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青霉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点和多位点序列分型
1
作者 武文君 王炜 +1 位作者 荆鹏伟 任伟宏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情况和遗传分型,为临床合理化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碳青霉烯(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的耐药情况和遗传分型,为临床合理化用药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60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临床分布和标本来源。随机选取其中35株CRPA,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扩增铜绿假单胞菌的7个管家基因acsA、aroE、guaA、mutL、nuoD、ppsA和trpE,PCR扩增测序后采用DNAstar和PHYLOViZ 2.0等软件对分离的CRPA进行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60株CRPA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康复科、重症监护病房。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63.3%),其次为肺泡灌洗液(28.3%)。除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40%以上,与同期分离的碳青霉烯敏感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 sensitive pseudomonas aeruginosa,CSPA)相比,除多黏菌素外,CRPA分离组对阿米卡星(23.3%)、头孢吡肟(58.3%)、头孢他啶(48.3%)、环丙沙星(5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0%)、氨曲南(56.7%)、美罗培南(78.3%)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CS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LST分析显示35株CRPA可分为25个ST型,其中优势ST为ST1182。该研究发现1种新的等位基因trpE316,3种新的ST型别,分别为ST3978、ST3979、ST3980。结论CRPA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多见于呼吸科,CRPA耐药形势严峻,应结合药敏结果和流行病学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MLST分析的结果显示ST型存在多样化,克隆类型多样化,提示这些菌株的遗传背景也极其复杂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药物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
2
作者 李永峰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调查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调查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结果合并其他疾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是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P)=-69895+1.616×合并其他疾病+2.610×入住ICU时间+1.846×机械通气+2.831×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75.2%,95%CI为[0.612,0.854],最佳截断值为13.412。结论合并其他疾病、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APACHEⅡ评分是ICU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便于感染风险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 铜绿假单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穿心莲内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增效机制
3
作者 陈思敏 周婧 +3 位作者 赵元静 王辉 徐浩然 谌立巍 《中药与临床》 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探索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抗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llunima二代测序平台,比较PA标准菌株ATCC27853在有无Andr干预下的细菌转录组改变,采用基因组... 目的: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探索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的抗菌增效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llunima二代测序平台,比较PA标准菌株ATCC27853在有无Andr干预下的细菌转录组改变,采用基因组比对、差异鉴定、通路和表型分析确定核心靶标;考察在不同浓度穿心莲内酯(100、50、25μg·mL^(-1))干预下ATCC27853绿脓毒素(Pyocyanin,PYO)的分泌量;结合Andr可能的作用机制,RT-q PCR检测其对PA代谢过程中关键基因phz M、phz H、phz S和pvd I表达的影响;尾静脉注射临床分离耐药PA(PA2019-32)构建小鼠急性细菌感染模型,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阳性对照组)、左氧氟沙星联合Andr(联合用药组),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连续观察5 d,绘制生存曲线,测评Andr联合抗菌药物的体内抗感染保护作用。结果:转录组学共组装对比出289个显著差异基因,其中145个基因显著上调,144个基因显著下调。差异基因的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代谢过程、细胞组成及“铁离子结合”;KEGG分析差异基因在42条通路中高度富集,主要涉及各类抗菌药物抗性通路,能量代谢相关通路以及毒力因子相关通路,其中色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泛醌和其他萜类-泛醌、辅助因子的生物合成、β-内酰胺抗药性、离子抗菌肽(CAMP)抗药性显著下调(pvalue<0.01~0.05)。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Andr对pvd I无影响,但显著降低phz H和phz S的表达,同时phz M的表达升高,影响铜绿假单胞菌PYO的生物合成过程。验证实验证实Andr降低了PYO的生成,并且体内感染模型实验表明Andr与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结论:通过干扰PYO的合成,调控Fe转运,增强CAMPs活性,可能是Andr最终实现“减毒”和“增效”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 穿心莲内酯 铜绿假单 绿脓毒素 增效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HZ15全基因组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4
作者 杨德伟 施春兰 +7 位作者 曾舒泉 解紫薇 秦小萍 秦得强 高熹 顾小飞 谢永辉 吴国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53-2664,共12页
