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胺氮桥联双核钴(Ⅲ)配合物[Co_2(bpmb)_2(CN)_2]·H_2O的合成、分子结构和超分子组装(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倪中海 聂景 +1 位作者 李国玲 马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1-416,共6页
合成了1个酰胺氮桥联的双核钴(Ⅲ)配合物[Co2(bpmb)2(CN)2].H2O(bpmb2-=1,2-bis(pyridine-2-carboxamido)-4-methylbenze-nate)(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吡啶甲酰胺配体H2bpmb的甲酰胺氮原子脱去氢原子形... 合成了1个酰胺氮桥联的双核钴(Ⅲ)配合物[Co2(bpmb)2(CN)2].H2O(bpmb2-=1,2-bis(pyridine-2-carboxamido)-4-methylbenze-nate)(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吡啶甲酰胺配体H2bpmb的甲酰胺氮原子脱去氢原子形成带两个负电荷的扭曲的四配位螯合配体bpmb2-。1个钴(Ⅲ)离子与2个吡啶氮原子,2个bpmb2-配体上的桥联酰胺氮原子和2个氰基碳原子配位得到六配位、变形的八面体CoN4C2;另1个钴(Ⅲ)离子与2个吡啶氮原子,配体bpmb2-上的2个未桥联甲酰胺氮原子和2个桥联的甲酰胺氮原子六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CoN6配位构型。[Co2(bpmb)2(CN)2]单元通过自由水分子和氰基氮原子和甲酰胺氧原子之间O-H…N和O-H…O氢键形成锯齿型链状超分子亚结构,这些链状亚结构通过π-π相互作用连接起来形成网状的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晶体结构 分子组装 酰胺氮桥联
下载PDF
[Co^(Ⅲ)(DIEN)(N_(3))_(3)]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研究
2
作者 程佳佳 吴梦琪 +2 位作者 杨敏 王丽梅 魏荣敏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9-1415,共7页
采用配体占位策略和分子自组装原理,选用二亚乙基三胺(DIEN)为有机配体,Co^(3+)为中心金属离子,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单核钴配合物[Co^(Ⅲ)(DIEN)(N_(3))_(3)](1)单晶体,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元素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 采用配体占位策略和分子自组装原理,选用二亚乙基三胺(DIEN)为有机配体,Co^(3+)为中心金属离子,室温下,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例单核钴配合物[Co^(Ⅲ)(DIEN)(N_(3))_(3)](1)单晶体,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元素分析和量子化学计算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电子结构分析。结构解析表明,该配合物单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25 3(2)nm,b=0.892 0(3)nm,c=0.898 7(3)nm,α=106.497(4)°,β=90.281(4)°,γ=113.861(4)°,V=0.574 7(3)nm^(3)。中心金属离子Co(Ⅲ)位于拉长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每个配合物分子由一个Co(Ⅲ)离子、3个叠氮阴离子和1个二亚乙基三胺组成,一个叠氮离子的两个N原子位置无序,占有率各为50%。单核结构之间通过N—H…N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组装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此外,以X射线衍射分析得到的晶体结构为计算模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1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构型结构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分析了配合物的单点能、原子电荷分布及前线分子轨道等性质。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构型为稳定构型,且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配合 晶体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密度泛函理论 原子电荷 前线分子轨道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邻菲咯啉合钴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二维超分子结构 被引量:4
3
作者 田俐 陈琳 +2 位作者 张馨 艾怡春 涂峰 《化学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13-15,共3页
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邻菲咯啉合钴的配合物[Co(C8H4O4)(C12H8N2)(H2O)3].H2O,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57 1(2)nm,b=1.373 7(3)nm,c=2.001 5(4)nm,β=95.5... 合成了邻苯二甲酸.邻菲咯啉合钴的配合物[Co(C8H4O4)(C12H8N2)(H2O)3].H2O,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0.757 1(2)nm,b=1.373 7(3)nm,c=2.001 5(4)nm,β=95.56(1)°,V=2.071 9(8)nm3,Mr=475.31,Dc=1.524g/cm-3,Z=4,F(000)=980,μ(MoKα)=0.879 mm-1,R1=0.034 8,wR2=0.071 1.在配合物中钴的配位数为6,具有畸变的八面体配位构型.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一维的无限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构成二维超分子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邻菲咯啉 分子化合 配合 晶体结构
下载PDF
一个单核钴(Ⅱ)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类Fenton催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倩 叶英杰 +1 位作者 于琼燕 陈垒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4-1298,共5页
