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肽PLGA纳米粒子对黑素细胞黑色素合成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春晖 张褚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88-92,共5页
铜肽(GHK-Cu)是甘氨酰组氨酰赖氨酸三肽与铜的络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载药材料制备铜肽PLGA纳米粒子,并研究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铜肽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P... 铜肽(GHK-Cu)是甘氨酰组氨酰赖氨酸三肽与铜的络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载药材料制备铜肽PLGA纳米粒子,并研究其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铜肽对蘑菇酪氨酸酶具有激活作用;PLGA纳米粒子中铜肽的包封率为40.12%,粒径大小为100~200nm,在透射电镜下为大小均匀的圆形粒子.铜肽PLGA纳米粒子可以将铜肽成功导入黑色素细胞内,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并增加黑色素的含量.研究结果为研究铜肽PLGA纳米粒子对色素减退或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的治疗作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肽 PLGA纳米粒子 黑素细胞 黑色素合成
下载PDF
铜肽在防脱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勇 曾衍生 李西俊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69-70,100,共3页
本文从毛发的结构与周期、铜肽的结构、生物学意义、防脱育发机理及其在防脱化妆品中应用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归纳综述,为铜肽在防脱育发化妆品的开发与应用上提供思路与线索。
关键词 铜肽 防脱化妆品 GHK-Cu
下载PDF
体外法研究三肽-1铜的经皮吸收
3
作者 倪芳 李静 +4 位作者 冯法晴 马变变 梁超 张晓洁 孙丽丽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8-32,共5页
研究通过拉曼光谱法和经皮吸收荧光标记法,探究三肽-1铜从表皮层到真皮浅层的经皮吸收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拉曼光谱法的检测,与空白皮肤相比较,三肽-1铜在1560~1600 cm^(-1)为特征信号峰,三肽-1铜在皮肤作用4 h后,在皮肤0~100μm处... 研究通过拉曼光谱法和经皮吸收荧光标记法,探究三肽-1铜从表皮层到真皮浅层的经皮吸收规律。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拉曼光谱法的检测,与空白皮肤相比较,三肽-1铜在1560~1600 cm^(-1)为特征信号峰,三肽-1铜在皮肤作用4 h后,在皮肤0~100μm处均有经皮吸收,经皮吸收相对总量1.0403 a.u.。通过经皮吸收荧光标记法的检测结果表明,三肽-1铜在皮肤上分别作用1,4,24 h后,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2.84×10^(6)、3.99×10^(6)、8.87×10^(6),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相对经皮吸收量与经皮吸收深度均在逐渐增加,并且确定了三肽-1铜能够达到真皮层。该研究表明,三肽-1铜可以经由角质层和毛孔进入活性表皮层直至真皮浅层,从而具备发挥功效的基础,明确了三肽-1铜的经皮吸收方式,以及在更深层皮肤的经皮吸收规律,为其功效研究和配方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经皮吸收 拉曼光谱法 荧光标记法
下载PDF
通过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法研究三肽-1铜经皮吸收 被引量:1
4
作者 毕永贤 胡雪情 +3 位作者 李昊 周浩淼 李静 冯法晴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3年第1期78-81,共4页
通过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法,检测受试者使用含三肽-1铜(Copper tripeptide-1,GHK-Cu)的面膜1 h后,皮肤深度0~27μm的拉曼光谱,分析GHK-Cu在人体皮肤内的经皮吸收。共聚焦拉曼光谱法检测结果表明,1570~1622 cm^(-1)处为GHK-Cu的特征信号峰... 通过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法,检测受试者使用含三肽-1铜(Copper tripeptide-1,GHK-Cu)的面膜1 h后,皮肤深度0~27μm的拉曼光谱,分析GHK-Cu在人体皮肤内的经皮吸收。共聚焦拉曼光谱法检测结果表明,1570~1622 cm^(-1)处为GHK-Cu的特征信号峰,受试者使用含0.1%(质量分数)GHK-Cu的面膜1 h后,GHK-Cu在皮肤深处27μm处仍有吸收,且GHK-Cu在皮肤深度0~27μm处的经皮吸收相对总量为2.862(a.u.)。该研究结果可以为GHK-Cu作为活性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法 面膜 经皮吸收
下载PDF
甘缬二肽-铜(Ⅱ)-多吡啶配合物合成、表征及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丁杨 任祥祥 +1 位作者 庄楚雄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62,共7页
