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区域控矿条件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庆雯 朱红英 周圣华 《矿产与地质》 2007年第5期551-554,共4页
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位于塔里木古陆西南缘,NNW向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受NNW向同生断裂带的制约,矿带呈NNW向带状展布,等距发育的次级褶皱-断裂与主断裂交汇构造区控制着矿田等距分布。下部碎屑岩与上部碳酸盐岩过渡层位是铅-锌矿和... 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位于塔里木古陆西南缘,NNW向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受NNW向同生断裂带的制约,矿带呈NNW向带状展布,等距发育的次级褶皱-断裂与主断裂交汇构造区控制着矿田等距分布。下部碎屑岩与上部碳酸盐岩过渡层位是铅-锌矿和铜多金属矿化的赋存部位,在上部碳酸盐岩层中形成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下部碎屑岩层中形成碎屑岩型铜多金属矿;富镁碳酸盐岩/白云质角砾岩是控制铅-锌矿化富集的主要岩性条件,碳酸盐岩/角砾岩与矿化密切空间关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铅-锌矿床形成于泻湖沉积环境,具有海底热卤水喷流成矿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区域控条件 综述 塔木-卡兰古 新疆
下载PDF
黔西北威-赫-纳-织-水地区铅锌(铜)矿带上重力异常反映的地质信息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亮 乔计花 龙超林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研究黔西北威宁—赫章—纳雍—织金—水城地区,铅锌(铜)矿带上分布的1∶20万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岩体、化探等异常的对应规律及其关系,能对该区此类矿产的成矿规律、成矿部位和成矿特点的研究有所帮助,提出下一步找矿... 研究黔西北威宁—赫章—纳雍—织金—水城地区,铅锌(铜)矿带上分布的1∶20万区域重力异常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岩体、化探等异常的对应规律及其关系,能对该区此类矿产的成矿规律、成矿部位和成矿特点的研究有所帮助,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上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分布 元素异常分带 NW向构造带 重力低值带 隐伏花岗岩 ()
下载PDF
新疆鄯善县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冬 罗照华 +3 位作者 王君良 彭玉旋 朱志新 杨屹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90,共15页
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是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铅锌(铜)矿床,具有超大型矿床潜力。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主成矿阶段的矿石矿物(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石榴子石)进行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盐度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 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是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大型铅锌(铜)矿床,具有超大型矿床潜力。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主成矿阶段的矿石矿物(闪锌矿、石英、方解石、石榴子石)进行流体包裹体测温和盐度测试。结果表明:包裹体以气液型两相为主,含子晶的三相包裹体少量,气液两相包裹体气液比为5%~10%,均一温度与盐度分别为94.8~440.1℃和4.8%~44.32%;其中闪锌矿明显分为高温闪锌矿(331℃)和低温闪锌矿(145~181℃),盐度主要分布在8%~14%和18%~22%。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显示阿奇山铅锌(铜)矿床主要存在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热液2个成矿阶段,二者叠加部位为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中盐度的特征,进而总结了矿床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流体包裹体 成因 模式 阿奇山()
下载PDF
西塔里木晚古生代弧形海相热水—火山热水沉积型铅锌(铜)矿区域成矿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田培仁 胡庆雯 《矿产勘查》 2010年第2期131-139,共9页
西塔里木弧形晚古生代海相热水—火山热水沉积铅锌(铜)矿的蕴矿基础是恰尔隆—库尔良拉张坳陷带的一部分,奥依塔格裂陷槽,和西南天山柯坪断隆外缘(木兹都克)构造过渡带。这个弧形矿带的亚一级构造是弧顶区昆蓋山北坡裂谷,属古隆外缘拉... 西塔里木弧形晚古生代海相热水—火山热水沉积铅锌(铜)矿的蕴矿基础是恰尔隆—库尔良拉张坳陷带的一部分,奥依塔格裂陷槽,和西南天山柯坪断隆外缘(木兹都克)构造过渡带。这个弧形矿带的亚一级构造是弧顶区昆蓋山北坡裂谷,属古隆外缘拉张坳陷带,产海相火山热水沉积型S、Cu、Zn、Au矿。弧西区塔木—卡兰古坳拉槽(夭折裂谷)产海相热水沉积型Pb、Zn(Cu)矿。弧东区西南天山木兹都克构造过渡带,产海相热水-火山热水沉积型Pb、Zn、Cu矿。这个弧形矿带中的矿产,其成矿与控矿构造具有一致性,成矿时代具有相对集中性、矿产生成具有迁移性、区域成矿特征具有可对比性,是新疆最为重要的铅锌成矿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成特征 海相热水 火山热水 沉积() 晚古生代 西塔里木
下载PDF
Predictive GIS Model for Potential Mapping of Cu,Pb,Zn Mineralization
5
作者 Tarik. B. Benomar BIAN Fuling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 2006年第2期151-156,共6页
ABSTRACT The geologic features indicative of Cu, Pb, Zn mineral deposits in a area are fractures (structure), and host rock sediments. Datasets used include Cu, Pb, Zn deposit points record, geological data, remote ... ABSTRACT The geologic features indicative of Cu, Pb, Zn mineral deposits in a area are fractures (structure), and host rock sediments. Datasets used include Cu, Pb, Zn deposit points record, geological data, remote sensing imagery (Landsat TM5). The mineral potential of the study area is assessed by means of GIS based geodata integration techniques for generating predictive maps. GIS predictive model for Cu, Pb, Zn potential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area (Weixi) using weight of evidence. The weights of evidence modeling techniques is the data driven method in which the spatial associations of the indicative geologic features with the known mineral occurrences in the area are quantified, and weights statistically assigned to the geologic features. The best predictive map generated by this method defines 24 % the area having potential for Cu, Pb, Zn mineralization further exploration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eights of evidence mineral resource pred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