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点击反应”中间体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1,2,3-三唑-5-铜(Ⅰ)构建碳-碳键
1
作者 吴伟 黄扬杰 +1 位作者 陈守雄 翁志强 《闽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53-66,共14页
最经典的“点击反应”是铜(Ⅰ)催化末端炔和有机叠氮化合物的[3+2]环加成(CuAAC)高选择性地合成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及生物化学。基于CuAAC的潜在价值,总结了CuAA... 最经典的“点击反应”是铜(Ⅰ)催化末端炔和有机叠氮化合物的[3+2]环加成(CuAAC)高选择性地合成1,4-二取代1,2,3-三唑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化学及生物化学。基于CuAAC的潜在价值,总结了CuAAC的关键中间体——1,2,3-三唑-5-铜(Ⅰ)在构建碳-碳键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利用该中间体构建C(sp^(2))-C(sp ^(3))键,C(sp^(2))-C(sp^(2))键和C(sp^(2))-C(sp)键的反应机理和应用,并对CuAAC的后期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化学 1 2 3-三唑-5-() 端炔 叠氮 碳-碳键
下载PDF
邻菲罗啉直接光度法测定铜Ⅱ氨溶液中的铜Ⅰ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竞 李建强 李仁勇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93-1393,共1页
关键词 () 邻菲罗啉 氨溶液 光度法测定 (Ⅱ) 重金属元素 废弃电路板 经济价值
下载PDF
含双二苯基膦甲烷铜(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应凡 谢青 +3 位作者 朱雁 杨瑞娜 邢利平 金斗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本文概述了含双二苯基膦甲烷铜?配合物的化学进展,总结了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置换法、还原法、电化学方法和直接加成法,全面论述了双核、三核、多核和异核配合物的结构特征,探讨了该类配合物的重要荧光性质。
关键词 双二苯基膦甲烷 ()配合物 结构 有机磷配体 合成 荧光性质
下载PDF
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为桥联配体的铜(Ⅱ)、铜(Ⅰ)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富平 田金磊 阎世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8,共5页
以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bpt)为桥联配体,分别与Cu(CH_3CO_2)_2·H_2O和CuCl_2·2H_2O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CH_3CO_2)_2(bpt)]·2H_2O}_n(1)和[CuCl(bpt)]_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以4-氨基-3,5-二(4-吡啶基)-1,2,4-三唑(bpt)为桥联配体,分别与Cu(CH_3CO_2)_2·H_2O和CuCl_2·2H_2O进行水热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u(CH_3CO_2)_2(bpt)]·2H_2O}_n(1)和[CuCl(bpt)]_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通过bpt桥联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中相邻亚铜离子通过Cl^-桥连成一维之字链状结构,再通过bpt配体连接形成二维结构.变温磁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铜离子间存在着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理论拟合值J=-0.87 cm^(-1),g=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 () 三唑 晶体结构 磁性质
下载PDF
由间苯二甲酸和Medpq配体构筑的一种新型零维铜(Ⅰ)的配合物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测定(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黄艳菊 崔运成 杜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82-1884,共3页
A metal-organic Complex [Cu2(ipt)(Medpq)2]n(ipt=isophthal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 1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 A metal-organic Complex [Cu2(ipt)(Medpq)2]n(ipt=isophthalic acid,Medpq=2-methyldipyrido[3,2-f:2′,3′-h]quinoxaline) 1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IR spectrum,TG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Titl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C2/c,with a=2.389 2(6) nm,b=0.709 60(18) nm,c=1.922 2(5) nm,β=108.655(3),V=3.087 8(14) nm3,C38H24Cu2 N8O4,Mr=783.73,Dc=1.686 g.cm-3,Z=4,the final R=0.055 4 and wR=0.128 5.In the crystal structure,the copper atom is three-coordinated with one carboxylate oxygen atom from carboxylate groups and two nitrogen atoms from Medpq ligand,showing a slightly distorted triangle geometry.Furthermore,it exhibits a zero-dimensional structure with ipt-Cu-medpq as building units.CCDC: 747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 晶体结构