合成得到了一个配体1,3-二羧甲基苯并咪唑,将其与Co(Ac)_(2)·4H_(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单核钴(Ⅱ)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一个金属中心与2个配体和4个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 合成得到了一个配体1,3-二羧甲基苯并咪唑,将其与Co(Ac)_(2)·4H_(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单核钴(Ⅱ)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配合物为一个金属中心与2个配体和4个水分子形成的单核结构,单核结构之间再通过O—H…H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组装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并测试了此配合物的物相纯度、热稳定性质和作为非均相类Fenton试剂的催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显示了良好的物相纯度,对甲基橙溶液可以达到86.0%的降解率,显示了良好的类Fenton催化性质,表明其是一种潜在的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分子配合 晶体工程 苯并咪唑二羧酸 类FENTON试剂 甲基橙降解
下载PDF
Cu(Ⅱ), Ni(Ⅱ), Mn(Ⅲ) 希夫碱的配合物及Mn(Ⅲ)超分子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寿武 于红梅 +1 位作者 汪守建 李宝龙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利用乙二胺和乙酰丙酮合成了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及其Cu( )、Ni( )、Mn( )的配合物,着重进行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Mn( )化合物合成Mn( )配合物,以及Mn( )配合物与NaN(CN)2所形成的超分子的研究,通过对此超分子红外光谱的分析,提出... 利用乙二胺和乙酰丙酮合成了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及其Cu( )、Ni( )、Mn( )的配合物,着重进行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Mn( )化合物合成Mn( )配合物,以及Mn( )配合物与NaN(CN)2所形成的超分子的研究,通过对此超分子红外光谱的分析,提出了其可能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希夫碱 CU NI MN 金属配合 分子 配位结构
下载PDF
水杨醛希夫碱Mn(Ⅲ)配合物及其与NaN(CN)_2合成超分子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寿武 卢伯南 陈双平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 Mn( )化合物合成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希夫碱 Mn( )配合物的新方法 ,并对 Mn( )配合物与 Na N( CN) 2 反应所形成的超分子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 。
关键词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 希夫碱 配合 分子 NaN(CN)2
下载PDF
超分子配合物-苯六甲酸钆(Ⅲ)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姜玮 郭建宇 吴良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5-98,共4页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多个分子通过非共价键作用而形成的功能体系的科学[1].苯六甲酸作为一类多齿配体,在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反应中具有相当灵活多变的配位性质[3~11].
关键词 分子化学 分子配合 苯六甲酸钆 结构表征 性质表征 晶体结构
下载PDF
2,6-吡啶二羧酸双核钴三维超分子配合物的制备和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艳周 罗婕 +1 位作者 元静 赵俊伟 《化学研究》 CAS 2013年第4期360-364,共5页
由CoCl2.6H2O,2,6-吡啶二甲酸,TbCl3,KCl和K8[α-SiW11O39].13H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o2(PDCA)2(H2O)5].2H2O(1);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 由CoCl2.6H2O,2,6-吡啶二甲酸,TbCl3,KCl和K8[α-SiW11O39].13H2O在水溶液中反应得到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o2(PDCA)2(H2O)5].2H2O(1);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38 93(4)nm,b=2.738 44(11)nm,c=0.961 05(4)nm,β=98.258 0(10)°,Z=4,V=2.184 98(16)nm3,GOOF=1.000,R1=0.024 7,wR2=0.062 1.化合物1中的2个八面体构型的二价钴显示出不同的配位环境;Co1离子的八面体由5个配位水分子和1个羧基氧原子构成,而Co2离子的八面体由4个羧基氧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借助水分子和2,6-吡啶二羧酸氧原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化合物1得以构筑三维超分子结构,O-H…O之间的距离分布在0.263 9(2)~0.306 2(3)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6-吡啶二甲酸 配合 三维分子 制备 晶体结构
下载PDF
钴(Ⅱ)镍(Ⅱ)超分子配合物的微波合成、晶体结构
9
作者 檀鑫 周荫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7-41,47,共6页
