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马—曲村铜礼器墓分期断代与埋葬习俗再研究
1
作者 景耀忠 《文物世界》 2015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文以《天马-曲村》报告中的47座青铜礼器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陶器、铜戈等的分期,结合原报告以青铜鼎和簋的变化为标准进行的分期,将47座铜礼器墓分为三期6段,年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西周晚期。其次通过对诸墓葬要素进行统计分析、... 本文以《天马-曲村》报告中的47座青铜礼器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陶器、铜戈等的分期,结合原报告以青铜鼎和簋的变化为标准进行的分期,将47座铜礼器墓分为三期6段,年代从西周早期延续至西周晚期。其次通过对诸墓葬要素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归纳总结曲村墓地铜礼器墓的埋葬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村 铜礼器 分期断代 埋葬习俗
下载PDF
试论西周早期贵族墓葬铜礼器的摆放规则
2
作者 杨博文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第12期14-18,共5页
一、前言墓葬是一个举行仪式的场所,其考古遗存是特定程序的仪式活动所遗留下的结果。传统观念认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生产技术以及墓主人的社会地位或财富。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传统观... 一、前言墓葬是一个举行仪式的场所,其考古遗存是特定程序的仪式活动所遗留下的结果。传统观念认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生产技术以及墓主人的社会地位或财富。中国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传统观念,墓主生前的生活中所使用的器物以及能够代表其生前地位财富的器物都有可能被放入墓中来随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人 事死如事生 考古遗存 西周早期 摆放规则 铜礼器 贵族墓葬 随葬品
下载PDF
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成组铜礼器的相关问题研究
3
作者 郁永彬 常怀颖 +4 位作者 陈坤龙 陈丽新 黄凤春 梅建军 陈建立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104,F0002,共14页
前言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布局清晰,保存完整,葬制特殊,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备受学界关注[1]。M28、M65和M111三座墓尤为重要。M28和M65出土了“曾侯谏”铭文铜器[2]。M111出土15件“曾侯”铭文铜容器,另... 前言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的高等级贵族墓地,布局清晰,保存完整,葬制特殊,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备受学界关注[1]。M28、M65和M111三座墓尤为重要。M28和M65出土了“曾侯谏”铭文铜器[2]。M111出土15件“曾侯”铭文铜容器,另有2件“曾侯犺乍宝尊彝”铭文铜簋和1件“犺乍刺(烈)考南公宝尊彝”铭文铜方座簋,可知该墓墓主应是“曾侯犺”[3]。学界普遍认为,叶家山墓地应是一处曾国家族墓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墓地 铜礼器 铅同位素 曾国 西周
原文传递
商周铜礼器分类的再认识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6,共16页
本文讨论商周铜礼器的分类。所谓铜礼器,只限铜容器,不涉及乐器、工具和武器。研究分类,功用最重要。研究功用,自名是重要线索。首先,作者指出,铜器铭文常见的尊、彝二字是铜礼器的通名,而非专名。其次,把商周铜礼器分为四大类。第一类... 本文讨论商周铜礼器的分类。所谓铜礼器,只限铜容器,不涉及乐器、工具和武器。研究分类,功用最重要。研究功用,自名是重要线索。首先,作者指出,铜器铭文常见的尊、彝二字是铜礼器的通名,而非专名。其次,把商周铜礼器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食器,食器下分肉食器和饭食器,重点讨论鼎类的,以及簋与盨和瑚与簠的关系。第二类是酒器,酒器下分缩酒器、温酒器、酌酒器、饮酒器、盛酒器,重点讨论爵的分类和定名,以及爵字的两种写法,并涉及祼、瓒、爵三字的区别。第三类是水器,水器下分盥器、沐器、浴器。盥是洗手,沐是洗发,浴是洗澡。第四类是鸟兽尊,即动物造型的铜器。这类铜器往往背上起尊,有些还带小簋盖。鸟兽尊只是这类铜器的俗称,并无自名根据。人们往往以为这类铜器都是酒器,其实有些是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礼器 鸟兽尊
原文传递
西周初期墓葬铜礼器器用区位研究--以随州叶家山为中心 被引量:9
5
作者 杨博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02,共12页
