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铝纳米薄膜对铜纳米薄膜的防护作用
1
作者 汤文慧 张龙 吴宏荣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9-65,共7页
铜纳米薄膜在微电子器件中应用广泛。然而,纳米尺度的铜表面极易发生氧化,影响铜纳米薄膜的电学性能。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铜纳米薄膜,研究了基底粗糙度对铜纳米薄膜电学性能退化的影响,发现基底粗糙度越大,铜的电学性能退化越... 铜纳米薄膜在微电子器件中应用广泛。然而,纳米尺度的铜表面极易发生氧化,影响铜纳米薄膜的电学性能。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制备了铜纳米薄膜,研究了基底粗糙度对铜纳米薄膜电学性能退化的影响,发现基底粗糙度越大,铜的电学性能退化越快。通过在铜纳米薄膜的表面蒸镀铝纳米薄膜对铜纳米薄膜进行防护,研究了铝纳米薄膜厚度对其在不同环境下防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铝膜厚度越大,对铜纳米薄膜的防护效果越好。通过高温破坏测试,发现铝纳米薄膜能有效地提高铜纳米薄膜的极限工作温度,当铝纳米薄膜厚度为10 nm时,可将铜纳米薄膜的极限工作温度提高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纳米薄膜 纳米薄膜 物理气相沉积 电学性能 氧化防护
下载PDF
尺寸对铜纳米薄膜2p_(3/2)能级偏移的影响
2
作者 周兆锋 杨叶子 +1 位作者 王艳 博茂林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2,共7页
结合断键理论(BOL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尺寸对铜纳米薄膜2p3/2能级偏移的影响.通过研究实验测得的XPS谱数据发现铜块体2p3/2的结合能为932.70eV,相对于铜单原子2p3/2的结合能931.00eV偏移了1.70eV.能级产生正偏移主要因为尺寸... 结合断键理论(BOL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尺寸对铜纳米薄膜2p3/2能级偏移的影响.通过研究实验测得的XPS谱数据发现铜块体2p3/2的结合能为932.70eV,相对于铜单原子2p3/2的结合能931.00eV偏移了1.70eV.能级产生正偏移主要因为尺寸引起了键收缩,从而引起局域应变、量子势阱以及哈密顿量微扰的变化,最后导致了能级正偏移.事实证明我们可以利用配位数和化学环境来分析XPS谱,并进一步确定有关局域键长、键能、束缚能密度以及原子结合能等定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光电子能谱 能级 铜纳米薄膜
下载PDF
薄膜厚度对飞秒激光烧蚀铜纳米薄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家坚 雷春霞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3,共4页
为了研究铜薄膜厚度的变化对飞秒激光烧蚀铜薄膜过程的影响,考虑反射率和吸收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采用抛物线型双温模型,使用隐式差分的方法进行离散化,对250、500、1000 nm三种不同厚度铜纳米薄膜,在脉宽为100 fs、能量密度为6500的激... 为了研究铜薄膜厚度的变化对飞秒激光烧蚀铜薄膜过程的影响,考虑反射率和吸收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采用抛物线型双温模型,使用隐式差分的方法进行离散化,对250、500、1000 nm三种不同厚度铜纳米薄膜,在脉宽为100 fs、能量密度为6500的激光烧蚀下,铜纳米薄膜表面的电子温度、晶格温度、反射率、熔化深度的变化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铜纳米薄膜厚度的增加对表面电子温度的影响不明显,对表面晶格温度的影响较大,熔化深度具有较大幅度的减小;在烧蚀过程中,薄膜表面的反射率和吸收率有明显的下降,将其考虑为常数处理是欠稳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铜纳米薄膜 抛物线型双温模型 动态反射率和吸收率
下载PDF
基于磁控溅射制备的纳米铜薄膜的激光微冲击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海霞 叶云霞 +2 位作者 薛青 陈瑞芳 花银群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9-722,共4页
应用激光微冲击强化处理技术,对不同磁控溅射参数下制备的纳米铜薄膜进行了强化处理,并对其表面形貌、硬度、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薄膜经激光微冲击处理后,SEM显示薄膜表层的铜晶粒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形变,在厚度方... 应用激光微冲击强化处理技术,对不同磁控溅射参数下制备的纳米铜薄膜进行了强化处理,并对其表面形貌、硬度、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纳米铜薄膜经激光微冲击处理后,SEM显示薄膜表层的铜晶粒发生了明显的塑性形变,在厚度方向上被压平,晶粒边界处的细小空隙被填充,表面变得致密,颗粒尺寸明显增大.在每组试样的冲击区和非冲击区进行了多组纳米压痕试验,以确定冲击后铜薄膜力学性能的变化.经测试,各组试样冲击处理的条件不同,薄膜力学性能变化有所差异;硬度最小的也增加了38.84%,硬度增加最大的达到106.58%;弹性模量最小提高了14.62%,弹性模量最大提高了134.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激光冲击 磁控溅射 显微硬度 弹性模量
下载PDF
纳米铜薄膜瞬态热输运过程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韩亚萍 曾凡达 吴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8,共6页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厚度100 nm的铜薄膜,使用800 nm泵浦和400 nm探测瞬态反射技术,测量铜薄膜的时间分辨反射率,分析铜薄膜在飞秒激光作用下瞬态热输运过程。利用双温模型对铜薄膜热输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电子和晶格体系温... 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厚度100 nm的铜薄膜,使用800 nm泵浦和400 nm探测瞬态反射技术,测量铜薄膜的时间分辨反射率,分析铜薄膜在飞秒激光作用下瞬态热输运过程。利用双温模型对铜薄膜热输运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电子和晶格体系温度变化过程,电声耦合系数为1.2×1016W·m-3K。变换参数进行模拟,分析薄膜厚度和电声耦合系数对非平衡热输运过程影响规律,为铜薄膜在集成电路中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纳米薄膜 飞秒瞬态热反射技术 双温模型 热输运过程 电声耦合系数
下载PDF
铜/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与形貌研究
6
作者 李幸福 杨晓辉 贾敏 《河南科学》 2005年第6期798-800,共3页
