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铁溶解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玥 张银晓 +3 位作者 齐冰 朱艳红 袁琦 李卫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采集了杭州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PM_(2.5)样品,并进一步获取了PM_(2.5)中可溶铁(FeS)的浓度及%FeS.研究结果显示,采样期间气溶胶中总Fe(FeT)的浓度为(629±296)ng/m^(3)(150~1167ng/m^(3)),FeS的浓度为(51.4±30.5)ng/m^(3)(4.2... 采集了杭州市污染天和非污染天的PM_(2.5)样品,并进一步获取了PM_(2.5)中可溶铁(FeS)的浓度及%FeS.研究结果显示,采样期间气溶胶中总Fe(FeT)的浓度为(629±296)ng/m^(3)(150~1167ng/m^(3)),FeS的浓度为(51.4±30.5)ng/m^(3)(4.2~90.5ng/m^(3)),%FeS为(7.8%±3.5%)(1.5%~12.9%).污染天PM_(2.5)、FeT和FeS的浓度均明显高于非污染天,且污染天%FeS为9.3%,高于非污染天的5.1%.本研究发现%FeS的差异主要与Fe的来源和大气酸化过程相关,污染天Fe受交通排放和工业排放等人为源的影响更大,且污染天大气酸化程度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 可溶 溶解 富集因子 大气酸化
下载PDF
溶解性二价铁-铁氧化物非均相体系氧化还原电位的电化学测定方法探究
2
作者 牛爱钰 李欣 +1 位作者 刘菲 杨珊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溶解性二价铁(Fe_(aq)^(2+)-)-铁氧化物非均相体系的氧化还原能力显著影响含水层中有毒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然而,非均相体系氧化还原电位(Eh)的测定存在平衡缓慢和结果不稳定等难题,故亟待开发与优化电化学法快速准确测... 溶解性二价铁(Fe_(aq)^(2+)-)-铁氧化物非均相体系的氧化还原能力显著影响含水层中有毒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行为。然而,非均相体系氧化还原电位(Eh)的测定存在平衡缓慢和结果不稳定等难题,故亟待开发与优化电化学法快速准确测定Eh,实现Fe_(aq)^(2+)-铁氧化物非均相体系氧化还原能力的定量表征。本文选取针铁矿作为常见的铁氧化物,探讨了介导和非介导电位法测定Fe_(aq)^(2+)-针铁矿非均相体系Eh的优化实验条件,研究了介导物质的类型与添加顺序以及工作电极预处理方法等条件对Eh测定的影响,并通过能斯特方程验证电位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工作电极的表面状态、介导物质的选择以及针铁矿-工作电极之间平衡的建立对Eh测定十分关键。介导法能有效地缩短测定时间,但需要选择合适的介导物质;非介导法需确保工作电极与针铁矿之间平衡的建立。同时,利用非介导法测定了不同pH和Fe_(aq)^(2+)-浓度下不同粒径针铁矿与Fe_(aq)^(2+)-非均相体系的Eh,根据能斯特方程和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拟合得到不同粒径针铁矿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Eh0),对于粒径为200、700和1000nm的针铁矿Eh0分别为815、802和782mV,验证了优化后电位法的可行性。本文的结论可为矿物非均相体系Eh的测定提供方法学参考,也为预测Fe_(aq)^(2+)-铁氧化物非均相体系参与的污染物衰减速率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二价 氧化物 非均相体系 氧化还原电位
下载PDF
大洋溶解铁的物质来源及其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天宇 蔡平河 +3 位作者 李伟强 杨涛 凌洪飞 季峻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7,共12页
铁(Fe)作为海洋初级生产所必需的微量和限制性营养元素影响着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生态功能以及碳循环,理解溶解Fe的物质来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早期研究多强调风尘输入是维持大洋Fe循环的主要机制。近年来,随着海... 铁(Fe)作为海洋初级生产所必需的微量和限制性营养元素影响着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生态功能以及碳循环,理解溶解Fe的物质来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早期研究多强调风尘输入是维持大洋Fe循环的主要机制。近年来,随着海水Fe分析数据的积累,尤其是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计划(GEOTRACES)的开展,陆架沉积物和热液活动所释放Fe的贡献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如此,不同物源对开阔大洋溶解Fe的影响依然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以海水溶解Fe的化学组分为出发点,强调有机配体对大洋Fe循环的决定性作用,综述了不同来源Fe的通量估计和第四纪大洋Fe来源的研究争议。铁同位素为理解大洋Fe的物源演变提供了新的工具。讨论了不同物源的Fe同位素特征,并提出结合沉积物的活动性Fe同位素和组分研究可能为理解过去陆架-热液活动-风尘输出与输运Fe的机制提供全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物源 同位素 热液 风尘
下载PDF
铁阳极溶解还原法处理实验室含CrⅥ废水 被引量:2
4
作者 晋玉秀 杨秀培 +1 位作者 张有会 蔡铎昌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0-63,共4页
采用铁阳极溶解还原法对实验室含铬废水进行了处理,讨论了电极材料、槽电压、pH值、支持电解质加入量、初始浓度、温度、搅拌和时间对Cr(去除率的影响.在选定试验条件下,Cr(离子的去除率达99%以上,废水中的Cr(离子含量小于0.5 mg/L,符... 采用铁阳极溶解还原法对实验室含铬废水进行了处理,讨论了电极材料、槽电压、pH值、支持电解质加入量、初始浓度、温度、搅拌和时间对Cr(去除率的影响.在选定试验条件下,Cr(离子的去除率达99%以上,废水中的Cr(离子含量小于0.5 mg/L,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溶解 还原 铬(Ⅵ) 废水
