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及周边地区早期的铜器 被引量:3
1
作者 毛卫民 李一鸣 王开平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公元前3000年及之前,中国多地出现了人工冶铜技术,进而制作出了红铜、白铜、黄铜、锡青铜、砷铜等不同化学成分的铜器。公元前3000年至前2000年期间,人工冶铜技术在中华文明地区以及周边更大范围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东亚文明地区相互扩散... 公元前3000年及之前,中国多地出现了人工冶铜技术,进而制作出了红铜、白铜、黄铜、锡青铜、砷铜等不同化学成分的铜器。公元前3000年至前2000年期间,人工冶铜技术在中华文明地区以及周边更大范围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东亚文明地区相互扩散。鉴于公元前2000年以前存在的地理、地质、气候等方面的阻隔,东亚文明区的人工冶铜技术难以受到来自西亚方面的影响。公元前1000年之后人类才逐渐掌握定量控制铜器化学成分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中国早期铜器多样化的化学成分应主要取决于各地所能获取的各自不同的铜矿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铜技术 东亚文明 定量控制 早期铜器 铜矿资源 锡青铜 中华文明 化学成分
下载PDF
秦国东周青铜器矿料来源研究
2
作者 张睿祥 欧秀花 朱思齐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 甘肃东部及关中地区是秦文化遗址分布的密集区,这一地区发现的秦国青铜器对于研究其风格、冶铸技术、矿料来源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已发表的礼县、凤翔、陇县、陈仓、秦陵等地秦国青铜器铅同位素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春秋时期,秦国青铜器矿料特征相近,主要来自大冶铜绿山、皖南沿江及小秦岭一带。春秋早、中、晚期表现出明显的交替,这一变化与中原及汉淮地区趋于同步。战国晚期秦陵出土青铜器的矿源不同于秦国其它遗址,这一时期矿料来源地与小秦岭一带关系密切。研究结论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与南方地区的楚国、曾国在青铜资源流通方面的交流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青铜器 铅同位素 历时性变化 矿料来源
下载PDF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3
作者 胡飞 闻磊 秦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纪南城 张大冢战国楚墓 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哲学视角下的商周青铜器纹饰研究
4
作者 齐秀芝 贺雪梅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 文章基于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符号学思想,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符号学系统,深入探讨青铜器纹饰的文化内涵和逻辑演变。从符号学视角,结合青铜器实际案例,分析纹饰的形式结构和符号系统。通过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阐述,揭示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青铜器纹饰的逻辑系统分析,突显其在礼器、容器等不同器类中的使用规则和文化内涵。强调母题与主题之间的关系,阐释青铜器纹饰的符号演变过程,并将其置于商周历史背景下进行深层次的哲学符号学解读。通过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青铜器纹饰的理解,还为维特根斯坦的符号学理论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符号学 铜器 纹饰 逻辑系统
下载PDF
中国古代发达的高温冶铜与古铜器的湮灭
5
作者 毛卫民 李一鸣 王开平 《金属世界》 CAS 2024年第4期44-48,共5页
自公元前五千纪以来,中国在人工冶铜所需的加热技术上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高温优势,并基于高温人工冶铜技术,以熔化成液态的方式高效率地生产优质金属铜或铜合金,然后再铸造成各种铜器或铜锭使用。在铜器时代结束前,足够高的冶铜温度使得... 自公元前五千纪以来,中国在人工冶铜所需的加热技术上一直保持着传统的高温优势,并基于高温人工冶铜技术,以熔化成液态的方式高效率地生产优质金属铜或铜合金,然后再铸造成各种铜器或铜锭使用。在铜器时代结束前,足够高的冶铜温度使得早期中国各地在铸造铜器时,不仅经常地重熔人工冶铜生产出来的半成品铜锭,而且还注重回收并重熔失效废弃的铜器、已成型的废品或低质量铜器、前期铸造产生的浇口和飞边等废料以及其他制造和使用铜器过程产生的边角料;甚至长期存在并不去冶炼新铜,只从事回收和重熔加工废旧铜器的铸造作坊。同时,还曾保有系统性地重熔敌对方被缴获的铜兵器行为。因此,高温技术优势和随之而来废旧铜器的系统性重熔加工,导致了大量早期铜器,尤其是铜工具的湮灭,以致在如今的冶金史研究中难以更多地仅注重或依靠发掘考古文物来再现和评判中国早期铜器的发展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文物 冶铜 高温技术 铜器 加热技术 铜合金 冶金史 重熔
下载PDF
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青铜器残片锈蚀层的科技分析
6
作者 李青会 袁仪梦 +1 位作者 谢尧亭 刘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8,共7页
本文选取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残片,联用了超景深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分析和面扫描技术对铜器残片的锈蚀层进行了综合表征。结果表明锈蚀层主要包含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等常见锈蚀产物,同时也识别... 本文选取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西周时期青铜器残片,联用了超景深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分析和面扫描技术对铜器残片的锈蚀层进行了综合表征。结果表明锈蚀层主要包含孔雀石、赤铜矿、蓝铜矿等常见锈蚀产物,同时也识别出有害的含氯锈蚀产物,获取了不同的孔雀石结晶形态,探讨了锈蚀进程的复杂性及其与埋藏环境的关系。本文为理解青铜器锈蚀层提供了新视角,展示了综合科技表征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腐蚀 锈蚀层分析 拉曼光谱分析 X射线荧光光谱