【目的】挖掘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HZ15抑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及其抑菌机理,探究不同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特异性,为菌株HZ15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anopore第三代测序技术对分离自鳞翅目... 【目的】挖掘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HZ15抑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及其抑菌机理,探究不同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特异性,为菌株HZ15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anopore第三代测序技术对分离自鳞翅目幼虫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HZ1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多种数据库对其基因组进行注释,同时与来自不同环境(人体、土壤、植物、废水)的另外9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和泛基因组分析。【结果】菌株HZ15含有1条6722482 bp的染色体,平均GC含量66.14%,共注释到6173个编码基因,总长度6018345 bp,编码区占基因组全长的89.53%。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显示,10株铜绿假单胞菌在基因组大小、基因数量等方面均存在差异。菌株HZ15含有61个抗生素耐受基因、8个前噬菌体、53个水平基因转移及225个毒力因子。CAZy数据库注释发现,菌株HZ15含有多种可能与其抑菌活性相关的糖苷水解酶(GH18、GH19、GH23、GH73和GH103)。此外,菌株HZ15拥有编码3种金属螯合剂[Pf-5 pyoverdine、伪帕林(pseudopaline)和绿脓杆菌螯铁蛋白(pyochelin)]以及lankacidin C、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双环霉素(bicyclomycin)等抑菌活性成分的基因簇,还特有套索肽(lassopeptide)的次级代谢合成相关基因。泛基因组分析发现10株铜绿假单胞菌有10517个泛基因组基因,5278个核心基因组基因。泛基因组中,菌株HZ15拥有231个独特基因,其中aphA_(2)和bla基因与抗生素耐受性相关。【结论】菌株HZ15可能通过破坏病原菌细胞壁、释放毒素和抑菌活性成分等抑制病原菌生长,并因其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在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株HZ15 全基因组测序 活性 次级代谢产物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012-2022年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可视化研究
5
作者 李柔 杨斌 +2 位作者 曾宪春 温茹 刘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共11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领域过去十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以“bronchiectasis”or“cystic fibrosis”or“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and“Pseu...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支扩症)合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领域过去十年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以“bronchiectasis”or“cystic fibrosis”or“non-cystic fibrosis bronchiectasis”and“Pseudomonas aeruginosa”检索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发表类型为论著和综述的英文文献,利用HisCite、VOSviewer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发文量、期刊、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全球共5824篇支扩症合并PA感染的文章发表在1103种期刊上,年均发文量较稳定,以呼吸系统和微生物学期刊为主。共96个国家和地区、5005个机构、21769名作者在该领域发表文章,美国发表文章最多并构建了全球最大合作网络。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肺囊性纤维化,聚类主题包括PA在宿主的适应和进化、炎症反应、抗生素耐药、临床结局和预后。慢性气道感染及各类临床评分标准是近年较为突出的主题。结论支扩症合并PA感染是呼吸系统和微生物学的关注重点,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宿主相互作用和临床影响,建议中国学者未来更多参与这一领域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铜绿假单 支气管扩张症 文献计量 可视化研究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前噬菌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杨舒 郭宸汐 +8 位作者 苏昊辰 牛涵 王楷翔 王丽丽 徐永平 王珩 谭德猛 谢琼 李晓宇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4期239-247,共9页
目的预测分析8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前噬菌体携带情况和分布特征,以及鉴定前噬菌体编码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方法采用Phaster在线工具对菌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前噬菌体预测,采用Cadr数据库和Vfdb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注释分... 目的预测分析8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前噬菌体携带情况和分布特征,以及鉴定前噬菌体编码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和毒力因子。方法采用Phaster在线工具对菌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前噬菌体预测,采用Cadr数据库和Vfdb数据库进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注释分析。结果83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测出601条前噬菌体序列,其中完整型304条,不完整型161条,可疑型136条,平均每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至少存在3条完整的前噬菌体。平均每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携带的所有前噬菌体占其基因组长度比例约为2%~4%。61条前噬菌体预测到125个耐药基因,分别来自23个不同家族,产生7种耐药机制。356条前噬菌体共编码545个毒力基因,归类为119种毒力基因,编码78种相关毒力因子,平均每个前噬菌体携带1~2个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少数前噬菌体携带3条及以上。毒力因子的宿主来源除了铜绿假单胞菌外,百日咳杆菌、微黄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及其亚种、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亚种也占有较高来源比例。结论前噬菌体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分布广泛且携带多种耐药和毒力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获得、传播和致病性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前噬 基因组 溶原性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oprI基因DNA疫苗及其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7
