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酞菁颜料对Monocoat涂料重涂附着力的影响
1
作者 马娜 张立德 +2 位作者 王静 唐先斌 马振宁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46,共6页
基于Monocoat(单涂层)体系,针对含有铜酞菁颜料的涂料的重涂附着力进行了测试。通过配方设计,检测涂层的附着力和硬度,探究了酸催化剂与铜酞菁颜料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重涂附着力的影响,并探究了铜酞菁颜料在Monocoat体系中的作用机... 基于Monocoat(单涂层)体系,针对含有铜酞菁颜料的涂料的重涂附着力进行了测试。通过配方设计,检测涂层的附着力和硬度,探究了酸催化剂与铜酞菁颜料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重涂附着力的影响,并探究了铜酞菁颜料在Monocoat体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含有铜酞菁颜料的水性Monocoat涂料具有良好的重涂附着力。此外,添加酸催化剂能够显著提高涂料的重涂附着力。铜酞菁主要成分具有路易斯酸特征,对涂料成膜交联过程中的醇醚交换等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且调整酸催化剂含量可显著改善涂层性能,提高实用性,并降低施工风险。铜酞菁作为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颜料成分,在Monocoat涂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coat体系 铜酞菁颜料 重涂附着力
下载PDF
酯基取代铜酞菁的合成工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建龙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3-硝基邻苯二腈、2,4-二甲基-3-戊醇、氯化铜、N-甲基甲酰苯胺、二茂铁甲酸等为基本原料,经取代、环化、甲酰化、溴代、还原、酯化六步反应合成溴代二羟甲基-四(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二茂铁甲酸酯化物,以红外光谱跟踪,同时对甲... 以3-硝基邻苯二腈、2,4-二甲基-3-戊醇、氯化铜、N-甲基甲酰苯胺、二茂铁甲酸等为基本原料,经取代、环化、甲酰化、溴代、还原、酯化六步反应合成溴代二羟甲基-四(2,4-二甲基-3-戊氧基)铜酞菁二茂铁甲酸酯化物,以红外光谱跟踪,同时对甲酰化、溴代、还原、酯化反应进行了合成工艺研究,确定了较佳合成条件,并测定了终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记录染料 铜酞菁 合成
下载PDF
溶剂法合成β-及ε-型铜酞菁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天永 徐单 +1 位作者 张友兰 李祥高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631-633,共3页
用溶剂法,以苯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β 型铜酞菁和ε 型铜酞菁。用来代替三氯苯和烷基苯合成β 型铜酞菁的溶剂是溶剂160S(主要含有二氯甲苯),它具有价格低和回收率高的优点。实验发现,溶剂160S法合成的产品w(β 型铜酞菁)>96%,收率>... 用溶剂法,以苯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β 型铜酞菁和ε 型铜酞菁。用来代替三氯苯和烷基苯合成β 型铜酞菁的溶剂是溶剂160S(主要含有二氯甲苯),它具有价格低和回收率高的优点。实验发现,溶剂160S法合成的产品w(β 型铜酞菁)>96%,收率>75%(以苯酐计算);在合成β 型铜酞菁的基本原料中加入适量的ε 型铜酞菁晶种和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苯胺和间甲苯胺),可以得到ε 型铜酞菁,晶种和衍生物质量分别为苯酐质量的15%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型铜酞菁 ε-型铜酞菁 苯酐 尿素 溶剂160S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可溶性铜酞菁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向能军 邓建成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01年第5期20-22,共3页
通过将铜酞菁氯磺化后 ,与带活性羟基质子的苯酚反应 ,合成了一种与铜酞菁基体色光基本不变 ,但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十分大的新型铜钛菁衍生物———铜酞菁磺酸苯酯。用元素分析、IR和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用UV光谱分析了产物的色光。
关键词 铜酞菁 大环配合物 铜酞菁磺酸苯酯 蓝色颜料 性能 可溶性
下载PDF
溶剂法合成β-及ε-型铜酞菁
5
作者 张天永 徐单 +1 位作者 张友兰 李祥高 《染料与染色》 CAS 2004年第5期261-263,共3页
用溶剂法,以苯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β-型铜酞菁和ε-型铜酞菁。用来代替三氯苯和烷基苯合成β-型铜酞菁的溶剂是溶剂160S(主要含有二氯甲苯),它具有价格低和回收率高的优点。实验发现,溶剂160S法合成的产品纯度w(β-型铜酞菁)高于96%,... 用溶剂法,以苯酐和尿素为原料合成β-型铜酞菁和ε-型铜酞菁。用来代替三氯苯和烷基苯合成β-型铜酞菁的溶剂是溶剂160S(主要含有二氯甲苯),它具有价格低和回收率高的优点。实验发现,溶剂160S法合成的产品纯度w(β-型铜酞菁)高于96%,收率可达75%以上(以苯酐计算);在合成β-型铜酞菁的基本原料中加入适量的ε-型铜酞菁晶种和铜酞菁磺酰胺衍生物(苯胺和间甲苯胺),可以得到ε-型铜酞菁,晶种和衍生物质量分别为苯酐质量的15%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型铜酞菁 ε-型铜酞菁 苯酐 尿素 溶剂160S 合成
下载PDF
两种四氨基铜酞菁异构体的合成及其分子中氨基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丛方地 杜锡光 +2 位作者 赵宝中 刘群 陈彬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6-32,共7页