本文合成了3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Gly-L-Val)(Phen)].3.5H2O(1)、[Cu(Gly-L-Val)(TATP)].2H2O(2)和[Cu(Gly-L-Val)(DPPZ)].1.5H2O(3)[Gly-L-Val=甘缬二肽,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 本文合成了3个新的三元铜(Ⅱ)配合物:[Cu(Gly-L-Val)(Phen)].3.5H2O(1)、[Cu(Gly-L-Val)(TATP)].2H2O(2)和[Cu(Gly-L-Val)(DPPZ)].1.5H2O(3)[Gly-L-Val=甘缬二肽,Phen=1,10-邻菲咯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摩尔电导率测定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和琼脂凝胶电泳方法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这些配合物对DNA有较强的键合作用,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配合物在还原剂维生素C存在下对pBR322DNA具有显著的断裂作用。配合物对DNA键合及断裂作用大小为配合物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Ⅱ)配合物 多吡啶配体 甘缬二 核酸酶 DNA
下载PDF
铜-(N-正十二碳酰双甘肽)配合物模拟SOD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谢英 周轩 +2 位作者 王军波 李凤梅 邓希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合成一种新的 SOD模拟物带功能基的长链铜 ( )氨基酸配合物 N -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Cu( C1 2 -Gly-Gly) ]和二 -( N-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 ) [Cu( C1 2 -Gly-Gly) 2 ].用脉冲辐解法测定了其 SOD样活性 ,发现 Cu( C1 2 -Gly-Gly) 2 的... 合成一种新的 SOD模拟物带功能基的长链铜 ( )氨基酸配合物 N -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Cu( C1 2 -Gly-Gly) ]和二 -( N-正十二碳酰双甘肽合铜 ) [Cu( C1 2 -Gly-Gly) 2 ].用脉冲辐解法测定了其 SOD样活性 ,发现 Cu( C1 2 -Gly-Gly) 2 的 SOD样活性基本接近于天然 SOD,达到了整体模拟 SOD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物 N-正十二碳酰双甘 脉冲辐解法 合成 超氧化物歧化酶 酶活测定
下载PDF
纳米级小肽螯合铜对小白鼠铜排泄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卫国 张天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15,共5页
试验的目的是考查以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纳米铜和纳米小肽螯合铜等不同铜源供给形式对小白鼠铜排泄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只18日龄小白鼠随机分为Ⅰ(小肽+硫酸铜组)、Ⅱ(硫酸铜组)、Ⅲ(碱式氯化铜组)、Ⅳ(蛋氨酸铜... 试验的目的是考查以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纳米铜和纳米小肽螯合铜等不同铜源供给形式对小白鼠铜排泄和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20只18日龄小白鼠随机分为Ⅰ(小肽+硫酸铜组)、Ⅱ(硫酸铜组)、Ⅲ(碱式氯化铜组)、Ⅳ(蛋氨酸铜组)、Ⅴ(纳米铜组)和Ⅵ(纳米小肽螯合铜)等6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白鼠。饲喂试验分0~56、~121、3~192、0~26和27~33 d 5个阶段。其中0~5 d为预饲期,后4个阶段为试验期。预饲期和试验期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Ⅰ~Ⅵ组饲粮铜的含量(以铜计)在6~12、13~19、20~26和27~33 d 4个阶段分别为2.5、5、10及15 mg/kg。结果表明,纳米小肽螯合铜组小鼠的铜排泄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饲喂第2、3、4阶段,纳米小肽螯合铜组小鼠的血清免疫蛋白IgGI、gMI、g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白介素-2(IL-2)均极显著(P<0.01)高于其它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鼠 纳米级小螯合 排泄 免疫指标
下载PDF
鳀鱼多肽-铜离子螯合工艺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忆凤 朱勤 +2 位作者 颜婕 孙伟 祝海梅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9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鳀鱼为原料,研究多肽与铜离子螯合的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在不同多肽与硫酸铜添加比例、pH值、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螯合率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探索多肽分子量对螯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为多肽与... 以鳀鱼为原料,研究多肽与铜离子螯合的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在不同多肽与硫酸铜添加比例、pH值、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的螯合率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在最佳条件下探索多肽分子量对螯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螯合条件为多肽与硫酸铜的添加比例6∶1、pH 6、温度50℃、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率为61.3%。多肽分子量小于300 u时螯合率较低,在(600~1 000) u时螯合率最高为72.6%,大于1 000 u时,铜离子螯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鳀鱼多 - 螯合反应 分子量
下载PDF