下载PDF
由义尊与义方彝等周初铜器论及西周早期年代
7
作者 朱凤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 近年新见义尊、义方彝是一组商人大族■族贵族义受武王赏赐后所作的青铜器,同组还有一件圆鼎和两件方鼎。西周初年的义器铭文中的闰月历日可为武王克商年的判定提供参考。何尊与新见的贝毳尊卣、德方鼎等器均述成王迁宅于成周之事,迁宅至迟于成王五祀三月已完成。铭文中有“新邑”一词的青铜器,年代均应早于何尊所铭成王五祀。新出青铜器使得西周早期诸王年代的考订已突破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定年限,武王克商年有必要再重新考虑。以周初诸王在位王年,向前可推拟武王克商之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二年计,武王克商应为公元前1076年。以成王在位三十七年计,则武王克商年是公元前108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初铜器 何尊 武王克商年 西周早期王年
下载PDF
馆藏青铜器上的巴蜀符号研究与鉴赏
8
作者 庞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1-4,共4页
巴蜀符号主要发现在东周时期巴蜀青铜兵器、青铜工具和青铜印章上。文章依据不同载体,分析了巴蜀符号的特征与演变。不同功能的器物上的巴蜀符号类型差异明显,当时人们使用这些符号时有明确的区分,说明它们的性质、功能应该有所区别。... 巴蜀符号主要发现在东周时期巴蜀青铜兵器、青铜工具和青铜印章上。文章依据不同载体,分析了巴蜀符号的特征与演变。不同功能的器物上的巴蜀符号类型差异明显,当时人们使用这些符号时有明确的区分,说明它们的性质、功能应该有所区别。通过对馆藏巴蜀符号青铜器的年代、符号类型、组合规律等进行梳理,以求进一步丰富长江文明、巴蜀文化内容。在战国巴蜀地区,无论巴人还是蜀人都采用一种较原始的符号记事方法,史学界称其为巴蜀符号。虽然,关于其性质还有着较多争议,但这些神秘的符号对认知中华文化的区域类型特点及巴蜀文化交流与融合情况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近年来系统整理了馆藏文物上的巴蜀符号,现将部分成果公布,在供大家鉴赏同时,希望增强学界对巴蜀符号的关注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铜器 巴蜀符号 研究与鉴赏
下载PDF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中国青铜器概述”的教学建设与探讨
9
作者 李海群 《品位·经典》 2024年第9期146-149,共4页
高等学校通识类课程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国青铜器概述”课程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进步空间。如推进课程教材建设、提升教学方法与手段、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通识课程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 通识类课程 中国青铜器概述 课程思政 教学建设
下载PDF
化学视角下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
10
作者 郎钰双 《炎黄地理》 2024年第6期157-159,共3页
文章从化学的角度切入,探讨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问题。通过对青铜器的材质特性、腐蚀机理方面的分析,进一步针对青铜器保护的化学方法,包括缓蚀剂的应用、表面处理技术等进行具体详解。同时,探讨了青铜器修复过程中的化学材料和技术,进... 文章从化学的角度切入,探讨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问题。通过对青铜器的材质特性、腐蚀机理方面的分析,进一步针对青铜器保护的化学方法,包括缓蚀剂的应用、表面处理技术等进行具体详解。同时,探讨了青铜器修复过程中的化学材料和技术,进一步论证了化学保护与修复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文章旨在为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器修复 保护与修复 铜器保护 化学材料 材质特性 文化遗产 表面处理技术 腐蚀机理
下载PDF
四川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器浅蓝色粉末状腐蚀产物的科学分析
11
作者 刘瀚文 谢振斌 +4 位作者 郭建波 任俊锋 肖庆 刘建宇 曲亮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针对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物表面作为特征存在的浅蓝色粉末状锈蚀物,综合利用显微拉曼光谱仪与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认知与补充。研究结果显示:三星堆特征的浅蓝色粉状锈主要组... 针对三星堆遗址三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器物表面作为特征存在的浅蓝色粉末状锈蚀物,综合利用显微拉曼光谱仪与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在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认知与补充。研究结果显示:三星堆特征的浅蓝色粉状锈主要组成为非晶态Sn化合物掺杂有部分孔雀石与碳酸铅,浅蓝色粉状锈表面存在白色的白铅矿与磷氯铅矿。根据存在形式不同,浅蓝色粉状锈存在三种分层状态。其中磷氯铅矿的形成与三星堆遗址中埋藏的大量象牙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铜器 粉状锈蚀产物 锡腐蚀物
下载PDF
应用铜器对维医特地硬(涂油)治疗白癜风疗效的影响观察
12