作者 祝世纪 宫强 +1 位作者 田佳雨 李雅静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1,共7页
为评估铜绿假单胞菌opr I基因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将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opr I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CAGGS-HA中构建重组质粒p CAGGS-opr I,经酶切鉴定正确后获得DNA疫苗。同时将opr I基因克隆至原... 为评估铜绿假单胞菌opr I基因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本实验将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编码基因opr I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 CAGGS-HA中构建重组质粒p CAGGS-opr I,经酶切鉴定正确后获得DNA疫苗。同时将opr I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构建重组质粒p ET32a-oprI,经酶切鉴定正确后转入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重组Opr I蛋白(rOprI)的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后以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正确表达了r Opr I,且获得了其纯化蛋白,利用其制备重组亚单位疫苗。分别以DNA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免疫BALB/c小鼠,并以铜绿假单胞菌的灭活疫苗和外膜蛋白疫苗为对照,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和血清中IFN-γ、IL-2和IL-4的含量;初免42 d后以铜绿假单胞菌(1.25×109 cfu/mL,100μL/只)对各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通过测定各疫苗对小鼠的保护率,评估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各疫苗诱导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和细胞因子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且重组亚单位疫苗诱导小鼠的抗体水平和IL-4含量均显著高于DNA疫苗(P<0.05),而IFN-γ和IL-2含量则与DNA疫苗无显著差异(P>0.05)。小鼠攻毒试验结果显示,DNA疫苗组、重组亚单位疫苗组、外膜蛋白疫苗组和灭活疫苗组小鼠获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45%、55%、70%和95%。上述结果首次表明以铜绿假单胞菌opr I基因制备的DNA疫苗和r Opr I重组亚单位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并可为小鼠提供对铜绿假单胞菌攻毒的免疫保护效果,但二者的免疫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本研究为铜绿假单胞菌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oprI基因 DNA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 免疫效果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支气管上皮细胞诱导铁死亡及丁酸钠的免疫调控作用
8
作者 周娈 何一帆 +4 位作者 赵伊敏 任锡凯 耿轩 黄楠 苏苗赏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54-562,共9页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铁死亡与炎症反应的诱导作用及丁酸钠(NaB)对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EAS-2B细胞,加入不同浓度NaB后通过CCK-8筛选其安全浓度和作用时间,Westernblot检测酰基辅酶A合...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铁死亡与炎症反应的诱导作用及丁酸钠(NaB)对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BEAS-2B细胞,加入不同浓度NaB后通过CCK-8筛选其安全浓度和作用时间,Westernblot检测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水平,确定NaB的用药条件。PA感染BEAS-2B细胞(MOI=1)不同时间后,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二价铁离子探针检测细胞内Fe^(2+)水平;加入NaB预处理后,BODIPY581/591C1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Westernblot检测ACSL4、P-AK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水平;加入ACSL4抑制剂吡格列酮(PIO)后,Westernblot验证其抑制效果,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NaB对BEAS-2B细胞的安全浓度在2.5mmol/L以下,2.5mmol/LNaB处理细胞36h后,ACSL4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A感染BEAS-2B细胞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形态变为圆形;线粒体体积变小、膜密度增高,嵴减少甚至消失;胞内Fe^(2+)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ACSL4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NaB预处理细胞后,与PA组相比ACSL4和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对GPX4蛋白的降低及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为促进作用。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A感染后IL-6、IL-8、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上升(P<0.05),IL-10水平轻微下降(P<0.05);NaB或PIO预处理后,IL-6、IL-8、IL-1β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感染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内Fe^(2+)及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从而发生铁死亡并引起炎症反应,NaB可能通过抑制ACSL4和AKT磷酸化途径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支气管上皮细 铁死亡 丁酸钠 炎症因子
下载PDF
DC-SIGN靶向的载铜绿假单胞菌DNA疫苗纳米粒的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价
9
作者 江晓烽 张娅婷 +2 位作者 赵轩 田林霞 余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4-2192,共9页
