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还原条件下有机物料对酸性土壤pH、铁形态和铜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朱玉祥 马良 +2 位作者 朱黎明 钱宏 谢荣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68,共4页
研究了添加有机物料对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在干湿交替一次以后土壤pH、铁的形态和对铜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料使得土壤pH升高,且随着有机物料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可使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 研究了添加有机物料对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在干湿交替一次以后土壤pH、铁的形态和对铜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有机物料使得土壤pH升高,且随着有机物料加入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可使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的pH分别上升1.55、0.8和1.33个pH单位。红壤和砖红壤中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增加,而水稻土中变化不大。在铜的平衡浓度为0.2 mmol/L时,添加有机物料培养可使水稻土、红壤和砖红壤铜的吸附量分别增加6.7、10.3和3.6 m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PH 铁铝氧化物 酸性土壤 铜吸附解吸
下载PDF
半焦负载锌锰铜吸附剂中温煤气脱硫行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仙荣 常丽萍 +2 位作者 鲍卫仁 樊保国 任秀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544-549,共6页
为了解决煤气中的H2S对其在后续利用中造成的设备腐蚀和催化剂失效等问题,必须在煤气利用之前将其中的H2S脱除。以半焦为载体,硝酸锌及其与不同比例硝酸锰、硝酸铜混合的双组分或三组分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加压浸渍法制备了热煤气中H2S精... 为了解决煤气中的H2S对其在后续利用中造成的设备腐蚀和催化剂失效等问题,必须在煤气利用之前将其中的H2S脱除。以半焦为载体,硝酸锌及其与不同比例硝酸锰、硝酸铜混合的双组分或三组分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加压浸渍法制备了热煤气中H2S精脱除用吸附剂。在固定床硫化装置上对各吸附剂的中温精脱硫性能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并借助XRD分析了含不同活性组分的吸附剂硫化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固定床硫化测试结果显示,加压浸渍法制备出的吸附剂在500℃时可将煤气中的H2S从500×10-6脱除到0.1×10-6以下(H2S脱除率大于99.98%);复合锌锰铜吸附剂Z20M4C6SC的穿透时间最长达到56 h,此时最大穿透硫容为13.84%。XRD结果显示,将Cu O添加到锌锰双组分吸附剂中,可以生成锌锰复合物Zn Mn O3,结合固定床硫化测试结果,说明Zn Mn O3的出现对脱硫反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锰铜吸附 半焦 加压浸渍法 硫容
下载PDF
含CO体系在载铜吸附剂上吸附动态性能(1)——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居沈贵 刘晓勤 +2 位作者 马正飞 姚虎卿 时钧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9年第6期92-97,共6页
采用动态法测定了含CO、CO2 、CH4 的单组分、二元、三元混合气体在负载铜吸附剂上的吸附动态数据,并对其传质机理作了定性分析,阐明了该体系的吸附动态特性,为动态模型的开发和吸附过程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铜吸附 吸附动态 多组分 一氧化碳
下载PDF
共沉淀法负载亚铜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脱除煤油中硫醇的研究
4
作者 明媚 陈煦 刘洁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44-48,共5页
使用超声波技术,以葡萄糖和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助剂,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将铜盐和铝盐混合溶液经水合肼还原后,制备出负载亚铜吸附剂20种,分别探讨了其对煤油中硫醇的吸附脱除性能,优选出制备负载亚铜吸附剂的理想实验条件.... 使用超声波技术,以葡萄糖和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助剂,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将铜盐和铝盐混合溶液经水合肼还原后,制备出负载亚铜吸附剂20种,分别探讨了其对煤油中硫醇的吸附脱除性能,优选出制备负载亚铜吸附剂的理想实验条件.并对负载亚铜吸附剂进行了SEM、XPS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煤油中硫醇的脱除率可达99.3800/,吸附动力学研究证明此吸附剂对硫醇的脱除可用二级吸附速率方程来描述,表观活化能Ea=-43.99 kJ/mol,吸附速度快,且以物理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负载亚铜吸附 硫醇 吸附动力学
下载PDF
