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显色剂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 被引量:14
1
作者 沈含熙 李建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10期1077-1079,共3页
近年来,杂环偶氮苯甲酸类显色剂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氨基取代结构对试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合成了新显色剂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TAEB)并研究了它与钴的显色反应。 实验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钴与TAEB... 近年来,杂环偶氮苯甲酸类显色剂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由于氨基取代结构对试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合成了新显色剂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TAEB)并研究了它与钴的显色反应。 实验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钴与TAEB配合物的吸收峰位于673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2-(2-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
下载PDF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锡-钴-锌三元合金镀液中的钴
2
作者 郭振良 牟起娜 +1 位作者 唐清华 孙言志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9-70,共2页
在HC l介质、沸水浴中,Co2+能催化铋酸钠氧化硫堇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Co2+的新方法。Co2+在0~50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94×104L.mol/cm,检出限量为0.052 05μg/mL。该催化反应用于锡-... 在HC l介质、沸水浴中,Co2+能催化铋酸钠氧化硫堇褪色反应,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Co2+的新方法。Co2+在0~50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494×104L.mol/cm,检出限量为0.052 05μg/mL。该催化反应用于锡-钴-锌三元合金镀液中钴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的测定 催化动力学 光度法 硫堇
下载PDF
ICP-OES法测定岩石矿物中镍和钴的方法改进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学伟 周家喜 陈庆仙 《云南地质》 2011年第2期200-203,共4页
对ICP-OES法测定镍、钴的适用条件进行探讨和改进。检出限分别为0.018μg/mL和0.004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62%~1.55%,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镍和钴的测定 ICP-OES法 基体干扰 酸度的影响 岩石矿物
下载PDF
新试剂5-(4-乙酰苯胺偶氮)-8-(2,4-二硝基苯)氨基喹啉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
4
作者 何严萍 侯能邦 +1 位作者 徐其亨 赵建为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8-60,共3页
首次合成了5-(4-乙酰苯胺偶氮)-8-(2,4-二硝基苯)氨基喹啉(AAPDNAQ),并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CTMAB存在下,在碱性介质中,AAPDNAQ与钴形成1:2的红紫色给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9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79&... 首次合成了5-(4-乙酰苯胺偶氮)-8-(2,4-二硝基苯)氨基喹啉(AAPDNAQ),并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其结构。CTMAB存在下,在碱性介质中,AAPDNAQ与钴形成1:2的红紫色给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90nm,摩尔吸光系数为5.79×104L·mol-1·cm-1。钴量在0~18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可不经分离直接用于实际样品中微量钴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乙酰苯胺偶氮)-8(2 4-二硝基苯)氨基喹啉(AAPDNAQ) 钴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过氧化氢-茜素红s体系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量痕量钴(Ⅱ)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皓爽 姬泓巍 +1 位作者 宰敬喆 韩婷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1-69,共9页
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新的测定痕量钴(Ⅱ)的分析方法。研究体系为:钴(Ⅱ)-茜素红s-过氧化氢-碳酸钠。所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11.00,反应时间t=7.50min,反应温度θ=35.0℃,ρ(C_(14)H_7O_7SNa·H_2O)=6.400×10^(-2) ... 本文利用催化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新的测定痕量钴(Ⅱ)的分析方法。研究体系为:钴(Ⅱ)-茜素红s-过氧化氢-碳酸钠。所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11.00,反应时间t=7.50min,反应温度θ=35.0℃,ρ(C_(14)H_7O_7SNa·H_2O)=6.400×10^(-2) g·L^(-1),Φ(H_2O_2)=7.200×10-2%。在该反应条件下,此分析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85%~2.96%,检出限为4.21×10^(-2)ng/mL。在淡水体系中相对标准偏差在1.93%~2.79%之间,而加标回收率在98.7%~101.3%之间。相较于其他测量方法,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分析温度低,准确度高,检出限低,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的测定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茜素红S 过氧化氢
下载PDF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cobalt in zinc electrolytes by second-derivative catalytic polarography
6
作者 ZHU Hong-qiu DU Juan +2 位作者 LI Yong-gang ZHANG Tai-ming CHENG 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期207-218,共12页
We report herein a highly selective method for directly determining the trace Co^2+in highly concentrated zinc electrolyte.This novel method is based on a second derivative wave of catalytic adsorptive polarography ge... We report herein a highly selective method for directly determining the trace Co^2+in highly concentrated zinc electrolyte.This novel method is based on a second derivative wave of catalytic adsorptive polarography generated by complexing Co^2+with dimethylglyoxime and nitrite onto a dropping mercury electrode.By employing a medium with NH3-NH4Cl buffer,DMG and NaNO2 during determining the trace Co^2+,any interferences of highly concentrated Zn^2+and other coexisting metal ions in the electrolyte are completely eliminated due to the selective masking effect of EDTA.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o^2+is within 1.0×10^–10–3.2×10^–7 mol/L range,it show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current peak.Detection limit is 1.0×10^–11 mol/L,and RSD≤2.7%for six successive assays.We have compar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urrent method to that obtained by cobalt nitroso-R-salt spectrophotometry,and the absolute values of relative deviations are≤4.2%.The method developed and described herein has been successfully employed in determining the trace Co2+in actual zinc electroly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adsorptive voltammetry highly selective masking Co^2+determination zinc electroly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