假手术组脊髓损伤情况、术后感染、脊髓损伤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运动诱发电位N1峰(MEP-N1峰)潜伏期时间进行分析,并行病理学HE染色。结果第三阶段操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假手术脊髓损伤情况、术后感染、BBB评分较第一阶段明显减少,MEP-N1峰潜伏期时间较第一阶段明显增加(P均<0.05)。HE染色观察到第一阶段有部分模型脊髓没有完全横断性损伤,第三阶段全部脊髓呈现完全横断性损伤。结论初学者经过耐心反复的训练,可通过学习曲线,于第三阶段,熟练掌握钳夹伤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大鼠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实验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1
10
作者 梁益建 孙善全 +1 位作者 汪克建 余维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大鼠脊髓慢性压迫实验动物模型,为探索脊髓受压后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大鼠脊柱解剖结构特点自行设计一种大鼠脊髓压迫器,用以制作大鼠慢性压迫模型。运用行为学、影像学、TTC、HE、Tunnel等方法,了解动物行为学变化及受压节段脊髓病理学改变,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脊髓压迫后渐次出现肌力减退、行动瘫痪;TTC结果显示,在各时段可见脊髓缺血范围与压迫时间及压迫强度相关;压迫后,脊髓出现组织水肿、神经元空泡化、白质疏网状改变及退行性变,以及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凋亡。结论:⑴用大鼠脊髓压迫器制作的大鼠脊髓慢性压迫缺血性损伤模型,具有方法简单、科学、重复性强等特点;⑵脊髓压迫程度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进行调节;⑶本实验为脊髓压迫性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试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损伤 慢性压迫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尿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2
11
作者 许明 张泓 +3 位作者 刘继生 张健 尹秀婷 张雨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69-875,共7页
目的建立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尿流动力学分析和评价。方法 40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脊髓横断法制作T_(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采用Crede... 目的建立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尿流动力学分析和评价。方法 40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30)。实验组采用改良的脊髓横断法制作T_(10)脊髓损伤模型,术后采用Crede手法辅助排尿并记录尿量,记录单天成模大鼠只数。模型稳定后对所有大鼠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观察膀胱的组织形态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大鼠死亡4只。模型大鼠尿量在术后第18天减少至相对稳定水平,术后21 d模型成功24只。实验组膀胱最大容量小于对照组(t=3.150,P=0.021),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明显大于对照组(t>3.125,P<0.01),膀胱顺应性明显小于对照组(t=5.330,P=0.002)。结论脊髓横断法完全性骶上脊髓损伤可复制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动物模型 尿流动力学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秋林 赵定麟 +5 位作者 邱广义 赵杰 李明 王秋根 张春才 侯铁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1期833-835,共3页
目的:研制一个理想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大鼠T13 脊髓腹侧压迫模型,为了验证其稳定性,本研究将40 只大鼠随机分为6 组:对照组、假手术组、34-5g 压迫1 min 组、34-5g 压迫4 min ... 目的:研制一个理想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方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了大鼠T13 脊髓腹侧压迫模型,为了验证其稳定性,本研究将40 只大鼠随机分为6 组:对照组、假手术组、34-5g 压迫1 min 组、34-5g 压迫4 min 组、34-5g 压迫8 min 组、固定脊柱再以34-5g 压迫4 min 组,于伤后每天观察倾斜平面临界角,2 周观察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了34-5g压迫8 min 组伤后30 min 、1h 、4h 、24h 、2 周的组织学特点。结果和结论:该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可定量、模拟临床、简便易行、经济易取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腹侧压迫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球囊导管构建大鼠督脉瘀阻型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谭明生 齐英娜 +7 位作者 姜良海 刘楚吟 王延雷 王威 郝庆英 移平 杨峰 唐向盛 《中医正骨》 2016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构建大鼠督脉瘀阻型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30只3月龄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进行处理,其余2组大鼠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麻醉苏醒后24 h,正常组和假手术组... 目的:探讨构建大鼠督脉瘀阻型上颈脊髓损伤模型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30只3月龄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进行处理,其余2组大鼠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麻醉苏醒后24 h,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直接进行实验观察;在模型组大鼠的球囊导管末端连接手推压力泵,推注碘海醇注射液加压至3 bar(1 bar=100 kPa),持续加压1 h后进行实验观察。观察各组大鼠活动情况及体征,采集四诊信息,按照自拟的督脉瘀阻证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对各组大鼠行颈椎MRI检查,选择横断位T2WI上脊髓受压最严重的层面,测定脊髓最小径和最大径,计算脊髓压迫率(最小径∕最大径)。同时采用改良Tarlov评分法和BBB评分法对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造模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喜动,活动灵活,皮毛光泽,唇色淡红,耳色淡,爪色淡红;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蜷缩,活动减少,步态不稳,垂尾,唇色暗红,耳暗红,爪色青紫。按照自拟的辨证标准,模型组属督脉瘀阻证。模型组脊髓压迫率低于假手术组(0.64±0.04,0.73±0.04,t=4.672,P=0.000)。3组大鼠Tarlov评分、BBB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98±0.18)分,(4.82±0.43)分,(4.17±0.60)分,F=9.408,P=0.001;(20.91±0.23)分,(21.01±0.36)分,(16.10±0.71)分,F=111.516,P=0.000];正常组和假手术组Tarlov评分、BBB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20;P=0.631);模型组Tarlov评分、BBB评分均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00,P=0.000;P=0.003,P=0.000)。结论:经寰枕间隙置入球囊导管并注射造影剂加压,可构建大鼠督脉瘀阻型上颈脊髓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督脉瘀阻 颈椎 模型 动物 大鼠 WISTAR 球囊导管
