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源铁生物有效性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万领 李晓丽 杨肖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5-491,共7页
缺铁是个世界性的营养失衡问题,给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膳食中的铁缺乏或低生物有效性被认为是造成铁缺乏的主要原因。通过植物育种措施,尤其是提高植物源铁富集育种被认为是解决铁营养失衡最经济且有效的途径。... 缺铁是个世界性的营养失衡问题,给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膳食中的铁缺乏或低生物有效性被认为是造成铁缺乏的主要原因。通过植物育种措施,尤其是提高植物源铁富集育种被认为是解决铁营养失衡最经济且有效的途径。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人体铁吸收与植物源有效铁量密切相关,而与铁积累总量没有相关性。快速、准确的评价植物源铁生物有效性对高有效性富铁作物育种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植物源铁富集和生物有效性的基因型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分析了铁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的优缺点,为植物源铁生物有效性育种及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 富集 铁生物有效性 影响因素 评价方法
下载PDF
两个Caco-2细胞系模型铁生物有效性评价效果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万领 李晓丽 杨肖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研究Caco-2细胞吸收转运模型(模型Ⅰ)和吸收转化模型(模型Ⅱ)对铁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效果.用不同浓度,pH的硫酸亚铁溶液及稻米分别处理两种模型的Caco-2细胞单层22 h后,测定两种模型细胞铁吸收差异.结果表明Caco-2细胞铁蛋白形成量随铁浓... 研究Caco-2细胞吸收转运模型(模型Ⅰ)和吸收转化模型(模型Ⅱ)对铁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效果.用不同浓度,pH的硫酸亚铁溶液及稻米分别处理两种模型的Caco-2细胞单层22 h后,测定两种模型细胞铁吸收差异.结果表明Caco-2细胞铁蛋白形成量随铁浓度增加而增加,且模型I高于模型Ⅱ,当铁浓度≥25μmol.L-1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细胞铁蛋白形成量和转运铁量均与pH呈负相关,两模型间达到显著相关(p<0.05).模型Ⅰ和模型Ⅱ均可用于膳食铁生物有效性评价,高铁浓度时,模型Ⅰ效果优于模型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 吸收转运模型 吸收转化模型 铁生物有效性
下载PDF
基于两种模型研究饮茶对不同形态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3
作者 何万领 李晓丽 杨肖娥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60,共7页
利用SD大鼠饲养实验和体外消化/Caco-2细胞系培养模型,分别研究饮茶与否以及间隔时间对不同形态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几种形态铁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大鼠体内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量(Hb)、总铁结合力(TIBC)、... 利用SD大鼠饲养实验和体外消化/Caco-2细胞系培养模型,分别研究饮茶与否以及间隔时间对不同形态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几种形态铁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大鼠体内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量(Hb)、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肝脏和肾脏铁状况,以EDTA-FeNa效果最好。饮茶降低了补铁各组大鼠血液RBC(P<0.05)、Hb水平和肝脏、肾脏中铁含量。体外消化/Caco-2细胞研究表明,硫酸亚铁、EDTA-FeNa和柠檬酸亚铁组Caco-2细胞铁蛋白合成量分别较对照组(不添加铁)增加了78.57%(P<0.05),202.79%(P<0.05)和146.08%(P<0.05);而用茶水孵育后,细胞铁蛋白量较相应铁组减少了39.52%(P<0.05),29.73%(P>0.05)和48.82%(P<0.05)。补铁同时饮茶会严重影响铁的生物有效性,尤其是补铁后30 min内的铁生物有效性降低明显,而补铁45 min后再饮茶,对铁生物有效性影响不大。总之,不同形态铁的生物有效性也不同;饮茶可降低几种形态铁的有效性,尤其是补铁与饮茶同时进行时;建议补铁和饮茶应间隔一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 不同形态 铁生物有效性 CACO-2细胞模型 SD大鼠模型
下载PDF
不同锌源叶面喷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颜为 孙金鞭 +6 位作者 吕洪国 黄萌 王志伟 齐世军 崔振岭 薛艳芳 刘开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5,共12页
