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6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锰比对铝硅铁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树国 袁晓光 +2 位作者 张维维 张伟强 于海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5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通过调整铝硅铁合金中铁锰元素含量比例,制备不同铁锰比的铝硅铁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研究了合金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锰能够有效地细化铝硅铁合金微观组织,使合金中的βAl5FeSi相长度和厚度减小,同时尖角发生钝化... 通过调整铝硅铁合金中铁锰元素含量比例,制备不同铁锰比的铝硅铁合金.采用金相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手段研究了合金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锰能够有效地细化铝硅铁合金微观组织,使合金中的βAl5FeSi相长度和厚度减小,同时尖角发生钝化;铁、锰比达到1:1 5时,铝硅铁合金中的针状βAl5FeSi相基本消失,转变为细小颗粒状和短片状Al85(Mn0.72Fe0.28)14Si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FE合金 合金元素 微观组织 铁锰比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铁锰铈-PA6基静电纺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铅和铬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洛红 刘彩琴 +4 位作者 赵鑫 刘建宇 杨巧巧 王乐力 李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3,219,共8页
将铁锰铈(Fe-Mn-Ce)负载于PA6静电纺丝上制备抗团聚性强、吸附效果好且易分离回收的新型吸附剂Fe-Mn-Ce-PA6。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均显示Fe-Mn-Ce颗粒已成功负载到PA6静电纺丝上。吸附... 将铁锰铈(Fe-Mn-Ce)负载于PA6静电纺丝上制备抗团聚性强、吸附效果好且易分离回收的新型吸附剂Fe-Mn-Ce-PA6。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均显示Fe-Mn-Ce颗粒已成功负载到PA6静电纺丝上。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Fe-Mn-Ce含量为25%时制备的吸附剂对水中Pb(Ⅱ)和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且其在Pb(Ⅱ)初始浓度为10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2g/L,pH为6的条件下对Pb(Ⅱ)的去除率为98%;在Cr(Ⅵ)初始浓度为20mg/L,吸附剂投加量为0.2g/L,pH为6的条件下对Cr(Ⅵ)的去除率为98.5%。该吸附剂对Pb(Ⅱ)和Cr(Ⅵ)的吸附等温模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而吸附动力学行为分别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循环再生实验表明,该吸附剂经五次循环后对Pb(Ⅱ)和Cr(Ⅵ)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铈金属氧化物 静电纺丝 吸附剂 重金属
下载PDF
高原河谷城市浅层地下水铁锰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西宁市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春燕 刘景涛 +7 位作者 朱亮 张玉玺 荆继红 黄冠星 周冰 陈玺 解飞 李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6-1790,共15页
【研究目的】高原河谷城市因受地形条件限制,生态环境脆弱,强烈的人为活动已对地下水产生剧烈影响。铁锰离子已成为典型高原河谷城市西宁市浅层地下水中超Ⅲ类地下水的主要贡献指标,威胁着当地生态环境安全及居民身体健康。深入探究高... 【研究目的】高原河谷城市因受地形条件限制,生态环境脆弱,强烈的人为活动已对地下水产生剧烈影响。铁锰离子已成为典型高原河谷城市西宁市浅层地下水中超Ⅲ类地下水的主要贡献指标,威胁着当地生态环境安全及居民身体健康。深入探究高原河谷城市浅层地下水中铁、锰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以期为该区提出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缓解供水水质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本文以西宁市144组浅层地下水样品水化学组分测试结果为依据,结合研究区地质、地貌、土地利用类型、水文地质调查资料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了西宁市浅层地下水中铁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率分别为20.98%和9.79%,对超Ⅲ类地下水的贡献率排名较2012年分别上升2名和3名。建设用地中浅层地下水铁锰超标率比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用地分别高出1.4倍和3.47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有36种,建设用地中地下水化学类型多达21种,高铁锰地下水主要富集于HCO_(3)–Ca·Mg型水、HCO_(3)·SO_(4)–Ca型水中。地下水中铁锰离子的迁移和富集,除了与上覆盖层性质、地面污染、地下水径流条件有关外,主要受控于氧化还原环境,与酸碱条件无明显相关。【结论】研究区地下水中铁锰含量升高主要是受原生沉积环境所致,而局部建设用地中浅层地下水铁锰含量升高则是受原生沉积环境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所致,因此有必要对建设用地中的地下水铁锰含量进行长期监测,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防止未来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铁锰含量进一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人类活动 铁锰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西宁市 青海省
