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商西周时期墓葬随葬铜钺相关问题研究
1
作者 周要港 《殷都学刊》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夏商西周时期铜钺多随葬在中高等级墓葬内,葬钺的数量、规格受墓葬等级与墓主身份影响较大。随葬铜钺现象的形成是继承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时代以来较高等级墓葬内随葬玉石钺的传统发展而来,其整体分布呈现出由王畿区向外围区扩散的趋势,... 夏商西周时期铜钺多随葬在中高等级墓葬内,葬钺的数量、规格受墓葬等级与墓主身份影响较大。随葬铜钺现象的形成是继承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时代以来较高等级墓葬内随葬玉石钺的传统发展而来,其整体分布呈现出由王畿区向外围区扩散的趋势,这种态势的出现是受王朝更替、军事战争等影响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西周时期 墓葬用 来源
下载PDF
妇好墓青铜钺的设计研究
2
作者 郭林森 《创意设计源》 2023年第4期46-53,共8页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几件青铜钺颇具代表性,从设计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触及商代兵器制作的核心,并拓展先秦设计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然后依据考古发掘报告,探讨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几... 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几件青铜钺颇具代表性,从设计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可以触及商代兵器制作的核心,并拓展先秦设计史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回顾,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然后依据考古发掘报告,探讨商代妇好墓出土的几件青铜钺在结构、尺寸、体量等方面的特点,并归纳其演变过程。最后,对青铜钺的使用方式、使用场景、材料及工艺、装饰纹样、设计思想等进行评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青铜 妇好墓 古代兵器
下载PDF
贵州省博物馆藏两件羽人纹铜钺
3
作者 黄琳 《贵博论丛》 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
本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所藏的两枚青铜钺为例,结合馆藏其他铜钺的纹饰和器型,分析其与贵州省出土铜钺的异同,阐释铜钺上面的羽人纹样和羽人竞渡纹饰与古代南方百越民族的关系,追溯羽人形象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现百越民族鸟崇拜信仰与羽人纹... 本文以贵州省博物馆所藏的两枚青铜钺为例,结合馆藏其他铜钺的纹饰和器型,分析其与贵州省出土铜钺的异同,阐释铜钺上面的羽人纹样和羽人竞渡纹饰与古代南方百越民族的关系,追溯羽人形象的历史演变过程,展现百越民族鸟崇拜信仰与羽人纹饰的联系,结合其他带有羽人形象纹饰的具体器物分析羽人纹饰的意义,探讨百越文化羽人纹饰与东山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人竞渡 百越 东山文化
下载PDF
试谈钺的用途——驳“生产工具”论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琳 陈隆文 《唐都学刊》 2002年第1期70-73,共4页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 ,钺文化广泛地存在着。对于钺的用途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对目前发现的大量考古材料的研究分析 ,钺可分为石钺、玉钺和青铜钺三种类型。它们的用途各有不同 :石钺没有作为生产工具的痕迹 ... 从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 ,钺文化广泛地存在着。对于钺的用途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通过对目前发现的大量考古材料的研究分析 ,钺可分为石钺、玉钺和青铜钺三种类型。它们的用途各有不同 :石钺没有作为生产工具的痕迹 ;玉钺具有礼法、陪葬的作用 ;青铜钺作为兵器、刑具 ,具有军事权力的象征意义。那种认为钺是生产工具的观点是无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途 生产工具 青铜 兵器 刑具 礼器 陪葬品
下载PDF
邹县所出“取子”钺剩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德良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42,共3页
邹县所出取子钺,据形制和纹饰,可知其晚于西周早期;经铭文字体和金文辞例分析,可断定此器时代为春秋早期。与春秋早、晚期邾国国君铜器铭文对比,"取子"定非邾国国君之称,而是另一高级贵族。
关键词 取子 半环形 春秋早期 邾国
下载PDF