下载PDF
天麻素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雪飞 李娟娟 +4 位作者 黄辉 张翔 黄鹞 李经辉 余化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8-56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天麻素在体外可以抑制无血清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改善脊髓损伤微环境,减轻继发损伤。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神经功能恢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建... 背景:研究表明,天麻素在体外可以抑制无血清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改善脊髓损伤微环境,减轻继发损伤。目的:观察天麻素对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神经功能恢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建立钳夹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椎板;天麻素组造模后给予天麻素100 mg/(kg·d)治疗;假手术组和脊髓损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分别于1,3,7,14,21,28 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8 d进行灌注、取材,观察损伤节段脊髓形态变化、免疫荧光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变化、尼氏染色观察尼氏小体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各组大鼠BBB评分和Rivlin斜板实验评分均下降,随着时间推移各组评分逐渐升高,假手术组评分于各时相点均高于其余各组(P<0.05),天麻素组在术后3 d及其后各时相点评分均明显均高于脊髓损伤组(P<0.05);(2)术后28 d,天麻素组和脊髓损伤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加(P<0.05),天麻素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较脊髓损伤组明显降低(P<0.05);(3)天麻素组和脊髓损伤组Nissl小体计数均较假手术组少(P<0.05),染色较浅,部分Nissl小体溶解,天麻素组Nissl小体计数较脊髓损伤组明显增多(P<0.05);(4)假手术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脊髓损伤组脊髓结构形态紊乱,脊髓空洞形成,灰白质界限不清,天麻素组脊髓空洞较小,灰白质界限尚清晰;(5)结果表明,天麻素可以在脊髓损伤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增生和保护神经元,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神经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钳夹脊髓损伤 运动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尼氏小体 运动功能 组织构建
下载PDF
大鼠脊髓T11段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及护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蔚洪恩 王春芳 +4 位作者 李鹏飞 李静 王晓霞 王晋丽 索耀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84-486,F0003,共4页
目的制备大鼠脊髓T11全横断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及脊髓损伤组(SCI组,n=8)。SCI组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横切断暴露的脊髓T11,夹除约0.3... 目的制备大鼠脊髓T11全横断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为后期的干细胞移植治疗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6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及脊髓损伤组(SCI组,n=8)。SCI组咬除T9-T10棘突及相应椎板,横切断暴露的脊髓T11,夹除约0.3-0.5cm脊髓,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术后1,3,7,14,21d分别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对模型进行人工排尿、排便、悬吊鼠尾等护理措施。结果SCI组所有动物在术后均表现出典型的脊髓截瘫症状,BBB运动功能评分很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措施降低了截瘫大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建立了大鼠脊髓T11段全横断损伤模型,并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截瘫模型的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模型 动物 护理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16
作者 胡志俊 卞琴 +2 位作者 王拥军 刘梅 施杞 《脊柱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16-219,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 应用平头不锈钢螺钉从大鼠C_4椎体前侧钻入压迫脊髓腹侧,术后保留螺钉30 d,并用联合行为评分(CBS)、神经电生理、光镜、电镜检查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模型动物脊髓慢性压迫随着螺钉轻、... 目的 建立一种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方法 应用平头不锈钢螺钉从大鼠C_4椎体前侧钻入压迫脊髓腹侧,术后保留螺钉30 d,并用联合行为评分(CBS)、神经电生理、光镜、电镜检查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模型动物脊髓慢性压迫随着螺钉轻、中、重程度的不同,其术后行为学、运动诱发电位(MEP)及组织学观察符合脊髓慢性压迫症病理改变的特点。结论 建立了大鼠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此模型制作简便,可重复性强,脊髓损伤能表现出不同的压迫深度,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慢性压迫损伤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慢性压迫性损伤 动物模型 模型建立 脊髓神经功能
