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型添加剂摩擦修复作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姜秉新 陈波水 董浚修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0-52,共3页
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实际应用试验考察了铜型添加剂的摩擦修复作用,结果表明:铜型添加剂在摩擦条件下可在表面生成单质铜,随着负荷和温度升高,铜微粒、铁的磨损微粒、铜铁合金相互熔合扩散共晶焊接在摩擦面上形成修复膜.对梯级负荷1600N时... 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实际应用试验考察了铜型添加剂的摩擦修复作用,结果表明:铜型添加剂在摩擦条件下可在表面生成单质铜,随着负荷和温度升高,铜微粒、铁的磨损微粒、铜铁合金相互熔合扩散共晶焊接在摩擦面上形成修复膜.对梯级负荷1600N时修复膜的厚度进行了估算,并建立了修复膜的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型添加剂 修复膜 摩擦修复作用 磨损
下载PDF
铜型抗菌沸石的合成与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甘舸 肖士民 +1 位作者 曾光明 韦瑞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6-39,共4页
介绍液固、固相离子交换法将沸石与具有抗菌性能的铜离子合成抗菌沸石 ,用正交法确定了两种方法的较佳条件 ,并进行比较 .尝试利用微波加热法合成抗菌沸石 ;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微波加热 船舶防污漆 铜型抗菌沸石
下载PDF
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高科 余国文 +1 位作者 周传斌 刘颖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648,共3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将抗菌铜离子与钠基蒙脱石合成抗菌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溶液浓度、pH值及反应时间等对合成抗菌材料中铜离子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较佳反应条件为:CuCl2溶液的浓度0 1mol·L...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将抗菌铜离子与钠基蒙脱石合成抗菌层状硅酸盐材料。研究了溶液浓度、pH值及反应时间等对合成抗菌材料中铜离子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合成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较佳反应条件为:CuCl2溶液的浓度0 1mol·L-1,在自然pH值下反应约1h。实验还测定抗菌层状硅酸盐的抗菌性能: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性能良好,但抗霉菌性能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 液相离子交换法 抗菌性能
下载PDF
铜型蛭石抗菌剂中Cu^(2+)的赋存状态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博文 于淑会 +1 位作者 鲁安怀 万朴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5-499,503,共6页
利用天然矿物蛭石的阳离子交换特点 ,通过离子交换法将Cu2 + 植入到蛭石中 ,制得铜含量高达 5 .5 %(相当于蛭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 80 %)、具良好抗菌性能的铜型蛭石。经XRD、TEM、AAS分析 ,结合晶胞参数及晶体化学式的计算 ,铜型蛭石的XR... 利用天然矿物蛭石的阳离子交换特点 ,通过离子交换法将Cu2 + 植入到蛭石中 ,制得铜含量高达 5 .5 %(相当于蛭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 80 %)、具良好抗菌性能的铜型蛭石。经XRD、TEM、AAS分析 ,结合晶胞参数及晶体化学式的计算 ,铜型蛭石的XRD特征值更接近于标准的Mg -蛭石 ,这与Cu2 + 与Mg2 + 半径相近、电价相等的特点相符合。Cu2 + 部分以水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蛭石层间 ,部分进入八面体中以六次配位的形式存在。铜型蛭石的a0 和b0 值无明显变化而c0 值略有减小 ,这对于Cu2 + 的稳定是有利的。上述各特点有利于铜型蛭石抗菌剂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型蛭石 抗菌剂 离子 赋有状态 离子交换法 晶胞参数
下载PDF
铜型亚硝酸还原酶的电子传递模式及催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朝松 李春强 +1 位作者 廖文彬 彭明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36-1142,共7页
亚硝酸还原酶(NiRs)是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酶,它使NO2?转变成NO,减轻了水体中的氮污染。根据辅基的不同,NiRs分为血红素cd1型亚硝酸还原酶(cd1-NiRs)和铜型亚硝酸还原酶(Cu-NiRs)两种。Cu-NiRs呈三聚体结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种类型... 亚硝酸还原酶(NiRs)是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酶,它使NO2?转变成NO,减轻了水体中的氮污染。根据辅基的不同,NiRs分为血红素cd1型亚硝酸还原酶(cd1-NiRs)和铜型亚硝酸还原酶(Cu-NiRs)两种。Cu-NiRs呈三聚体结构,每个单体都含有两种类型的铜原子,它们在酶催化过程中起着传递电子的重要作用。在催化过程中,Cu-NiRs中部分残基的结构变化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此文结合Cu-NiRs的最新研究成果,从整体上对其结构特点、电子传递过程及催化机理等研究作了系统地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型亚硝酸还原酶 电子传递 催化机理 生物脱氮