曾伯陭钺铭文平议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永秉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6年第1期1-19,共19页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曾伯陭钺铭文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戚钺”应从刘雨等先生说改释为“杀钺”;认为“ ”字确实从“鼎”,但此字应该是刑范之“刑”的本字,与“铸刑鼎”毫无关系,钺铭“ ”字和“井”都读为“...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曾伯陭钺铭文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戚钺”应从刘雨等先生说改释为“杀钺”;认为“ ”字确实从“鼎”,但此字应该是刑范之“刑”的本字,与“铸刑鼎”毫无关系,钺铭“ ”字和“井”都读为“刑”,但义各有当,所以用字区别;结合对曾伯陭钺铭的考释和《康诰》等文献中所反映的思想,指出20世纪30年代出土于浚县、形制与曾伯陭钺最为接近的康侯钺即应是西周早期明德慎罚思想的实证物,并指出曾伯陭钺铭的内容,可能受到《吕刑》、《厚父》等西周文献所反映的用刑治民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伯陭 康侯 《康诰》 明德慎罚
下载PDF
“钺”考 被引量:5
7
作者 阎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86-88,共3页
"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它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形状与斧相似,却并非与斧一物。它的制作材料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与功用均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但是劈砍的... "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它在各种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其形状与斧相似,却并非与斧一物。它的制作材料也有严格的等级区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的形制与功用均体现出浓厚的文化色彩,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不但是劈砍的兵器,砍头的刑具,还是汉代以来官员乘舆的重要仪仗,也是王权的象征,古代将帅常常是仗钺征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制 功用 君权
下载PDF
从商代铁刃铜钺谈我国用铁的历史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杏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第3期55-58,共4页
商代铁刃铜钺的发现是我国古代金属史上的一件大事。商代铜钺上铁刃的使用,表明铁已作为一种新的金属,正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出现。台西商代铁刃铜钺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把我国用铁的历史,从春秋时期提早到了商代中期。而商代铜钺上铁刃的... 商代铁刃铜钺的发现是我国古代金属史上的一件大事。商代铜钺上铁刃的使用,表明铁已作为一种新的金属,正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出现。台西商代铁刃铜钺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把我国用铁的历史,从春秋时期提早到了商代中期。而商代铜钺上铁刃的使用,以"铁的证据"与"铁的事实"告诉世人:商代人已经开始用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藁城 台西商代遗址 商代铁刃铜
下载PDF
远古天钺的三方面演进——中国之美的起源及特色的再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法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85,共12页
曾在远古意识形态中心体现威怒的天钺,在从西周到先秦的理性演进中,有了三个方面的演进,一方面演化为璧-琮-圭,成为天子的象征符号。另方面演化为方相氏,是宫廷和民间的驱鬼之傩。再方面演进为舞乐中的万舞-禹步-夔乐。天钺在消失的过程... 曾在远古意识形态中心体现威怒的天钺,在从西周到先秦的理性演进中,有了三个方面的演进,一方面演化为璧-琮-圭,成为天子的象征符号。另方面演化为方相氏,是宫廷和民间的驱鬼之傩。再方面演进为舞乐中的万舞-禹步-夔乐。天钺在消失的过程中,散渗进了文化的诸多方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诸种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璧-琮-圭 傩-方相氏-方良 万舞-禹步-夔
下载PDF
有关不对称形铜钺起源问题的新线索 被引量:3
10
作者 豆海锋 刘莲芳 《文博》 2010年第5期28-34,共7页
不对称形铜钺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东周至汉代的一种重要的青铜锋刃器,以往学者们对该类器的起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原地区西周遗存中刃部不对称形铜斧的比较分析,提出不对称形铜钺存在多种来源的... 不对称形铜钺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东周至汉代的一种重要的青铜锋刃器,以往学者们对该类器的起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原地区西周遗存中刃部不对称形铜斧的比较分析,提出不对称形铜钺存在多种来源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形铜 起源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求索盘古之斧钺:创世神话的考古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舒宪 《百色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3,共13页