紫羊茅根中铜结合肽的分离和纯化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玉山 邱国华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35-339,共5页
利用1次SephadexG50凝胶过滤和2次QAESephadexA25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从最后6d用CuCl2处理(ρ=20mg/L)、20d龄的紫羊茅(Festucarubracv.Merlin)根中分离纯... 利用1次SephadexG50凝胶过滤和2次QAESephadexA25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从最后6d用CuCl2处理(ρ=20mg/L)、20d龄的紫羊茅(Festucarubracv.Merlin)根中分离纯化了1个铜结合肽(CuBP2a),该肽在SuperdexPeptideHR10/30预装柱的FPLC凝胶过滤中在λ254nm处只出现一个峰,经分子量标准曲线估计,其Mr约为1400,在DeltaPakC18的反相HPLC中,在λ254nm处也只有1个紫外吸收峰值,这都说明该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的纯度.通过光谱分析,发现该肽的最大紫外吸收值在248.1nm处.对Cu结合物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羊茅 诱导 结合 分离和纯化
下载PDF
大米球蛋白铜离子结合肽的鉴定及其螯合活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常瑞 初晨露 +3 位作者 张晓云 汪金燕 鞠兴荣 袁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3-59,共7页
为分析大米球蛋白与金属元素的结合特性,通过分级提取方法得到4 种大米蛋白,并测定其金属元素含量。选取大米球蛋白经胃蛋白酶酶解,酶解液通过超滤方式进行纯化。将获得的水解液进行质谱检测,并通过软件分析得到23 条多肽序列,分子质量... 为分析大米球蛋白与金属元素的结合特性,通过分级提取方法得到4 种大米蛋白,并测定其金属元素含量。选取大米球蛋白经胃蛋白酶酶解,酶解液通过超滤方式进行纯化。将获得的水解液进行质谱检测,并通过软件分析得到23 条多肽序列,分子质量在725~1 409 Da之间。结合已报道的相关研究,分析得到多肽序列QGWSSSSE和YYGGEGSSSEQGY具有潜在金属螯合活性。通过人工合成这两条多肽序列,并选择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柠檬酸和金属硫蛋白作为参照物,比较它们与Cu2+的螯合活性。结果发现YYGGEGSSSEQGY螯合Cu2+效果比QGWSSSSE好,与Cu2+螯合的IC20为5.40 mmol/L,并且在低浓度范围与柠檬酸相当,比EDTA和金属硫蛋白差。进一步分析,这两条多肽与其他金属离子之间螯合活性发现,其与Fe2+结合更强。通过氨基酸分析,连续丝氨酸SS、SSS和SSSS可能与铜的螯合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球蛋白 离子结合 螯合活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三肽-1铜的含量
11
作者 杨铭 王晨蕾 +2 位作者 胡丹 傅路阳 吴智慧 《有机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三肽-1铜含量的方法。分别对样品的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水剂类化妆品无需加入破乳剂,乳化类化妆品中需加入破乳剂才能将目标物质提取完全。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三肽-1铜含量在5~500 mg/L...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三肽-1铜含量的方法。分别对样品的前处理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水剂类化妆品无需加入破乳剂,乳化类化妆品中需加入破乳剂才能将目标物质提取完全。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三肽-1铜含量在5~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可达0.9999,其回收率为92.5%~9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27%~3.25%之间,检出限为10 mg/kg。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适于化妆品中三肽-1铜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妆品
下载PDF
肽铜营养强化剂
12
作者 预南 《重庆轻工》 1989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食品 添加剂 营养强化剂
下载PDF
铅暴露对神经胶质瘤细胞铜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洁琼 于海波 +3 位作者 宋晗 陈景元 骆文静 郑刚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研究铜转运蛋白1(CTR1)、铜转运 ATP 酶α多肽(ATP7A)在铅暴露诱导大鼠 C6胶质瘤细胞铜离子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法(MTT),通过 C6细胞暴露于醋酸铅0~100μmol·L -124和48 h 筛选适合剂量... 目的:研究铜转运蛋白1(CTR1)、铜转运 ATP 酶α多肽(ATP7A)在铅暴露诱导大鼠 C6胶质瘤细胞铜离子代谢紊乱及氧化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法(MTT),通过 C6细胞暴露于醋酸铅0~100μmol·L -124和48 h 筛选适合剂量。