下载PDF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锐 游思维 +3 位作者 刘惠玲 沈学锋 赵宇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目前用于脊髓全横断的动物模型,常遗有部分未损脊髓组织,局部脊髓损伤范围很大,尤其是破坏了的血运扩大了继发性变性,造成了复杂的局部病理变化,致使难以分析治疗性脊髓伤区内移植的疗效。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还原论式的脊髓横断模型,本实... 目前用于脊髓全横断的动物模型,常遗有部分未损脊髓组织,局部脊髓损伤范围很大,尤其是破坏了的血运扩大了继发性变性,造成了复杂的局部病理变化,致使难以分析治疗性脊髓伤区内移植的疗效。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还原论式的脊髓横断模型,本实验设计了一种切割辅以吸除的方法,可以在局部造成平均约0.6mm的清洁横断区,同时保存脊髓腹、背动脉及脊髓背静脉的大鼠脊髓横断模型,并用H.E.染色法、神经丝(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生物素化的葡萄糖胺(BDA)的追踪方法检验损伤区及其两侧脊髓的组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全横断损伤 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标准化的初步探索 被引量:5
18
作者 尹文化 金大地 +3 位作者 鲁凯伍 闫慧博 余磊 王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脊髓全横断模型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特征,探索建立标准化的脊髓全横断模型。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n=12)、B组(n=24)和C组(n=24),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7、14、28d3小组。以T9椎体为中心,A组...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脊髓全横断模型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和病理学特征,探索建立标准化的脊髓全横断模型。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A组(n=12)、B组(n=24)和C组(n=24),每组再随机分为术后7、14、28d3小组。以T9椎体为中心,A组行椎板切除,为假手术对照组;B、C两组行脊髓全横断,造成脊髓急性损伤模型,其中B组采用常规外科方法造模,C组采用标准化显微操作技术造模。各小组于术后7、14和28d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然后采用过量麻醉处死大鼠,经心脏灌注取材,切片行HE染色。观测脊髓横断处瘢痕组织厚度、脊髓残端间距、空洞横径和脑脊液囊腔形成情况,计算瘢痕指数、残端间距指数和空洞指数,并对B、C两组的BBB评分及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组术前、术后BBB评分和脊髓病理无明显变化。B、C两组大鼠术后后肢完全性瘫痪,其中B组大鼠后肢功能无恢复。术后1~2周,C组大鼠开始出现后肢运动功能自发性恢复,且C组脊髓病理学检测指标值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病理学观测指标与BBB评分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标准化脊髓全横断造模方法有利于消除个体差异,更有利于对治疗效果的量化分析和研究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 脊髓损伤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解剖学参考定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尚云龙 李一帆 +4 位作者 宁云峰 吕元石 李晓霜 赵杰 李聪聪 《解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412-414,F0003,共4页
目的探查大鼠椎骨解剖学位置和形态特点,为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定位提供参考和解剖学依据。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按照体质量分成2组,每组10只。轻体质量组:120~150g;重体质量组:200-250g。对各组大鼠脊柱区进行解剖及椎骨位置、... 目的探查大鼠椎骨解剖学位置和形态特点,为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定位提供参考和解剖学依据。方法将20只Wistar大鼠按照体质量分成2组,每组10只。轻体质量组:120~150g;重体质量组:200-250g。对各组大鼠脊柱区进行解剖及椎骨位置、形态特点观察。结果大鼠颈椎7块,其中第2颈椎棘突突出最明显。胸椎13块,其中第2胸椎棘突突出最明显,并向上连结一膨大软骨;第9、10、11胸椎棘突之间距离最为靠近,且第9胸椎以上棘突倾向尾侧.第10胸椎棘突呈中立位,第11胸椎棘突以下方向倾向头侧。腰椎6块,第1腰椎棘突与脊柱两侧银白色腱膜第一个相交接处对应。结论依据脊柱两侧白色腱膜和椎骨棘突形态位置特点参考定位简单、精确,为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作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和有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解剖学 参考定位 大鼠 模型
下载PDF
大鼠完全脊髓横断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雪燕 石萍 +1 位作者 孙煜浩 蓝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建立和标准化一个骶髓上完全脊髓横断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方法:在16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T9—T11处进行椎板切除,造成完全脊髓横断。采用术后每天手动按摩膀胱排尿的尿量变化和脊髓损伤大鼠与健康大鼠... 目的:建立和标准化一个骶髓上完全脊髓横断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方法:在16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脊髓T9—T11处进行椎板切除,造成完全脊髓横断。采用术后每天手动按摩膀胱排尿的尿量变化和脊髓损伤大鼠与健康大鼠的两组膀胱内压图比较来进行评价。6只鼠作为健康对照。结果:通过术后护理降低并发症。术后每天进行按摩排尿,尿量不断上升,1周左右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对健康大鼠和脊髓损伤大鼠的膀胱以相同灌注速度持续灌注生理盐水,正常大鼠的膀胱呈现稳定的周期性排尿收缩活动,而脊髓损伤大鼠在膀胱内压持续升高后产生重复性强烈的排尿收缩。结论:在脊髓休克期结束之后的脊髓恢复期内,所有脊髓损伤模型的大鼠膀胱都呈现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症状。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的模型,此模型简单经济,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下膀胱功能障碍的电刺激调节和康复提供了有价值的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大鼠模型 神经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