随葬礼器在墓中的区位特征对于判断随葬品的性质与用途,探求墓葬器用观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州叶家山、宝鸡石鼓山墓地可分别作为西周初期诸侯国与王畿地区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的特点的代表。结合过去发现的同时期墓葬资料可以发现早在... 随葬礼器在墓中的区位特征对于判断随葬品的性质与用途,探求墓葬器用观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州叶家山、宝鸡石鼓山墓地可分别作为西周初期诸侯国与王畿地区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的特点的代表。结合过去发现的同时期墓葬资料可以发现早在西周初期周人已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以食器为中心的器用组合关系。就其在墓葬中的区位而言,存在着(1)按大类分置;(2)食、酒水器分置;(3)酒水器聚置,食器分置于酒、水器两端等三种情形,前两种体现出周人重食的文化特征,后一种强调酒器似与周初西迁的殷遗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家山 西周早期 铜礼器 用区位 殷遗民
原文传递
江南土墩墓与铜礼器器用的偶数用鼎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博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江南地区土墩墓葬青铜礼器的器用礼俗,偶数用鼎是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无论是墓葬整体器用组合的偶数用鼎,还是用鼎组合内部存在的偶数同形鼎,西周中期以降在宁镇、皖南、江淮以及山东沿海地区均有所见,特别是偶数同形的用鼎礼俗至迟在... 江南地区土墩墓葬青铜礼器的器用礼俗,偶数用鼎是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无论是墓葬整体器用组合的偶数用鼎,还是用鼎组合内部存在的偶数同形鼎,西周中期以降在宁镇、皖南、江淮以及山东沿海地区均有所见,特别是偶数同形的用鼎礼俗至迟在春秋初期已成为上述地区有别于中原地区列鼎"周制"的显著特色。墓葬青铜礼器用鼎亦揭示出春秋以后广义之"周人"族群内部的诸侯国族在青铜器用文化层面的交融互摄,并最终凝聚成华夏族群的动态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墩墓 铜礼器 偶数用鼎 偶数同形 列鼎
原文传递
几例罕见的复合铜礼器
7
作者 任雪莉 《收藏家》 2022年第1期83-90,共8页
复合铜礼器是将不同功能的器物搭配组合成一套,如壶与觯、卣与觯、卣与觚、鼎与俎等,与目前学界所理解的"一器多用"涵义有所区别,体现在其各部件的功能,一定是既有关联,又有差别。复合铜器主要出土于豫陕地区,山西、湖北、安... 复合铜礼器是将不同功能的器物搭配组合成一套,如壶与觯、卣与觯、卣与觚、鼎与俎等,与目前学界所理解的"一器多用"涵义有所区别,体现在其各部件的功能,一定是既有关联,又有差别。复合铜器主要出土于豫陕地区,山西、湖北、安徽等地也能见到。在搜集的10件器物中,除2件为商代晚期安阳出土,其余也都或多或少受到商人的影响。复合铜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藏玄机。将器盖稍加改动,就变成饮酒的杯子或者切肉的俎案,这种理念上的创新,与今天设计思想中的all-in-one,即一体化、多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从形制特点、使用方式以及社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复合铜器尽管设计奇巧,使用便利,但仍然不被社会广泛接受,这是其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代晚期 铜礼器 形制特点 搭配组合 一体化
原文传递
金玉共振: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玉兵器的演变态势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宏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2-17,共6页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 在中原青铜时代伊始的二里头时代,青铜礼兵器渗入并局部替代既有的玉礼器器种,形成"金玉共振"的局面。大型、片状、有刃,构成了二里头玉石质礼兵器的主旋律,这是对史前玉器的重大扬弃。当烈火铸就的贵金属——青铜被塑成温文尔雅的礼容器,温润可人的玉却隐隐地呈现出某种杀伐之气。"祀与戎"这两件"国之大事",就这样被和谐地融入早期王朝的礼仪制度中。以有内钺、直内和曲内戈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青铜兵器,奠定了中国古代兵器的基本格局。其中,戈的出现意义尤其重大,啄击兼勾杀的威力使其极利于近战,成为日后中国冷兵器中的主宰器种。二里头都城中出土的玉石钺,和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钺,应是已出现的王权的一个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文化 时代 玉兵 铜礼器
下载PDF
殷墟锡衣仿铜陶礼器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梦 何毓灵 +1 位作者 李建西 吴萌蕾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1-308,I0064-I0067,共22页