 经过两步反应,不经色层分离,制得了较纯净的2,9,16,23-四氨基铜酞菁和1,8,15,22-四氨基铜酞菁两种异构体.采用固相熔融催化法合成中间产物,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底物与金属盐的配比为4∶1,加适量尿素做溶剂,提高反应产率;在生成产物的还...  经过两步反应,不经色层分离,制得了较纯净的2,9,16,23-四氨基铜酞菁和1,8,15,22-四氨基铜酞菁两种异构体.采用固相熔融催化法合成中间产物,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底物与金属盐的配比为4∶1,加适量尿素做溶剂,提高反应产率;在生成产物的还原过程中,以DMF代替水做溶剂,缩短反应时间,提高还原效率;对于产物的提纯,采取对中间产物高度提纯,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使还原充分有效,最后采取抽滤的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较纯的产物,而且简化了实验操作.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质谱表征的结果发现,两种异构体在其DMF溶液中都有二聚现象,而没有三聚或多聚现象,其分子上的氨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稳定性;紫外可见光谱表征的结果表明,前者上的氨基动力学稳定性较强,后者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其分子上的氨基有由动力学稳定态逐渐向热力学稳定态转化的趋势,最后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氨基铜酞菁 异构体 氨基 稳定性 合成 动力学稳定态 热力学稳定态 分子内氢键
下载PDF
铜酞菁脂肪磺酰胺衍生物对铜酞菁表面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天永 费学宁 +2 位作者 周春隆 高欣钦 李佳平 《涂料工业》 EI CAS CSCD 1997年第6期7-9,共3页
合成了4种钢酞菁(CuPC)的脂肪磺酰胺衍生物,并用于对CuPC改性。讨论了该衍生物对CuPC颜料润湿性、分散性、抗絮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CuPC的润湿角随衍生物中取代烷基链增长而增大,在甲苯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在醇酸树脂涂料中... 合成了4种钢酞菁(CuPC)的脂肪磺酰胺衍生物,并用于对CuPC改性。讨论了该衍生物对CuPC颜料润湿性、分散性、抗絮凝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CuPC的润湿角随衍生物中取代烷基链增长而增大,在甲苯中的分散稳定性及在醇酸树脂涂料中的抗絮凝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酞菁 衍生物 表面改性 脂肪磺酰胺 颜料
下载PDF
八羧基铜酞菁修饰海藻酸钠阳膜层制备 CuPc(COOH)_8-SA/mCS双极膜及其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日耀 陈震 +2 位作者 郑曦 陈晓 张娟灵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43-2150,共8页
在海藻酸钠(SA)中添加八羧基铜酞菁(CuPc(COOH)8),并分别用Fe3+离子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八羧基铜酞菁阳膜层和壳聚糖(CS)阴膜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八羧基铜酞菁-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双极膜(CuPc(COOH)8-SA/mCSBPM)。在海藻酸钠... 在海藻酸钠(SA)中添加八羧基铜酞菁(CuPc(COOH)8),并分别用Fe3+离子和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八羧基铜酞菁阳膜层和壳聚糖(CS)阴膜层进行改性,制备了八羧基铜酞菁-海藻酸钠/改性壳聚糖双极膜(CuPc(COOH)8-SA/mCSBPM)。在海藻酸钠中添加八羧基铜酞菁以促进中间层中水的解离。用FTIR、SEM等对制备的CuPc(COOH)8-SA/mCS双极膜进行了表征。作为比对,制备了Fe3+离子改性的Fe-SA/mCS双极膜和二茂铁(Fc)离子改性的Fc-SA/mCS双极膜。实验结果表明,CuPc(COOH)8-SA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交换容量、H+离子透过率均获得提高。与Fe3+离子改性或二茂铁离子改性的mSA/mCS双极膜相比,CuPc(COOH)8-SA/mCS双极膜的阻抗、电阻压降(IR降)和溶胀度降低,在H+离子浓度低于8mol·L-1的酸溶液中具有稳定的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羧基铜酞菁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双极膜
下载PDF
铜酞菁缓冲层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胡远川 王立铎 +2 位作者 董桂芳 张德强 邱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3,共3页
利用铜酞菁薄膜充当缓冲层 ,研究了缓冲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铜酞菁缓冲层的器件性能明显优于不含有缓冲层的器件 ,加入铜酞菁缓冲层后器件发光稳定性也得到了改善。本文对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 ,分析认为 。
关键词 铜酞菁缓冲层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性能 界面电阻
下载PDF
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铜酞菁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军 宋亮 金奇庭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2,共3页