目的构建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乳-N-岩藻糖戊糖(lacto-N-fucopentoseⅢ,Lewis X)修饰的载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PcrV和OprF联合DNA疫苗的PLGA纳米粒,为预防PA临床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双乳化-... 目的构建一种靶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乳-N-岩藻糖戊糖(lacto-N-fucopentoseⅢ,Lewis X)修饰的载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PcrV和OprF联合DNA疫苗的PLGA纳米粒,为预防PA临床感染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PcrV和OprF联合DNA的PLGA纳米粒(PLGA+PcrV/OprF)或载pEGFP的PLGA纳米粒(PLGA+pEGFP);在此基础上,利用酰胺缩合反应将DC-SIGN靶向配体Lewis X连接至PLGA纳米粒表面,制备Lewis X修饰的PLGA+PcrV/OprF(Lewis X-PLGA+PcrV/OprF)、Lewis X修饰的PLGA-pEGFP(Lewis X-PLGA+pEGFP);以水化直径、Zeta电位、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对Lewis X-PLGA+PcrV/OprF进行表征分析;用CCK-8考察其细胞毒性;通过Lewis X-PLGA+pEGFP体外转染进行DC靶向验证;进一步通过Lewis X-PLGA+PcrV/OprF溶酶体逃逸评价Lewis X修饰的携载DNA的PLGA纳米粒的体外靶向性能;通过检测该纳米粒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体液免疫水平和免疫保护水平,评价其免疫效力。结果制备的Lewis X-PLGA+PcrV/OprF水化直径为(201.17±1.6)nm,包封率为(85.72±5.3)%,Zeta电位为+(31.17±1.8)mV;Lewis X-PLGA+PcrV/OprF在DC2.4中的细胞毒性试验显示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荧光显微镜观察Lewis X-PLGA+pEGFP体外转染结果表明,DC2.4更能摄取表达Lewis X-PLGA+pEGFP,具有DC-SIGN特异性靶向性能;激光共聚焦观察溶酶体逃逸结果表明,Lewis X-PLGA+PcrV/OprF发生溶酶体逃逸后有更多的DNA进入细胞质;体内免疫结果显示,靶向DNA疫苗的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和抗体滴度水平显著增加,进一步提高了感染急性肺炎小鼠的生存率,减少了小鼠肺部细菌负荷。结论成功构建DC-SIGN靶向的载PA DNA疫苗纳米粒Lewis X-PLGA;促进了其携载的DNA转染进入DC;促进了更多PA DNA疫苗内吞进入DC溶酶体,逃逸出更多PA DNA至细胞质,从而引起体内显著的免疫应答,增强了疫苗保护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SIGN靶向 铜绿假单 PLGA 溶酶体 DNA疫苗 纳米粒
下载PDF
树鼩源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10
作者 穆政融 程晴晴 +4 位作者 张东洁 翟珊珊 李竹欣 陶俊宇 冷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7-1728,共12页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 【目的】确定养殖过程中死亡树鼩的致病原因并分析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耐药情况,制定防治方法。【方法】对死亡树鼩进行病理剖检,记录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通过平板划线法从主要病变脏器中分离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革兰染色镜检,通过生化试验、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及16S rRNA基因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手段对分离株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从死亡滇西树鼩的脾脏、肠道中分离获得1株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菌株在LB琼脂培养基中呈现产绿色水溶色素的灰白色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生化试验进一步证实分离菌为非发酵菌;通过序列进化分析可知,分离菌与GenBank收录的土壤来源铜绿假单胞菌F4相似性高达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及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成年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 50)为3.382×108 CFU,对死亡小鼠脏器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可见肺脏、肝脏、脾脏、肠道等的炎性损伤和坏死。对各脏器再次进行细菌分离,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可在死亡小鼠的脾脏、肠道、血液中存在,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证实,分离菌具有碳青霉烯耐药性相关基因,并与铜绿假单胞菌高致病参考菌株具有相似的毒力因子基因。【结论】本研究从病死滇西树鼩体内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为树鼩微生物致病研究和驯化养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铜绿假单 耐药性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细胞实验探讨扶正透邪解毒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作用机制
11
作者 李奕璇 晏军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7期32-38,共7页
目的:筛选扶正透邪解毒方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中药活性化合物,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扶正透邪解毒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疾病靶点;明确扶正透邪解毒方活性成分与铜... 目的:筛选扶正透邪解毒方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中药活性化合物,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扶正透邪解毒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在GeneCard、OMIM等数据库筛选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疾病靶点;明确扶正透邪解毒方活性成分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共同潜在靶标;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体外细胞实验中采用CD4^(+)T细胞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共培养,以扶正透邪解毒方含药血清干预后,采用RT-PCR检测CD4^(+)T细胞中肿瘤蛋白P53(TP53)mRNA、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mRNA、白介素-6(IL-6)mRNA、白介素-10(IL-10)mRNA、白介素-1β(IL-1β)mRN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D4^(+)T细胞中IL-6、TNF-α、AKT1、IL-1β、TP53、IL-10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226种潜在活性成分及93个潜在靶点;TP53、AKT1、IL-6、IL-10、IL-1β、TNF-α等是扶正透邪解毒方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关键靶点;扶正透邪解毒方主要通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免疫调控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扶正透邪解毒方含药血清能降低CD4^(+)T细胞IL-6 mRNA、TNF-αmRNA、AKT1 mRNA、IL-1βmRNA表达(P<0.01),促进CD4+T细胞TP53 mRNA、IL-10 mRNA表达(P<0.01);扶正透邪解毒方含药血清能降低CD4^(+)T细胞IL-6、TNF-α、AKT1、IL-1β蛋白表达(P<0.05),促进CD4^(+)T细胞TP53、IL-10蛋白表达(P<0.05)。结论:扶正透邪解毒方可能是通过调控TNF-α、AKT1、TP53、IL-10等关键因子的表达抑制肺部感染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肺炎 铜绿假单 性肺炎 风温肺热 扶正透邪解毒方 体外细实验 网络药理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单PilZ结构域蛋白PA0012和PA4324突变体生物学表型的初步筛选
