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口二号”沉船出水青花瓷中的污染物研究
- 1
-
-
作者
何琰
李伟东
翟杨
赵荦
鲁晓珂
徐嫦松
-
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古陶瓷多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共16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20202)资助。
-
文摘
位于长江入海口的“长江口二号”清代沉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木制沉船之一,已于2022年11月完成整体打捞。在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时,沉船出水的部分青花瓷出现的病害现象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关注,特别是裂纹中黑色污染物及表面铁锈状污染物对文物的外观产生了很大影响。本工作选取了三件具有典型被污染特征的青花瓷标本作为代表,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EDXRF)、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分析(XRD)、拉曼光谱分析(Raman)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SEM-EDS)等方法,对污染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原因以及环境的影响作用,并对其潜在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污染物主要以方解石、菱铁矿等碳酸盐以及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长期处于河口淤泥中的还原性环境是导致菱铁矿和亚稳的铁硫化物形成的原因,船体中铁质构件腐蚀对局部环境的污染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也反映出被污染的青花瓷所处位置和环境的特殊性。出水的部分青花瓷釉中裂纹的形态表明其形成是由物理撞击造成,而釉中硅灰石晶体的选择性腐蚀会导致腐蚀坑的形成,裂纹和腐蚀坑均为外部污染物进入釉层内部提供了通道,导致瓷器劣化。出水后的环境突变可能造成污染物状态改变,并造成釉层的进一步破裂,因此在文物出水后需要着重关注此潜在危害。
-
关键词
“长江口二号”沉船
青花瓷
裂纹
腐蚀坑
铁质构件腐蚀物
污染物
-
Keywords
Yangtze River Estuary No.2 shipwreck
Blue-and-white porcelain
Crack
Corrosion pit
Corrosion products of iron components
Contaminant
-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