载铜吸附剂和传统吸附剂在PSA-CO应用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封福蕾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07年第2期25-27,共3页
5A分子筛吸附剂和载铜吸附剂是目前国内PSA-CO装置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吸附剂,它们在吸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吸附原理,吸附原理的不同也造成了PSA装置操作条件的不同。本文将两种吸附剂的的应用操作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各自的使用特点。
关键词 吸附 铜吸附 吸附容量 吸附选择性
下载PDF
山竹皮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6
作者 林玮 朱庆 黄凯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以山竹果皮渣为原料,经过异丙醇脱色、碱性试剂活化制备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实验结果表明,pH值升高有利于山竹皮吸附剂吸附铜离子,最大吸附容量达1.5 molCu^(2+)/kg,且3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负载铜离子数量对吸附剂... 以山竹果皮渣为原料,经过异丙醇脱色、碱性试剂活化制备出吸附材料,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实验结果表明,pH值升高有利于山竹皮吸附剂吸附铜离子,最大吸附容量达1.5 molCu^(2+)/kg,且3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负载铜离子数量对吸附剂燃烧热分解的特征温度有显著影响,铜离子浓度低于2 mmol/L时,负载的铜离子数量增加,其开始热分解以及剧烈燃烧分解的温度点显著降低;铜离子浓度高于2 mmol/L后,其热分解温度特征值不再发生明显变化。铜离子在燃烧过程中扮演催化剂的作用,能有效促进燃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吸附 重金属废水处理 山竹皮 吸附 热分解温度 燃烧点 催化反应
下载PDF
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铜离子吸附性能
7
作者 孙博蓉 王志男 +2 位作者 吴炳燊 梁荣平 李丽萍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5,共8页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 针对传统水凝胶生成的聚合物网络通常为各向同性,存在机械强度差、刚度低等问题。本研究以巴沙木为原料,通过冰模板法和淬火法,在定向排列的脱木素纤维素骨架中构筑具有纤维取向的聚乙烯醇(PVA)微纳网络,构建用于高效吸附水中铜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PVA木基水凝胶(PWH),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万能力学试验机表征复合水凝胶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脱木质素工艺可以增加木质纤维的结晶度,PVA成功复合后保留了木材各向异性纤维骨架,脱木质素2 h的水凝胶(PWH-2)综合性能最优;PWH-2在5%应变下循环压缩80次后,样品能量损耗仅为0.022 8 MPa/mm,高度保持率高达97.37%,具有优异的抗压强度和弹性;PWH-2定向排列的多孔结构有助于铜离子在其内部迁移,提高吸附性能,在25℃、pH 5、铜离子质量浓度40 mg/L的模拟废液中,对铜离子的吸附率可达77.27%,经4次循环利用对铜离子的吸附率仍可达40.11%。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PWH-2吸附铜离子过程满足拟一级动力学模型,遵循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该研究为构建高效可持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高强度各向异性水凝胶提供理论参考,为生物质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基水凝胶 聚乙烯醇(PVA) 各向异性 离子吸附
下载PDF
凝胶法制备膨润土颗粒与吸附铜离子
8
作者 吴雪兰 张洋洋 +2 位作者 龙红明 王为奎 郝华龙 《山西化工》 2023年第3期1-3,18,共4页
为改善粉体膨润土成型条件,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借助海藻酸钠与氯化钙交联作用,制备了膨润土凝胶颗粒,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凝胶颗粒对Cu^(2+)在不同pH、投加量、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凝胶颗粒投加量为5... 为改善粉体膨润土成型条件,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借助海藻酸钠与氯化钙交联作用,制备了膨润土凝胶颗粒,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了凝胶颗粒对Cu^(2+)在不同pH、投加量、时间、温度和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凝胶颗粒投加量为50 g/L,pH为5.3,初始Cu^(2+)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90 min对Cu^(2+)去除率达90.06%。凝胶颗粒对Cu^(2+)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离子吸附 交联作用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影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的机制 被引量:21
9
作者 徐仁扣 肖双成 季国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38,共5页