12
作者 赵朔 盛硕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 本研究以铜绿假单胞菌单PilZ结构域的环二鸟苷酸受体蛋白PA0012和PA4324为研究对象,研究这2个蛋白对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首先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对编码PA0012和PA4324蛋白的基因进行了敲除,得到敲除突变体菌株ΔPA0012和... 目的 本研究以铜绿假单胞菌单PilZ结构域的环二鸟苷酸受体蛋白PA0012和PA4324为研究对象,研究这2个蛋白对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首先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对编码PA0012和PA4324蛋白的基因进行了敲除,得到敲除突变体菌株ΔPA0012和ΔPA4324。然后,将实验分为3组,以野生型菌株PAO1为对照,用这2个突变体进行了表型筛选,包括群集运动能力、感染生菜的能力、对线虫的致病力和蛋白酶活性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对这2个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进行了RNA测序,分析2个单PilZ结构域蛋白突变导致的基因差异表达,在转录水平上综合分析2个蛋白对生物学表型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发现这2个单PilZ结构域蛋白的突变均能导致铜绿假单胞菌的群集运动增强,感染生菜的能力减弱,对线虫的毒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则无显著变化。RNA测序结果表明,这2个蛋白突变均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中大量基因的差异表达,且有一些共同的差异基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PA0012和PA4324突变均能增强其群集运动和减轻其对生菜的感染,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PilZ 环二鸟苷酸 生物表型 RNA测序
下载PDF
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丽辉 张伟俊 +5 位作者 杨思敏 朱琤 林彬 皋源 向淑麟 余跃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死率、抗菌药物疗程、免疫状态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6所三级...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气道定植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患者病死率、抗菌药物疗程、免疫状态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以2018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于6所三级甲等综合教学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呼吸道是否存在白念珠菌定植分为定植组及非定植组。比较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抗菌药物敏感性及疗程、诊断VAP后第1、3、5、7天免疫指标及炎症指标变化。结果5年研究期间共纳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导致VAP患者232例,其中白念珠菌定植组105例,非定植组127例。非定植组患者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及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高于定植组(P<0.05),但两组患者对于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低于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a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 network,CHINET)2022年水平(P<0.05)。研究发现非定植组患者白介素-17A、(1,3)-β-D葡聚糖在各时间节点均低于定植组,且其他炎性指标更容易恢复至正常范围(P<0.05),同时非定植组患者的T及Th淋巴细胞绝对值可以在第7天更快地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两组患者3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7%vs 22.8%,P=0.61),但非定植组抗菌药物的疗程明显短于定植组[(11.3±3.1)d vs(14.2±4.7)d,P<0.01],且存在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缩短的趋势。结论气道白念珠菌定植不影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致VAP患者的30 d全因死亡率,但会延长炎症反应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导致免疫功能延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白念珠 铜绿假单 定植 共生长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研究
14
作者 孙兵兵 王艳 刘歆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8期586-589,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选定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ICU住院的268例患者,根据是否感染PA将其分组,86例感染PA患者设为PA组,182例未感染PA患者设为非PA组,logistic回... 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方法选定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ICU住院的268例患者,根据是否感染PA将其分组,86例感染PA患者设为PA组,182例未感染PA患者设为非PA组,logistic回归分析PA感染的危险因素,PA感染患者分泌物、血液、痰液、尿液送检标本,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气管切开[OR值(95%CI)=2.942(1.752,10.288),P=0.004]、抗菌药物使用时间[OR值(95%CI)=4.167(1.841,13.674),P=0.015]、APACHEⅡ评分≥16分[OR值(95%CI)=3.504(1.285,9.064),P=0.010]是PA感染的危险因素。PA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最强,耐药率为95.4%,其次是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0.7%。结论气管切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16分是ICU患者PA感染的危险因素,PA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性最强,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感染 危险因素 耐药性 抗药性
