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含量对铜铁基自润滑摩擦材料组织结构及摩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付传起 耿奥 +1 位作者 丁亚东 汪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8-99,共12页
目的改善石墨烯与铜铁基摩擦材料的结合方式,探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对铜铁基摩擦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加入不同含量石墨烯时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和摩擦机理。方法采用粉末冶金冷压法制备铜铁基摩擦材料,利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和手段,... 目的改善石墨烯与铜铁基摩擦材料的结合方式,探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对铜铁基摩擦材料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加入不同含量石墨烯时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和摩擦机理。方法采用粉末冶金冷压法制备铜铁基摩擦材料,利用SEM、XRD等分析方法和手段,探究不同含量石墨烯对摩擦材料的组织结构、综合力学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结果在铜铁基摩擦材料中加入石墨烯时,其密度和抗压强度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硬度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相同转速下,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其摩擦材料的摩擦因数呈下降趋势,磨损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材料的摩擦率最小,为2.52×10^(-9)mm^(3)/(N·m),此时摩擦材料的磨损机理为黏着磨损及少量磨粒磨损。结论在铜铁基摩擦材料中,石墨烯作为润滑组元,与基体的结合性能表现优异,对比石墨烯对铜铁基摩擦材料的影响规律可知,在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5%时,摩擦材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基 石墨烯 自润滑摩擦材料 摩擦性能 磨损率
下载PDF
高速列车用铜铁基摩擦材料的研究
2
作者 刘倚天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10期19-23,共5页
铁路运输是我国工业化进程重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制动系统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现役进口高铁制动片进行测试分析,得到其各组元的具体成分及其配比,以此进口配方为基础制定工艺方案,应用热压烧结工艺使性能得到... 铁路运输是我国工业化进程重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对制动系统材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现役进口高铁制动片进行测试分析,得到其各组元的具体成分及其配比,以此进口配方为基础制定工艺方案,应用热压烧结工艺使性能得到进一步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进口材料样品基体中w_(Cu)为50%、w_(Fe)为23%;润滑组元中w_(C)(鳞片石墨和团聚型石墨)为15%、w_(MoS_(2))为2%;摩擦组元中的Fe-Cr合金比例为10%。根据以上进口样品配方,使用国产原料进行配比,并通过混料预成形、热压烧结等一系列工艺步骤,成功制备样品。将自主制备样品与进口样品的基础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自主制备样品的密度为5.29g/cm^(3),大于进口样品的4.5g/cm^(3),抗弯强度为48.77MPa,高于进口样品的38MPa,而抗压强度为88.42MPa,略低于进口样品的95MPa。综合以上分析,高铁用铜铁基摩擦材料可实现自主制备,且性能相当或优于进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材料 粉末冶金 铜铁基
下载PDF
感应烧结石墨/铜铁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付传起 孙俊才 +1 位作者 王宙 于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57-1760,1764,共5页
通过基体合金化和添加不同含量的石墨,采用感应加热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石墨/铜铁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试验机和MRH-3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从室温~500℃温度条件下的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磨损... 通过基体合金化和添加不同含量的石墨,采用感应加热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石墨/铜铁基高温自润滑复合材料,在力学性能试验机和MRH-3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复合材料从室温~500℃温度条件下的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形貌,进而探讨了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与感应加热频率和石墨含量有关;在室温条件下,随着石墨含量的升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差而减磨自润滑效果变好,在室温~500℃条件下,选用合适的感应加热频率和石墨的含量可以使石墨/铜铁基自润滑材料保持良好的耐磨性;而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变为犁沟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铜铁基自润滑复合材料 感应加热烧结 摩擦系数 磨损率
下载PDF
石墨/铜铁基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付传起 王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感应加热烧结粉末冶金的方法,以铜铁合金为基体,添加石墨制备石墨/铜铁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添加石墨前后2种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及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石墨能起到润滑作用,使材料的摩擦... 采用感应加热烧结粉末冶金的方法,以铜铁合金为基体,添加石墨制备石墨/铜铁基自润滑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添加石墨前后2种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形貌及摩擦学性能,并分析了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石墨能起到润滑作用,使材料的摩擦因数减小,磨损率降低;添加的石墨一部分转化成新态,其余则进入材料的空隙中,在摩擦过程中形成润滑膜起到减摩的作用;添加石墨后,摩擦材料的磨损机制由粘着磨损变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铜铁基自润滑材料 摩擦因数 磨损率