下载PDF
蔓越莓多酚对五大连池重碳酸矿泉水中亚铁离子和溶解性总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义敏 王菁华 +1 位作者 李月兴 刘威 《黑龙江科学》 2020年第24期18-21,共4页
以探讨自然状态下蔓越莓多酚对五大连池重碳酸矿泉水中亚铁离子和溶解性总铁稳定性的影响为目的。实验室内依次称量1 g、0.6 g、0.2 g、0.1 g、0.06 g、0.02 g多酚提取物系列置于1000 mL棕色瓶中,编号依次为P1、P2、P3、P4、P5、P6。室... 以探讨自然状态下蔓越莓多酚对五大连池重碳酸矿泉水中亚铁离子和溶解性总铁稳定性的影响为目的。实验室内依次称量1 g、0.6 g、0.2 g、0.1 g、0.06 g、0.02 g多酚提取物系列置于1000 mL棕色瓶中,编号依次为P1、P2、P3、P4、P5、P6。室温下,1 h内迅速量取1000 mL原水置于P1~P6中摇匀,室温下静置。实验发现,自然状态下,蔓越莓多酚提取物对天然矿泉水中亚铁离子的稳定性具有负影响,当多酚提取物和亚铁离子质量方面比大于5∶1时,多酚提取物对原水中亚铁离子稳定性影响较大,铁离子最不稳定。当比例小于5∶1时,原水中铁离子稳定性不断降低,但速度较平缓,而且在蔓越莓多酚提取物环境下,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原水中亚铁离子被较慢氧化,溶解性总铁与亚铁离子变化趋势相似。通过蔓越莓多酚的金属螯合等特征调控五大连池天然重碳酸矿泉水中亚铁离子和溶解性总铁含量,可用于制备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和功能的五大连池重碳酸天然保铁矿泉系列饮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越莓多酚 五大连池 重碳酸矿泉水 离子 溶解性总 稳定性 影响
下载PDF
适用于海岸带区域溶解态总铁的检测方法研究
6
作者 林明月 潘大为 +2 位作者 张海云 韩海涛 苏振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铁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而言,铁的含量、形态丰富,是大洋海水中铁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一个适用于海岸带区域溶解态总铁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铁循环机制... 铁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素,在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而言,铁的含量、形态丰富,是大洋海水中铁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立一个适用于海岸带区域溶解态总铁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于进一步认识铁循环机制和有效预防海洋环境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阴极溶出伏安法,考察了缓冲溶液,电化学参数等对实验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1mol/L,p H=4.0的HAc-Na Ac缓冲溶液体系中,-0.2 V恒电位搅拌富集5 s后阴极化扫描,Fe3+在-1.24 V左右出现阴极溶出峰。在最优的条件下,0.1~100μmol/L范围内,Fe3+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对实际样品(入海河流、近岸海水和沉积物)检测的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海岸带区域中溶解态总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总 海岸带区域 差分脉冲阴极溶出伏安法
下载PDF
海水中腐殖质对溶解态铁的络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姚佳佳 吴瑶 +1 位作者 杨茹君 张莹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9-178,共10页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简称HS)是地表普遍存在的天然有机物,对海洋中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铁(Fe)的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腐殖质的来源、分布及对海水中溶解态铁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做了总结,特别论述了其在... 腐殖质(humic substances,简称HS)是地表普遍存在的天然有机物,对海洋中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铁(Fe)的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腐殖质的来源、分布及对海水中溶解态铁的迁移转化的影响做了总结,特别论述了其在河口及沿岸水域的行为。大量研究表明河口、沿岸及开放海水中溶解态铁分布的变化可以用腐殖质的浓度及其铁结合能力的变化来解释。腐殖质的络合作用不仅能够阻止溶解态铁(DFe)在河口、沿岸等水域被去除,而且能够通过洋流将DFe迁移至外海及大洋区域,此外还能增加铁的溶解度及对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并且促进铁的氧化还原循环。研究还发现两者之间的络合强度受到盐度、pH等理化因素的影响。盐度是影响HS与DFe配合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盐度增加,导致HS中可以与Fe配合的位点数量降低,配合总量呈现指数降低,而pH的增加可以增加HS与DFe的配合量。另外HS还能影响海水中DFe的氧化还原,并以此影响浮游植物对DFe的吸收利用。因此腐殖质对溶解态铁的有机络合作用是影响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一个重要参数,对进一步研究海水中腐殖质的浓度和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 溶解 迁移转化 河口 结合能力
下载PDF
夏季长江口海域溶解态铁的分布及混合行为研究
8
作者 吴瑶 姚佳佳 +2 位作者 杨茹君 刘媛 张莹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28,共14页