下载PDF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远明 董智慧 +1 位作者 周杰 由函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统计大连市友谊医院近六年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来源与临床分布,分析11种临床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 目的统计大连市友谊医院近六年来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菌株来源与临床分布,分析11种临床常见抗菌药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送检标本1316株,进行细菌体外分离培养与药敏实验,应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药敏结果,Spss 23软件对6年内该菌耐药率的变化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31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主要来源于痰液907株(68.9%)和尿液167株(12.7%)。这些菌株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513株(39.0%)和老年病科359株(27.3%)。在所统计的11种抗生素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氨曲南三种药物6年内耐药率变化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间耐药率最高的是2021年左氧氟沙星(37.0%),耐药率最低的是2022年头孢吡肟(8.3%)。结论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碳青霉烯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呈耐药率逐年上升;微生物室应加强耐药菌监测的同时,临床也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临床分布 耐药性 药物 耐药监测 多重耐药
下载PDF
2019–2023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6
作者 方佳斌 陈明勇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7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2019–202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提升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为后续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各科室患者的送检标本,获得... 目的: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2019–2023年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以提升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并为后续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各科室患者的送检标本,获得958株铜绿假单胞菌,统计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标本、科室的分布情况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95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68.89%来源于患者的痰液标本,12.94%为尿液标本;重症医学科的检出率最高(34.55%),其他依次为呼吸内科(19.10%)、神经外科(8.45%)和烧伤整形创面修复科(4.0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黏菌素、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00%、1.88%、4.49%;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左氧氟沙星和氨曲南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79%、25.05%、21.50%。结论:2019–2023年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弘爱医院的铜绿假单胞菌分布较为广泛,且耐药率集中在10%~30%范围内,整体的耐药性趋势在上升,在临床诊疗阶段需要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做好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临床分布 药敏试验 耐药性分析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宇 王林 秦上尚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80-84,共5页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多重耐药性病原体,其感染在临床上构成了重大挑战。本文归纳综述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固有性耐药、获得性耐药和适应性耐药机制,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之所以能够抵御多数抗生素攻击,主...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多重耐药性病原体,其感染在临床上构成了重大挑战。本文归纳综述了铜绿假单胞菌的固有性耐药、获得性耐药和适应性耐药机制,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铜绿假单胞菌之所以能够抵御多数抗生素攻击,主要是依赖其高水平的固有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固有耐药性涉及多种药物外排泵系统、低渗透性的外膜以及天然存在的抗生素降解酶等。获得性耐药性则是通过基因突变、接合转移以及水平基因转移等途径实现。适应性耐药性则与生物膜的形成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紧密相关。文章通过分析这些不同耐药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目前的治疗方法,指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是多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所致。鉴于此,未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策略可能需要结合传统治疗方法与新治疗方法相结合的联合治疗手段,研究为开发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新型治疗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 固有性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 适应性耐药性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宣肺解毒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作用机制探讨
18
作者 沈婷婷 李亚 +2 位作者 李素云 李高峰 韩冰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1-732,共12页
