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勘查中铜矿成因地质类型特征及找矿技术分析
1
作者 罗俊 《中国金属通报》 2023年第20期49-51,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铜矿勘查的相关内容,包括铜矿的成因类型、勘探方法和技术、矿床模型和靶区选择以及地质调查中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在铜矿勘查中,通过了解铜矿成因类型的特征,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技术,从而提... 本文主要介绍了铜矿勘查的相关内容,包括铜矿的成因类型、勘探方法和技术、矿床模型和靶区选择以及地质调查中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方面。在铜矿勘查中,通过了解铜矿成因类型的特征,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勘探方法和技术,从而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铜矿勘查中的矿床模型和靶区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合适的勘探范围和目标,提高勘探成功率。在地质调查中,使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矿区的地质情况,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查 铜矿成因 找矿技术
下载PDF
甘肃省馒头山铜矿成因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磊 《甘肃科技》 2016年第12期34-35,12,共3页
馒头山铜矿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南方向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热液作用为馒头山铜矿床最主要的形成因素。矿体赋存充填在加里东晚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裂隙中石英脉及石英脉两侧云英岩化似斑状花岗岩中。... 馒头山铜矿位于甘肃省永昌县西南方向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热液作用为馒头山铜矿床最主要的形成因素。矿体赋存充填在加里东晚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裂隙中石英脉及石英脉两侧云英岩化似斑状花岗岩中。系统总结了馒头山铜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岩浆期后高温热液型钨铜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铜矿成因 馒头山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靖远县腰塘沟铜矿成因及找矿标志
3
作者 李红钊 《甘肃科技》 2013年第19期34-36,共3页
矿区位于阿拉善南缘加里东褶皱带和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交接的东部。属北祁连加里东金、铜、铅锌、铬、铁、钨、稀土成矿带,是甘肃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经对矿体赋存部位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与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 矿区位于阿拉善南缘加里东褶皱带和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交接的东部。属北祁连加里东金、铜、铅锌、铬、铁、钨、稀土成矿带,是甘肃省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经对矿体赋存部位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与河、湖、海环境肮脏砂质沉积物的成岩产物相伴生,属同生沉积,后期构造运动对铜矿化有进一步改造作用。总结了矿体成因、围岩蚀变及找矿标志,探讨了矿体成因,认为属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型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塘沟铜矿 铜矿成因 辫状河沉积 同生沉积后期改造型矿体
下载PDF
云南省永平县钴—铜矿成因及勘查方向探讨——以老鹰坡地区为例
4
作者 杨映志 常伟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重点研究了云南永平县钴—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研究区铜矿体的形成与海底喷溢沉积作用、石英—硫化物作用及表生作用,并与后期岩浆热液改造的关系密切。在勘查中要注重层控的特征,即以海相沉积... 重点研究了云南永平县钴—铜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体空间结构等。研究表明,研究区铜矿体的形成与海底喷溢沉积作用、石英—硫化物作用及表生作用,并与后期岩浆热液改造的关系密切。在勘查中要注重层控的特征,即以海相沉积为主的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2h)为主要的找矿层位,以重晶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白云岩化和褪色蚀变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永平 钴—铜矿成因 勘查方向
下载PDF
甘肃省芦草沟南铜矿成因浅析
5
作者 张增馨 《甘肃科技》 2016年第8期28-29,共2页
芦草沟铜矿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西北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变质特征为芦草沟铜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赋存于龙首山岩群四岩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碎裂长英质岩脉、碎斑化碱长花岗岩、辉绿岩脉... 芦草沟铜矿位于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西北约30km处,通过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变质特征为芦草沟铜矿床最主要的控矿因素。矿体赋存于龙首山岩群四岩组的黑云斜长变粒岩、碎裂长英质岩脉、碎斑化碱长花岗岩、辉绿岩脉、石英岩中。系统总结了芦草沟南铜矿的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通过论述初步认为该矿床是热液-区域变质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铜矿成因 芦草沟 甘肃