本文基于2015年7月长江口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长江河口区溶解态铁(DFe)的含量分布与混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径流携带大量的DFe入海,且口内区(Ⅰ)浓度高于混合区(Ⅱ)和外海区(Ⅲ),平均浓度分别为166.45±6.26 nmo... 本文基于2015年7月长江口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长江河口区溶解态铁(DFe)的含量分布与混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径流携带大量的DFe入海,且口内区(Ⅰ)浓度高于混合区(Ⅱ)和外海区(Ⅲ),平均浓度分别为166.45±6.26 nmol/L, 14.04±8.80 nmol/L和6.18±1.51 nmol/L。受去除作用和海水稀释的影响,在河口区DFe的浓度下降率达到96.92%。DFe浓度与盐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由模型与理论稀释线估算的长江口海域DFe的理论最大去除率为97.75%,与实际测得的最大浓度下降率相近。长江冲淡水、苏北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影响DFe的水平分布。受长江冲淡水影响,长江口外海域DFe浓度高达176.50 nmol/L。苏北沿岸流主要影响研究区域北部的表层水,其携带的DFe浓度低于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是导致研究区域东南部DFe浓度较低的主要原因,使得中层和底层水中浓度分别低至4.04nmol/L和4.79nmol/L。另外,在表层海水中DFe的分布受到叶绿素a、溶解有机碳和溶解氧的共同影响,DFe与叶绿素a、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与溶解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DFe) 长江口 迁移 盐度
下载PDF
流动注射Ferene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溶解态铁的方法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洪亮 刘保华 +1 位作者 丁忠军 于凯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87,共6页
热液流体中溶解态铁是海水原位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采用Ferene分光光度法,搭建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优化进样条件、显色条件,实现了热液流体中溶解态铁的在线测定。结果表明,测定Fe(II)时, Ferene、缓冲液浓度分别为8&#215;10–3... 热液流体中溶解态铁是海水原位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采用Ferene分光光度法,搭建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优化进样条件、显色条件,实现了热液流体中溶解态铁的在线测定。结果表明,测定Fe(II)时, Ferene、缓冲液浓度分别为8&#215;10–3、0.4 mol/L, Ferene、样品流速分别为0.8、0.6 mL/min,显色盘管长度为40 cm时,方法的灵敏度、检测限最佳;测定Fe(III)时, Ferene、缓冲液、抗坏血酸浓度分别为1&#215;10–2、0.5、0.01 mol/L, Ferene/抗坏血酸、样品流速均为1.0 mL/ min,还原、显色盘管长度均为40 cm时,方法的灵敏度、检测限最佳。最佳实验条件下, Fe(II)、Fe(III)在0.2~10μmol/L和0.5~16μmol/L范围内,工作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A=0.0834C+0.0564(μmol/L,n=8,R2 =0.997)和A =0.0478C +0.0423(μmol/L,n=8,R2 =0.997)。Fe(II)、Fe(III)检测限分别为24、39 n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8%、1.2%(n=10),加标回收率为97.9%~103.0%。共存离子实验表明,流体中的Na+、Mn2+、Cu2+、Cu+不会对测量造成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流动注射分析 分光光度法 热液流体
下载PDF
工业循环水中溶解性铁的去除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平 宋力 余志荣 《清洗世界》 CAS 2013年第4期6-9,共4页
QT-1是一种良好的去除水中溶解性铁的循环水处理药剂,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QT-1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去除溶解性铁的效果不受钙离子浓度和投加的杀菌剂类型的影响。并对QT-1在现场成功进行了应用,某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中... QT-1是一种良好的去除水中溶解性铁的循环水处理药剂,对其应用条件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QT-1最佳投加量为30 mg/L,去除溶解性铁的效果不受钙离子浓度和投加的杀菌剂类型的影响。并对QT-1在现场成功进行了应用,某空调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总铁由28mg/L下降到0.8 mg/L,达到了工业循环水处理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溶解 去除
下载PDF
硅藻土中溶解铁分析方法的探讨
11
作者 张与红 《啤酒科技》 2003年第1期43-43,共1页
<正> 铁是一种氧化触剂,对啤酒的口味及稳定性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硅藻土的行业标准中只规定了Fe_2O_3的标准,没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啤酒企业关心的是硅藻土在啤酒中能溶出的铁,即溶解铁。如何进行硅藻土溶解的测定,国标中并无统... <正> 铁是一种氧化触剂,对啤酒的口味及稳定性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硅藻土的行业标准中只规定了Fe_2O_3的标准,没有多大的参考意义,啤酒企业关心的是硅藻土在啤酒中能溶出的铁,即溶解铁。如何进行硅藻土溶解的测定,国标中并无统一的分析方法。我公司为了规范硅藻土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了硅藻土中溶解铁分析方法的摸索,经过大量试验,确定了硅藻土中溶解铁的分析方法,并制定了硅藻土的溶解铁内控标准。现将分析方法提供给广大同行参考,有不对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溶解 分析方法 啤酒 氧化触剂 标准
