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氢原子在Pt及Pt系双金属催化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高子丰 陈昊 +2 位作者 齐随涛 伊春海 杨伯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00-1906,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考察了Pt(100)、(110)、(111)三种表面氢原子的吸附行为,计算了覆盖度为0.25 ML时氢原子在Pt三种表面和M-Pt(111)双金属(M=Al,Fe,Co,Ni,Cu,Pd)上的最稳定吸附位、表面能以及吸附前后金属表面原子层间弛豫情况.分...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考察了Pt(100)、(110)、(111)三种表面氢原子的吸附行为,计算了覆盖度为0.25 ML时氢原子在Pt三种表面和M-Pt(111)双金属(M=Al,Fe,Co,Ni,Cu,Pd)上的最稳定吸附位、表面能以及吸附前后金属表面原子层间弛豫情况.分析了氢原子在不同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以及双金属表面d带中心偏离费米能级的程度并与氢吸附能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表明,在Pt(100),Pt(110)和Pt(111)表面,氢原子的稳定吸附位分别为桥位、短桥位和fcc穴位.三种表面中以Pt(111)的表面能最低,结构最稳定.氢原子在不同M-Pt(111)双金属表面上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fcc穴位,其中在Ni-Pt双金属表面的吸附能最低,Co-Pt次之.表明氢原子在Ni-Pt和Co-Pt双金属表面的吸附最稳定.通过对氢原子在M-Pt(111)双金属表面吸附前后的局域态密度变化的分析,验证了氢原子吸附能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掺杂金属Ni、Co、Fe的3d-Pt(111)双金属表面在吸附氢原子后发生弛豫,第一层和第二层金属原子均不同程度地向外膨胀.此外,3d金属的掺入使得其对应的M-Pt(111)双金属表面d带中心与Pt相比更靠近费米能级,吸附氢原子能力增强,表明3d-Pt系双金属表面有可能比Pt具有更好的脱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系双金属表面 氢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态密度 脱氢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