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方法对铁钛催化剂物化性能及脱硝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邱学武 李泽宇 +1 位作者 蔡思翔 姜宏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84-1690,共7页
采用氨水共沉淀方法合成Fe 3+/Fe 2+摩尔比为1∶1及掺一定量Ti 4+的铁钛固溶体催化剂,与机械混合研磨方法制备的铁钛催化剂相比较。探讨不同制备工艺对催化剂物化性能及催化活性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N 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 采用氨水共沉淀方法合成Fe 3+/Fe 2+摩尔比为1∶1及掺一定量Ti 4+的铁钛固溶体催化剂,与机械混合研磨方法制备的铁钛催化剂相比较。探讨不同制备工艺对催化剂物化性能及催化活性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XRD)、N 2吸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程序升温还原(H 2-TPR)、程序升温脱附(NH 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一步氨水共沉淀法及掺杂一定量Ti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抑制氧化物结晶及晶相转变,使得催化剂晶粒尺寸较小,提高低温催化活性;同时说明经过机械混合研磨制备的催化剂,只是氧化物晶体之间简单的机械混合,没有形成紧密的耦合作用,不能有效改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钛催化剂 氨水共沉淀法 机械混合研磨方法 低温催化活性 还原性能 表面吸附氧
下载PDF
铁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史荣会 董文威 +1 位作者 韩祯 张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5,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催化剂——铁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Fe掺加量、体积空速以及H2O和SO2的加入对其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e的掺加使催化剂表面...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种新型催化剂——铁铈钛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研究了Fe掺加量、体积空速以及H2O和SO2的加入对其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采用XRD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Fe的掺加使催化剂表面的颗粒更均匀,提高了催化剂的分散度。实验结果表明:以Ce(NO3)3,Fe(NO3)3·9H2O,TiOSO4·2H2O为原料、按n(Ce)∶n(Fe)∶n(Ti)=0.2∶0.8∶1配比制得的Ce0.2Fe0.8TiOx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50℃、反应时间3 h、体积空速25 000 h-1的条件下,NO去除率为99.8%,N2选择性为100%;Fe的掺加显著提高了Ce0.2Fe0.8TiOx催化剂的抗H2O和SO2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选择性催化还原 一氧化氮 掺加 废气处理
下载PDF
沉淀法制备Fe-Ti系合成醇催化剂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杰 王文祥 苏运来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32-438,共7页
在压力6MPa,空速5000h-1下,采用微反-色谱-微处理机联合装置,对沉淀法制备的Fe-Ti系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测定.在配料组成相同的情况下,并流法和反加法制成的催化剂活性较高,350℃时催化剂... 在压力6MPa,空速5000h-1下,采用微反-色谱-微处理机联合装置,对沉淀法制备的Fe-Ti系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测定.在配料组成相同的情况下,并流法和反加法制成的催化剂活性较高,350℃时催化剂上的最高醇收率为0.557g/(ml·h),C2醇(碳数大于或等于2的醇)的最高含量为38.3%.实验结果表明,并流法制得的氧化态催化剂具有非晶态结构和较大的表面积.提高焙烧温度,反加法所制氧化态催化剂的衍射峰强度减弱,表明铁、钛组分间有某种相互作用.正加法所制催化剂的氧化态主要物相为α-Fe2O3,叠加扫描后发现有少量Fe2Ti3O9晶相.程序升温还原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还原经历了脱去外表水和铁组分还原等过程,但低温下催化剂不能充分还原.采用峰形鉴别法和逐步逼进法得到了主还原阶段的动力学参数.不同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差异,归因于不同制备方法使得沉淀的铁组分和浸渍的钛组分的均匀度和分散度不同,以及Fe-Ti组分的相互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钛催化剂 低碳醇 沉淀法 合成
下载PDF
驰骋在煤化学化工领域
4
作者 秦晓怀 《今日山西》 1998年第3期42-43,共2页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省部共建共管”的一种崭新模式,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全国高教界的普遍关注,而担任这所大学校长的谢克昌教授,因其在煤化学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两个科技领域中做出了系统的、创建性的成... 太原理工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出现的“省部共建共管”的一种崭新模式,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全国高教界的普遍关注,而担任这所大学校长的谢克昌教授,因其在煤化学工程和化学反应工程两个科技领域中做出了系统的、创建性的成就和重要贡献,在国际国内煤化学化工领域有较大影响,成为我国该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领域 煤化学 化学反应工程 铁钛催化剂 显微组分 煤转化 应用基础研究 体制改革 煤结构 作用机理
下载PDF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nitric oxide in low temperature over iron-based perovskite-type catalyst modified by Ru
5
作者 李丽 张密林 +3 位作者 袁福龙 史克英 张国 张丹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6年第5期568-570,共3页
Iron-based perovskite-type compounds modified by Ru were prepared through sol-gel process to study its catalytic activity of NOx direct decomposition at low temperature and evaluate the conversion of NO under the expe... Iron-based perovskite-type compounds modified by Ru were prepared through sol-gel process to study its catalytic activity of NOx direct decomposition at low temperature and evaluate the conversion of NO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La 0.9Ce 0.1Fe 0.8-nCo 0.2RunO3 (n=0.01,0.03,0.05,0.07,0.09)series for the NO, NO-CO two components, CO-HC-NO three components were also analyzed. The catalytic investigation evidenced that the presence of Ru is necessary for making highly activity in decomposition of nitric oxide even at low temperature(400 ℃)and La 0.9Ce 0.9Fe 0.75Co 0.2Ru 0.05O3 (n=0.05) has better activity in all the samples, the conversion of it is 58.5%. With the reducing gas(CO,C3H6)added into the gas, the catalyst displayed very high activity in decomposition of NO and the conversion of it is 80% and 92.5% sepa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based perovskite-type compounds catalyst modified by Ru direct decomposition of nitric oxide in low temperature catalytic a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