下载PDF
滇池控藻围隔中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伟 李敦海 +1 位作者 沈银武 刘永定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71-1575,共5页
运用围隔试验来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内浮游藻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水生植物变化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再反过来探讨微量元素铁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对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生态生理的作用,从而为探索治理蓝藻水华的新途径提供基础证据。从200... 运用围隔试验来研究围隔生态系统内浮游藻类的组成和数量以及水生植物变化对不同形态铁浓度的影响,再反过来探讨微量元素铁在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对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生态生理的作用,从而为探索治理蓝藻水华的新途径提供基础证据。从2003年6月至10月,定期采样测定了控藻围隔水体中的亚铁、颗粒态铁(>0.22μm)、小胶体态铁(0.22~0.025μm)、溶解态铁(<0.025μm)的浓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同时对浮游藻类进行了组成鉴定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胶体态铁比颗粒态铁活跃,是溶解态铁的一个储备库;亚铁与黄藻门细胞数存在显著正相关(r=0.858P=0.0004,N=20),其他形态的铁都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正相关(r=0.630,P=0.003,N=20);亚铁是浮游藻类和水生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形态。围隔系统内浮游藻类的变化还不足以显著地改变铁的浓度,试验围隔内铁浓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水生植物的大量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态 胶体态 溶解 叶绿素a 围隔 水生植物 浮游藻类
下载PDF
沟渠化对沼泽湿地土壤铁分异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秀丽 姜明 +1 位作者 于晓菲 邹元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83,共5页
利用沼泽湿地中距离渠岸不同位置所形成的沼泽土壤水文植被特征的差异,通过原位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和土壤溶液,比较了湿地土壤固相和液相中铁的空间分异,分析了沟渠化对这种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铁量呈距离沟渠越近其质量分数越... 利用沼泽湿地中距离渠岸不同位置所形成的沼泽土壤水文植被特征的差异,通过原位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和土壤溶液,比较了湿地土壤固相和液相中铁的空间分异,分析了沟渠化对这种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铁量呈距离沟渠越近其质量分数越高,总铁量从沟渠边(25.17±4.06)g/kg下降到8.8 m外的(21.81±3.47)g/kg,减少了13.35%;无论溶解性亚铁(Fe^(2+))、溶解性高铁(Fe^(3+))还是溶解性总铁,都表现为随沟渠距离增加,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即距离沟渠4.4 m处溶解性铁质量浓度最高((1.75±0.95)mg/L);以溶解性亚铁(Fe^(2+))与溶解性高铁(Fe^(3+))质量浓度比,表征的土壤氧化还原环境以距离沟渠6.6 m处还原性最强。沟渠对天然湿地的穿过显著影响土壤铁的分布,导致部分铁通过土壤表层(0^-10 cm)的冲刷和中上层土壤(-20^-40 cm)的侧向渗流从沟渠两侧土壤向沟渠汇集,从而导致天然湿地土壤铁的流失。土壤p H值和水势是影响土壤铁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渠化 湿地土壤 溶解 三江平原
下载PDF
洞庭湖地区地下水富铁原因及水处理工艺
14
作者 赖健清 袁世荃 《给水排水》 CSCD 1989年第2期3-7,共5页
洞庭湖地区为第四系湖相沉积,砂质层与泥质层互相迭置,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含铁量较高,不宜作饮用水。可是测量表明,地下水补给源却不含铁。为了弄清该地下水中铁的来源,本文对“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含水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 洞庭湖地区为第四系湖相沉积,砂质层与泥质层互相迭置,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因含铁量较高,不宜作饮用水。可是测量表明,地下水补给源却不含铁。为了弄清该地下水中铁的来源,本文对“铁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含水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地下水中的溶解性铁主要来自沉积层中细分散的难溶性铁(Fe_2O_3和 Fe_3O_4等);这些铁在沉积层有机物分解形成的酸性和还原性环境中,被还原成 Fe^(2+)而溶入地下水,使其成为含富铁水,鉴于这一成因,作者提出除铁的工艺是:①降低 CO_2,提高 pH;②创造一个氧化环境,使 Fe^(2+)氧化成 Fe_2O_3;③采用过滤法去除 Fe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给源 地球化学特征 湖相沉积 有机物分解 氧化环境 洞庭湖区 溶解 过滤法 碳酸盐矿物