下载PDF
2,3-吡啶二羧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贯良 曹广秀 +2 位作者 邢利平 赵东 郭利兵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7-858,F003,共3页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opper(Ⅰ) complex [(PPh 3) 2Cu(C 7H 4NO 4)](C 7H 4NO 4=2,3 dicarboxylic acid pyridine)was obtained by treating [(PPh 3) 2Cu(BH 4)] with 2,3 dicarboxylic acid pyridine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e... At room temperature,the copper(Ⅰ) complex [(PPh 3) 2Cu(C 7H 4NO 4)](C 7H 4NO 4=2,3 dicarboxylic acid pyridine)was obtained by treating [(PPh 3) 2Cu(BH 4)] with 2,3 dicarboxylic acid pyridine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ethanol and dichloromethane.This complex was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physicochemical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The structure of this complex was also determined by X ray structure analysis.The crystal is triclinic,space group P 1 with parameters a=11 130(2)?,b=12 960(3)?,c=13 420(3)?;α=79 38(3)°,β=75 55(3)°,γ=80 36(3)°,V=1827 4(6)? 3,Z=2,F(000)=780,D calc. =1 371g/cm 3,R=0 0371,and R w=0 1204.The results show that PPh 3 coordinates as monodentate ligand to the Cu(Ⅰ) atoms,and 2,3 dicarboxylic acid pyridine behaves as a bidentate ligand in the prepared complex.Hence,each copper atom had a CuP 2NO tetrahedron coordination skele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吡啶二羧酸 ()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结构表征
下载PDF
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啶铜(Ⅰ)配合物的结构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伟 张其胜 +3 位作者 程延祥 谢志元 卢灿忠 王利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03-1408,共6页
合成了3个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啶(L)铜(Ⅰ)配合物:Cu(L)2(BF4)(a)、Cu(L)(PPh3)2-(BF4)(b)和Cu(L)(POP)(BF4)(c)(POP为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其组成和结构分别经1HNMR、31PNMR、元素分析及晶体结构分析确证。分子中,中心铜(Ⅰ)离... 合成了3个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啶(L)铜(Ⅰ)配合物:Cu(L)2(BF4)(a)、Cu(L)(PPh3)2-(BF4)(b)和Cu(L)(POP)(BF4)(c)(POP为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其组成和结构分别经1HNMR、31PNMR、元素分析及晶体结构分析确证。分子中,中心铜(Ⅰ)离子均为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在除气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配合物均出现261~274nm强π-π吸收,未见明显的Cu→L电荷转移(MLCT)跃迁吸收。配合物的薄膜样品发射蓝绿光,最大发射峰分别在515、476和481nm处,光致发光效率分别为16.0%、12.9%和7.0%。以聚乙烯咔唑(PVK)与配合物b为发光层的多层电致发光器件,当电流密度为1.0×10-3A/cm2时,电致发光的电流效率为0.36cd/A,最大亮度为217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磷光 ()配合物 N^P配体
下载PDF
丙环唑-铜(Ⅰ)配合物的极谱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金香 杨春龙 +1 位作者 吴伟东 杨明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58-460,共3页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 在pH=8.00的0.4mol/LNH3-NH4Cl缓冲溶液中,丙环唑与铜(Ⅰ)配位并在-0.88V(vs.SCE)处产生新的还原峰,用线性扫描循环法测定此峰为不可逆,其峰电流与丙环唑浓度在6.00×10^-6~8.00×10^-5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检出限为4.00×10^-6mol/L;测得电活性配合物丙环唑-铜(Ⅰ)中丙环唑与铜(Ⅰ)之比为2:1,稳定常数为5.81×1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环唑 () 配合物 极谱法
下载PDF
