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在铁素体氮碳共渗中的作用──兼论用短时渗氮取代氮碳共渗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
作者 胡明娟 潘健生 毛立忠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6,共4页
为了探讨碳在铁素体氮碳共修中的作用,采用相同温度和时间进行铁素体氮碳共渗和短时渗氮试验。然后进行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定、耐磨试验、弯曲试验和扭转试验。试验结果与传统的观点相反。铁素体氮碳共渗的一系列优点并非是碳和氮的... 为了探讨碳在铁素体氮碳共修中的作用,采用相同温度和时间进行铁素体氮碳共渗和短时渗氮试验。然后进行金相观察和显微硬度测定、耐磨试验、弯曲试验和扭转试验。试验结果与传统的观点相反。铁素体氮碳共渗的一系列优点并非是碳和氮的同时渗入而是由于形成厚度恰当的化合物层。碳并未表现出“加速渗氮”作用,反而明显降低渗层韧性。对于中碳以上的碳钢和合金钢,在渗氮的同时渗入碳并未进一步提高渗层硬度和耐磨性,因此,除了低碳钢经铁素体氮碳共渗后提高化合物层耐磨性外,短时渗氮可广泛替代铁素体氮碳共渗工艺,从根本上解决铁素体氮碳共渗的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氮碳共渗 短时 环境
下载PDF
盐浴铁素体氮碳共渗的工艺控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鼎华 《热处理》 CAS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全面介绍了一种新的金属表面改性技术,即盐浴铁素体氮碳共渗的工艺过程及其控制要点,渗氮温度和渗氮时间等工艺参数的确定,盐浴中CNO^-和CN^-含量的控制,盐浴的维护,工件的预先热处理以及渗氮质量的检验,并结合生产实际作了说明。
关键词 盐浴铁素体氮碳共渗 QPQ 工艺控制
下载PDF
短时渗氮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胡明娟 潘健生 +1 位作者 毛立忠 章志英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共4页
大多数钢铁材料经560℃×(2~4)h短时渗氮可以获得与铁素体氮碳共渗相似的渗层和表面硬度(低碳钢除外)。本文论述短时渗氮的温度、氨分解率、时间、渗后出炉冷却等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的选择。指出短时渗氮的特点是带着化... 大多数钢铁材料经560℃×(2~4)h短时渗氮可以获得与铁素体氮碳共渗相似的渗层和表面硬度(低碳钢除外)。本文论述短时渗氮的温度、氨分解率、时间、渗后出炉冷却等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的选择。指出短时渗氮的特点是带着化合物层服役使工件耐磨性大幅度提高,其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工艺时间,在工件表面形成薄而致密的化合物层。如果化合物层大于15μm表面将出现疏松,而致密区的厚度并未增长,因而过长的渗氮时间是有害无益的。短时渗氮已在工业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氮碳共渗 短时 热处理
下载PDF
W_6Mo_5Cr_4V_2高速钢软氮化渗层脆性改进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万明攀 雷旻 +2 位作者 梁益龙 朱红 唐登炜 《现代机械》 2007年第1期53-54,64,共3页
本文通过观察和分析M2高速钢分别在两种不同工艺下软氮化渗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结构。结果表明:在常规软氮化工艺基础上,适当改变NH3通量有利于在渗层中形成弥散分布的合金氮碳化物,可大大改善渗层的脆性,使渗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并在生... 本文通过观察和分析M2高速钢分别在两种不同工艺下软氮化渗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结构。结果表明:在常规软氮化工艺基础上,适当改变NH3通量有利于在渗层中形成弥散分布的合金氮碳化物,可大大改善渗层的脆性,使渗层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并在生产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素体氮碳共渗 高速钢 组织形貌 相结构 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