C6细胞用醋酸铅10μmol·L -1分别处理24和48 h 后,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TBA)检测铅对细胞 SOD 活性和 MDA 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观察铅对细胞内铜水平;荧光实时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铅暴露后细胞 CTR1和ATP7A 的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醋酸铅浓度高于10μmol·L -1时,细胞活力受到显著抑制,故选择铅10μmol·L -1为铅暴露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独铅或铜处理组 SOD 活性下降,MDA 含量增高,而铅与铜联合处理组 SOD 活性下降及 MDA 含量增高的程度更加显著(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酸铅10μmol·L -1处理 C6细胞24和48 h 后,细胞对铜的吸收量分别增加1.2倍和2.5倍(P <0.01),CTR1 mRNA 水平分别增高23.2%和58.7%(P <0.01),而 ATP7A mRNA 水平分别下调58.1%和50.0%(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醋酸铅10μmol·L -1暴露组 CTR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而ATP7A 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铅暴露可以导致细胞中铜的蓄积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增强,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影响 C6细胞 CTR1和 ATP7A 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 转运蛋白1 转运ATP酶α
下载PDF
GHK三肽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凤龙 高恩 +1 位作者 杨小琳 赵金礼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第6期1-3,6,共4页
GHK(glycyl-L-histidyl-L-lysine)存在于人的血液、唾液、尿液当中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通常GHK是与2价铜离子作为复合物来发挥促愈合和修复的功能。GHK可以调节胶原和糖胺聚糖的合成与分解,并且调节金属蛋白酶和它的抑制剂的活性。... GHK(glycyl-L-histidyl-L-lysine)存在于人的血液、唾液、尿液当中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通常GHK是与2价铜离子作为复合物来发挥促愈合和修复的功能。GHK可以调节胶原和糖胺聚糖的合成与分解,并且调节金属蛋白酶和它的抑制剂的活性。它刺激胶原、硫酸皮肤塑、硫酸几丁质、小糖蛋白、糖蛋白的合成,它同样能够恢复经过放化疗的成纤维细胞的再生能力。这种分子可以吸引免疫细胞和内皮细胞向受伤部位迁移。它加速皮肤、毛囊、胃肠道、骨组织,和狗的脚垫伤口愈合,它同样可以诱导大鼠、小鼠和猪的全身伤口愈合。在美容产品当中,它能够让松弛的皮肤紧实,并增加弹性,皮肤的密度和坚实度,减少细纹和皱纹,减少光损伤和色素沉着,增加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已经证明GHK可以作为治疗性成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炎和代谢性癌症中应用。GHK可以上调或者下调至少4000种人类基因,尤其在DNA恢复重建当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关注GHK在皮肤再生领域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K GHK-Cu 铜肽 TGF-β信号途径
下载PDF
谷光甘肽-Cd(Ⅱ)、Cu(Ⅱ)配合物在硅片表面形貌的AFM分析
15
作者 阮湘元 曾绍汉 +1 位作者 蔡明招 徐经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98-1500,共3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谷胱甘肽-镉、铜配合物在硅片表面的形貌。低浓度时,谷胱甘肽-镉配合物主要以类球体颗粒无序地分散在基底表面,其表观高度和长度分别为(3.6±0.1)nm和(60±10)nm。随着浓度的增加,出现由小颗粒聚集而成的...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谷胱甘肽-镉、铜配合物在硅片表面的形貌。低浓度时,谷胱甘肽-镉配合物主要以类球体颗粒无序地分散在基底表面,其表观高度和长度分别为(3.6±0.1)nm和(60±10)nm。随着浓度的增加,出现由小颗粒聚集而成的簇体。不同的缓冲溶液体系对谷胱甘肽-镉配合物的形貌无明显影响。谷胱甘肽-铜配合物首先由均匀的球体颗粒聚集成长链,然后随链延伸方向的不同,形成类似网状和线团状2种表面形貌,显示良好的方向性和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镉配合物 谷胱甘-配合物 原子力显微镜 表面形貌
下载PDF
小肽螯合铜、锌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生化指标和粪便铜锌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少华 余思佳 +8 位作者 罗振 罗文丽 郭奇 赵森 顾欣 曹莹 张京 徐维娜 徐建雄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4,19,共6页
为了研究日粮中小肽螯合铜锌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粪便中铜锌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5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8日龄长大断奶仔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9头仔猪。试验分36~90日龄、91日龄~出栏两阶段进... 为了研究日粮中小肽螯合铜锌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粪便中铜锌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5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8日龄长大断奶仔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19头仔猪。试验分36~90日龄、91日龄~出栏两阶段进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将基础日粮中的硫酸铜(Cu SO4)和硫酸锌(Zn SO4)以小肽螯合铜和小肽螯合锌替代。