采用平衡实验法研究了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对砖红壤吸附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铜的解吸实验探讨了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有机酸可以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与对照相比,有机酸体系中吸附的铜的解吸量高.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 采用平衡实验法研究了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对砖红壤吸附铜的影响,并通过吸附铜的解吸实验探讨了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有机酸可以增加土壤对铜的吸附量,与对照相比,有机酸体系中吸附的铜的解吸量高.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随体系pH值的增加而增大,约在pH4.3(水杨酸体系)或pH4.5(邻苯二甲酸体系)达最大,然后逐渐减小.土壤对有机酸的吸附量越高,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程度越大.有机酸可以通过形成表面三元络合物和改变土壤的表面电荷2种机制影响土壤对铜的吸附.水杨酸体系中铜的解吸增量与吸附增量的百分比在76%~89%之间,说明水杨酸主要是通过增加土壤表面的净负电荷量来增加铜的静电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有机酸 铜吸附 解吸
下载PDF
塿土表面铜吸附解吸的动力学特征及滞后效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48-250,共3页
采用间歇法发现土娄土及不同处理土样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吸附速率常数ka 呈 :土娄土 >去OM土娄土 >去Ca土娄土 >去Ca、OM土娄土 ;解吸过程符合两点位一级动力学方程 ,第一点位解吸速率常数kd1大于第... 采用间歇法发现土娄土及不同处理土样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吸附速率常数ka 呈 :土娄土 >去OM土娄土 >去Ca土娄土 >去Ca、OM土娄土 ;解吸过程符合两点位一级动力学方程 ,第一点位解吸速率常数kd1大于第二点位解吸速率常数kd2 ;各土样解吸速率常数的大小顺序与ka相反 ;吸附 解吸之间的滞后效应用ka/kd来衡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吸附 解吸 LOU土 滞后效应
原文传递
铜单原子吸附的石墨烯体系的结构与热力学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彩鑫 于海涛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217,281,共5页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单原子铜与石墨烯形成的吸附结构的相关性质。首先给出了吸附的几何结构,并讨论了相应的解离势能曲线。同时,也得到了不同吸附位置的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并估算了不同构型在常温下的热力学几率。此外,根据量子... 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单原子铜与石墨烯形成的吸附结构的相关性质。首先给出了吸附的几何结构,并讨论了相应的解离势能曲线。同时,也得到了不同吸附位置的结构的热力学稳定性,并估算了不同构型在常温下的热力学几率。此外,根据量子力学理论计算所给出的电子层次上的信息,分析了吸附体的态密度、前线轨道和差分电子密度,进而讨论了铜与石墨烯的轨道相互作用及成键方式。结合能数据表明,铜原子在石墨烯的桥位吸附得到的驻点结构是最稳定的,与中心位吸附结构的热力学几率比为762∶1,说明桥位吸附是占绝对优势的。电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桥位吸附体系中,材料仍然保持着与基底相似的导电性。此外,在铜/石墨烯桥位吸附体系中,碳的p轨道和铜的d轨道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是铜与石墨烯间成键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石墨烯 铜吸附 热力学稳定性 电子结构
下载PDF
污染底泥粒径分析与铜、锌吸附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贝荣塔 周跃 陈慧泉 《环境研究与监测》 2010年第4期3-6,15,共5页
该研究通过对矿区选矿废水污染河流的底泥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底泥粒径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铜、锌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底泥中各粒径质量分数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区别,但粒径间有显著的区别,其质量分数可分为3种类型。铜、锌吸附量随... 该研究通过对矿区选矿废水污染河流的底泥进行采样分析,探讨了底泥粒径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铜、锌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底泥中各粒径质量分数在垂直方向上无明显区别,但粒径间有显著的区别,其质量分数可分为3种类型。铜、锌吸附量随着污染底泥粒径的变小而增加,呈负相关关系,且锌吸附量与粒径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性水平。底泥中铜、锌吸附贡献率具有相似的特性,两条贡献率曲线几乎是重合的,呈"双峰型",最大吸附贡献率出现在粒径中值0.375mm处,粒径中值0.605mm处有一低谷。特别要强调的是,河流底泥铜、锌污染严重,清理底泥使河流免遭二次污染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污染底泥 铜吸附特性 吸附特性