下载PDF
铜铁基烧结金属含油轴承材料的耐腐蚀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韵 果世驹 +2 位作者 杨霞 郭林 刘彤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研究不同铜含量的铜铁基烧结金属含油轴承材料的耐腐蚀行为。在5%氯化钠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SEM分析表明,材料的相对密度及铜的含量和分布对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原料混合粉末的预烧结促进铜扩散可提高铜元素分布的均匀性,从... 研究不同铜含量的铜铁基烧结金属含油轴承材料的耐腐蚀行为。在5%氯化钠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和SEM分析表明,材料的相对密度及铜的含量和分布对耐腐蚀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原料混合粉末的预烧结促进铜扩散可提高铜元素分布的均匀性,从而达到提高耐腐蚀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铜铁基含油轴承 耐腐蚀性 均匀性
下载PDF
含铜铁基粉末冶金零件烧结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晓星 刘祥庆 +2 位作者 杨中元 汪礼敏 刘一浪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含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在烧结前后易发生尺寸变化,为此类零件的生产带来不便。本文介绍了有关含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烧结过程、烧结过程中铁铜粉末颗粒尺寸变化和烧结尺寸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高于Cu熔点温度烧结时,Cu... 含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在烧结前后易发生尺寸变化,为此类零件的生产带来不便。本文介绍了有关含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的烧结过程、烧结过程中铁铜粉末颗粒尺寸变化和烧结尺寸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高于Cu熔点温度烧结时,Cu颗粒熔化扩散渗入Fe颗粒中,在Cu颗粒原本位置形成流出孔隙,从而造成烧结坯尺寸的膨胀;随着烧结温度或烧结时间的增加,烧结过程中铁铜粉末颗粒的尺寸呈增大趋势;影响含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烧结尺寸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是粉末粒度及合金元素的成分和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基粉末冶金材料 烧结机理 烧结尺寸变化率
下载PDF
烧结工艺对铜铁基含油轴承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东宇 李小强 +2 位作者 李京懋 屈盛官 徐各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7-163,共7页
通过粉末冶金制备铜铁基含油轴承,并利用DSC、SEM和压缩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烧结气氛(100%N_(2)、75%H_(2)+25%N_(2)和100%H_(2)(体积分数))和烧结温度(825~885℃)对轴承材料的微观组织、含油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 通过粉末冶金制备铜铁基含油轴承,并利用DSC、SEM和压缩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烧结气氛(100%N_(2)、75%H_(2)+25%N_(2)和100%H_(2)(体积分数))和烧结温度(825~885℃)对轴承材料的微观组织、含油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865℃的条件下,100%N_(2)气氛下烧结时,铁粉表面的铁氮化合物和黄铜粉表面的氧化膜阻碍了两者间的冶金结合;100%H_(2)气氛下烧结时,Cu_(3)Zn相发生严重的脱锌现象。这两种气氛下烧结试样组织中存在较多形状不规则的缝隙和孔隙,显著降低了材料的含油率、硬度和压溃强度。75%H_(2)+25%N_(2)气氛下烧结时,粉末颗粒间的冶金结合较为充分,且Cu_(3)Zn相的脱锌程度较低,孔隙趋于球形,材料的含油率、硬度和压溃强度明显提升。在75%H_(2)+25%N_(2)气氛下,825℃和845℃烧结时,粉末颗粒之间未发生明显的冶金结合,硬度和压溃强度较低;烧结温度升高至865℃时,冶金结合程度提升,孔隙数量减少,试样的硬度和压溃强度明显提高;烧结温度继续升高至885℃时,试样发生过烧结,收缩率较大,含油率急剧下降。75%H_(2)+25%N_(2)气氛下,烧结温度为865℃时,烧结试样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含油率、硬度和压溃强度分别为18.8%(体积分数)、43.7HB和271.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铜铁基含油轴承 烧结工艺 压溃强度 脱锌
下载PDF
铜铁基(氧化物)催化剂的铁比测定
8
作者 孙有梅 《河南化工》 CAS 1996年第7期24-25,共2页
研究了“铁比分析”中消除铜干扰的干法,最后选用铝片取代Cu2+析出金属铜,从而正确的测出了铁基或钢铁基催化剂的铁比,方法简单、准确,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氧化亚 催化性能 铜铁基催化剂 测定
下载PDF
莫来石含量及粒径对铜铁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侯宝强 郭海霞 +2 位作者 朱宇璇 王波 杨建锋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4-802,共9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含莫来石的铜铁基复合材料,通过分别添加0~25%(体积分数)工业莫来石和高纯莫来石,对比两者含量对复合材料基本特性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石墨含量对摩擦系数的调节作用,分析了莫来石粒度对复合材料摩擦性...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含莫来石的铜铁基复合材料,通过分别添加0~25%(体积分数)工业莫来石和高纯莫来石,对比两者含量对复合材料基本特性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石墨含量对摩擦系数的调节作用,分析了莫来石粒度对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莫来石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致密度降低、硬度上升、弯曲强度下降。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均在两莫来石含量为15%时最大,磨损率均在莫来石含量为5%时最小。相比高纯莫来石,粒度分布宽、颗粒形态多样的工业莫来石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磨损率均产生不利影响。石墨含量为15%(体积分数)时,含工业莫来石(15%)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在0.3~0.4,且磨损率较低。分级筛选后的大尺寸工业莫来石颗粒有利于增大摩擦系数,球磨细化后的小尺寸工业莫来石颗粒对增大摩擦效果有限,且磨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铜铁基复合材料 莫来石 摩擦磨损