主要探讨了预处理过程对铜酞菁废水水质的影响 ,以及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此种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预处理后 ,废水BOD5/CODCr由 0 16升至 0 5 0 ,可生化性大大增强 ;以邻苯二甲酸作为单一污染物 ,根据动力学模型解出的一级反应槽... 主要探讨了预处理过程对铜酞菁废水水质的影响 ,以及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此种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预处理后 ,废水BOD5/CODCr由 0 16升至 0 5 0 ,可生化性大大增强 ;以邻苯二甲酸作为单一污染物 ,根据动力学模型解出的一级反应槽水力停留时间与试验值基本一致 ;使用两级活性污泥法处理铜酞菁废水 ,可使废水中的Cu2 +、NH3 N、COD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酞菁 两级活性污泥性 废水处理 染料
下载PDF
混凝沉淀—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铜酞菁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相波 唐文伟 李义久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9-331,共3页
针对铜酞菁废水COD、铜、氨氮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混凝沉淀—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对其进行研究,并对药剂投加量、pH值、回流比(R)、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u^(2... 针对铜酞菁废水COD、铜、氨氮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混凝沉淀—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对其进行研究,并对药剂投加量、pH值、回流比(R)、水力停留时间(HRT)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运行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u^(2+)=0.115mg/L、NH_3-N=0.54mg/L、C0D_(cr)=45.2mg/L、TKN=2.14mg/L,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沉淀 缺氧-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 铜酞菁废水 废水处理 颜料工业
下载PDF
铜酞菁型溶剂染料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慧 牟春博 +1 位作者 徐广才 沈美琴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1998年第4期17-21,共5页
以铜酞菁为主要原料,通过氯磺化后引入亲脂性基团(烷胺类),使其转变为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溶剂染料。对染料性能进行测试,观察性能与结构关系。发现这类染料应用在彩蜡、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塑料、聚酯)及丙烯酸酯涂料中,色光... 以铜酞菁为主要原料,通过氯磺化后引入亲脂性基团(烷胺类),使其转变为能溶于某些有机溶剂的溶剂染料。对染料性能进行测试,观察性能与结构关系。发现这类染料应用在彩蜡、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塑料、聚酯)及丙烯酸酯涂料中,色光鲜艳,多项应用性能达五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酞菁 染料 合成 性能 溶剂染料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铜酞菁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邓建成 邓晓琴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8-61,共4页
以苯酐、尿素、氯化铜、钼酸铵为原料,用固相法合成了铜酞菁.通过加入添加剂NS,使其产品质量达到溶剂法生产的水平,并且大大降低了可溶性铜的含量.该法具有工艺简单,生产稳定、质量好。
关键词 铜酞菁 固相合成 酞菁 蓝色颜料 工艺
下载PDF
四磺基铜酞菁共振光散射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华岑 高建华 +1 位作者 刘东胜 林芷荫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71-73,82,共4页
研究了四磺基铜酞菁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p H=1.0~ 3.0的范围内 ,人血清白蛋白的加入导致四磺基铜酞菁共振散射的增强 .在 4 0 7nm处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强峰 ,其强度增加值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 研究了四磺基铜酞菁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 .p H=1.0~ 3.0的范围内 ,人血清白蛋白的加入导致四磺基铜酞菁共振散射的增强 .在 4 0 7nm处存在一共振光散射强峰 ,其强度增加值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据此建立了一种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7mg/ L,检出限为 0 .0 5 0 mg/ L(n=6 ,RSD为 1.8%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光散射法 四磺基铜酞菁 共振光散射光谱 人血清白蛋白 含量测量 散射光强
下载PDF
物化处理后的铜酞菁废水A/O生物接触氧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文伟 徐杨 +2 位作者 曾新平 叶霄 倪亚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6,共4页
铜酞菁废水酸性强、氨氮和Cu^(2+)浓度高、处理难度大。作者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对经物化处理后的铜酞菁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适当增大硝化液回流比(R)有利于有机氮转化以及硝化和反硝化;增加水力停留时间(HRT)可提高脱碳效率... 铜酞菁废水酸性强、氨氮和Cu^(2+)浓度高、处理难度大。作者采用A/O生物接触氧化对经物化处理后的铜酞菁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适当增大硝化液回流比(R)有利于有机氮转化以及硝化和反硝化;增加水力停留时间(HRT)可提高脱碳效率,并促进硝化。在进水CODCr500mg/L,TKN100.8mg/L,R为300%及HRT为50h时,CODCr、NH-N和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和3TKN91.0%、98.8%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酞菁 废水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脱氮