下载PDF
四川会理天宝山矿床深部新发现铜矿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海瑞 周家喜 +4 位作者 黄智龙 樊海峰 叶霖 罗开 高建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07-3417,共11页
天宝山矿床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之一,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近年来,该矿床深部发现了以铜为主的矿化,甚至形成铜矿体。目前,对铜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文报道新发现铜矿的矿物学和同位素... 天宝山矿床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之一,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近年来,该矿床深部发现了以铜为主的矿化,甚至形成铜矿体。目前,对铜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文报道新发现铜矿的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以期揭示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结合铅锌矿的相关研究,探讨铜矿形成机制及其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镜下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铜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和银黝铜矿,其次为方铅矿和毒砂,含少量闪锌矿和黄铁矿;铅锌矿石中闪锌矿是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和黄铁矿次之,含少量黄铜矿和深红银矿。铜矿石中闪锌矿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与黄铜矿共生或被其包裹,方铅矿主要呈细脉状充填在黄铜矿、银黝铜矿和毒砂的裂隙中或呈他形粒状分布在这些矿物中;铅锌矿石中黄铜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闪锌矿之中。两类矿石金属矿物的组构特征,显示铜矿物与铅锌矿物具有密切的共生、穿插和包裹关系,应属同期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铜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CDT值为3.9‰~4.2‰(均值为4.1‰,n=3),铅锌矿石闪锌矿的δ34SCDT值为3.3‰~3.9‰(均值为3.5‰,n=3),十分相近,暗示它们具有相似的S源,应均属赋矿地层海相蒸发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铜矿石中黄铜矿的^(206)Pb/^(204)Pb=18.441~18.476(均值为18.461,n=3),^(207)Pb/^(204)Pb=15.731~15.751(均值为15.741,n=3),^(208)Pb/^(204)Pb=38.809~38.873(均值为38.849,n=3),μ=9.72~9.76;铅锌矿石中方铅矿的^(206)Pb/^(204)Pb=18.442~18.480(均值为18.455,n=3),^(207)Pb/^(204)Pb=15.746~15.763(均值为15.752,n=3),^(208)Pb/^(204)Pb=38.793~38.892(均值为38.840,n=3),μ=9.75~9.78。两者具有相近的Pb同位素组成且其壳源特征明显,表明它们的成矿金属来源相似,均来自上地壳,与赋矿沉积岩有关。综上,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天宝山矿床深部新发现铜矿与铅锌矿具有明显的同期共生关系和相似的成矿物质来源,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不同阶段演化的产物。天宝山铜铅锌矿床与MVT矿床的成矿特征不同,暗示其成矿作用(环境)特殊,可能与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有关,其成因认识对川滇黔接壤区同类型矿床深部找铜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S和Pb同位素 铜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 天宝山铜铅锌矿床
下载PDF
石碌钴-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7
作者 余金杰 任军平 +3 位作者 陈福雄 王永辉 梁将 车林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84-898,共15页
海南石碌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的下段,即介于铁矿体与石碌群第五层片岩之间的含钴-铜层位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钴-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海底喷溢沉积... 海南石碌钴-铜矿体赋存于石碌群第六层的下段,即介于铁矿体与石碌群第五层片岩之间的含钴-铜层位中,容矿岩石主要为白云岩、透辉石透闪石化白云岩。钴-铜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硫化物期(热液期)和表生期。海底喷溢沉积期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2~205℃,多集中在130~205℃;盐度w(NaCleq)为1.74%~6.59%;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温度范围与很多古代沉积喷流矿床及正在活动的海底热液成矿作用的温度相似,盐度低于曾报道的多数沉积喷流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盐度值,但与那些同为低密度成矿流体的喷流沉积矿床极为相近。海底喷溢沉积期形成的硬石膏δ34S值为+21.4‰^+21.8‰,平均值为+21.6‰,强烈富集重硫,硬石膏δ34S值代表着新元古代石碌群沉积时海水的δ34S值。石英-硫化物期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均一温度多集中在170~270℃;盐度w(NaCleq)为1%~7%;密度变化于0.88~0.95 g/cm3。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流体。石英-硫化物期成矿流体δD值为-63‰^-83‰,成矿流体δ18O水值变化于1.3‰~6.8‰之间,指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石英-硫化物期硫化物δ34S值为+8.1‰^+21.2‰,硫源来源于石碌群中蒸发岩的溶解作用。石碌钴-铜矿床属中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与矿床周围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钴-铜矿成因 石碌