原文传递
磷酸锌包覆铁粉增强其耐腐蚀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霞 白英龙 果世驹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20,52,共5页
为解决铜铁混合粉制造的含油轴承或机械零件易腐蚀的问题,采用磷酸锌包覆的方法使铁粉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包覆层,并用未包覆铁粉和包覆铁粉分别制备了含铜量不同的铜铁基烧结试样,对比了试样的微观形貌,根据极化曲线测试和盐水浸泡试验结... 为解决铜铁混合粉制造的含油轴承或机械零件易腐蚀的问题,采用磷酸锌包覆的方法使铁粉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包覆层,并用未包覆铁粉和包覆铁粉分别制备了含铜量不同的铜铁基烧结试样,对比了试样的微观形貌,根据极化曲线测试和盐水浸泡试验结果分析了试样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磷酸锌包覆能在铁粉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厚约5μm、均匀完整且颜色近似于铜粉的包覆层;采用包覆铁粉代替未包覆铁粉制备烧结试样,耐腐蚀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铁基含油轴承 磷酸锌 粉改性 耐腐蚀性
下载PDF
CO_(2)加氢制低碳醇CuFe基催化剂中的Mn助剂效应
11
作者 张昕昕 许狄 +3 位作者 王艳秋 洪昕林 刘国亮 杨恒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1,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的CuFeZnK催化剂,研究了Mn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Mn(质量分数2.1%)能有效提高低碳醇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STY),在320℃和5 MPa的条件下,CO_(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Mn掺杂的CuFeZnK催化剂,研究了Mn助剂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CO_(2)加氢制低碳醇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Mn(质量分数2.1%)能有效提高低碳醇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STY),在320℃和5 MPa的条件下,CO_(2)的转化率为29.4%,低碳醇选择性(CO-free)达到23.2%,时空收率达到41.1 mg·g_(cat)^(-1)·h^(-1),且低碳醇在总醇中的比例达到96.9%.利用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等手段对制得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适量Mn可以起到结构助剂的作用,减小Cu颗粒尺寸的同时促进Fe_(5)C_(2)相的形成,从而构建丰富的Cu-Fe_(5)C_(2)活性界面,用于低碳醇合成.而过量的Mn反而会堵塞催化剂的孔道,覆盖活性位点,降低了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加氢 低碳醇合成 铜铁基催化剂 锰助剂
下载PDF
碱金属和稀土金属对CuFe_(8)-LDO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黄菊 张志远 +5 位作者 孟影子 李淳 郭立升 张成华 魏宇学 孙松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5-100,共6页
研究了碱金属元素Na、K和稀土金属元素La、Ce、Y对铜铁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Fe_(8)-LDO)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影响,采用XRD、SEM-EDS、低温N 2吸附-脱附、H 2-TPR、CO_(2)-TPD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其... 研究了碱金属元素Na、K和稀土金属元素La、Ce、Y对铜铁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CuFe_(8)-LDO)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影响,采用XRD、SEM-EDS、低温N 2吸附-脱附、H 2-TPR、CO_(2)-TPD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和物化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其CO_(2)加氢反应性能,研究了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碱金属元素Na、K改性能够促进催化剂的还原,改变其对CO_(2)的吸附强度,从而提高了CO_(2)加氢反应活性。其中,Na/CuFe_(8)-LDO催化剂更有利于C 5+烃类的生成,K/CuFe_(8)-LDO催化剂更有利于C 2~C 4烃类的生成。稀土金属元素La、Ce、Y的加入不利于提高催化剂的C 2+烃类选择性,Y/CuFe_(8)-LDO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活性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氢 助剂 铜铁基催化剂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下载PDF