文章通过考察创世神话中盘古的创世工具,聚焦考古出土的华夏礼器之源——玉石斧钺情况,说明印欧民族的尸体化生型创世神话通过印度佛经传播到中国来以后,所发生的本土化改造——劳动创造型,特别是在多民族盘古神话中衍生的变体形式。再... 文章通过考察创世神话中盘古的创世工具,聚焦考古出土的华夏礼器之源——玉石斧钺情况,说明印欧民族的尸体化生型创世神话通过印度佛经传播到中国来以后,所发生的本土化改造——劳动创造型,特别是在多民族盘古神话中衍生的变体形式。再通过比较神话学说明文明初始期斧钺所代表的权力符号象征性之由来,彰显四重证据法的研究范式对于重建文化文本的特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古之斧 创世神话 四重证据法 玉石
下载PDF
西藏安多县布塔雄曲M1出土铜钺形器的来源、用途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小洪 夏格旺堆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69,共7页
西藏安多县布塔雄曲M1是西南石棺墓在藏北地区的地方类型,其年代应在战国早中期。布塔雄曲铜钺形器M1:1具有使用功能,主要作为工具或武器使用,来源于川西地区的石棺墓。铜钺形器造型独特,形成过程中受到云南不对称形铜钺、青海治多普卡... 西藏安多县布塔雄曲M1是西南石棺墓在藏北地区的地方类型,其年代应在战国早中期。布塔雄曲铜钺形器M1:1具有使用功能,主要作为工具或武器使用,来源于川西地区的石棺墓。铜钺形器造型独特,形成过程中受到云南不对称形铜钺、青海治多普卡贡玛铜牌饰、双环首铜剑的影响,铜钺形器、菱口漩涡纹双耳罐、山字格铜剑等器物影响,反映了早期金属时代西藏与川滇地区有着频繁的文化互动,西藏并非仅仅是文化的“接受者”,同时也是文化的“馈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塔雄曲M1 形器 文化互动
下载PDF
“(刑鼎)”、“殹”、“历”三字的疑难与困惑:枣阳曾伯陭钺铭文之再研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力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1号墓的曾伯陭钺铭文中,可见有“(刑鼎)”、“井”两个“刑”字。有学者据“(刑鼎)”字推定西周时期早已有“铸刑鼎”事件,因而判定该器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该钺铭文之误读与过度... 在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1号墓的曾伯陭钺铭文中,可见有“(刑鼎)”、“井”两个“刑”字。有学者据“(刑鼎)”字推定西周时期早已有“铸刑鼎”事件,因而判定该器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该钺铭文之误读与过度解释“(刑鼎)”字、“则”字的结果。曾伯陭钺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器,是曾国国君权力的象征物。其铭文所见“(刑鼎)”、“井”这两个“刑”字,当为古文字常见的所谓“同字同辞异构”现象。“(刑鼎)”字、“则”字乃至兮甲盘铭文,均与“铸刑鼎”事件没有任何关联。曾伯陭钺铭文“非历殹井(刑)”一句的解读,仍存有疑惑;尤其关于“历”字的含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鼎)刑 曾伯陭 铸刑鼎 兮甲盘
下载PDF
曾伯陭钺铭文的再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沛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曾伯陭钺铭文的断句,以及“为”、“烈”、“殴”、“历”等字的释读,都有再讨论的必要。“梨”、“则”、“井(刑)”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而孙常叙先生对“则”、“五命赐则”、“则誓”的论证存在逻辑、证据上的问题。无论是否与... 曾伯陭钺铭文的断句,以及“为”、“烈”、“殴”、“历”等字的释读,都有再讨论的必要。“梨”、“则”、“井(刑)”之间的关系值得关注,而孙常叙先生对“则”、“五命赐则”、“则誓”的论证存在逻辑、证据上的问题。无论是否与铸刑鼎相关,曾伯陭钺铭文都是相当重要的法制史资料。上古法制资料数量寡少、文字艰涩,故而疑惑很多,存在不少难解之题。正因如此,需要学界同仁的不断摸索、探讨、修正、总结,以逐步认知其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伯陭 非历伊井 五命赐则
下载PDF
威加海内的高古权杖与兵器钺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琦平 《中华武术》 2004年第8期12-15,共4页
钺,本是高古时代(亦称上古,通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夏商周三朝)用于劈砍的一种青铜兵器。它既是王者贵族所使用的兵器,也是象征着权力的礼器和用以司法的刑器。钺的形制似斧,但刃阔而弯曲,
关键词 兵器 高古时代 权杖 礼器 青铜器
下载PDF
从曾伯陭钺看周代的“德”与“刑”
16
作者 李凯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20年第1期8-22,共15页