下载PDF
厦门潮间带沉积物磷、铁和硫的时空分布及磷释放风险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潘峰 郭占荣 +2 位作者 蔡宇 刘花台 王新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6,共13页
为了解潮间带沉积物中铁和硫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上覆水缺氧等对磷再活化和释放的影响,选择厦门翔安海岸带,应用原位、高分辨采样技术,对沉积物、孔隙水以及上覆水进行为期1 a的连续采样和监测。结果表明:上覆海水缺氧和磷含量超标较为严... 为了解潮间带沉积物中铁和硫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上覆水缺氧等对磷再活化和释放的影响,选择厦门翔安海岸带,应用原位、高分辨采样技术,对沉积物、孔隙水以及上覆水进行为期1 a的连续采样和监测。结果表明:上覆海水缺氧和磷含量超标较为严重,二者在多数月份分别低于2 mg/L和高于0.06 mg/L;在垂向剖面上,孔隙水中溶解活性磷含量同溶解铁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有效态磷和有效态硫含量在局部硫高值区分布一致,表明磷的钝化和再活化主要受控于铁,局部受控于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在季度变化上,孔隙水中溶解活性磷同上覆水中溶解活性磷含量比较一致,归因于缺氧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溶解活性磷的跨界面交换,而多种环境因素的叠加,影响着溶解活性磷和膜扩散梯度技术有效态磷的时空变化;表层孔隙水中磷含量梯度不显著,即磷的释放风险不大,但环境因素的变化极易触发内源磷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磷 溶解 溶解硫化物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高分辨渗析技术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关于地表水中铁含量评价的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雷 苏慕飞 《化工管理》 2015年第8期46-47,共2页
以巢湖水质为研究对象,探讨巢湖水中溶解性铁和总铁之间的关系,结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规定,对水中铁元素的评价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巢湖 溶解
下载PDF
连续镀锌过程中有效铝含量的计算及其应用软件的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梅香 苏旭平 尹付成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3-36,共4页
在Fe Zn Al三元体系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亚点阵模型 ,提出了计算Fe Zn Al三元系富锌端铁溶解度曲线的公式 ,用Matlab编制了有效铝计算软件CAC(CalculateAluminumContent) ,把热力学分析应用于计算锌池中的有效铝含量。该软件通过... 在Fe Zn Al三元体系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亚点阵模型 ,提出了计算Fe Zn Al三元系富锌端铁溶解度曲线的公式 ,用Matlab编制了有效铝计算软件CAC(CalculateAluminumContent) ,把热力学分析应用于计算锌池中的有效铝含量。该软件通过输入化学分析所得的总铝、总铁量和锌池的工作温度这 3个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镀锌 有效铝 铁溶解 相图 热力学
下载PDF
泥炭沼泽源酚酸对铁有机复合体的溶解作用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渭林 向武 +1 位作者 汪亦柳 刘煜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56-4065,共10页
泥炭沼泽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湿地类型,研究泥炭沼泽源酚酸对铁有机复合体的溶解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铁碳耦合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中国东北金川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泥炭腐殖质,并实验合成了铁有机复合体及一系列的铁氧化物.选择原儿... 泥炭沼泽是具有全球意义的湿地类型,研究泥炭沼泽源酚酸对铁有机复合体的溶解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铁碳耦合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以中国东北金川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提取了泥炭腐殖质,并实验合成了铁有机复合体及一系列的铁氧化物.选择原儿茶酸、咖啡酸和没食子酸等代表性泥炭沼泽源酚酸对铁有机复合体以及铁氧化物等系统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溶解试验.结果表明酚酸对无定型的水铁矿和新合成的铁有机复合溶解能力相对较弱,而对结晶态的赤铁矿、针铁矿和老化后的铁有机复合体的溶解能力较强.pH值、酚酸浓度和铁氧化物自身的结构和组成都对铁矿物的溶解作用产生影响.反映了铁有机复合体在酚酸溶液体系中比无机铁氧化物更稳定,这与泥炭沼泽中有机结合态铁比例较高、而普通矿质土壤中结晶态铁氧化物占比更大的事实相吻合.证明了铁有机复合体是泥炭沼泽中影响铁碳循环耦合的关键载体.泥炭沼泽中铁碳作用十分复杂,既能以铁有机络合物形式向海洋等水生生态系统输出大量的溶解性铁,也能通过铁有机复合体的形成促进泥炭沼泽有机碳的保存,进而影响全球铁碳循环耦合,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复合体 泥炭沼泽 酚酸 铁溶解 有机质
原文传递
Effect of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on separation of serpentine from pyrite 被引量:43
19
作者 卢毅屏 张明强 +3 位作者 冯其明 龙涛 欧乐明 张国范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08-213,共6页