β-双酮三苯基膦混配铜(Ⅰ)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士昆 赵祥华 +1 位作者 吴杰颖 田玉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0-284,共5页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9-丁基-3-(4,4,4-三氟-1,3-丁二酮基)咔唑(L),以L和三苯基膦为配体与硝酸铜、铜粉反应制备了具有荧光活性的铜(Ⅰ)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按文献方法合成了9-丁基-3-(4,4,4-三氟-1,3-丁二酮基)咔唑(L),以L和三苯基膦为配体与硝酸铜、铜粉反应制备了具有荧光活性的铜(Ⅰ)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642 8(5)nm,b=1.043 4(5)nm,c=2.800 1(5)nm,V=4.800(3)nm3,Z=4,Dc=1.313 Mg/m3,R[I>2σ(I)],R1=0.050 1,wR2=0.080 8。该配合物的分子中,β-二酮配体L的2个O原子和三苯基膦配体的P原子参与配位,Cu(Ⅰ)处于畸变四面体配位中心。初步研究了Cu(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有很强的荧光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三氟丁二酮基)咔唑 ()配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铜(Ⅰ)-3,5-二溴-PADAT-十二烷基硫酸钠显色体系的分光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祖亭 谢能詠 +1 位作者 徐勉懿 刘国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5年第8期696-698,共3页
本文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LS)存在下,铜(Ⅰ)与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3,5-二溴-PADAT)的显色反应和光度特性,试验了用该体系测定微量铜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坏血酸将Cu(Ⅱ)还原... 本文研究了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简称SLS)存在下,铜(Ⅰ)与5[(3,5-二溴-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简称3,5-二溴-PADAT)的显色反应和光度特性,试验了用该体系测定微量铜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抗坏血酸将Cu(Ⅱ)还原为Cu(Ⅰ),在pH2.8-3.8范围内,SLS对于Cu(Ⅰ)和3,5-二溴-PADAT的显色反应只有良好的增敏效应,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ε_(402)=8.26×10^(4))和选择性(存在掩蔽剂),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部分样品中微量铜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分光光度法 显色体系 显色反应 Cu() () 增敏效应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无铜(Ⅰ)催化的点击化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慧梓 徐佳佳 +1 位作者 李耀宗 王锐 《化工时刊》 CAS 2010年第5期58-66,共9页
铜催化的点击化学由于其潜在的毒性,在生物学系统中已被排除在外,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了无金属催化的点击化学。主要介绍了最新无铜(Ⅰ)催化的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以及与铜(I)催化(CuAAC)的比较。综述了点击化学在无铜催化下... 铜催化的点击化学由于其潜在的毒性,在生物学系统中已被排除在外,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了无金属催化的点击化学。主要介绍了最新无铜(Ⅰ)催化的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以及与铜(I)催化(CuAAC)的比较。综述了点击化学在无铜催化下作为一种快速、稳健、高效的方法在合成上的一些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化学 ()催化 合成
下载PDF
N,N-二[(二苯基膦)甲基]-2-吡啶胺溴化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
12
作者 迟绍明 张俊峰 +1 位作者 卞兆勇 傅文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42-1346,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配体N,N-二[(二苯基膦)甲基]-2-吡啶胺(L)及其双核铜(Ⅰ)配合物(CuBrL)2(1),采用1HNMR、吸收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该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P-1空间点群。... 合成了一种新配体N,N-二[(二苯基膦)甲基]-2-吡啶胺(L)及其双核铜(Ⅰ)配合物(CuBrL)2(1),采用1HNMR、吸收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该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P-1空间点群。配合物1是中心对称的双核Cu(Ⅰ)配合物,中心离子Cu(Ⅰ)采取扭曲四面体空间构型,分别与配体L的两个P原子和两个桥联的Br原子配位;其中Cu-Cu距离为0.3060nm,大于两个铜原子的范德华半径之和,因此不存在Cu-Cu相互作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表明1的HOMO电子密度主要集中于铜和卤素原子,而LUMO电子密度分布在配体(L)上。研究工作表明,配合物1的最低能级激发态通过金属到配体电荷跃迁(MLCT)和卤素到配体的电荷跃迁(XLCT)两种机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双核配合物 光谱 吡啶胺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四(4-乙烯基吡啶)硝酸铜(Ⅰ)配合物的结构、电化学和热稳定性能研究(英文)
13
作者 邓月义 刘法谦 刘保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712,共5页