目的探究宣肺解毒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机理研究。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建立MDR-PA(9×10^(8) CFU/mL,0.5 mL)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宣肺解毒方低剂量组、宣肺解毒方中剂量组、宣... 目的探究宣肺解毒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机理研究。方法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气管插管的方法建立MDR-PA(9×10^(8) CFU/mL,0.5 mL)肺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宣肺解毒方低剂量组、宣肺解毒方中剂量组、宣肺解毒方高剂量组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每组12只;以上除空白组与模型组外,剩余给药组统称为干预治疗组。造模1 d后,宣肺解毒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宣肺解毒方(Xuanfei Jiedu Formula,XFJDF)灌胃,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ipenem,IPM)腹腔注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持续7 d。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变化、肺湿重/肺干重(W/D),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于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酶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TGF-β、IL-6炎症因子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GSH含量与MPO活性,采用TB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DA含量,试剂盒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蛋白进行定位与半定量观察,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反应迟缓,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杂音增多且出现不同程度寒颤,饮食饮水减少,体重下降;肺W/D(P<0.01)显著升高,肺组织的肺泡腔以及肺支气管周围存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肺泡壁出现断裂融合形成气腔并伴有炎性渗出,肺间质增厚,局部可见肺纤维形成等;血清中IL-1β、TNF-α、TGF-β、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增加、MPO活性增强、GSH含量与T-AOC能力降低(P<0.01),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p65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干预治疗组均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变化(P<0.05,P<0.01),以宣肺解毒方高剂量组以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组最为显著(P<0.05,P<0.01)。结论宣肺解毒方能够显著改善MDR-PA大鼠的一般状态、体重、肺W/D以及肺病理,降低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宣肺解毒方抑制肺组织中TLR4/Myd88/NF-κB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 肺炎 宣肺解毒方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与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比较
19
作者 刘昌伟 王小华 +2 位作者 方玲 陈强 胡立芬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7期108-110,共3页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与多黏菌素B(PM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CRPA感染患者75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CAZ/AVI组(48例)和PMB组(27例),分别静...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与多黏菌素B(PM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CRPA感染患者75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CAZ/AVI组(48例)和PMB组(27例),分别静脉滴注CAZ/AVI和PMB。结果CAZ/AVI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PMB组(54.17%比29.63%,66.67%比37.04%,P<0.05),但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显著低于PMB组(0比48.15%,P<0.001)。两组患者疗程、联合治疗及30 d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AZ/AVI治疗CRPA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清除率均较PMB更高,且不良反应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多黏素B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海藻硫酸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20
作者 杜国丰 陈红漫 +2 位作者 姜宁 尹梦琪 刘凤翊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5-101,126,127,共9页
为了研究海藻硫酸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试验先采用磷钼络合物法测定5种海藻硫酸多糖(PE-Ⅰ、PE-Ⅱ、LJP-Ⅰ、LJP-Ⅱ、LJP-Ⅲ)总抗氧化活性[以二... 为了研究海藻硫酸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感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试验先采用磷钼络合物法测定5种海藻硫酸多糖(PE-Ⅰ、PE-Ⅱ、LJP-Ⅰ、LJP-Ⅱ、LJP-Ⅲ)总抗氧化活性[以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阳性对照],采用滤纸片法测定5种海藻硫酸多糖的抑菌圈直径,同时测定PA对凡纳滨对虾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将健康的对虾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组、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尾,对照组与模型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抑菌效果最好的海藻硫酸多糖的基础日粮,饲喂14 d后模型组和试验组腹腔注射PA菌悬液(浓度为攻毒48 h后的LC_(50))30μL,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攻毒后第24小时、48小时、7天、14天统计死亡率,收集攻毒48 h后各组对虾肠道内容物,计数PA的菌落总数。利用试剂盒测定血淋巴中血浆总蛋白(TP)质量浓度、酚氧化酶(PO)活性,肝胰腺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采集对虾肝胰腺组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试剂盒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6种物质的总抗氧化活性大小为LJP-Ⅱ>LJP-Ⅰ>LJP-Ⅲ>BHT>PE-Ⅰ>PE-Ⅱ,其中LJP-Ⅱ、LJP-Ⅰ、LJP-Ⅲ总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BHT(P<0.05);海藻硫酸多糖LJP-Ⅱ在浓度150 mg/mL时对PA的抑菌圈直径最大,达到(15.05±0.04)mm,因此选取LJP-Ⅱ作为日粮添加物,研究其对PA感染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当攻毒剂量为30μL时,PA对凡纳滨对虾48 h的LC_(50)为7.96×10~(6)cfu/mL。与模型组相比,攻毒后第14天试验组的死亡率显著下降(P<0.05);血淋巴中TP质量浓度、PO活性,肝胰腺组织中SOD、CAT、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喂添加海藻硫酸多糖LJP-Ⅱ日粮可明显改善PA感染对虾肝胰腺组织、管腔和小管损伤程度,形态结构趋于正常。说明海藻硫酸多糖LJP-Ⅱ可显著提升抗氧化防御系统生化指标水平,减轻PA对肝胰腺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硫酸多糖 凡纳滨对虾 铜绿假单 抗氧化酶活性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