The effect of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SHMP) on the separation of serpentine from pyrite and its mechanism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rough flotation tests,sedimentation tests,surface dissolution,ζ potential tes... The effect of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SHMP) on the separation of serpentine from pyrite and its mechanism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rough flotation tests,sedimentation tests,surface dissolution,ζ potential tests,adsorption measurements,and infrared spectroscopic analys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MP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 of serpentine on the flotation of pyrite and make the mixed sample of pyrite and serpentine more disperse in the alkaline condition,thus improve the adsorption of xanthate on pyrite.The action mechanism of the SHMP is that it lowers the pH value at the isoelectric point of serpentine and enhances the negative charge through the dissolution of magnesium from the surface of serpentine and adsorbing on the surface of serpentine.It changes the total interaction energy between serpentine and pyrite from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energy to repulse potential energy,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EDLVO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PENTINE sodium hexametaphosphate DISSOLUTION PYRITE FLOTATION
下载PDF
Effect of surface dissolution on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fine ilmenite from titanaugite 被引量:19
20
作者 朱阳戈 张国范 +2 位作者 冯其明 鄢代翠 王维清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49-1154,共6页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dissolution on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fine ilmenite from titanaugit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infrared spectroscopic (FT-IR) analysi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est. The ...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dissolution on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fine ilmenite from titanaugite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infrared spectroscopic (FT-IR) analysi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urface dissolution in weak acid solution is helpful to enlarge the floatability difference between ilmenite and titanaugite. In weak acidic solution, as sodium oleate mainly interacts with Fe which results in ilmenite flotation, and surface dissolution is beneficial to its oxidation, the floatability of ilmenite after surface dissolution is increased; meanwhile, sodium oleate interacts with Ca and Mg which results in titanangite flotation, and the quantities of Ca and Mg on the surface of titanautite are decreased due to the surface dissolution, so the floatability of titanaugite after surface dissolution is depressed. For an ilmenite ore obtained from Panzhihua with TiO2 grade of 8.41%, flotation after surface dissolution treatment could increase TiO2 grade of rough concentrate from 26.7% to 31.7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MENITE titanaugite FLOTATION surface dissol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