目次一发现情况二涂层分析三性质与工艺四锡衣意义五锡衣与仿铜陶礼器一发现情况在殷墟文化四期晚段,随葬品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仿铜陶礼器,其形态、纹饰、组合均与铜礼器相同或极近。这类器物基本都是酒器或食器,有鼎、簋、■、觚、爵... 目次一发现情况二涂层分析三性质与工艺四锡衣意义五锡衣与仿铜陶礼器一发现情况在殷墟文化四期晚段,随葬品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仿铜陶礼器,其形态、纹饰、组合均与铜礼器相同或极近。这类器物基本都是酒器或食器,有鼎、簋、■、觚、爵、尊、觯、卣、■、 、■共十一种[1]。殷墟西区[2]、大司空村[3]、苗圃北地[4]、四盘磨[5]、小屯西二区[6]、八里庄东[7]、梅园庄南地[8]、郭家庄[9]、刘家庄南地[10]等地点都有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司空村 殷墟文化 郭家庄 仿 铜礼器 发现与研究 小屯 随葬品
原文传递
山西浮山南霍墓地东周铜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秦岭 谢尧亭 +6 位作者 南普恒 王金平 解宙鹏 刘泽鹏 仪张敏 鲁迪 张王俊 《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5-80,F0002,1,共58页
南霍墓地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城北约7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6°00′51.99″、东经111°51′31.24″,海拔约780米。墓地地势平坦开阔,东南距南霍村390余米,北面及东面是现代农田,南邻呼北线公路,西侧有一条深约20米的冲沟,涝河从... 南霍墓地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城北约7公里处,地理坐标为北纬36°00′51.99″、东经111°51′31.24″,海拔约780米。墓地地势平坦开阔,东南距南霍村390余米,北面及东面是现代农田,南邻呼北线公路,西侧有一条深约20米的冲沟,涝河从墓地西南流过(图一)。由于墓地屡遭盗扰,1998年6~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临汾地区文物局、浮山县文化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墓地进行了勘探与抢救性发掘[1]。经勘探,墓地东西长约500、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墓地时代自春秋中期延续至汉代。探明墓葬300余座、车马坑6座,清理东周墓31座,其中3座被盗。现将其中5座铜礼器墓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况简报 抢救性发掘 车马坑 南霍 铜礼器 浮山县 春秋中期 平坦开阔
原文传递
“鲧盗息壤”浅酌 被引量:2
11
作者 仓林忠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数千年来 ,“鲧盗息壤”被作为神话故事传播 ,“息壤”被解释成能大能小可随意变化的神物 ,鲧治水失败被尧舜殛杀的故事亦被载入史藉。其实这些都是远古史实在代代口耳相传辗转播衍中讹变的结果。根据史料揆情度理 ,从水利工程的知识和... 数千年来 ,“鲧盗息壤”被作为神话故事传播 ,“息壤”被解释成能大能小可随意变化的神物 ,鲧治水失败被尧舜殛杀的故事亦被载入史藉。其实这些都是远古史实在代代口耳相传辗转播衍中讹变的结果。根据史料揆情度理 ,从水利工程的知识和原理考察 ,可知息壤不是地壳变动中涌长出来的自然物 ,也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堙水法宝 ,而是远古人们在治水中创制的装载着石块、泥包、沙袋的竹木笼和藉之建成的防护堤 ;鲧为造息壤窃用神庙里的铜礼器成为尧舜为政治需要而殛杀他的藉口。因当时和后世的史家为尊者讳 ,为圣人讳等多种原因 ,这些历史真相逐渐被湮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鲧盗息壤” “息壤” 铜礼器 神话 历史衍变 《山海经》 神物
下载PDF
嚣伯非楚器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麦陵 《中原文物》 1997年第1期77-81,共5页
嚣伯非楚器说夏麦陵我的《嚣伯断代与阝敖之地望》(《考古》1993年1期)一文发表后,周书灿、郭玮二位先生在《中原文物》1994年3期上著文提出两点异议:一是认为春秋嚣地不属郑国的附庸,二是认为嚣伯是楚器。所以我... 嚣伯非楚器说夏麦陵我的《嚣伯断代与阝敖之地望》(《考古》1993年1期)一文发表后,周书灿、郭玮二位先生在《中原文物》1994年3期上著文提出两点异议:一是认为春秋嚣地不属郑国的附庸,二是认为嚣伯是楚器。所以我再申论如下,也是给二位先生的答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大事表》 《左传》 楚文化 铜礼器 楚国 楚王族 春秋时期 《春秋》
原文传递
河南三门峡甘棠学校东周墓M94、M99发掘简报
13
作者 郑立超 张青彦(执笔/摄影) +2 位作者 赵薇(绘图) 张雪娇(绘图) 上官荣光(绘图/摄影)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2,39,F0002,F0003,共13页
2021~2022年,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东周时期墓葬,其中相邻的M94和M99保存基本完好,两墓葬具均为一二棺,均出土成套铜礼器鼎、豆、盘、、舟,而且器物制作精良、纹饰精... 2021~2022年,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项目用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东周时期墓葬,其中相邻的M94和M99保存基本完好,两墓葬具均为一二棺,均出土成套铜礼器鼎、豆、盘、、舟,而且器物制作精良、纹饰精美,由此推测二墓为夫妻并穴合葬墓,且墓主生前有较高社会地位。此次东周墓的发掘为研究三门峡东周时期墓葬演变提供了可贵资料,并且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的陕县东周秦汉墓应存在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峡 东周墓 一二棺 铜礼器