下载PDF
铁锰改性生物炭对水稻镉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德正 谭文韬 +4 位作者 曾鹏 马兰心 周航 辜娇峰 廖柏寒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7-2308,共12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铁锰改性生物炭(BC_(FM))对水稻Cd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C_(FM)可有效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添加0.5~2g/kg BC_(FM)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总Fe和...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铁锰改性生物炭(BC_(FM))对水稻Cd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BC_(FM)可有效降低水稻对Cd的吸收,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对照相比,添加0.5~2g/kg BC_(FM)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总Fe和总Mn无显著变化;而添加4g/kg BC_(FM)后,土壤有机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总Fe和Mn含量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3.6%、13.58%、5.0%和12.1%,同时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显著(P<0.05)降低67.9%,且水稻茎、叶和糙米中Cd含量分别显著(P<0.05)降低74.3%、44.9%和84.9%.添加BC_(FM)后,水稻根际土壤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等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提高,而Bacteroidota、Patescibacteria、Desulfobacterota和Nitrospirae等门水平物种的相对丰度降低.热图分析结果表明,BC_(FM)可提高水稻根际土壤中Bacillus、Citrifermentans、Geobacter、Desulfovibrio等参与铁锰氧化还原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相对丰度.RDA和网络分析表明,BC_(FM)可通过影响土壤总Fe、有机质含量和Cd的生物有效性来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细菌间的正交互作用.因此,BC_(FM)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安全的钝化剂用于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改性生物炭 水稻 CD吸收 微生物群落结构 铁锰氧化还原菌
下载PDF
铁锰改性生物炭处理低浓度含As(Ⅲ)废水的研究
5
作者 张路 刘长青 +2 位作者 殷悦 矫辰 张国闽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6-85,93,共11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加碱沉淀的方式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并通过静态及动态实验分析了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机理及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As(Ⅲ)的吸附过程以非均匀多分子...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通过加碱沉淀的方式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并通过静态及动态实验分析了其对水中As(Ⅲ)的吸附机理及性能。结果表明,静态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As(Ⅲ)的吸附过程以非均匀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为主,铁锰改性生物炭(FMBC)的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20.63 mg/g;FMBC吸附As(Ⅲ)的适宜pH范围广,但共存物质中PO_(4)^(3-)、SiO_(3)^(2-)对吸附效果影响较大;进水流量及进水As(Ⅲ)浓度会影响动态吸附的有效床体积,Thomas模型和Yoon-Nelson模型对动态吸附曲线都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在进水As(Ⅲ)浓度为200μg/L、流量为9 mL/min时,FMBC的最大动态吸附容量为1.41 mg/g。本研究可为FMBC处理含As(Ⅲ)废水的应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改性生物炭 As(Ⅲ) 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下载PDF