下载PDF
新疆苏吾鲁克铜矿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小东 乔彦斌 陈传庆 《矿产勘查》 2011年第2期120-125,共6页
苏吾鲁克铜矿位于昆盖山北坡石炭纪铜、金成矿亚带内(Ⅵ2),该矿带内目前发现的铜矿床点13处,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和克孜里奇曼组火山岩中。苏吾鲁克铜矿赋存于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C1w)中基性火山岩中,属火山喷发、喷气沉积铜矿... 苏吾鲁克铜矿位于昆盖山北坡石炭纪铜、金成矿亚带内(Ⅵ2),该矿带内目前发现的铜矿床点13处,主要产于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和克孜里奇曼组火山岩中。苏吾鲁克铜矿赋存于下石炭统乌鲁阿特组(C1w)中基性火山岩中,属火山喷发、喷气沉积铜矿床。通过2009年地质找矿工作,共圈出了8条矿体,规模较大的矿体主要有3条。文章通过对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分、结构,围岩蚀变,矿质来源分析,探讨了苏吾鲁克铜矿矿床成因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吾鲁克铜矿床矿床成因 成矿模式 新疆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桃园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9
作者 耿国建 马宝军 申方乐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90-100,共11页
桃园铜矿位于太行山南段赞皇幔枝构造的西侧,其周边地区先后发现了铜矿床(点)达30余处。由于桃园铜矿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对其成因和成矿模式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以现代矿床理论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锆石U-Pb... 桃园铜矿位于太行山南段赞皇幔枝构造的西侧,其周边地区先后发现了铜矿床(点)达30余处。由于桃园铜矿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对其成因和成矿模式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以现代矿床理论为基础,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锆石U-Pb定年等手段对桃园铜矿做了进一步探讨,并得出以下认识:桃园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辉绿岩脉、次玄武岩和甘陶河群南寺掌组变质砂板岩;主要控矿构造为次玄武岩、变质砂板岩等岩性中节理、裂隙;热源来自深部隐伏的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由此可以确定桃园铜矿属于中生代热液型矿床。另外,结合矿区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矿点位置的分布,得出银河铺—虎寨口和白鹿角—桃园—槐树庄一带,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枝构造 桃园铜矿 锆石定年 铜矿成因 成矿前景
下载PDF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矿区铜矿找矿潜力分析
10
作者 卢昌贵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6期99-101,共3页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矿区经勘探提交黄金工业储量,经过多年的开采,矿山保有资源量大为减少,已列为国家危机矿山,如何在矿区现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深部及外围找矿,扩大矿山可利用资源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已成为矿山首要课题。通过对龙... 广西贵港市龙头山矿区经勘探提交黄金工业储量,经过多年的开采,矿山保有资源量大为减少,已列为国家危机矿山,如何在矿区现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开展深部及外围找矿,扩大矿山可利用资源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已成为矿山首要课题。通过对龙头山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深部隐伏花岗斑岩体是寻找斑岩型铜、金矿体的直接目标,矿区南部、东部旺衣冲一带是铜矿有利成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潜火山相 蚀变分带 铜矿 铜矿成因 找矿潜力 龙头山
下载PDF
试论铜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齐雨 王婷婷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21期105-105,共1页
铜矿床成因研究对于找矿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各地的铜矿床成因进行详的论述,之后对其成矿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找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铜矿成因找矿
下载PDF
铝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机理与找矿模型
12
