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 1
-
-
作者
罗敏
刘茜
杨丽君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
文摘
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时装置中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及氮氧化物易泄露等问题,利用注射器、三通阀和具支U型管等仪器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并选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进行反应。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等特点,非常适合课堂演示以及学生分组实验。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实验装置改进
泡沫铜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创新改进
- 2
-
-
作者
王丽
-
机构
贵州省江口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年第7期66-67,共2页
-
基金
2022年铜仁市基础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编号:2022SJ158。
-
文摘
使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注射液空瓶、橡胶塞等简单材料改进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铜与浓(稀)硝酸、一氧化氮与氧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和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等实验探究活动。改进实验具有绿色化、微型化、一体化、普适化和简单化的特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关键词
针筒注射器
注射液空瓶
铜
浓(稀)硝酸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和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 3
-
-
作者
周世福
王繁
-
机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
出处
《中学化学》
2024年第4期31-31,共1页
-
文摘
一、原实验存在的问题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铜和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如下问题:1.反应前装置内残留空气对稀HNO_(3)与Cu反应生成气体产物的判断有干扰。2.通过原实验装置不能有效验证NO、NO_(2)的相互转化过程。
-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气体产物
演示实验
反应生成
实验装置
浓稀硝酸
NO
实验的改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一体化、绿色化改进
- 4
-
-
作者
李玉兰
何任元
-
机构
邵阳市第一中学
邵阳市教育技术装备所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年第9期61-63,共3页
-
基金
邵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化学实验残余药品处理的实践研究”,编号:SYGH21117。
-
文摘
评析现行高中化学3个版本新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发现教材实验装置存在空气干扰、尾气处理等方面的不足。基于U形管设计一款新型实验装置(简称三通U形管),将其与注射器组装成新的实验装置并用于实验,可借助四氯化碳起到隔离溶液的作用,从而营造无氧环境。从实验效果看,该实验装置不仅可排除其内部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实现尾气的绿色化处理,还可以同时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便于对比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实现了实验的一体化。
-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浓、稀硝酸
氮氧化物
一体化
绿色化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新设计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贺紫柠
李忠恒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69,76,共4页
-
基金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探究”(项目编号:CJF19090)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通过分析现行不同版本的教材及相关文献中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定制的玻璃仪器、注射器和翻口塞等常见的实验器材对该反应的装置进行重新设计。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不仅具有反应可控、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等特点,还解决了装置中残留有毒气体而导致的污染问题,体现了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
-
关键词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
污染问题
实验改进
氧化还原反应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1
- 6
-
-
作者
余新红
白永丽
陈永忠
李耀军
-
机构
岷县第一中学
清水县一中
-
出处
《化学教与学》
2014年第10期92-92,95,共2页
-
基金
甘肃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施研究”(GS[2014]GHBZ070)子课题“高中化学人教版现行教材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的成果之一
-
文摘
通过分析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将两个实验进行有效整合一体化设计,可节约药品,缩短实验时间,便于课堂操作,实验现象明显且便于对比反应后溶液颜色的不同和气体颜色的不同,同时在操作上也具有了可控性。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一体化
实验设计
螺旋状铜丝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稀、浓硝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4
- 7
-
-
作者
谭宗俊
唐松林
-
机构
四川成都大学附属中学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中学
-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2004年第4期57-57,共1页
-
-
关键词
高中
化学教材
铜
稀硝酸
浓硝酸
演示实验
改进方法
密闭容器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浓、稀硝酸跟铜反应比较实验新设计
被引量:3
- 8
-
-
作者
熊言林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2年第7期38-39,共2页
-
-
关键词
稀硝酸
铜
比较实验
浓硝酸
化学反应
中学化学
实验设计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用一次性塑料手套改进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对比实验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许国霞
蔡俊
-
机构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
出处
《化学教与学》
2012年第1期86-86,24,共2页
-
文摘
一、设计意图
硝酸是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是高考重点考点,浓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对比实验的显著现象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分析苏教版必修一课本P100的演示实验,本人认为装置不轻便,另外有几点不足:
-
关键词
对比实验
稀硝酸
反应
一次性
套改
塑料
铜
设计意图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创新设计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谭云生
-
机构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6年第5期31-31,共1页
-
文摘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两个重要演示实验.由于按照教材上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有可能造成有毒气体泄漏,不利于环保,生成的一氧化氮(无色)极易被发生器中的空气氧化成二氧化氮(红棕色),从而影响对一氧化氮颜色的观察,不能对反应的进行加以有效的调控等缺点,许多同行对此设计了许多改进方法或装置,但从试用的情况来看,均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装置复杂、操作不便、药品用量大、不利于全班学生观察等。为了达到装置简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理念和科学思维的目标,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
关键词
实验装置
创新设计
稀硝酸
反应
中学化学教学
铜
二氧化氮
一氧化氮
有毒气体
演示实验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关于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物颜色的讨论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林铃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
出处
《中学化学》
2023年第5期30-31,共2页
-
文摘
在高中阶段,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是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和预想的一样,铜丝逐渐被稀硝酸溶解,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成了蓝色,如果把反应物中的稀硝酸换成浓硝酸,除了生成物中的气体从NO变成了NO2之外,其余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然而,溶液的颜色不再变成预期的蓝色,而是绿色。等待铜和浓硝酸反应结束,用蒸馏水稀释反应得到的溶液,可以观察到溶液又逐渐变回了蓝色。为什么铜和浓硝酸反应之后,溶液的颜色是绿色而不是蓝色?