铁锰二元氧化物改性粉煤灰对地下水中砷的吸附特性
6
作者 王丽楠 杨保国 +2 位作者 谢作明 李树才 张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12,共12页
在我国内陆盆地和河流三角洲广泛分布着高砷地下水,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除砷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吸附材料对As(Ⅲ)的吸附能力弱于As(Ⅴ),因此开发具有氧化和吸附耦合作用的高效吸附剂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铁... 在我国内陆盆地和河流三角洲广泛分布着高砷地下水,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除砷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吸附材料对As(Ⅲ)的吸附能力弱于As(Ⅴ),因此开发具有氧化和吸附耦合作用的高效吸附剂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铁锰二元氧化物改性粉煤灰(FMFA),探究其对As(Ⅲ)/As(Ⅴ)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通过批实验探究FMFA对溶液中As(Ⅲ)/As(Ⅴ)的吸附性能,采用XRD、SEM、BET等表征分析其表面形貌和结构,利用XPS和FT-IR分析吸附前后FMFA表面元素和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均以不定形相负载于粉煤灰表面,极大地提高了FMFA的比表面积(可达166.77 m^(2)/g),为As(Ⅲ)/As(Ⅴ)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FMFA在中性条件下对As(Ⅲ)和As(Ⅴ)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8.19 mg/g和24.42 mg/g,As(Ⅲ)/As(Ⅴ)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As(Ⅴ)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As(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Elovich模型;在溶液初始pH=5~9范围内FMFA的稳定性较好,初始pH>9的碱性环境不利于As(Ⅴ)/As(Ⅲ)的吸附;水中常见共存含氧阴离子对As(Ⅲ)/As(Ⅴ)竞争吸附影响大小的顺序为PO_(4)^(3-)>HCO_(3)^(-)>SO_(4)^(2-);FMFA可有效去除地下水样品中的砷,且不会造成铁、锰二次污染,同时具有良好的回收再生能力;在FMFA吸附As(Ⅲ)的过程中二氧化锰主要起氧化作用,铁氧化物起吸附作用,砷通过与FMFA表面金属活性羟基配体交换形成内球络合物而被吸附。本文成功制备了可高效去除地下水中As(Ⅲ)/As(Ⅴ)的绿色经济的新型吸附剂,对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地下水 改性粉煤灰 铁锰二元氧化物 吸附
下载PDF
铁锰改性油茶壳基生物炭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7
作者 罗坤 朱艺 +1 位作者 黄兢 李辉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4年第8期41-49,共9页
水解阶段是污泥厌氧消化的限速阶段,投加外源添加剂生物炭(BC)是打破水解限制与提高甲烷产量的有效手段。以木本油料加工剩余物油茶壳为原料,制备铁锰改性生物炭(Fe-Mn-BC),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 水解阶段是污泥厌氧消化的限速阶段,投加外源添加剂生物炭(BC)是打破水解限制与提高甲烷产量的有效手段。以木本油料加工剩余物油茶壳为原料,制备铁锰改性生物炭(Fe-Mn-BC),并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仪等对材料进行表征测试,探讨其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甲烷产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Fe-Mn-BC具有多孔结构,铁锰颗粒以多种氧化物的形式负载在BC表面;添加Fe-Mn-BC能提高甲烷产量,当投加的Fe-Mn-BC总固体质量分数为80 mg/g时,累积产气量最高达301.59 mL/g,较未添加组提升了45.27%。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添加Fe-Mn-BC的组别古菌群落优势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Candidatus_Methanomethylicus和Candidatus_Methanofastidiosum丰度增加,这些菌群能有效促进有机物水解并提高甲烷产量,表明Fe-Mn-BC的加入不仅能富集产甲烷菌等具有功能性的微生物菌群,有效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效率,也为油茶壳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消化 污泥 油茶壳 铁锰改性生物炭 微生物群落 甲烷 水解
下载PDF
满洲里-克鲁伦成矿带铁锰铅锌等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小燕 王婷婷 +1 位作者 张六虎 潘勤梅 《中国锰业》 2024年第4期53-60,共8页