The title complex Cu(Vpy)NO3 (Vpy=4-vinylpyrid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ry.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with the cell... The title complex Cu(Vpy)NO3 (Vpy=4-vinylpyridin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ometry.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ystem, P1 space group with the cell parameters of a=1.004 2(2) nm, b=1.631 7(3) nm, c=1.887 7(4) nm, α=81.54(2)°, β=77.44(2)°, γ=79.39(2)°, V= 2.948 9(11) nm3, Z=4, and Dc=1.230 g·cm-3, the final R1=0.075 2, wR2=0.139 1. 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with two molecules in the asymmetric unit. Each Cu(Ⅰ) ion is coordinated by four N atom from the Vpy ligands and one O atoms from the nitrate anion, resulted in a square pyramidal geometry. The electrochemical studies reveal that redox of Cu2+/Cu+ in the complex is a quasi-reversible process. CCDC: 7366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晶体结构 热性质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一些新的铜(Ⅰ)取代烯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4
作者 刘云山 肖亚平 贝浼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1579-1580,共2页
和其它d10构型的过渡金属不同,铜(Ⅰ)与烯烃或与其它不饱和小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极不稳定,只有极少数几个被分离出来,铜(Ⅰ)可参与许多重要的均相催化反应,涉及到的反应底物是许多不饱和化合物,但其详细的催化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因此... 和其它d10构型的过渡金属不同,铜(Ⅰ)与烯烃或与其它不饱和小分子形成的配合物极不稳定,只有极少数几个被分离出来,铜(Ⅰ)可参与许多重要的均相催化反应,涉及到的反应底物是许多不饱和化合物,但其详细的催化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因此研究铜(Ⅰ)的不饱和小分子配合物有可能为这类反应机理的探索提供有用的信息;另外铜(Ⅰ)烯烃配合物可用作模拟物来研究植物激素乙烯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因此,开展铜(Ⅰ)烯烃配合物的研究是有意义的,本文报道了4种带有吸电子取代基烯烃的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结构表征,发现在惰性气氛中合成的配合物有相当的稳定性,配位的烯烃能被亚磷酸酯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烯烃配合物 合成
下载PDF
一种单核联吡啶铜(Ⅰ)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15
作者 江民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1-463,共3页
以6–(4–甲基磷酸二乙酯苯基)–2,2'–二联吡啶(L)与[Cu(CH3CN)4]BF4反应,得到了一种单核铜(Ⅰ)配合物[CuL2]BF4(1)。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1中二个配体提供四个N原子与Cu(Ⅰ)配位,中心金属离子Cu(Ⅰ)呈扭曲四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在42... 以6–(4–甲基磷酸二乙酯苯基)–2,2'–二联吡啶(L)与[Cu(CH3CN)4]BF4反应,得到了一种单核铜(Ⅰ)配合物[CuL2]BF4(1)。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1中二个配体提供四个N原子与Cu(Ⅰ)配位,中心金属离子Cu(Ⅰ)呈扭曲四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在426nm与527nm(sh)的低能吸收可归属为MLCT跃迁。电化学研究表明1具有大的Cu(Ⅱ)/Cu(Ⅰ)氧化还原电位(E1/2=0.49V,相对比饱和甘汞电极),表明1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联吡啶()配合物 晶体结构 紫外可见光谱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菲咯啉铜(Ⅰ)配合物的红光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其胜 周全国 +2 位作者 程延祥 马东阁 王利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0-572,共3页
考察了红光Cu(Ⅰ)配合物[Cu(dbp)(dmp)](BF4)(dbp:2,9-二叔丁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能。将质量分数为20%的配合物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在617 nm,P... 考察了红光Cu(Ⅰ)配合物[Cu(dbp)(dmp)](BF4)(dbp:2,9-二叔丁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能。将质量分数为20%的配合物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在617 nm,PL效率约为5%,磷光寿命为1.7μs。将质量分数为10%的配合物搀杂于聚乙烯基咔唑(PVK)主体材料中,制备的多层器件的光谱同配合物在PMMA薄膜中光致发光光谱基本一致,能达到631 cd/m2的最大亮度和0.9 cd/A的最大电流效率。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三重态-三重态淬灭不严重,这与该Cu(Ⅰ)配合物的磷光寿命较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磷光 ()配合物 红光
下载PDF
铜(Ⅰ)配位聚合物[Cu3Hpt3]n的水热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光谱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俊珺 阳年发 +1 位作者 张春华 李碧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3-536,共4页
引言由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自组装构筑得到的金属-有机配合物,特别是以d10金属为中心形成的配合物,由于在发光材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应用前景,而成为众多化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领域。