本文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两种新的超分子配合物[Co(OBT)(2,6-pdc)(H2O)2].3H2O(1)和[Ni(OBT)(2,6-pdc)(H2 O)2].2H2 O(2)(2,6-H2 pdc=2,6-吡啶二羧酸,HOBT=1-羟基苯并三唑),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 本文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合成两种新的超分子配合物[Co(OBT)(2,6-pdc)(H2O)2].3H2O(1)和[Ni(OBT)(2,6-pdc)(H2 O)2].2H2 O(2)(2,6-H2 pdc=2,6-吡啶二羧酸,HOBT=1-羟基苯并三唑),并由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670 00(13)nm,b=1.008 0(2)nm,c=1.010 0(2)nm,α=104.21(3)°,β=106.91(3)°,γ=94.94(3)°,V=0.623 5(2)nm3,Z=2.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758 33(15)nm,b=1.133 3(2)nm,c=1.153 1(2)nm,α=104.74(3)°,β=106.63(3)°,γ=95.17(3)°,V=0.904 0(3)nm3,Z=2.配合物1和2中,中心原子钴和镍均为六配位八面体构型,两个配合物中均存在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使得配合物1和2扩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合成 分子配合 晶体结构
下载PDF
钴(Ⅲ)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宋玉民 康敬万 +1 位作者 高锦章 冯亚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了考察金属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对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模式的影响 ,用荧光法和光度法对乙二胺合钴 (Ⅲ ) ([Co(en)3]3 +)、联吡啶合钴 (Ⅲ ) ([Co(bpy)3]3 +)和邻菲咯啉合钴 (Ⅲ ) ([Co(phen)3]3 +)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为了考察金属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对金属配合物与DNA作用模式的影响 ,用荧光法和光度法对乙二胺合钴 (Ⅲ ) ([Co(en)3]3 +)、联吡啶合钴 (Ⅲ ) ([Co(bpy)3]3 +)和邻菲咯啉合钴 (Ⅲ ) ([Co(phen)3]3 +)与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phen)3]3 +与DNA作用时除存在静电作用模式外 ,还存在插入作用 ,而[Co(en)3]3 +和[Co(bpy)3]3 +主要以静电作用与DNA结合。插入作用的强弱与配合物中配体分子平面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小牛胸腺 DNA 荧光法 光度法
下载PDF
基于苯磺酸和2,2′-联吡啶双配体的锰配合物的结构及其催化Mannich反应性能和机理
11
作者 张迎春 史燚威 +3 位作者 杨瑞杰 王鑫 宋志国 王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01-1510,共10页
由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锰的超分子配合物[Mn_(2)(2,2'-bipy)_(4)(H_(2)O)Cl_(3)](L_1)·6H_(2)O (1)和[Mn(2,2'-bipy)_(2)(H_(2)O)Cl](L_(2))·3H_(2)O (2)(L_(1)^(-)=对甲基苯磺酸根,L_(2)^(-)=间硝基苯磺酸根,2,2'-... 由溶剂热法合成了2个锰的超分子配合物[Mn_(2)(2,2'-bipy)_(4)(H_(2)O)Cl_(3)](L_1)·6H_(2)O (1)和[Mn(2,2'-bipy)_(2)(H_(2)O)Cl](L_(2))·3H_(2)O (2)(L_(1)^(-)=对甲基苯磺酸根,L_(2)^(-)=间硝基苯磺酸根,2,2'-bipy=2,2'-联吡啶),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对其进行了表征。以Mannich反应为探针,研究了2种配合物的催化性能,并通过对比2种配合物的扫描电镜和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分析了配合物结构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预测了配合物的活性位点,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活性位点的活化作用,进而阐述了配合物催化Mannich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配合 晶体结构 MANNICH反应 理论计算 催化机理
下载PDF
铜(Ⅱ)与α,β-不饱和酸根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晶体结构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忆慈 时茜 +1 位作者 史启祯 王尧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7-562,共6页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_2A_4(H_2O)_2 ,其中A=CH_2(?)CH—COO^- ,CH_2(?)C(CH_3)——COO^-.测定了铜(Ⅱ)与丙... 合成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和铜(Ⅱ)与α-甲基丙烯酸根形成的两种超分子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ESR谱和磁性等研究,确定分子单元的组成为Cu_2A_4(H_2O)_2 ,其中A=CH_2(?)CH—COO^- ,CH_2(?)C(CH_3)——COO^-.测定了铜(Ⅱ)与丙烯酸根形成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C_2/c群;晶胞参数:α=1.7009(9)nm,b=0.8060(5)nm,c=1.4429(4)nm,β=109.31(5)°,Z=4;最终偏离因子R=0.0501.Cu(Ⅱ)具有畸变的四角锥形配位环境,两个Cu(Ⅱ)由四个丙烯酸根桥联,在 Cu(Ⅱ)的端位各有一个H_2O分子配位.Cu(Ⅱ)-Cu(Ⅱ)间具有一对称中心,Cu—Cu间距离为0.26096(14)nm,两个Cu(Ⅱ)间具有反铁磁性偶合作用.每个分子单元以四根氢键与相邻的两个分子单元相连接,沿c轴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酸根 分子配合 晶体结构 配合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根桥联Zn(Ⅱ)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25
13
作者 孙亚光 魏德洲 +1 位作者 高恩君 丁茯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1362-1366,J006,共6页