学者们对枣阳出土的曾伯陭钺铭文存在分歧。经分析,曾伯陭钺不是书写法令条文的“刑器”,而是曾国国君号令族众、宣示权力的礼器。“用为民(型)”谓以此钺为载体,树立曾伯陭的威信,使民众效法曾伯。“非历伊井”谓铸器不是夸耀其功业,... 学者们对枣阳出土的曾伯陭钺铭文存在分歧。经分析,曾伯陭钺不是书写法令条文的“刑器”,而是曾国国君号令族众、宣示权力的礼器。“用为民(型)”谓以此钺为载体,树立曾伯陭的威信,使民众效法曾伯。“非历伊井”谓铸器不是夸耀其功业,而是提供惩治异族之法。“用为民政”之“政”应读为“征”,谓征伐异族。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统治者对本族主要用“德”进行教化,对蛮夷主要用“刑”进行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伯陭 周代
下载PDF
四川盐源地区出土青铜钺的科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文君 李晓岑 +1 位作者 覃椿筱 刘弘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6-29,36,共5页
为研究川南地区古代青铜制作技术,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四川盐源地区出土的8件铜钺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铜钺有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三种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合金配比不理想.制作方式有铸造及热锻两种方... 为研究川南地区古代青铜制作技术,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对四川盐源地区出土的8件铜钺进行了初步的科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铜钺有红铜、锡青铜、铅锡青铜三种材质,以锡青铜为主,合金配比不理想.制作方式有铸造及热锻两种方式.另外通过器物类型学进行比较,认为该地区的青铜文化与巴蜀文化及滇文化都存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 青铜 金相 合金成分 文化交流
下载PDF
简论中国斧钺的发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玲 《文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1-44,共4页
"斧,斫也"①钺,"车鑾声也",②"本作(戊),(戊),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③斧、钺是同一类兵器,源于原始社会的石斧、石锛,主要用来劈砍.具体而言,钺由斧发展而来,它又衍生出戚.斧、钺虽属一类兵器... "斧,斫也"①钺,"车鑾声也",②"本作(戊),(戊),豁也,所向莫敢当前,豁然破散也".③斧、钺是同一类兵器,源于原始社会的石斧、石锛,主要用来劈砍.具体而言,钺由斧发展而来,它又衍生出戚.斧、钺虽属一类兵器,但在其形制上是有区别的,据<说文>所讲,大者称钺,小者称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历程 形制 生产用具 武器 中国
下载PDF
云南古代的不对称形铜钺 被引量:4
19
作者 文国勋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36,共6页
不对称形铜钺在古代是遍及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一种典型青铜器,学者一般认为不对称形铜钺是古代越人所制造和使用的。其中云南青铜时代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不仅数量多、纹饰精美,而且种类繁多,但对于云南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的来源和演化... 不对称形铜钺在古代是遍及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的一种典型青铜器,学者一般认为不对称形铜钺是古代越人所制造和使用的。其中云南青铜时代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不仅数量多、纹饰精美,而且种类繁多,但对于云南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的来源和演化莫衷一是。本文综合云南六十年考古所出土的不对称形铜钺,试对云南不对称形铜钺的类型和来源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不对称形铜 青铜时代
下载PDF
商周时期钺的文化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梦琦 欧阳林君 崔怀猛 《武术研究》 2021年第10期25-28,43,共5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商周时期的冷兵器——钺进行全面阐述,探讨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钺的产生和发展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内容、国防军事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商周时期的冷兵器——钺进行全面阐述,探讨其背后所隐含的文化价值。研究结果表明:钺的产生和发展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化内容、国防军事等,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从中国的传统文化视角研究我国古代兵器的产生和发展、价值和内涵,透过实物化的兵器去探析华夏文明的真谛,可以让后人更好地领悟兵器所呈现出特有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文化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