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床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
被引量:66
- 1
-
-
作者
向伟东
方锡珩
李田港
陈晓林
庞雅庆
程华汉
-
机构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出处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257-266,共10页
-
文摘
东胜铀矿床产于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辫状河道沉积砂体中,铀矿体受灰色砂岩与灰绿色砂岩的接触带控制。灰绿色砂岩的化学成分中硅酸盐矿物二价铁含量高是该类型砂岩呈现绿色的重要原因。在矿物组成上,灰绿色砂岩主要表现为粘土矿物总量高,特别是绿泥石含量高。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表明,东胜铀矿区存在后生还原作用。灰绿色砂岩是控矿的古氧化岩石遭受还原性流体改造的产物,后生还原作用掩盖了古氧化蚀变带,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矿作用。东胜地区后生还原作用在时间上和成因上与河套断陷盆地的产生和形成具有密切联系。铀在矿石中主要呈铀矿物和吸附形式存在。通过电子探针和x一射线粉晶分析鉴定,确定东胜铀矿床矿石中的主要铀矿物为铀石,并含有少量钛铀矿和沥青铀矿。富矿石样品中铀石单矿物的铀铅同位素年龄集中分布于20~10Ma之间。通过研究,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东胜铀矿床的“多阶段铀成矿模式”,即“成岩期预富集-层间渗入成矿-再改造富集-油气还原保护”的多阶段、多成因流体长期富集改造的铀成矿模式。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胜铀矿床
成矿特征
多阶段铀成矿模式
-
Keywords
Ordos basin
Dongsheng uranium deposit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multi-stage metallogenic model
-
分类号
P61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
-
题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构造特征及其对铀矿化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 2
-
-
作者
韩效忠
张字龙
姚春玲
李胜祥
苗爱生
杨建新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核工业
-
出处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5期277-283,共7页
-
基金
国防科工委"核能开发二期"项目
国家"973"项目(编号:2003CB2146)共同资助
-
文摘
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断裂体系和构造发展演化分析,指出铀成矿受断裂控制明显,主矿体就位于盆地内主要隐伏断裂附近,断裂活动对成矿起建设性作用的同时也起一定的破坏作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决定了成矿过程,目标层抬升剥蚀出露地表的时期和持继时间的长短对成矿类型和成矿阶段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据此将成矿划分为潜水氧化阶段、早期古层间氧化阶段、晚期古层间氧化阶段和新层间氧化阶段。两期古层间氧化阶段地下水流动方向以SE向为主,铀源区主要是富铀的阴山山系,形成了分别为120 Ma和80 Ma的铀矿体。新层间氧化阶段地下水流动方向为NW向,铀源区为相对贫铀的吕梁山山脉,单独由其控制的地段铀矿化较差,但新层间氧化带与古层间氧化带相互叠加改造地段,矿化程度明显提高,形成20 Ma和8 Ma的铀矿体。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断裂构造
构造发展演化
铀成矿阶段
铀矿化
-
Keywords
Ordos basin
fault system
structual evolvement
phase of uranium metallization
uranium mineralization
-
分类号
P6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