用Zn(NO3 ) 2 ,phen(邻菲咯啉 )和phth(邻苯二甲酸 )混合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 {[Zn2 (phen) 2 (phth) 2 (H2 O) 2 ]·2H2 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为单斜... 用Zn(NO3 ) 2 ,phen(邻菲咯啉 )和phth(邻苯二甲酸 )混合反应得到了配位聚合物 {[Zn2 (phen) 2 (phth) 2 (H2 O) 2 ]·2H2 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为单斜晶系 ,P2 ( 1) /n空间群 .晶胞参数a =0 964 3 ( 3 )nm ,b =0 8976( 3 )nm ,c =2 14 10 ( 7)nm ,β =90 776( 5 )° ,Z =4,V =1 85 3 1( 10 )nm3 ,Dc=1 5 98g/cm3 ,μ =1 3 67mm-1,F( 0 0 0 ) =912 ,R1=0 0 40 9,wR2 =0 0 818,锌原子为五配位 ,呈畸变三角双锥构型 ,通过邻苯二甲酸根的桥联作用形成了一维螺旋链状结构 ,相邻的螺旋链之间靠π π堆积形成二维网状超分子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配合 分子 合成 晶体结构 邻菲咯啉
下载PDF
超分子体系中的分子识别研究23.多胺修饰β-环糊精及其铜配合物与萘衍生物的包结配位作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尤长城 张旻 刘育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8-342,共5页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l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7.2,0.l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的配位能力进行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四种化学修饰β-环糊精与萘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尺寸适合、几何互补及多点识别等方面讨论了主体化合物对模型底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能力.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及氢键等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主-客体间的结构匹配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饰环糊精 萘衍生 分子识别 分子配合
下载PDF
铕(Ⅲ)-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稀土高分子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保娇 杨云峰 +1 位作者 程原 施冬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1-374,共4页
以 4 乙烯基吡啶 (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共聚物为配体 ,并以邻菲洛啉 (Phen)及 2 ,2′ 联吡啶 (Bipy)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 ,与Eu(Ⅲ )配位 ,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通过FTIR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 以 4 乙烯基吡啶 (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共聚物为配体 ,并以邻菲洛啉 (Phen)及 2 ,2′ 联吡啶 (Bipy)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 ,与Eu(Ⅲ )配位 ,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通过FTIR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 ;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定 ,较充分地研究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4 乙烯基吡啶共聚物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可直接配位 ;小分子配体的协同配位 ,可使稀土离子配位数趋于满足 ,且由于小分子配体能有效地加强能量吸收及分子内的能量传递 ,大大增强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理行为 稀土高分子配合 4-乙烯基吡啶共聚 铕() 光致发光
下载PDF
MCM-41介孔分子筛固载Schiff碱钴配合物催化烯烃环氧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晋春 郭永 +2 位作者 薛万华 孟双明 李瑞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6-492,共7页
以3-甲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多步接枝法将Schiff碱钴配合物Co(CBP-PHEN-Sal)共价键联到MCM-41介孔分子筛的表面,制备了固载催化剂Co(CBP-PHEN-Sal)-MCM-41。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N2吸附-... 以3-甲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采用多步接枝法将Schiff碱钴配合物Co(CBP-PHEN-Sal)共价键联到MCM-41介孔分子筛的表面,制备了固载催化剂Co(CBP-PHEN-Sal)-MCM-41。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显示,Co(CBP-PHEN-Sal)被成功地固载于MCM-41介孔分子筛的孔道中,且MCM-41介孔分子筛的结构特征保持不变。在异丁醛存在下,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固载催化剂Co(CBP-PHEN-Sal)-MCM-41在环己烯的环氧化反应中较均相催化剂Co(CBP-PHEN-Sal)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且可重复使用。在Co(CBP-PHEN-Sal)-MCM-41催化剂用量25.0mg、乙腈10mL、环己烯5mmol、异丁醛10mmol、25℃、0.1MPa、5h的反应条件下,环己烯的转化率达78.3%,环氧化物的选择性达8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介孔分子 SCHIFF碱 配合 固载 烯烃环氧化
下载PDF
新型一维麻花状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为银 费宝丽 +2 位作者 舒谋海 唐雯霞 郁开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20,共3页