由水热腐蚀技术制得的铁钝化多孔硅作为基底,采用浸渍镀膜技术成功制备了铁钝化多孔硅/铜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铁钝化多孔硅在沉积前与沉积后的结构变化特点以及沉积时间对所沉积的铜薄膜的结构的影... 由水热腐蚀技术制得的铁钝化多孔硅作为基底,采用浸渍镀膜技术成功制备了铁钝化多孔硅/铜纳米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铁钝化多孔硅在沉积前与沉积后的结构变化特点以及沉积时间对所沉积的铜薄膜的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浸渍一定时间后,铜/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继承了新鲜制备的铁钝化多孔硅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溶液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反应时间的的延长,铜的沉积量逐渐增加,铜纳米颗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钝化多孔硅 规则阵列 浸渍镀膜技术 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
下载PDF
多孔硅还原铜纳米复合薄膜的微结构研究
7
作者 李幸福 杨晓辉 +1 位作者 贾敏 宋小燕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00-102,共3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铁钝化多孔硅在沉积前与沉积后的结构变化特点以及沉积时间对所沉积的铜薄膜结构的影响.在浸渍一定时间后,铜/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继承了新鲜制备的铁钝化多孔硅的结构特点,同时,随着... 利用扫描电镜(SEM)、XRD等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铁钝化多孔硅在沉积前与沉积后的结构变化特点以及沉积时间对所沉积的铜薄膜结构的影响.在浸渍一定时间后,铜/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继承了新鲜制备的铁钝化多孔硅的结构特点,同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铜的沉积量逐渐增加,铜纳米颗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钝化多孔硅 规则阵列 浸渍镀膜技术 铁钝化多孔硅/纳米复合薄膜
下载PDF
碳纤维毡表面磁控溅射纳米铜薄膜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晓曼 王鸿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4,共3页
以碳纤维毡为基材,优化了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其表面沉积纳米铜薄膜的工艺参数。运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选取沉积时间、溅射功率和工作压强3个参数为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碳纤维毡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磁控溅射铜薄膜... 以碳纤维毡为基材,优化了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其表面沉积纳米铜薄膜的工艺参数。运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选取沉积时间、溅射功率和工作压强3个参数为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碳纤维毡的电磁屏蔽效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磁控溅射铜薄膜后,碳纤维毡的电磁屏蔽效能提高了116.25%,导电性能提高了45.81%。;碳纤维毡表面溅射沉积铜薄膜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沉积时间50min,工作压强0.4Pa,溅射功率80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毡 纳米薄膜 磁控溅射 工艺优化 电磁屏蔽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气相凝聚技术制备铜纳米团簇薄膜的沉积速率研究
9
作者 黄江磊 罗江山 +4 位作者 李喜波 王雅丽 张建波 易勇 唐永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21-926,共6页
采用等离子体气相凝聚技术并结合差分抽气技术产生铜纳米团簇束流,然后在衬底上沉积铜纳米团簇薄膜,研究了溅射电流、氩气流量和结露区长度对其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薄膜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保持... 采用等离子体气相凝聚技术并结合差分抽气技术产生铜纳米团簇束流,然后在衬底上沉积铜纳米团簇薄膜,研究了溅射电流、氩气流量和结露区长度对其沉积速率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薄膜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保持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溅射电流和氩气流量,铜纳米团簇薄膜的沉积速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结露区长度对沉积速率的影响无明显规律,这主要归因于铜纳米团簇粒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化。铜纳米团簇薄膜主要由粒径约为几纳米的团簇颗粒组成,其结晶程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气相凝聚技术 差分抽气技术 纳米团簇薄膜 沉积速率
下载PDF
纳米单晶铜薄膜中孔洞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0
作者 刘光勇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 2003年第1期160-161,共2页
固体的断裂过程贯通宏、细、微观多个层次尺度,涉及固体力学、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等领域。细观破坏过程的4种基本构元(孔洞、微裂纹、界面失效、变形局部化等)的起源和演化描述必须在微(纳)观尺度才能完全阐明。从原子尺度运用分子动力... 固体的断裂过程贯通宏、细、微观多个层次尺度,涉及固体力学、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等领域。细观破坏过程的4种基本构元(孔洞、微裂纹、界面失效、变形局部化等)的起源和演化描述必须在微(纳)观尺度才能完全阐明。从原子尺度运用分子动力学技术模拟纳米单晶铜薄膜中孔洞在拉伸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和动态断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单晶薄膜 孔洞拉伸变形 分子动力学 断裂模拟
下载PDF
沉积铜薄膜涤纶针刺过滤毡抗静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俊婷 徐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涤纶(PET)针刺过滤毡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铜薄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溅射主要工艺参数(工作气压、溅射功率和沉积时间)对PET滤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并以优化溅射工艺所制备抗静电过滤毡与纱线型涤纶防...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涤纶(PET)针刺过滤毡表面制备了纳米结构铜薄膜。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溅射主要工艺参数(工作气压、溅射功率和沉积时间)对PET滤料抗静电性能的影响,并以优化溅射工艺所制备抗静电过滤毡与纱线型涤纶防静电针刺过滤毡和混纺型涤纶防静电针刺过滤毡进行了性能比较。研究表明,经镀膜后PET过滤毡的抗静电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并且抗静电性能明显优于纱线型和混纺型的抗静电过滤毡。通过对过滤性能的测试发现,沉积铜薄膜几乎不影响PET滤料的原有过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纳米结构薄膜 涤纶针刺过滤毡 抗静电性能