36~90日龄阶段,对照组和试验组Cu含量分别为174.42 mg/kg和75.56 mg/kg,Zn含量分别为2 412.14 mg/kg和522.91 mg/kg;91日龄~出栏阶段,对照组和试验组Cu含量分别为134.43 mg/kg和26.08 mg/kg,Zn含量分别为1 156.53 mg/kg和207.08 mg/kg。结果表明:36~90日龄和91日龄~出栏两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期初体重、期末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肉比(F/G)、出栏重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6~90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铜蓝蛋白(CP)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蛋白质羰基浓度显著降低(P<0.05)。36~90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总蛋白质(TP)、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但TP浓度有升高趋势(P=0.06),AKP活性有降低趋势(P=0.05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血清总氨基酸浓度高于对照组,特别是赖氨酸(Lys)、甲硫氨酸(Met)、苏氨酸(Thr)等限制性氨基酸的浓度有所升高。36~90日龄阶段,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粪便中铜锌元素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分别减少32.21%和65.83%;91日龄~出栏阶段,试验组粪便中Cu元素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Zn元素含量有降低趋势(P=0.28),分别减少63.27%和26.87%。说明以低剂量的小肽螯合铜和小肽螯合锌替代高剂量的硫酸盐源铜锌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无不良影响,但能显著降低粪便中铜锌的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肥育猪 螯合 螯合锌 生产性能 生化指标 粪便锌排泄量
原文传递
穿透肽介导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融合蛋白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脂肪干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伟 彭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探讨穿透肽介导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融合蛋白(PEP-1-SOD1)在脊髓损伤早期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促进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ADSCs,并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感染ADSCs... 目的探讨穿透肽介导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融合蛋白(PEP-1-SOD1)在脊髓损伤早期的抗氧化作用及对脂肪干细胞(ADS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促进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ADSCs,并以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感染ADSCs。取成年SD大鼠96只,以改良Allen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盐水治疗组、ADSCs治疗组、PEP-1-SOD1联合ADSCs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3、7 d各取8只大鼠分别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及丙二醛(MDA)含量检测,术后7 d各取4只大鼠行细胞凋亡检测;术后1、2、3、4周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术后4周BBB评分后处死大鼠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表达阳性细胞检测,对ADSCs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行脊髓损伤区域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检测。 结果术后7 d ADSCs治疗组SOD活性大于盐水治疗组(t=3.882,P=0.030),MDA含量小于盐水治疗组(t=10.392 ,P=0.002),联合治疗组SOD活性大于ADSCs治疗组(t=4.690,P=0.018),MDA含量小于ADSCs治疗组(t=3.464,P=0.031)。术后7 d联合治疗组细胞凋亡少于ADSCs治疗组(t=13.416,P=0.000),ADSCs治疗组细胞凋亡多于盐水治疗组(t=12.000,P=0.000)。术后4周,联合治疗组BBB评分为(18.59±1.54)分大于ADSCs治疗组[(11.90±1.72)分,t=8.430,P=0.000];联合治疗组NeuN阳性细胞百分比为(61.65±12.65)%大于ADSCs治疗组的(31.45±5.76)%(t=154.214,P=0.000);联合治疗组GFP阳性细胞数大于ADSCs治疗组(t=64.325,P=0.000)。 结论与单纯ADSCs移植比较,联合应用PEP-1-SOD1进一步增加损伤局部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改善运动功能,PEP-1-SOD1发挥了协同效果,这可能与减少移植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脂肪干细胞 穿透介导的.锌超氧化物歧化酶1融合蛋白
原文传递
铜离子(II)抑制Aβ多肽聚集机理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6
18
作者 焦勇 韩大雄 杨频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3-311,共9页