下载PDF
废弃纤维板制备的活性炭对含铜离子废水的吸附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吴昱 张骥 +1 位作者 张立波 金小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20-123,共4页
以废弃纤维板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低成本的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来选择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处理200 mL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铜离子溶液时,活... 以废弃纤维板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低成本的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来选择处理含铜离子废水的工艺。同时研究了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用活性炭处理200 mL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铜离子溶液时,活性炭用量为65 g,温度为30℃,pH=5时,240 min后吸附就达到平衡,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性能最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Langmuir等温线更符合铜离子在活性炭中的吸附行为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纤维板 活性炭 离子吸附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仁扣 肖双成 李九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4-307,共4页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低分子有机酸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与有机酸的种类和土壤类型有关,柠檬酸和苹果酸能显著增加可变电荷土壤对铜的吸附,而草酸在低浓度下对铜吸附有一定的增加作用,...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低分子有机酸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吸附铜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酸对铜吸附的影响与有机酸的种类和土壤类型有关,柠檬酸和苹果酸能显著增加可变电荷土壤对铜的吸附,而草酸在低浓度下对铜吸附有一定的增加作用,随着草酸加入量的增加其主要表现为对铜吸附的抑制作用。有机酸主要通过与铜形成表面三元络合物来增加铜的吸附量,以这一机制吸附的铜不能为中性盐NaNO3交换而解吸,因此可以降低铜的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可变电荷 土壤吸附 吸附机理
下载PDF
菌龄对恶臭假单胞菌吸附铜离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志英 王磊 周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7期97-101,共5页
研究了菌龄对恶臭假单胞菌5-x(P.putida5-x)表面壁膜系统吸附Cu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细胞的壁膜对Cu2+吸附能力有显著差异,18h的最低,之后随着菌龄增加而上升,在36h达到最大.细胞壁膜的主要组分肽聚糖(PEG)层、外膜和内膜... 研究了菌龄对恶臭假单胞菌5-x(P.putida5-x)表面壁膜系统吸附Cu2+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细胞的壁膜对Cu2+吸附能力有显著差异,18h的最低,之后随着菌龄增加而上升,在36h达到最大.细胞壁膜的主要组分肽聚糖(PEG)层、外膜和内膜是细胞壁膜吸附Cu2+的主要场所.细胞壁膜的Cu2+吸附能力随菌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壁膜中的外膜、内膜与PEG层的含量以及外膜和内膜对Cu2+的吸附能力随菌龄的变化.细胞外膜的主要成分磷脂和脂多糖的含量,以及内膜的主要成分磷脂的含量随菌龄的变化是导致不同菌龄细胞外膜和内膜的Cu2+吸附能力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内膜 细胞外膜 肽聚糖(PEG)层 磷脂 蛋白质 脂多糖 离子吸附
下载PDF
悬浮接枝法制备PP-g-MAH纤维及其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清 杨浦东 +3 位作者 魏无际 黄健 姚晓红 连洲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0-243,共4页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对水体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Xyl)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考察了聚丙烯(PP)悬浮法接枝马来酸酐(MAH)反应中各反应条件和原料组份对接枝率的影响。当反应条件... 研究了聚丙烯悬浮接枝马来酸酐及其对水体中铜离子的吸附效果。以水为分散介质,二甲苯(Xyl)为界面剂,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考察了聚丙烯(PP)悬浮法接枝马来酸酐(MAH)反应中各反应条件和原料组份对接枝率的影响。当反应条件为PP∶MAH∶TBPB∶Xyl=100∶5∶4.7∶23,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4h时,产物接枝率为1.38%。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PP-g-MAH纤维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以及不同铜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悬浮接枝 离子吸附