下载PDF
全固态染料敏化纳米二氧化钛/铜酞菁复合太阳能电池(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斌 王立铎 +2 位作者 董桂芳 张德强 邱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A19期63-65,共3页
利用铜酞菁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全固态染料敏化纳米TiO_2太阳能电池。研究了铜酞菁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构优化后,得到的性能参数,开路电压约为618mV,短路电流约为0.24mA/cm^2(氙灯照射,光强约为80mW/cm^2),注入因子为54.5%,总光电... 利用铜酞菁空穴传输材料制备了全固态染料敏化纳米TiO_2太阳能电池。研究了铜酞菁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构优化后,得到的性能参数,开路电压约为618mV,短路电流约为0.24mA/cm^2(氙灯照射,光强约为80mW/cm^2),注入因子为54.5%,总光电转换效率为0.1%。对铜酞菁层进行碘掺杂后,电池的短路电流得到了提高,而开路电压有所下降。电池暗反应研究表明,电流的升高是由于碘掺杂导致载流子浓度增大,载流子输运能力增强,电压的下降则是由于碘的掺入削弱了电池的整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钛 铜酞菁 碘掺杂 暗反应
下载PDF
铜酞菁颜料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季俊杰 张键 +2 位作者 何成达 葛丽英 于林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通过试验研究 ,提出了一种物化—生化法处理铜酞菁颜料废水的新工艺。该工艺研究了铜氨络离子、PH值、水温、SO42 - 、生化条件等因素对Cu2 +和NH3 N去除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 铜酞菁颜料废水 生化法 废水处理
下载PDF
四氨基铜酞菁(CuTAPc)在金电极上成膜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春生 张晓敏 应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技术对四氨基铜酞菁 (CuTAPc)在金电极上的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扫描速度、溶剂、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对其成膜过程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该聚合膜分别在非水溶液和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石英晶体微天平 (EQCM)技术对四氨基铜酞菁 (CuTAPc)在金电极上的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扫描速度、溶剂、支持电解质及单体浓度对其成膜过程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该聚合膜分别在非水溶液和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及稳定性 ,其中借助EQCM重点讨论了在这些过程中溶液中的离子在膜中传输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循环伏安法 四氨基铜酞菁 成膜过程 离子传输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铜酞菁及热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蕾 袁新强 陈立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4,共2页
以苯酐、尿素、氯化铜等为主要原料,以钼酸铵和硼酸为催化剂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铜酞菁;采用TG对其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固相法合成铜酞菁,生产工艺简单易行;铜酞菁的热稳定性好,且主要取决于本身的结构,而与催化剂的类型无关。
关键词 固相法 铜酞菁 热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烷氧基铜酞菁的合成及溶解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红艳 尹彦冰 景介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7,共4页
用固相法合成了2种烷氧基取代的铜酞菁金属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也进行了溶解性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红外光谱相似,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720和668nm;2种配合物均能溶于二氯甲烷、乙酸... 用固相法合成了2种烷氧基取代的铜酞菁金属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同时也进行了溶解性的研究.结果表明:2种配合物红外光谱相似,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720和668nm;2种配合物均能溶于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解决了酞菁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问题,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氧基 铜酞菁金属配合物 溶解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