大脑中淀粉样β多肽(Aβ)的纤维化沉积是Alzheimer氏症(AD)的一个关键性病理事件.体外实验发现,近生理浓度的锌离子即有很强的诱导Aβ聚集的能力.铜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强烈地抑制锌离子诱导的Aβ聚集.铜离子作为体内锌离子的潜在抑制... 大脑中淀粉样β多肽(Aβ)的纤维化沉积是Alzheimer氏症(AD)的一个关键性病理事件.体外实验发现,近生理浓度的锌离子即有很强的诱导Aβ聚集的能力.铜离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强烈地抑制锌离子诱导的Aβ聚集.铜离子作为体内锌离子的潜在抑制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子模拟法研究了铜离子抑制Aβ聚集的可能机理.在单环模式中发现Y10残基有明显的促螺旋化作用,[Cu-H13(Nπ)-Y10(OH)]配合物形成了局部准3.010螺旋结构.在多环模式中发现Q15和E11残基的侧链协同配位使体系能量大幅降低,变构效应显著.配合物[Cu-3N-Q15(O)-E11(O1)]和[Cu-H13(Nπ)-Y10(OH)]由于变构为准螺旋构象,极可能以可溶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另外,发现氢键作用是Aβ聚集的主要驱动力.以上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铜离子与AD致病机制之间关系的理解并制定相应的“抗淀粉样沉积”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Ⅱ)Aβ多 抑制机理 Alzheimer氏症(AD) 分子模拟 聚集机理 分子模拟法 离子 螺旋结构 锌离子
原文传递
纳米级小肽螯合铜对小白鼠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天勇 王卫国 《饲料与畜牧(新饲料)》 2009年第5期20-23,共4页
此试验的目的是探讨以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纳米铜和纳米小肽螯合铜等不同铜源供给形式对小白鼠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的影响。将120只18日龄小白鼠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为Ⅰ(小肽+硫酸铜组)、Ⅱ(硫酸铜组)、Ⅲ(碱式氯化铜组)... 此试验的目的是探讨以硫酸铜、碱式氯化铜、蛋氨酸铜、纳米铜和纳米小肽螯合铜等不同铜源供给形式对小白鼠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的影响。将120只18日龄小白鼠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分别为Ⅰ(小肽+硫酸铜组)、Ⅱ(硫酸铜组)、Ⅲ(碱式氯化铜组)、Ⅳ(蛋氨酸铜)、Ⅴ(纳米铜组)和Ⅵ(纳米小肽螯合铜)等,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白鼠。饲喂试验分0~5d、6~12d、13~19d、20~26d和27~33d五个阶段。其中0~5d为预试验期,后四个阶段为试验期。预试期和试验期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基础日粮。试验期Ⅰ~Ⅵ组饲粮铜的含量(以铜计)在6~12d、13~19d、20~26d和27~33d四个阶段分别为2.5mg、5mg、10mg及15mg。结果表明,纳米小肽螯合铜能有效促进小鼠增重。采食不同铜源日粮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随饲养日龄增大而减小,并随铜的供给量由低剂量变化到正常剂量而差异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鼠 纳米级小螯合 生长性能 免疫器官
原文传递
PEP-1超氧化物歧化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健 周发明 +3 位作者 陈涛 席刚明 邓晓玲 赵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3期2423-2426,共4页
目的:观察细胞穿透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PEP-1-SOD1)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 目的:观察细胞穿透肽-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PEP-1-SOD1)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6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神经行为评分,并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盐水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或模型组)神经障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可降低神经障碍评分(P<0.05);光镜下,假手术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PEP-1-SOD1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PEP-1-SOD1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PEP-1-SOD1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6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出现Bcl-2蛋白阳性表达,24h达到高峰,48h表达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EP-1-SOD1预处理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PEP-1-SOD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PEP-1-SOD1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穿透- 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B细胞淋巴瘤基因-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