作者 曲鑫 常凯夫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5期248-248,250,共2页
通过对铝铜矿床实地研究和利用已经探明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和归类,从铝铜矿床的特性和铝铜矿床可能形成的机理入手,重点是要通过铝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寻找铝铜矿。本文针对铝铜矿的地质特征和铝铜矿的形成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其... 通过对铝铜矿床实地研究和利用已经探明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和归类,从铝铜矿床的特性和铝铜矿床可能形成的机理入手,重点是要通过铝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寻找铝铜矿。本文针对铝铜矿的地质特征和铝铜矿的形成机理做了深入的研究,其目的就是找寻铝铜矿。文章首先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对铝铜矿床的成因机理和成矿条件做了充分的说明,最后结合铝铜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机理对铝铜矿床的找矿模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的地质特征 铜矿床的成因机理 铜矿床的找矿模型
下载PDF
大通河盆地二叠系沉积相及铜矿化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庄勇 王永刚 段建华 《矿产与地质》 2010年第6期520-522,共3页
大通河盆地为一上古生代—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持续时间长,后期构造作用强烈。通过对盆地内二叠系沉积相及铜矿化特征分析,认为铜矿化物质来源于北祁连古陆核,经剥蚀—沉积形成了含铜二叠系陆相杂色砂岩,后期断裂构造及热液活动更加... 大通河盆地为一上古生代—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持续时间长,后期构造作用强烈。通过对盆地内二叠系沉积相及铜矿化特征分析,认为铜矿化物质来源于北祁连古陆核,经剥蚀—沉积形成了含铜二叠系陆相杂色砂岩,后期断裂构造及热液活动更加强化了铜矿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河盆地 陆相杂色砂岩 沉积相 铜矿成因
下载PDF
世界屋脊上的巨型矿藏
14
作者 《辽宁自然资源》 2020年第9期25-27,共3页
斑岩型铜矿提供了全世界超过60%以上的铜矿资源,是最重要的铜矿成因类型,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铜矿勘查的重点对象。我国西藏冈底斯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成矿带之一。近日,北京大学唐铭研究员等以1500千米长的冈底斯带为例,发现近2亿年来岩... 斑岩型铜矿提供了全世界超过60%以上的铜矿资源,是最重要的铜矿成因类型,一直是世界范围内铜矿勘查的重点对象。我国西藏冈底斯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铜成矿带之一。近日,北京大学唐铭研究员等以1500千米长的冈底斯带为例,发现近2亿年来岩浆岩中磷灰石的硫含量具有规律性变化,在大约3000万年前出现显著增加,这对应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地壳厚度的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欧亚大陆 地壳厚度 冈底斯带 铜矿资源 铜矿勘查 铜矿成因 磷灰石
下载PDF
Platinum-group Elements Geochemistry of the Yangliuping Magmatic Ni-Cu-PGE Sulfide Deposit:Implications of Its Genetic Link with the Extrusive Basalts 被引量:4
15
作者 ZHENGJianbin CAOZhimin +2 位作者 SONGXieyan ANWei1 LIUJi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04年第1期93-98,共6页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 concentration patterns for the Zhengziyanwo intrusion and Dashibao Formation basalts are of positive slope, similar to most of the world class magmatic Ni Cu P...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Platinum group elements (PGE) concentration patterns for the Zhengziyanwo intrusion and Dashibao Formation basalts are of positive slope, similar to most of the world class magmatic Ni Cu PGE sulfide deposits. Characters of this intrusion and its related ores and Dashibao Formation basalts are their negative Pt anomaly and high concentration of Rh relative to Pt and Pd, facts being interpreted to be the results of crystalliza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Pt alloys and spinel phase free crystallization history for the magma, respectively. PGE parameters of the Dashibao Formation basa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those found for the Zhengziyanwo intrusion, and this might infer a genetic link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matic Ni-Cu-PGE sulfide deposit PGE concentration pattern Pt-anomaly Yangliuping BASAL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