满洲里-克鲁伦成矿带于东北亚地区,是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通过对成矿带的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介绍,详细分析了成矿时代的3个主要阶段: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其中中生代的成矿作用最为强烈。同时... 满洲里-克鲁伦成矿带于东北亚地区,是重要的多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通过对成矿带的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介绍,详细分析了成矿时代的3个主要阶段: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其中中生代的成矿作用最为强烈。同时,通过探讨成矿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包括含矿建造特征、区域构造控矿作用、中生代火山构造以及岩浆侵入活动的控矿作用,总结了区域成矿模式,指出成矿带的金属成矿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并且成矿作用表现出多期次、多阶段性的特点。研究结果为理解该地区的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对未来的地质找矿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蒙造山带 铁锰铅锌 多金属矿 矿化成矿期 成矿规律
下载PDF
铁锰复合材料吸附工业废水中铊的机理研究
9
作者 李京龙 张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1期179-186,共8页
铊(Thallium,Tl)是一种高毒性金属,其致死剂量仅为10—15 mg·kg^(-1)。由于锰氧化物具有优良的吸附性,因此在铊污染防治中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锰氧化物在吸附铊的过程中会溶出锰,因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该问题,引... 铊(Thallium,Tl)是一种高毒性金属,其致死剂量仅为10—15 mg·kg^(-1)。由于锰氧化物具有优良的吸附性,因此在铊污染防治中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锰氧化物在吸附铊的过程中会溶出锰,因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该问题,引入铁元素制备铁锰复合材料,降低吸附过程中锰的溶出。结果表明:铁元素的引入能大幅地减少吸附过程中锰的溶出,当初始Tl0浓度为10 mg·L^(-1)时,1 mg·L^(-1)的铁锰复合材料对铊的去除率超过99%,同时锰的溶出浓度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以内(0.3 mg·L^(-1)),达到了0.11mg·L^(-1);等温吸附曲线表明,当吸附温度为308 K时,铁锰复合材料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曲线(R^(2)=0.94),吸附最大容量为539.4 mg·g^(-1)。说明,铁锰复合材料在有效降低锰溶出的同时,也能够高效地去除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铊 锰溶出 铁锰复合材料 等温吸附 污染 防治 工业废水 机理
下载PDF
桂东南风化花岗岩中铁锰夹层物质组成及微观结构
10
作者 于江涛 王晨 王志兵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20,34,共8页
铁锰夹层是桂东南风化花岗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CT、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差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等测试手段,对花岗岩中铁锰夹层的微观结构及组成进行了研究。铁锰夹层... 铁锰夹层是桂东南风化花岗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扫描电镜(SEM)、高分辨率CT、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差热-热重分析(DSC-TG)、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等测试手段,对花岗岩中铁锰夹层的微观结构及组成进行了研究。铁锰夹层土体颗粒根据风化程度不同,表现出球形、不规则块状、片状等形态;铁锰夹层光滑面内孔隙较小以孤立孔为主,连通孔主要分布于铁锰夹层与全风化土过渡层中,样品总体大孔隙占比超过90%;铁锰夹层主要组成元素为:O、Si、Al、Fe、Mn、C等元素,并且Fe、Mn元素明显高于同地区全风化土,Fe、Mn含量比接近1∶2,在夹层中分别以+3、+4价的较高价态存在;铁锰夹层主要成分为:高岭石、石英、水钠锰矿、水铁矿、针铁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夹层 花岗岩风化土 微观结构 物质组成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铁锰氧化肠杆菌和丛毛单胞菌对小白菜吸收镉和砷的影响
11
作者 霍雪琪 王杏 +1 位作者 叶林繁 史凯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2-220,共9页
为探究土壤中镉(cadmium)和砷(arsenic)共去除的可行方法,选取具有铁锰氧化能力的细菌肠杆菌A11和丛毛单胞菌A23,研究混合菌株介导生成生物铁锰氧化物对镉和砷的吸附效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铁锰氧化物存在于细胞表面,并且铁锰氧化物使... 为探究土壤中镉(cadmium)和砷(arsenic)共去除的可行方法,选取具有铁锰氧化能力的细菌肠杆菌A11和丛毛单胞菌A23,研究混合菌株介导生成生物铁锰氧化物对镉和砷的吸附效果。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铁锰氧化物存在于细胞表面,并且铁锰氧化物使细菌聚集成团;盆栽试验结果显示A11和A23菌株能够钝化土壤中的镉和砷,降低生物可利用态镉和砷的比例,并增加其不可利用态比例,同时还抑制小白菜地上部分和根部对镉和砷的吸收与积累。以上结果表明A11和A23混合菌株生成的生物铁锰氧化物对镉和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 丛毛单胞菌 生物铁锰氧化物
下载PDF
铁锰改性生物炭对土壤中Cd的吸附稳定性的影响
12
作者 潘永宝 张鹏 徐皓普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9期65-69,共5页