下载PDF
非水体系中磺酸铜型树脂对有机碱的配位吸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家政 史作清 范云鸽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43,共5页
研究了磺酸铜型树脂在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中对苯胺、N 甲基苯胺和N ,N 二甲基苯胺的吸附规律 ,并与水中的结果相对照 .树脂在正己烷中对苯胺等的吸附量最大 ,在乙醇、乙酸乙脂和水中依次减小 .在4种不同的介质中 ,树脂对苯胺的吸附... 研究了磺酸铜型树脂在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中对苯胺、N 甲基苯胺和N ,N 二甲基苯胺的吸附规律 ,并与水中的结果相对照 .树脂在正己烷中对苯胺等的吸附量最大 ,在乙醇、乙酸乙脂和水中依次减小 .在4种不同的介质中 ,树脂对苯胺的吸附均表现出相同的吸附选择性 ,即对苯胺的吸附亲合性最大 ,N ,N 二甲基苯胺最小 .在不同的介质中 ,树脂对苯胺的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 ,并计算了在不同介质中对苯胺吸附的吸附焓 .在水中 ,吸附速率最高 ,在乙醇、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体系 磺酸铜型树脂 有机碱 配位吸附 吸附选择性 苯胺 吸附焓 分离
下载PDF
充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在铜型铸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安阁英 孙逊 +2 位作者 苏仕方 齐笑冰 王君卿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7-22,27,共7页
考虑到大部分铸件充型过程均处于湍流状态 ,将工程湍流模式用于液态金属的流动和传热计算 ,并与层流计算结果、基准试验以及铜型压缩机灰铁铸件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计算结果之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简要介绍了相应的数值算法以... 考虑到大部分铸件充型过程均处于湍流状态 ,将工程湍流模式用于液态金属的流动和传热计算 ,并与层流计算结果、基准试验以及铜型压缩机灰铁铸件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分析了计算结果之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简要介绍了相应的数值算法以及在流体自由表面处理方法上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 ,对铸件充型之后的凝固过程也进行了模拟计算且与现场试验作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铜型俦件 层流
下载PDF
铜型抗菌硅藻土的合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红艳 李清涛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9期20-22,共3页
以多孔非金属矿物硅藻土为载体,通过离子交换与吸附制备铜型抗菌剂。实验重点探索了反应温度、时间、交换离子浓度、固液比等影响因素对硅藻土载铜量的影响。
关键词 硅藻土 铜型抗菌剂 离子交换
下载PDF
铜型抗菌沸石的合成(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甘舸 肖士民 丁宁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02年第5期30-33,共4页
用液相、固相离子交换法将沸石与具有抗菌性能的铜离子合成抗菌沸石。用正交法确定了两种方法的较佳条件 ,并进行了比较。液相、固相离子交换法合成铜型抗菌沸石的较佳条件为硫酸铜浓度为 0 .1mol·L- 1 ,硫酸铜用量为 0 .0 2mol;... 用液相、固相离子交换法将沸石与具有抗菌性能的铜离子合成抗菌沸石。用正交法确定了两种方法的较佳条件 ,并进行了比较。液相、固相离子交换法合成铜型抗菌沸石的较佳条件为硫酸铜浓度为 0 .1mol·L- 1 ,硫酸铜用量为 0 .0 2mol;温度分别为 60℃和 5 5 0℃ ,反应时间分别为 4h和 1h。尝试利用微波加热法合成抗菌沸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 微波加热 铜型抗菌沸石 合成
下载PDF
铜型添加剂摩擦修复作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姜秉新 陈波水 董浚修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75-477,480,共4页
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实际应用试验,考察了铜型添加剂的摩擦修复作用,结果表明:铜型添加剂在摩擦条件下可在表面生成单质铜,随着负荷和温度升高,铜微粒、铁的磨损微粒、铜铁合金相互熔合扩散共晶焊接在摩擦面上形成修复膜。对梯级负荷... 通过实验室实验和实际应用试验,考察了铜型添加剂的摩擦修复作用,结果表明:铜型添加剂在摩擦条件下可在表面生成单质铜,随着负荷和温度升高,铜微粒、铁的磨损微粒、铜铁合金相互熔合扩散共晶焊接在摩擦面上形成修复膜。对梯级负荷1600N时修复膜的厚度进行了估算,并建立了修复膜的作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型添加剂 修复膜 抗磨减摩 摩擦修复作用
下载PDF
汽车铸铁件铜型铸造技术
11
作者 陈勉己 《汽车科技》 1995年第2期12-14,共3页