下载PDF
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许智华 张道方 陈维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对活性炭的结构变化进行BET和TEM表征分析,研究纳米铁负载前后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p H值、起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 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沉淀法制备纳米铁/活性炭新型材料,对活性炭的结构变化进行BET和TEM表征分析,研究纳米铁负载前后活性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能力以及p H值、起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其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纳米铁成功负载于活性炭上,随着p H值的增加,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当p H=6时,纳米铁/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为18.73 mg/g,与活性炭相比提高了150%。新型材料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对铜离子的吸附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由于负载的纳米铁阻碍了铜离子向材料表面扩散,其吸附速率仅为0.002 g/(mg·min),与活性炭相比下降了60%左右。新型材料再生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铁 活性炭 重金属 离子吸附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鲤鱼鳃部对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的吸收 被引量:3
18
作者 龙爱民 潘波 +3 位作者 徐福留 李本纲 曹军 陶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640-1644,共5页
在水相溶解态铜浓度和高岭土吸附态铜浓度保持不变 ,p H和高岭土粒径不同条件下 ,研究了鲤鱼鱼鳃对铜的吸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 ,吸附态铜的存在增加了鱼鳃吸收。鳃对铜的吸收随 p H增加而递增 ,随高岭土粒径减少而递增。利用 MIN... 在水相溶解态铜浓度和高岭土吸附态铜浓度保持不变 ,p H和高岭土粒径不同条件下 ,研究了鲤鱼鱼鳃对铜的吸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 ,吸附态铜的存在增加了鱼鳃吸收。鳃对铜的吸收随 p H增加而递增 ,随高岭土粒径减少而递增。利用 MINTEQA2软件分析了不同实验条件下鱼鳃微环境中铜的形态分布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鳃部 高岭土颗粒 吸附 PH 粒径 重金属 吸收
下载PDF
用铜离子吸附量评价头发受损程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若男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0-402,共3页
改进了用铜离子吸附量来评价头发受损程度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测试时间大大缩短.通过与传统测试头发强度的方法相对照,证明铜离子吸附量与头发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5.用该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测... 改进了用铜离子吸附量来评价头发受损程度的方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测试时间大大缩短.通过与传统测试头发强度的方法相对照,证明铜离子吸附量与头发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5.用该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测试,测定值与用回归方程得到的计算值相近.通过测定不同烫发次数头发的铜离子吸附量,将头发受损程度人为划分为3个级别,当头发对铜离子吸附量在4.800×10-2mol·L-1·g-1~6.720×10-2mol·L-1·g-1时,定为轻度损伤,当头发对铜离子吸附量在6.720×10-2mol·L-1·g-1~8.366×10-2mol·L-1·g-1时,定为中等损伤,当头发对铜离子吸附量达到8.366×10-2mol·L-1·g-1以上时,定为重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用制品 头发受损程度 离子吸附
下载PDF
产朊假丝酵母细胞和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能力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峰 张西平 +2 位作者 黄昆 向筑 王鄂生 《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2期62-64,共3页
通过比较产朊假丝酵母细胞与分离纯化的细胞壁对铜离子吸附能力差异,探讨了细胞壁在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胞壁吸附的铜离子量通常是细胞吸附量的50% 以上。说明细胞壁是酵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部位。
关键词 产朊假丝酵母 细胞壁 离子吸附 吸附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