本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BC)及铁锰改性生物炭(FMBC),对Cd^(2+)溶液进行了吸附-解析实验,对吸附前后生物炭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进行分析,探究了生物炭对土壤中Cd^(2+)的吸附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 本文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BC)及铁锰改性生物炭(FMBC),对Cd^(2+)溶液进行了吸附-解析实验,对吸附前后生物炭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结果进行分析,探究了生物炭对土壤中Cd^(2+)的吸附稳定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性后,生物炭FMBC的碳化程度相比生物炭BC有一定的提高,表面的活性官能团种类和数量也有一定增加,为Cd^(2+)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提升了生物炭对Cd的吸附性能;2)FMBC对Cd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说明其吸附行为可能是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吸附机理可能更倾向于离子交换作用和共沉淀。FMBC对Cd的吸附效果和固定性能优于BC,Cd^(2+)溶液浓度为40~80mg·L^(-1)时,FMBC对Cd的吸附率达到92%以上,解析率则低于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铁锰改性 吸附-解析
下载PDF
地下水人工补给中河床沉积物氮铁锰及赋存形态的变化研究
13
作者 李玉龙 《地下水》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本文针对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通过分析某河上下游的河床沉积物总氮铁锰及赋存形态所占百分比的变化,揭示了地下水补给后河床沉积物不同深度处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氮形态百分比在上下游具有显著差异,总氮含量在下游逐渐... 本文针对地下水人工补给方法,通过分析某河上下游的河床沉积物总氮铁锰及赋存形态所占百分比的变化,揭示了地下水补给后河床沉积物不同深度处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的氮形态百分比在上下游具有显著差异,总氮含量在下游逐渐增加,且河道污染可能导致氮含量的增加。不可转化态-氮(Res-N)在各深度处具有较高的含量;从上游到下游,总铁和总锰含量的平均值在逐渐降低,碳酸盐结合态-铁(Carb-Fe)和离子交换态-铁(EXC-Fe)在上下游间的变化幅度较小,河床沉积物中锰的含量主要以不可转化态-锰(Res-Mn)为主。结果可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人工补给 野外试验 河床沉积物 铁锰
下载PDF
铁锰锌对黄芪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刘鑫钰 晋小军 +2 位作者 毛耀杰 张迎芳 王霞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为探究铁、锰、锌配施对黄芪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应用三因素四水平“3414”试验,测定并记录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结果发现,铁、锰、锌肥各5 g/m2的1 000倍液对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佳。过氧化... 为探究铁、锰、锌配施对黄芪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的影响,应用三因素四水平“3414”试验,测定并记录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结果发现,铁、锰、锌肥各5 g/m2的1 000倍液对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产量及品质影响最佳。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强,分别为457.04 U/g、4 870.34 U/g、1 616.24 U/g;叶绿素a、叶绿素b及内胡萝卜素含量最多分别为2.80 mg/g、24.61 mg/g、5.07 mg/g;产量为6 280.49 kg/hm2,增产率达64.63%;总灰分含量最少为2.09%,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最多分别为0.115 3%、0.038 9%,浸出物含量排第3位为34.32%。铁锰锌配施黄芪抗氧化酶活性及产量质量结果均优于对照。铁锰互作对其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作用最佳;单独施用锌肥对其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影响最佳。铁锰锌配施对其抗氧化酶及产量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施肥浓度过高或过低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 蒙古黄芪 抗氧化酶 产量质量
下载PDF