A new bidentate ligand: 4,4′-bis(imidazol-1-ylmethyl)-2,2′-biphenyl(L)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s Mn(Ⅱ) complex [(MnL3)(ClO4)2·2H2O]n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ca21 wit... A new bidentate ligand: 4,4′-bis(imidazol-1-ylmethyl)-2,2′-biphenyl(L)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ts Mn(Ⅱ) complex [(MnL3)(ClO4)2·2H2O]n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ca21 with a=3.392 1(11) nm, b=1.010 3(2) nm, c=1.791 5(4) nm, V=6.140(3) nm3, Z=4, Dc=1.334 g/cm3, F(000)=2 564, R=0.049 6, wR2=0.075 4, (Δρ)max=0.263×103 e/nm3, (Δρ)min=-0.237×103 e/nm3. In the titled complex, each ligand L adopts a "Z" conformation and binds with two Mn(Ⅱ) ions and each Mn(Ⅱ) ion binds with six L ligands to give a one-dimensional twisted supramolecular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一维麻花状结构 芳基配体 配合 合成
下载PDF
环糊精与烷基钴配合物分子识别作用的DFT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志斌 沈旭杰 +1 位作者 赵斌 陈慧兰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87-192,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Costa型烷基钴配合物[n-C6H13Co(C11H19N4O2)·H2O]+(A)和烷基钴肟配合物n-C6H13Co(C8H14N4O4)·H2O(B)进行计算研究,探讨了环糊精对它们的分子识别作用与其电荷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对Costa型烷基钴配合物[n-C6H13Co(C11H19N4O2)·H2O]+(A)和烷基钴肟配合物n-C6H13Co(C8H14N4O4)·H2O(B)进行计算研究,探讨了环糊精对它们的分子识别作用与其电荷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A和B的轴向烷基都是中性的,而且它们的烷基均插入环糊精腔内,而使A或B与环糊精形成包结物,因此,在环糊精边上修饰负离子不能加强其对+1价的Costa型配合物的识别作用,平面配体的类型及电荷对分子识别影响也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烷基配合 分子识别 电荷分布 分子 DFT 包结作用
下载PDF
苯并咪唑大环四胺金属配合物的超分子识别与催化水解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硕 向清祥 +1 位作者 陈稼轩 周成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75-1380,共6页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苯并咪唑大环四胺Zn(Ⅱ)配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对核苷等的超分子识别作用和对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的催化水解作用... 以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苯并咪唑大环四胺Zn(Ⅱ)配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质谱,元素分析等表征。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对核苷等的超分子识别作用和对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的催化水解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与核苷等客体以1∶1或1∶2形式形成超分子化合物,其中对脱氧鸟嘌呤核苷(2’-Deoxyguanosine,dG)的识别作用最强(K=31917 dm3.mol-1);对PNPP的催化水解是其在自然条件下水解速率的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四胺 苯并咪唑 配合 分子识别 PNPP
下载PDF
含Schiff碱配体的超分子Co(Ⅱ)和Cu(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银霞 赵亚元 +3 位作者 李春宇 俞彬 郭建强 李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3-920,共8页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o(Ⅱ)和Cu(Ⅱ)配合物Co(L^1)_2(1)和Cu(L^2)_2(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 合成了2个含肟基Schiff碱Co(Ⅱ)和Cu(Ⅱ)配合物Co(L^1)_2(1)和Cu(L^2)_2(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具有相似的结构,均由1个中心金属离子和2个双齿配体单元组成,且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4,具有平面四边形结构。配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均为P1。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1.156 40(11)nm,b=1.376 81(12)nm,c=1.388 59(13)nm,α=63.776 0(10)°,β=87.400(2)°,γ=84.280(2)°;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1.156 42(9)nm,b=1.372 19(13)nm,c=1.404 40(12)nm,α=63.683 0(10)°,β=87.227(2)°,γ=84.883 0(10)°。2个配合物分子均通过分子间C-H…O和C-H…π氢键作用以及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相连接,形成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配合 铜(Ⅱ)配合 晶体结构 SCHIFF碱配体 分子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