替代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的铜型铸造(即QC技术)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应用在汽车转向节的铸件制造中,不但可以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使铸件金相组织细化,材质性能提高,从而有利于零件的轻量化,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降... 替代传统的砂型铸造工艺的铜型铸造(即QC技术)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应用在汽车转向节的铸件制造中,不但可以提高铸件的尺寸精度,使铸件金相组织细化,材质性能提高,从而有利于零件的轻量化,而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运用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铸造 铸造 铜型 转向节 铸铁件 汽车
下载PDF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12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潜力评价
下载PDF
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13
作者 周小深 刘文元 +7 位作者 单思齐 陈娟 张安顺 谢桂青 林新仁 饶东平 王虎 林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88,共19页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 特提斯成矿带是全球三大成矿带之一,阿普塞尼(Apuseni)-巴纳特(Banat)-蒂莫克(Timok)-斯雷德诺戈里斯基(Srednogorie)岩浆成矿带(ABTS多金属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带西缘,由阿普塞尼–巴纳特铁铜铅锌矿集区、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和斯雷德诺戈里斯基铜金矿集区组成,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塞尔维亚蒂莫克铜金矿集区作为ABTS多金属成矿带经济意义巨大的矿集区之一,总结该地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下一步的找矿勘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及其典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总结了矿集区成矿规律与动力学背景。蒂莫克铜金矿集区典型矿床形成时代集中在88~78 Ma之间,成矿作用历时10 Ma左右,矿集区内成矿作用时代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年轻的趋势。矿集区中典型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如马伊丹佩克矿床、克里韦利矿床和瓦利亚斯特尔茨矿床)和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如博尔矿床和丘卡卢佩吉矿床),这些矿床以铜金矿化为主。矿床类型、矿化特征及矿体埋深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区域上新生代右旋构造在矿集区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及成矿后不均匀剥蚀有关。根据矿集区典型矿床的矿化类型及矿体埋深海拔标高的变化趋势,认为矿集区北部—西北部和丘卡卢佩吉矿床东南部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成矿带 塞尔维亚 蒂莫克金矿集区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斑岩金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下载PDF
安徽庐枞矿集区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中硒、碲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研究
14
作者 张亮 王世伟 +5 位作者 范裕 周涛发 许龙 江涧 王延明 涂文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3-676,共14页
硒和碲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硒和碲通常很难形成独立矿床,目前全球大部分硒和碲来自斑岩型铜金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之一,前人虽然对成矿带内... 硒和碲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在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硒和碲通常很难形成独立矿床,目前全球大部分硒和碲来自斑岩型铜金矿床。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成矿带之一,前人虽然对成矿带内矽卡岩型矿床中伴生关键金属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对成矿带内斑岩矿床中关键金属的赋存状态、分布和富集规律尚关注较少。本次工作以成矿带内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矿床不同深度、不同类型的岩矿石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全岩化学分析、TIMA及矿物原位LA-ICP-MS微量成分测试等分析技术方法对矿床中硒和碲等关键金属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溪矿床中硒和碲元素发生显著富集,与主成矿元素铜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估算矿床中伴生硒资源量约为1196t、碲资源量约为96.6t,其中硒达到大型规模,具有潜在利用价值。与成矿带内其他典型矽卡岩矿床(包括斑岩-矽卡岩矿床)相比,沙溪斑岩型矿床中硒和碲的含量明显偏低,这可能是深部成矿岩浆演化过程的差异导致的。矿床中有91.64%的硒、87.48%的碲是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沙溪矿床硒、碲与主成矿元素铜和金的富集规律一致,流体混合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可能是硒和碲的主要的沉淀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和碲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斑岩金矿床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阿根廷西北部米纳皮基塔斯地区斑岩型铜金矿找矿调查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汉武 赵宇浩 +2 位作者 方针 郑璐 朱意萍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93,共12页