-
关键词
反应生成物
浓硝酸
强氧化性
稀硝酸
高中阶段
NO2
铜与浓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装备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齐俊林
-
机构
唐山师范学院玉田分校 河北玉田
-
出处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年第1期26-27,共2页
-
文摘
指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分析了两实验的异同点,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一体化
实验
-
Keywords
copper and thick,thin nitric acid reaetion
integrated plant
experiment
-
分类号
G424.3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浓稀硝酸与铜反应一体化微型实验再改进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陈静琼
倪哓添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江西化工》
2013年第4期141-142,共2页
-
文摘
指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
关键词
一体化
微型实验
铜与浓
稀硝酸反应
-
分类号
O6-3
[理学—化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微量实验设计
被引量:6
- 14
-
-
作者
颜冬微
吴双桃
刘艺
黄沔铷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5,共3页
-
基金
韩山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
文摘
人教版教材中没有介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具体实验装置,鲁科版中该实验则存在难以控制反应速率、药品用量大、容易倒吸、不易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气体等弊端。采用微量实验一体化的方法,设计了2套微量化实验装置,并从操作便捷性、现象明显性和反应可控性等角度作了比较,最终确定了较优化的实验设计。
-
关键词
微量化实验
装置设计
铜
浓硝酸
稀硝酸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新设计
被引量:4
- 15
-
-
作者
赵立胜
李德前
-
机构
徐州市第三中学
徐州市西苑中学
-
出处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年第24期43-44,共2页
-
文摘
针对教科书上铜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实验存在的不足,重新设计了一套一体化的实验装置。新设计的实验方案,具有实验装置集成化、实验现象直观化、实验过程绿色化等特点。
-
关键词
高中化学
铜与浓
稀硝酸反应
一体化
集成化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改进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王芳芳
衷明华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
-
出处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41-41,共1页
-
文摘
浓、稀硝酸氧化性不同,通过进行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现象及反应产物的对比实验,加强学生对不同浓度的硝酸氧化性不同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关键词
铜
浓、稀硝酸
氧化性
微型实验
-
Keywords
copper
thick
thin nitric acid
oxidability
micro-scale experiment
-
分类号
O643.1
[理学—物理化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林燕吟
郑浩娟
-
机构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13年第29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常规实验教学当中,进行铜与浓、稀HNO3反应实验时,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常规的实验装置气密性不良,并没有尾气吸收装置,会出现NO2泄露,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并对师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
关键词
实验设计
稀硝酸
反应
一体化
微型
尾气吸收装置
铜
一氧化氮
-
分类号
G424.3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蔡奕红
衷明华
-
机构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13年第32期93-93,共1页
-
文摘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浓硝酸与铜反应非常剧烈,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二氧化氮,因此实验危险系数高,反应过程不易控制,且反应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微型化学实验是使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的化学实验,其化学试剂用量虽然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其实验效果可以达到精确、安全。
-
关键词
微型化学实验
反应过程
实验设计
稀硝酸
一体化
铜
高中化学
试剂用量
-
分类号
G424.3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张兴洲
-
机构
河北省廊坊市第七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08年第5期24-24,共1页
-
文摘
课本上的浓、稀硝酸与铜反应实验为一演示实验,它存在现象不明显(表现为:试管内有空气,很难看到无色气体,只能看到红棕色气体)和生成物会污染环境(敞开体系中产生的氮的氧化物均有毒,会污染空气)的缺点,故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
关键词
演示实验
稀硝酸
反应
铜
污染环境
氧化物
生成物
空气
-
分类号
G634.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绿色化设计
被引量:15
- 20
-
-
作者
谭文生
-
机构
攀枝花市第三高级中学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46,共2页
-
文摘
分析了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利用移液管作反应器,通过巧妙设计,使实验达到绿色环保、现象明显、操作简便和有效调控的目的。
-
关键词
铜与浓
稀硝酸反应
移液管
绿色化
实验设计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