氨氮和天然有机物对滤柱铁锰净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杰 张朝祥 +2 位作者 李冬 郑纪芳 曾辉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为探究氨氮和天然有机物对滤柱铁锰净化性能和所需滤层厚度的影响,针对受铁锰氨天然有机污染(TFe 4.7~5.4 mg/L,Mn(Ⅱ)1.1~1.3 mg/L,NH_(4)^(+)-N 1.4~1.8 mg/L,COD_(Mn) 5.9~7.4 mg/L)的地下水,采用模拟生物滤柱在水温14~17℃的条件下... 为探究氨氮和天然有机物对滤柱铁锰净化性能和所需滤层厚度的影响,针对受铁锰氨天然有机污染(TFe 4.7~5.4 mg/L,Mn(Ⅱ)1.1~1.3 mg/L,NH_(4)^(+)-N 1.4~1.8 mg/L,COD_(Mn) 5.9~7.4 mg/L)的地下水,采用模拟生物滤柱在水温14~17℃的条件下进行各污染物同层净化试验。试验所用滤柱为除铁锰成熟生物滤柱,利用循环接种和自然挂膜的方法历时79 d完成氨氮和天然有机物同层净化工艺的启动。结果表明,氨氮的存在会使得滤柱Mn(Ⅱ)去除区间下移,对滤柱的铁锰去除能力无显著影响。在溶解氧(DO)充足的条件下,Fe(Ⅱ)、Mn(Ⅱ)和氨氮三者可同时被氧化去除。天然有机物的存在可造成滤层铁锰净化能力下降,高效铁锰去除区间显著下移,净化铁锰所需滤层厚度增加,对氨氮的去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适当的反冲洗不会对成熟滤层的净化性能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铁锰 氨氮 天然有机物 同池净化 氧化去除区间 反冲洗
下载PDF
阳离子树脂基铁锰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中铅、铬的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洛红 刘建宇 +2 位作者 刘彩琴 杨巧巧 李庆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3-5140,共8页
为了获得去除重金属离子Pb^(2+)和Cr^(6+)的特异性强、易回收的高性能吸附剂,通过将铁锰铈金属氧化物(Fe-Mn-Ce)负载到强酸性阳离子树脂(D001)上,成功制备了树脂基铁锰铈吸附剂(Fe-Mn-Ce@D001)。研究了吸附剂对水中Pb^(2+)、Cr^(6+)的... 为了获得去除重金属离子Pb^(2+)和Cr^(6+)的特异性强、易回收的高性能吸附剂,通过将铁锰铈金属氧化物(Fe-Mn-Ce)负载到强酸性阳离子树脂(D001)上,成功制备了树脂基铁锰铈吸附剂(Fe-Mn-Ce@D001)。研究了吸附剂对水中Pb^(2+)、Cr^(6+)的去除性能,考察了不同因素对Pb^(2+)、Cr^(6+)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进行吸附动力学以及吸附热力学实验,探讨其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K、pH=5、投加量为0.01g时,Fe-Mn-Ce@D001对Pb^(2+)和Cr^(6+)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528.06mg/g和218.33mg/g,优于原树脂D001。Fe-Mn-Ce@D001树脂比D001对Pb^(2+)和Cr^(6+)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在高浓度Ca^(2+)、Mg^(2+)、NO_(3)^(-)、SO_(4)^(2-)等离子共存的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去除率;在Pb^(2+)和Cr^(6+)混合溶液中比D001具有更好的同步吸附性能;相对于D001具备更好地重复利用性。Fe-Mn-Ce@D001对Pb^(2+)和Cr^(6+)的吸附等温模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行为与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均能很好的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阳离子交换树脂 铁锰铈金属氧化物 去除
下载PDF
碱煮黑白钨渣与赤泥协同碳热还原回收制备铁锰钨锡合金 被引量:2
17
作者 霍瑞浩 谢岁 +3 位作者 邓攀 曾智勇 廖春发 王旭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301,共7页
基于赤泥中含有碱煮黑白钨渣碳热还原所需助熔剂和铁等有价金属,本文采用碱煮黑白钨渣与赤泥协同碳热还原回收制备铁锰钨锡合金,并分离砷、铅、铋等有害元素。通过考察碱煮黑白钨渣与赤泥质量比、还原剂用量、还原温度、熔炼时间对金属... 基于赤泥中含有碱煮黑白钨渣碳热还原所需助熔剂和铁等有价金属,本文采用碱煮黑白钨渣与赤泥协同碳热还原回收制备铁锰钨锡合金,并分离砷、铅、铋等有害元素。通过考察碱煮黑白钨渣与赤泥质量比、还原剂用量、还原温度、熔炼时间对金属合金化率的影响,确定较优的协同处置碳热还原工艺条件为:碱煮黑白钨渣与赤泥质量比为1∶1、还原剂用量为8%、熔炼温度为1550℃、熔炼时间为120 min。在此条件下,铁、锰、铌、锡、钨、钽的合金化率分别为99.40%、23.75%、25.08%、89.46%、40.94%、17.53%;砷、铅、铋等有害元素还原进入烟尘。通过碱煮黑白钨渣与赤泥协同处置碳热还原的研究,既能回收有价金属,又减少了助熔剂等额外资源消耗,对资源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煮黑白钨渣 赤泥 协同 碳热还原 铁锰钨锡合金
下载PDF
壳聚糖、铁锰改性稻壳生物炭的表征及其Cd^(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江南 孙晓雪 +4 位作者 杨玲辉 姜楠 张淼 刘遵奇 赫天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64-1973,共10页
为改善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分别选用壳聚糖、硝酸铁与高锰酸钾对稻壳生物炭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改性稻壳炭(C-BC)和铁锰改性稻壳炭(FM-BC),表征了各稻壳炭的基础理化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为改善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分别选用壳聚糖、硝酸铁与高锰酸钾对稻壳生物炭进行改性,成功制备了壳聚糖改性稻壳炭(C-BC)和铁锰改性稻壳炭(FM-BC),表征了各稻壳炭的基础理化性质,包括比表面积分析(BET)、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表征(XRD),进行了动力学吸附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并在不同pH和投加量条件下,研究了改性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方式均减小了稻壳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隙体积;FM-BC含有Mn-O、Fe-O的特征官能团,此外改性前后稻壳炭的官能团类型基本不变;两种改性方式均使稻壳炭产生了对应的晶体结构变化。