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 阿根廷西北部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带是南美安第斯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发育斑岩型铜金矿,是阿根廷最主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区,但该区交通差、地形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多样,极大地影响了地质找矿的进展。以阿根廷西北部胡胡伊省的米纳皮基塔斯地区为研究区,以ETM+卫星影像为数据源,进行环形构造、菱形构造、深大断裂和破碎带的遥感解译;基于Aster遥感影像数据开展了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分析。结果显示,铝羟基类蚀变矿物组合和铁染蚀变矿物异常区与主要控矿构造较一致,通过分析认为该区域成矿条件优越。在此基础上,结合斑岩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等资料,建立该地区遥感地质找矿模型,划分出了重要找矿远景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对阿根廷西北部地区的找矿调查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根廷 ETM+ ASTER 蚀变异常信息提取 斑岩金矿
下载PDF
秘鲁Morococha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找矿方向
16
作者 郭维民 姚春彦 +3 位作者 曾敏 杨宪涛 王天刚 刘君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8-1172,共15页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Morococha矿区位于秘鲁中部Yali穹隆北段,由中心部位的Toromocho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外围铅锌银金多金属矿脉组成。区内主要构造为北西向Morococha背斜,地层主要为二叠纪—三叠纪Mitu群火山碎屑岩、侏罗纪Pucara群碳酸盐岩、早白垩世Goyllarisquizga群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区中新世岩浆活动主要为中中新世不含矿的闪长质侵入岩(14.3~14.1 Ma)和晚中新世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和长石斑岩岩株(9.4~7.7 Ma)。Morococha岩浆-热液系统(8.5~7.2 Ma)是其形成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成矿的原因之一,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在斑岩型矿化之后约0.5 Ma,受区域构造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金属分带特征,中心斑岩区域为富铜矿石,而远离斑岩区出现更多的富铅锌银矿石。秘鲁中部中新世成矿带分布着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脉状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总结近年来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多金属矿床都属于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是秘鲁中部重要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钼矿床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成矿作用 秘鲁
下载PDF
中条山古元古代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钴来源及富集过程 被引量:9
17
作者 邱正杰 范宏瑞 +1 位作者 杨奎锋 李麟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9-1029,共11页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 赋存在石墨片岩和大理岩内的山西中条山沉积岩容矿型铜钴矿床,其矿化类型为细脉浸染状和热液脉状,与中非铜矿带的钴矿床非常相似。本文以关键金属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中条山矿集区钴矿成因研究近年来取得的重要进展。获得以下主要认识:(1)钴富集形成热液脉状矿化发生在造山抬升阶段,时间为~1.82Ga,而不是在沉积成岩阶段直接富集成矿;(2)黄铁矿原位Fe-S同位素揭示硫化有机质页岩是钴成矿的重要矿源层;(3)蒸发岩在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高温、高盐、强氧化性流体是钴释放-迁移的关键介质;(4)热液白云石化导致流体pH升高和石墨片岩“褪色”反应导致流体氧逸度降低促进含钴硫化物的沉淀。基于上述认识,建立沉积-变质两阶段钴富集过程模型解释赋存在变沉积岩内的钴矿成因,它不同于经典的沉积岩容矿型层状铜钴矿床成矿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岩容矿钴矿床 造山变质作用 钴来源 钴富集 中条山地区
下载PDF