原文传递
春秋战国时代墓葬习俗演变试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存浩 《民俗研究》 1998年第3期61-67,共7页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一个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代表社会各阶层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斗争的结果,不仅导致了社会形态质的飞跃,而且造成了社会风俗习惯的重大变异。其中,墓葬习俗的变化则是当时社会风俗习惯变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研究...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一个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代表社会各阶层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斗争的结果,不仅导致了社会形态质的飞跃,而且造成了社会风俗习惯的重大变异。其中,墓葬习俗的变化则是当时社会风俗习惯变异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研究春秋战国时代墓葬习俗的变化,对于这一时期社会风俗,乃至整个社会制度及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化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试陈管见,以求就教于大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代 三年之丧 丧服制度 丧葬 墓葬 丧葬习俗 孔子 社会风俗习惯 铜礼器 灵魂不死观念
原文传递
湖北襄阳市沈岗春秋时期墓葬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伟 胡嘉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4-62,共9页
沈岗墓地位于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山镇余岗村六组沈岗自然村西南一个东西走向的近长方形自然岗地上,海拔高67~69米,高出周边地表2~5米,其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04′58″、东经112°07′16″。墓地东西长约500、南... 沈岗墓地位于襄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山镇余岗村六组沈岗自然村西南一个东西走向的近长方形自然岗地上,海拔高67~69米,高出周边地表2~5米,其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2°04′58″、东经112°07′16″。墓地东西长约500、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西北与余岗自然村相邻,西距古邓城遗址直线距离约2公里,东距长虹北路约300米,北距邓城大道约500米(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襄阳市 沈岗墓地 土坑竖穴墓 铜礼器 春秋时期
原文传递
中型秦墓墓主族属及身份探析--以渭水流域中型秦墓的葬俗为视角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洪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8-102,共5页
中国古代墓葬特定的头向以及葬式,是古代族群特有的丧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的具体表现,能够反映墓主的族群、祖籍以及身份。周人东迁后进入关中地区的秦人,葬俗与西周墓葬差异明显,无论身份高低其墓葬均为西头向,战国中期后才开始出现... 中国古代墓葬特定的头向以及葬式,是古代族群特有的丧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的具体表现,能够反映墓主的族群、祖籍以及身份。周人东迁后进入关中地区的秦人,葬俗与西周墓葬差异明显,无论身份高低其墓葬均为西头向,战国中期后才开始出现的南、北、东头向,其墓主应来自其他地区。采用直肢葬的中型秦墓墓主与大型秦墓墓主应出自同一个族群,这个族群在秦人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属于贵族阶层。秦贵族阶层的直肢葬来自周文化,而下层平民采用的屈肢葬式源自西北甘青地区古文化,两者渊源不同,族属各异。屈肢葬中型秦墓的头向具有多样性,其墓主身份、籍贯均较复杂,西头向者应是随秦人东迁进入关中的西北诸戎部族及其后裔,北、东、南头向者来自秦以外的其他地区。这些人中既有西北土著中的上层人物及其后裔,也有来自中原诸国的富裕移民,还有凭借战功由平民擢升的"军功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秦墓 直肢葬 屈肢葬 铜礼器
原文传递