作者 左丽比亚·阿不都热依木 布沙拉木·卡的尔 +3 位作者 阿依加玛利·阿不都沙拉木 拉比巴·热斯巴依瓦 阿牙提汗·苦斗拉 阿衣古丽·买买提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 观察采用铜器按摩的护理技术对维医特地硬(涂油)治疗白癜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基线用药相同的基础上,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铜器按摩的护理技术对维医特地硬(涂油)治疗白癜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1日—2021年9月3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收治的白癜风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2组基线用药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的特地硬操作按摩用铜器进行,对照组用手进行,2组均治疗1次/d,20 min/次。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4天白癜风白斑面积、白癜风色素面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治疗第24天,2组白癜风白斑面积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癜风白斑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4天,2组白癜风色素面积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癜风色素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肌肉疼痛1例;其余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 用铜器按摩特地硬操作方法治疗白癜风对白癜风白斑面积、白癜风色素面积的改善效果及疗效均优于用手按摩特地硬操作方法,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地硬 铜器 护理技术 白癜风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楚式青铜器的当代文创设计转化研究
13
作者 闫政旭 万岱妍 +2 位作者 鲍蕊 汪晓玥 张荣红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3期97-104,共8页
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出了灿烂的文化,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造物智慧积淀出独树一帜的物质文化遗存与制器思想,而各类器物中尤以青铜器的成就最高。本文基于此,分析归纳了楚式青铜器的三种文创设计转化方法:器形纹饰的... 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出了灿烂的文化,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造物智慧积淀出独树一帜的物质文化遗存与制器思想,而各类器物中尤以青铜器的成就最高。本文基于此,分析归纳了楚式青铜器的三种文创设计转化方法:器形纹饰的提取与凝练、历史典故的解读与应用和文物活化的转换与诠释,阐述具体产品的显性特点以及深层的文化内核,对其设计转化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传统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激发更多设计人才创造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文创产品,拉近广大人民群众与文物的距离,并从中体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青铜器 楚文化 文化创意 设计转化
下载PDF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精品青铜器介绍(待续)
14
作者 胡春良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3年第2期67-70,共4页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青铜器多出土于窖藏,数量多,精品多,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斑斓画卷。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囊括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各个时期的精品,不仅是青铜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冶金铸造...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青铜器多出土于窖藏,数量多,精品多,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斑斓画卷。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囊括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各个时期的精品,不仅是青铜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冶金铸造史重要的科技史料,本文选取部分青铜器从青铜器的规格、形制、铭文以及文化特征等方面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 古代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 铜器规格 铜器形制 铜器铭文
下载PDF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精品青铜器介绍(续前)
15
作者 胡春良 《铸造设备与工艺》 2023年第3期66-72,共7页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青铜器多出土于窖藏,数量多,精品多,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斑斓画卷。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囊括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各个时期的精品,不仅是青铜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冶金铸造... 陕西出土的青铜器在中国青铜器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青铜器多出土于窖藏,数量多,精品多,构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斑斓画卷。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囊括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各个时期的精品,不仅是青铜文明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冶金铸造史重要的科技史料,本文选取部分青铜器从青铜器的规格、形制、铭文以及文化特征等方面予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 古代青铜器 商周青铜器 铜器规格 铜器形制 铜器铭文