广东圆珠顶斑岩型铜钼矿床蚀变及元素迁移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振文 梁志鹏 +3 位作者 庄文明 周永章 牛佳 李出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9,共15页
圆珠顶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钦杭结合带南段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为查明成矿过程中的围岩蚀变作用及元素迁移特征和研究成矿物质的沉淀机制,对圆珠顶铜钼矿床蚀变与矿化进行了岩相学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 圆珠顶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钦杭结合带南段发现的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为查明成矿过程中的围岩蚀变作用及元素迁移特征和研究成矿物质的沉淀机制,对圆珠顶铜钼矿床蚀变与矿化进行了岩相学研究,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围岩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圆珠顶矿床围岩蚀变以花岗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划分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绢英岩化带三个蚀变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黑云母+钾长石+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石英+绢云母+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和绢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方解石。热液蚀变过程中,Al_(2)O_(3)、MgO、CaO、Na_(2)O、Th、U、Ta、Sr、Zr、Ni、Co等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迁出,K_(2)O、Cu、Mo等组分发生迁入,以黄铁绢英岩化带最为显著。热液蚀变作用与流体混合作用是Cu、Mo沉淀的主要机制,钼矿化与钾硅酸盐化蚀变关系密切,铜矿化与绢英岩化蚀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钼矿 围岩蚀变 元素迁移 圆珠顶 钦杭结合带
下载PDF
四川西昌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中沥青特征及与铜、铼富集成矿的关系
19
作者 陈榜巧 梁斌 +3 位作者 郝雪峰 唐屹 潘蒙 彭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8,共8页
四川西昌地区的米市中生代陆相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最近在盆地内下白垩统飞天山组(K_(1)f)中发现了与砂岩型铜矿伴生的铼。铜铼矿体赋存于飞天山组碎裂状、透镜状砂岩中,矿石中见有大量细脉状沥青分布。为探讨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床... 四川西昌地区的米市中生代陆相盆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最近在盆地内下白垩统飞天山组(K_(1)f)中发现了与砂岩型铜矿伴生的铼。铜铼矿体赋存于飞天山组碎裂状、透镜状砂岩中,矿石中见有大量细脉状沥青分布。为探讨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床(点)中有机质(沥青)对铜铼成矿的作用,对矿床(点)中矿石及沥青进行了矿相学、显微结构、红外光谱及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铜矿物呈它形粒状分布于沥青之中,与之形成交代结构;沥青具有较高的Cu、Re含量;沥青是由下伏三叠系白果湾组中的古油藏发生热裂解形成的,证实了铜铼矿床的形成与古油藏有机质具有密切的空间和成因关系。该类型矿床的发现,为铼等分散元素超常富集成矿研究提供了新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铼矿 稀散金属 有机质 沥青 超常富集 米市盆地
下载PDF
铜锰型催化剂对低浓度乙醇的催化燃烧性能
20
作者 杨曦怒 罗兰妮 +5 位作者 周敬懿 刘建英 何俊良 卓磊 黎云 于海晨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7-533,共7页
乙醇汽油车尾气中除了传统汽油车的三大常规污染物(CO、NO_(x)和HCs),还含有导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的醇醛类非常规有机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_(x)、MnO_(x)和CuMnO_(x)催化剂用于乙醇汽油车冷启动排放的低浓度乙醇的催化燃烧,同... 乙醇汽油车尾气中除了传统汽油车的三大常规污染物(CO、NO_(x)和HCs),还含有导致光化学烟雾和臭氧污染的醇醛类非常规有机物。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O_(x)、MnO_(x)和CuMnO_(x)催化剂用于乙醇汽油车冷启动排放的低浓度乙醇的催化燃烧,同时采用氮气吸附脱附技术(BET)、X射线衍射(XR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CuMnO_(x)催化剂对低浓度乙醇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为185℃时,CO_(2)产率可达86%,优于单一的CuO_(x)催化剂(约20%);同时,CuMnO_(x)比MnO_(x)具有较高的CO_(2)选择性。Cu、Mn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催化剂的织构、结构和氧化性能,引起了催化剂表面晶貌和电子环境的变化,使得CuMnO_(x)催化剂表面具有大量的氧缺陷位,有利于氧分子在其表面的吸附,进而活化成表面活性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乙醇汽油车尾气 冷启动 低浓度乙醇 催化燃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