甘肃甘谷毛家坪春秋秦墓(M2059)及车马坑(K201)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云 +6 位作者 赵珂艺 刘婷 裴建陇 方志军(绘图) 刘婷(绘) 赵珂艺(绘) 裴建陇(摄影)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0,F0002,共38页
2013~2014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沟西D发掘点清理了M2059及其附属车马坑K201,后者在前者东南约15米处。M2059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墓,带5个壁龛,有6具殉人,一椁二棺,木椁长达4.65米。墓中出土铜器、陶器、玉器、... 2013~2014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甘肃省甘谷县毛家坪遗址沟西D发掘点清理了M2059及其附属车马坑K201,后者在前者东南约15米处。M2059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墓,带5个壁龛,有6具殉人,一椁二棺,木椁长达4.65米。墓中出土铜器、陶器、玉器、骨器等,其中包括五鼎四簋在内的15件铜礼器,是整个遗址中级别最高的墓葬。据墓中所出“子车戈”铭文推断,墓主为秦国子车氏家族成员。车马坑K201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内有木制双轮独车3辆。其中2号车辕马披裹彩绘皮质甲胄。此次发掘为判断毛家坪遗址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为了解和复原春秋时期秦车舆制及马甲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马坑 早期秦文化 春秋时期 车舆 发掘 铜礼器 甘肃省甘谷县
原文传递
1983-1986年安阳刘家庄殷代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54
18
作者 安阳市文物工作队 《华夏考古》 1997年第2期8-27,113,共21页
From 1983 to 1986, the Anyang MunicipaI Archaeological Team excavated 34 tombs of the Shang Dynasty at the site to the north of Liujiaczhuang Village in Anyang city. All are eathen shaft tombs, most of them have coffi... From 1983 to 1986, the Anyang MunicipaI Archaeological Team excavated 34 tombs of the Shang Dynasty at the site to the north of Liujiaczhuang Village in Anyang city. All are eathen shaft tombs, most of them have coffins and waist pits and are extended supine position burials. The grave goods are 211 pieces and some bronze vessel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M1 , M2 and M9 have valuable inscriptions. The discovery has provded new infomation for the study of family graveyard and muitiple burials tombs of the Sha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家庄 墓葬 云雷纹 阴线 殷代 直肢葬 随葬品 1986年 合葬墓 铜礼器
原文传递
湖北荆州市严家台墓地两座战国墓葬的发掘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江松 孙凡 +6 位作者 文必华 刘宏昊 陈晓敏 王莉 彭巍 余长慎 蒋鲁敬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6-75,共10页
严家台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荆北村五组,西北距郢城遗址1公里,南距荆州古城2公里。其北面紧邻荆州火车站,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45.65″,北纬30°22′21. 2 4″,海拔高程31.95米(图一)。2013年5月,为配合荆... 严家台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荆北村五组,西北距郢城遗址1公里,南距荆州古城2公里。其北面紧邻荆州火车站,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45.65″,北纬30°22′21. 2 4″,海拔高程31.95米(图一)。2013年5月,为配合荆州火车站片区绿地之窗一期工程建设,荆州博物馆对建设规划范围进行了考古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荆州市 严家台墓地 竖穴土坑墓 铜礼器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郭店一号楚墓墓主身份考异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旭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48-151,共4页
关键词 墓主身份 郭店 楚墓 《左传》 东宫之师 《周 铜礼器 随葬品 历史文献 楚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