下载PDF
层厚度和晶界“阶梯型”缺陷对铜–镍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萌 徐建刚 张云光 《应用物理》 2015年第3期25-32,共8页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层厚度和“阶梯型”晶界缺陷对铜–镍纳米薄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层厚度的增加,薄膜的应力逐渐增大,这是因为材料的层厚度越大,材料存储位错的能力就越强,及屈服强度越高。除此之外,研究...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层厚度和“阶梯型”晶界缺陷对铜–镍纳米薄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层厚度的增加,薄膜的应力逐渐增大,这是因为材料的层厚度越大,材料存储位错的能力就越强,及屈服强度越高。除此之外,研究结果发现晶界存在“阶梯型”缺陷降低了晶界对于位错传播的阻碍作用,使得铜–镍纳米薄膜屈服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镍复合纳米薄膜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等离子体预处理对镀铜涤纶针刺毡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俊婷 徐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6-740,共5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PET针刺毡表面沉积了纳米结构Cu薄膜,试图利用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方法来改善薄膜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牢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前后基材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静态液滴形状观察...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PET针刺毡表面沉积了纳米结构Cu薄膜,试图利用等离子体预处理的方法来改善薄膜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牢度。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前后基材表面形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静态液滴形状观察法和接触角测试分析了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样品的润湿性能。采用X射线能谱仪(EDX)对纳米结构Cu薄膜进行了元素分布及定量分析。结合抗静电性能测试,采用冷热循环试验研究了Ar和O2等离子体预处理对Cu薄膜结合牢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等离子体预处理不仅能改善沉积Cu薄膜PET针刺毡的抗静电性能,还能提高膜-基结合牢度和基材的润湿性能。用O2等离子体处理时,膜-基结合牢度和润湿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处理 纳米结构薄膜 涤纶针刺毡 结合牢度 接触角
下载PDF
强激光辐照下纳米晶体铜薄膜层裂破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永刚 贺红亮 +1 位作者 Boustie Michel Sekine Toshimori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1-415,共5页
采用强激光辐照加载技术和激光速度干涉(VISAR)测试技术,对纳米晶体铜薄膜的层裂特性进行实验测量和分析.基于VISAR实测的自由面速度波形,计算得到纳米晶体铜薄膜在超高拉伸应变率下的层裂强度高达3GPa,明显高于多晶铜的层裂强度,其原... 采用强激光辐照加载技术和激光速度干涉(VISAR)测试技术,对纳米晶体铜薄膜的层裂特性进行实验测量和分析.基于VISAR实测的自由面速度波形,计算得到纳米晶体铜薄膜在超高拉伸应变率下的层裂强度高达3GPa,明显高于多晶铜的层裂强度,其原因归咎于纳米晶体材料中存在大量晶界阻碍了位错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薄膜 层裂 激光辐照
原文传递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anocrystalline copper films on glass
15
作者 张会平 江中浩 +1 位作者 连建设 侯旭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7年第A02期736-740,共5页
Nanocrystalline copper films were prepared on the glass by electroless plating technique. The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films with different deposition time was studi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 Nanocrystalline copper films were prepared on the glass by electroless plating technique. The 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of copper films with different deposition time was studied by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pper films have a(111) texture. A continuous and smooth film forms on the glass substrate at deposition times of 5 min.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as-deposited copper films becomes rougher with large nodules as the deposition time increases. According to Fuchs-Sondheimer(F-S),Mayadas-Shatzkes(M-S) theory and a combined model,the grain boundary reflection coefficient(R) is calculated in the range of 0.40-0.75.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boundaries contribute mainly to the increase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nanocrystalline copper film compared with the film surf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薄膜 化学镀层 表面粗糙度 电阻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