下载PDF
石家墓地出土铜器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
16
作者 邹子婕 王永安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宪子”鬲是石家墓地首次发现的有铭青铜礼器,通过考证可知石家人群早期很可能来自于千河流域及其附近。“梁伯”戈是石家墓地发现的第三件有铭戈,属于梁国之器,极有可能是梁灭国后经秦人之手辗转至石家墓地。
关键词 石家墓地 铜器 “宪子”鬲 “梁伯”戈
下载PDF
基于CT无损检测的脆弱青铜器腐蚀评估
17
作者 李磊 席晓琦 +8 位作者 陈卓 韩玉 赵洪枫 王春晖 陈家昌 黄霞 王鑫光 陈俊英 闫镔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5期585-593,共9页
目前对脆弱青铜器的分析主要依赖于对样品横截面、表面等二维层面的研究,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CT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可以对青铜器的内部结构、腐蚀情况、腐蚀分布等作出更详细的表... 目前对脆弱青铜器的分析主要依赖于对样品横截面、表面等二维层面的研究,如光学和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CT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可以对青铜器的内部结构、腐蚀情况、腐蚀分布等作出更详细的表征和检测。本文从青铜器腐蚀定性观测、青铜器腐蚀分层提取、青铜器腐蚀特征提取与分析等方面,通过分析脆弱青铜器的CT成像结果,实现对脆弱青铜器中内部腐蚀进行分析、定位和测量,为脆弱青铜器的腐蚀评估与保护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验证CT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CT 青铜保护 铜器腐蚀评估
下载PDF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126出土铜器科学分析
18
作者 郁永彬 陈丽新 +1 位作者 陈建立 陈坤龙 《文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 本文通过科技检测手段对叶家山M126出土铜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分析的10件器物中,有7件为铅锡青铜制成,包括6件容器和1件兵器,有3件锡青铜,全部为容器。这批铜器制作采用块范铸造工艺。祖己爵M126:16为一件商代器物。其他器物分属A类和C类普通铅的范畴。其他族属铭文铜器中,一部分器物使用了与曾国铜器相同或相似的矿料,另一部分器物与曾国铜器使用的矿料不同,体现了西周早中期青铜物料流通信息,部分以器物组的形式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考古 叶家山墓地 西周铜器 铅同位素比值
下载PDF
明清时期清供图中青铜器的技法表现研究
19
作者 张芸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2期73-83,共11页
在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艺术市场的繁荣。清供图能够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和文人高尚的品格,青铜器常常作为插花容器出现在清供图中,而深受文人阶层和市民阶层的喜爱。这个时期,撞水撞色、全形... 在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大量增加,导致艺术市场的繁荣。清供图能够表达吉祥美好的寓意和文人高尚的品格,青铜器常常作为插花容器出现在清供图中,而深受文人阶层和市民阶层的喜爱。这个时期,撞水撞色、全形拓以及光影表现等新技法开始运用于画面。撞水撞色技法为描绘青铜器的锈色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增强了青铜器的层次感和艺术韵味,塑造了虚实交错的视觉感受。全形拓技法通过精确地描绘青铜器的形貌、质感和铭文,展现了历史的古雅品味。光影的巧妙运用使得青铜器和花卉在画面中更加生动立体,并突出其真实感。这些技法在明清时期是一种创新,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供图 铜器 技法 艺术表现
下载PDF
数字语言赋能青铜器对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
作者 王晓燕 王丰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文章旨在研究陕西宝鸡青铜器文化的数字语言赋能对外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传播技术限制与传播方式陈旧以及市场与受众认知等问题制约了青铜器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尊原则重要素... 文章旨在研究陕西宝鸡青铜器文化的数字语言赋能对外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通过研究发现,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传播技术限制与传播方式陈旧以及市场与受众认知等问题制约了青铜器文化的国际传播。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尊原则重要素、数字技术与翻译相结合和多行业合作等对策方法。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高文化翻译准确性,增强青铜器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国青铜器在国际上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语言 文化翻译 铜器文化 对外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