两种改性炭对Cd^(2+)动力学吸附特征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均分为3个阶段,对Cd^(2+)等温吸附特征均符合Langmuir模型;C-BC和FM-BC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5.51 mg·g^(-1)和16.25 mg·g^(-1),是BC(14.97 mg·g^(-1))的1.7倍和1.08倍。随着溶液pH增加,C-BC和FMBC的吸附量和去除率逐渐增加,且始终高于BC;随着投加量的增加,C-BC和FM-BC的Cd^(2+)去除率逐渐增加,而吸附量逐渐降低。两种改性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壳炭对Cd^(2+)的吸附能力,均以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占主导,C-BC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FM-BC,适度调整溶液pH和投加量可改善改性稻壳炭的Cd^(2+)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改性 壳聚糖 铁锰 吸附 Cd^(2+)
下载PDF
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江东 刘润龙 +2 位作者 李欣 霍丽娟 刘宏芳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50-554,共5页
为了研究吸附法去除水体中Pb^(2+)的机理,本文用批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简称为FMBC)对Pb^(2+)的吸附。首先以草酸盐和高粱秸秆为原料制备FMBC,并通过TEM、XRD、XPS等对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然后利用批实验的方法... 为了研究吸附法去除水体中Pb^(2+)的机理,本文用批实验的方法探讨了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简称为FMBC)对Pb^(2+)的吸附。首先以草酸盐和高粱秸秆为原料制备FMBC,并通过TEM、XRD、XPS等对材料进行了测试表征。然后利用批实验的方法初步研究了FMBC对Pb^(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表征结果表明,FMBC具有多孔结构,铁锰氧化物以MnFe_(2)O_(4)和Fe_(2)O_(3)的形态负载在生物炭表面,Pb^(2+)被FMBC成功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该复合材料对Pb^(2+)的吸附符合Ho准二级动力学方程,Pb^(2+)浓度为10mg·g^(-1)时吸附速率最快,其值k_(2)为4.328×10^(-4)g·(mg·min)^(-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锰氧化物-生物炭复合材料(FMBC) Pb^(2+) 吸附 动力学吸附
下载PDF
土壤铁锰氧化物形态测定及吸附Sb(Ⅲ)的主控因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婷 叶欣 +2 位作者 朱霞萍 李军亚 徐欢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研究影响土壤吸附Sb(Ⅲ)的主控因子对土壤锑污染的评价、预警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0个不同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机械组成、主要化学组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 研究影响土壤吸附Sb(Ⅲ)的主控因子对土壤锑污染的评价、预警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10个不同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机械组成、主要化学组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土壤铁锰氧化物的不同形态以及土壤对Sb(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并开展了土壤对Sb(Ⅲ)的饱和吸附容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机械组成、铁锰氧化物及其形态的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研究土壤吸附Sb(Ⅲ)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其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0个不同性质的土壤对Sb(Ⅲ)饱和吸附容量介于0.63~3.98mg/g之间,与土壤类型有关,其大小顺序为:红壤>棕壤>黄壤>褐土>沙土。土壤对Sb(Ⅲ)饱和吸附容量与阳离子交换容量(CEC)、氧化铁总量、无定形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游离铁含量、无定形锰含量以及游离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6个因子是影响土壤吸附Sb(Ⅲ)的主控因子,影响力大小为:氧化铁总量>CEC>无定形铁含量>游离铁含量>无定形锰含量>游离锰含量。铁锰氧化物及其形态显著影响土壤吸附Sb(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Sb(Ⅲ) 吸附 主控因子 铁锰氧化物形态 原子吸收光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