关键词 ()配合物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光谱
下载PDF
基于双膦配体、氮配体的两个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光谱学性质和太赫兹时域光谱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紫曦 胡聪 +5 位作者 孙振洲 李晓奇 韩洪亮 杨玉平 辛秀兰 金琼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04-1512,共9页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的铜(Ⅰ)配合物:[Cu(dppp)(Bphen)]Cl·1.8CH_(3)OH(1)和[Cu_(2)(CN)_(2)(dppp)(dmp)_(2)]·2.5CH_(3)OH(2)(dppp=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Bphen=4,7-二苯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 在甲醇和二氯甲烷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2个新的铜(Ⅰ)配合物:[Cu(dppp)(Bphen)]Cl·1.8CH_(3)OH(1)和[Cu_(2)(CN)_(2)(dppp)(dmp)_(2)]·2.5CH_(3)OH(2)(dppp=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Bphen=4,7-二苯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磷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2个配合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1是以Cu(Ⅰ)为中心,Bphen和dppp为配体,螯合形成的扭曲四面体结构。配合物2则是由CuCN、dppp和dmp以2∶1∶2的比例混合得到。配合物2的双膦配体的2个膦基分别与2个Cu(Ⅰ)形成配位键,每个Cu(Ⅱ)又分别与1个氰根和1个dmp配位。发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和2所有的发射峰来源于金属-配体电荷迁移(MLCT)。太赫兹时域光谱对配合物1和2的研究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二亚胺 双膦 荧光光谱 太赫兹技术
下载PDF
绿色磷光四配位氮杂环卡宾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冰冰 赵丰 +1 位作者 许胜先 何海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0-1026,共7页
为了制备发光性能优良的新型四配位氮杂环卡宾铜(Ⅰ)配合物,以咪唑、苯并咪唑、2-溴-5-氟-6-甲基吡啶和溴化苄为初始原料,反应生成氮杂环卡宾配体(Ph-Im-flumePy)PF6和(Ph-BenIm-mePy)PF6,随后卡宾配体与Cu粉及配体双(2-二苯基膦)苯醚(P... 为了制备发光性能优良的新型四配位氮杂环卡宾铜(Ⅰ)配合物,以咪唑、苯并咪唑、2-溴-5-氟-6-甲基吡啶和溴化苄为初始原料,反应生成氮杂环卡宾配体(Ph-Im-flumePy)PF6和(Ph-BenIm-mePy)PF6,随后卡宾配体与Cu粉及配体双(2-二苯基膦)苯醚(POP)反应,制备出2个四配位类型的氮杂环卡宾铜(Ⅰ)配合物[Cu(Ph-Im-flumePy)(POP)]PF6(P1)和[Cu(Ph-BenIm-flumePy)(POP)]PF6(P2)。通过核磁、质谱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系统研究了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射光谱以及发光寿命等光学特性。结果表明,配合物P1和P2的最低吸收峰分别位于325和335nm处。粉末状态下,配合物P1在514nm处有较强的绿光发射,量子发光效率为82.6%,激发态寿命为56μs;而配合物P2的波长在516nm处,量子发光效率为49.2%,激发态寿命为50.6μs。在PMMA(10%,w/w)膜片中,配合物P1的发射波长蓝移至505nm处,激发态寿命为40.7μs,量子发光效率为38.0%;而配合物P2的发射波长位于508nm处,激发态寿命为61μs,量子发光效率为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磷光材料 绿光发射 氮杂环卡宾
下载PDF
两个二亚胺-铜(Ⅰ)-膦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太赫兹时域光谱(英文)
20
作者 朱宁 潘迅 +5 位作者 林森 杨玉平 辛秀兰 李中峰 张帆 金琼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91,共9页
本文报道了2个新的Cu(Ⅰ)配合物:[Cu(PPh3)2(dppz)]I(1)(PPh3=三苯基膦,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和[Cu2(dppm)2(dppz)2]Cl2(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的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膦)谱、荧光光谱... 本文报道了2个新的Cu(Ⅰ)配合物:[Cu(PPh3)2(dppz)]I(1)(PPh3=三苯基膦,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和[Cu2(dppm)2(dppz)2]Cl2(2)(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的合成,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膦)谱、荧光光谱和太赫兹时域光谱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分析结果显示配合物1是一个单核配合物,中心Cu(Ⅰ)离子与2个含膦配体(PPh3)和1个含氮配体(dppz)进行配位,形成了一个扭曲的四面体结构。与1不同的是,配合物2是由CuCl,dppm和dppz以1∶1∶1的比例混配得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双膦配体dppm作为桥联配体,连接了2个Cu(Ⅰ)离子。荧光光谱表明所有的发射峰均源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跃迁(MLCT)。同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表征了2种配合物以及相应的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结构 荧光 太赫兹时域光谱 二吡啶并[3 2-a∶2′ 3′-c]吩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