为探明不同锌源叶面肥喷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开展不同叶面肥喷施试验。小麦季设置去离子水(CK1)、尿素(CK2)、尿素+纳米氧化锌(U+ZnO)、尿素+壳聚糖纳米锌(U+ZnCNP)... 为探明不同锌源叶面肥喷施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籽粒矿质元素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开展不同叶面肥喷施试验。小麦季设置去离子水(CK1)、尿素(CK2)、尿素+纳米氧化锌(U+ZnO)、尿素+壳聚糖纳米锌(U+ZnCNP)、尿素+普通七水硫酸锌(U+Zn)5种叶面肥处理;玉米季增加尿素与锌铁硒多元混合喷施处理(U+Zn/Fe/Se)。结果表明:各叶面肥喷施处理对小麦和玉米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对籽粒微量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锌源与尿素混合叶面肥对小麦籽粒锌含量强化效果由弱到强依次为U+ZnCNP<U+ZnO<U+Zn。与CK2处理相比,处理U+Zn使小麦籽粒锌含量显著提高77.7%(从22.80 mg·kg^(-1)增加至40.52 mg·kg^(-1))、籽粒植酸与锌(PA/Zn)摩尔比显著下降42.1%,使籽粒锌生物有效性(TAZ)显著提高74.5%。对于玉米,与CK2处理相比,处理U+Zn/Fe/Se使籽粒锌含量提高32.3%(从14.93 mg·kg^(-1)增加至19.60 mg·kg^(-1))、硒含量显著提高12.7倍(从17.66μg·kg^(-1)增加至242.04μg·kg^(-1))、籽粒PA/Zn摩尔比显著下降27.0%,使籽粒TAZ显著提高36.9%,使整个植株或玉米秸秆磷与锌(P/Zn)和磷与铁(P/Fe)摩尔比降低。研究表明,叶面喷施普通七水硫酸锌是提高小麦、玉米籽粒锌含量和生物有效性的最佳形式,其强化小麦籽粒锌效果优于玉米。叶面喷施尿素与锌铁硒混合溶液可同时提高玉米籽粒锌、硒含量及锌、铁生物有效性(籽粒、全株、秸秆),是解决人体或动物微量元素营养缺乏的有效农艺强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不同锌源 铁生物有效性 叶面喷施 微量元素含量
下载PDF
Gastric digestion of pea ferritin and modulation of its iron bioavailability by ascorbic and phytic acids in caco-2 cells 被引量:3
5
作者 Satyanarayana Bejjani Raghu Pullakhandam +1 位作者 Ravinder Punjal K Madhavan Nai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2083-2088,共6页
AIM: To understand the digestive stability and mechanism of release and intestinal uptake of pea ferritin iron in caco-2 cell line model.METHODS: Pea seed ferritin was purified using salt fractionation followed by g... AIM: To understand the digestive stability and mechanism of release and intestinal uptake of pea ferritin iron in caco-2 cell line model.METHODS: Pea seed ferritin was purified using salt fractionation followed by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The bioavailability of ferritin iron was assessed using coupled in vitro digestion/Caco-2 cell model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scorbic acid and phytic acid.Caco-2 cell ferritin formation was used as a surrogate marker of iron uptake. Structural changes of pea ferritin under simulated gastric pH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electrophoresis, gel filtration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RESULTS: The caco-2 cell ferritin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01) with FeSO4 (19.3±9.8 ng/mg protein) and pea ferritin (13.9 ± 6.19 ng/mg protein) compared to the blank digest (3.7 ± 1.8 ng/mg protein). Ascorbic acid enhanced while phytic acid decreased the pea ferritin iron bioavailability. However,either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scorbic acid, the ferritin content of caco-2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with pea ferritin than with FeSO4. At gastric pH, no band corresponding to ferritin was observed in the presence of pepsin either on native PAGE or SDS-PAGE. 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and circular dichroism spectroscopy revealed a pH dependent loss of quaternary and secondary structure.CONCLUSION: Under gastric conditions, the iron core of pea ferritin is released into the digestive medium due to acid induced structural alterations and dissociation of protein. The released iron interacts with dietary factors leading to modulation of pea ferritin iron bioavailability,resembling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heme i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 ferritin BIOAVAILABILITY Caco-2 cells Phytic acid Ascorbic ac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