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钵头小考
1
作者 韩文慧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10-116,共7页
钵头作为唐代重要的戏剧样式之一,其渊源及流传情况历来为学界所困惑。20世纪以来,戏剧研究学者对此各持己见,形成了"西域说""印度说"两个派别。笔者就新搜集的一些资料对钵头舞的来源与流传问题进行考证,认为钵头... 钵头作为唐代重要的戏剧样式之一,其渊源及流传情况历来为学界所困惑。20世纪以来,戏剧研究学者对此各持己见,形成了"西域说""印度说"两个派别。笔者就新搜集的一些资料对钵头舞的来源与流传问题进行考证,认为钵头最早的来源地是唐代西域,更确切地说或为印度。钵头由印度传入新疆地区,再向东渐经中原一直流传至日本,在这一传播过程中,其表演内容发生了变化,对最原始的戏剧形式既有继承也有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头 西域 印度
下载PDF
糟钵头与糟卤菜
2
作者 周三金 《餐饮世界》 2003年第8期45-45,共1页
糟卤菜,又名糟卤味,是上海菜中的一大特色,为取用熟的家禽与肉食以及笋蔬之类食品,加调味和糟卤腌制而成的各种熟冷菜。每当盛夏,沪上人们喜爱的“糟猪爪”、“糟肚子”、“糟肫肝”、“糟鸡”等数十种糟卤菜便纷纷应市。它糟番香... 糟卤菜,又名糟卤味,是上海菜中的一大特色,为取用熟的家禽与肉食以及笋蔬之类食品,加调味和糟卤腌制而成的各种熟冷菜。每当盛夏,沪上人们喜爱的“糟猪爪”、“糟肚子”、“糟肫肝”、“糟鸡”等数十种糟卤菜便纷纷应市。它糟番香浓,清鲜不腻,皮脆肉嫩,阴凉可口,滋味异常鲜美,颇受食者欢迎,销量极大,人们久吃不厌。到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卤菜 上海菜 饮食文化 美味 创制 钵头 文史资料
下载PDF
唐戏“钵头”别解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宁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70,共6页
本文针对《唐戏弄》对"钵头"的论述,特做三方面辨说:一、"钵头"一词原属外语之音译,原为"英雄"、"勇士"意。二、"弄钵头"是以钵头为戏弄对象的戏剧,与弄参军、弄孔子相似,是通过戏弄... 本文针对《唐戏弄》对"钵头"的论述,特做三方面辨说:一、"钵头"一词原属外语之音译,原为"英雄"、"勇士"意。二、"弄钵头"是以钵头为戏弄对象的戏剧,与弄参军、弄孔子相似,是通过戏弄"高大"类形象而获取滑稽效果的演出,非杀虎复仇情节。三、印度拔豆、中国钵头和日本拨豆可能属同源异流,只是在各自文化场景中各有变异、各具面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头 拨头 戏弄
原文传递
唐“拨头”考论
4
作者 张冰冰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3-70,共8页
由唐人文献及新发现的明清史料考证可知,唐“拨头”由西域假面独舞发展为歌舞戏,演出主题有复仇和啼丧两种。独舞与歌舞戏两种形态并存,且表演均以舞为主。独舞形态多为民间禳灾祈祝所用,明清招魂礼俗、挽歌中尚有记录。容儿“弄钵头”... 由唐人文献及新发现的明清史料考证可知,唐“拨头”由西域假面独舞发展为歌舞戏,演出主题有复仇和啼丧两种。独舞与歌舞戏两种形态并存,且表演均以舞为主。独舞形态多为民间禳灾祈祝所用,明清招魂礼俗、挽歌中尚有记录。容儿“弄钵头”非戏谑类弄戏,应是唐宫艺伎新编大型驱兽主题的“拨头舞”节目。此外,从现存史料舞蹈形态来看,“拨头”源于龟兹,唐时其独舞形态仪式化、雅舞化后东传至日本。天竺文化的影响发生于此传播路径中,传入日本后,“拨头”又进一步融合唐乐、天竺乐而走向雅舞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头” “弄钵头 形态 源流
原文传递
古汉语外来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杨琳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03-118,188,共17页
古汉语中的外来词与汉语固有的词汇水乳交融,想把它们辨认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学者们辨认外来词的常用方法是:看到外语中某个词的音义与汉语中某个词的音义大致相当,就把汉语中的这个词判定为外来词。这一辨认方法是很不完善的,... 古汉语中的外来词与汉语固有的词汇水乳交融,想把它们辨认出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学者们辨认外来词的常用方法是:看到外语中某个词的音义与汉语中某个词的音义大致相当,就把汉语中的这个词判定为外来词。这一辨认方法是很不完善的,因为它不能排除不同语言中两个词音义的偶然相同相近。古代文献中的"砂糖"、"骟"、"牙"、"西瓜"、"爪子"、"胡同"等词在汉语内部能得到很好的解证,不是外来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钵头 西瓜 爪子 胡同
原文传递
传入中原的两种古代维吾尔民间戏剧——“苏幕遮欧尤尼”和“巴图尔欧尤尼”
6
作者 热西丁.斯拉依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00,共8页
"苏幕遮欧尤尼"和"巴图尔欧尤尼"原为维吾尔地区的原始民间游戏,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前者演变为汉人熟知的泼寒胡戏,后者即为唐代钵头戏,两者都是东传之西域歌舞戏中的重要代表,自传入中原后广泛流行于宫廷及民间... "苏幕遮欧尤尼"和"巴图尔欧尤尼"原为维吾尔地区的原始民间游戏,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前者演变为汉人熟知的泼寒胡戏,后者即为唐代钵头戏,两者都是东传之西域歌舞戏中的重要代表,自传入中原后广泛流行于宫廷及民间,尤其对唐代歌舞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两种歌舞戏一度成为中原统治者重要的娱乐活动,但是在其发源地新疆地区却来自民间,有着深厚的草原农耕文化的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剧 苏幕遮欧尤尼 巴图尔欧尤尼 钵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