Mn促进CuFe催化剂合成气制低碳醇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雨安 陈家星 +3 位作者 张建强 陈俊利 李振兴 于文浩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52,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Cu)∶n(Fe)∶n(Mn)为1∶1∶(0, 0.25, 0.5, 1.0, 1.5)的Cu-Fe-Mn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其在相对温和条件下:260℃、3.0MPa、V(H_2)∶V(CO)=2∶1,体积空速GHSV=2400h^(-1),合成气制低碳醇的活性。通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n(Cu)∶n(Fe)∶n(Mn)为1∶1∶(0, 0.25, 0.5, 1.0, 1.5)的Cu-Fe-Mn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其在相对温和条件下:260℃、3.0MPa、V(H_2)∶V(CO)=2∶1,体积空速GHSV=2400h^(-1),合成气制低碳醇的活性。通过比表面积测试(BET)、H_2-程序升温还原(H2-TPR)、X射线衍射(XRD)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揭示了催化剂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在260℃、3.0MPa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含量的锰对铜铁基催化剂合成低碳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CuFeMn_(1.0)表现出较佳的CO转化率50.5%,且低碳醇选择性由CuFe催化剂的6.8%提高至10.2%,由于锰的引入提高了Cu-Fe-Mn-O物相的形成,增加了CO吸附位点,促进了CO活化,从而促进了反应的进行和低碳醇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低碳醇 铜铁基催化剂 锰助剂
下载PDF
Flot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s of chalcopyrite and pyrite in the presence of N-propyl-N′-ethoxycarbonyl thiourea 被引量:5
14
作者 Shuang-ke LI Guo-hua GU +1 位作者 Guan-zhou QIU Zhi-xiang CHEN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6期1241-1247,共7页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propyl-N′-ethoxycarbonyl thiourea(PECTU) were studied in the flotation experiments of chalcopyrite and pyrite compared with butyl xanthate(BX).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mineral 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propyl-N′-ethoxycarbonyl thiourea(PECTU) were studied in the flotation experiments of chalcopyrite and pyrite compared with butyl xanthate(BX).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mineral and PECTU was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zeta potential and electrochemistry measure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PECTU.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PECTU performed a stronger ability to capture chalcopyrite and a better selectivity against pyrite. The zeta potential of chalcopyrite was positively shifted after interacting with PECTU,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collector PECTU was obviously adsorbed on chalcopyrite surface. The cyclic voltammetry and Tafel curv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oxidation and corrosion rates of chalcopyrite surface were limited in the presence of PECTU, while the effect of PECTU on pyrite in weak alkaline solution can be neglected basic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zeta potential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LCOPYRITE PYRITE FLOTATION N-propyl-N'-ethoxycarbonyl thiourea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下载PDF
Study on Infrared Spectra and Chemical Bonding of the Cluster Anion[Cl_2FeS_2MoS_2Cu(PPh_3)_2] ̄-
15
作者 孔宪玲 Lu Yi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of the cluster anion[Cl2Fe2S2MoS2Cu(PPh3)2]- are measured between 550 and 90 cm(-1).The empirical assignment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vibration bands of main valence bonds.In orde... Th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of the cluster anion[Cl2Fe2S2MoS2Cu(PPh3)2]- are measured between 550 and 90 cm(-1).The empirical assignment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vibration bands of main valence bonds.In order to verify the assignments of the bands and obtain the force constants the approximate normal coordinate analysis for the title anion has been carried out.It is found that the calculated frequenci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ones.While Quantum-Chemical calculation is used to elucidate the chemical bonding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title an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e-Cu cluster IR spectra chemical bonding force constant
下载PDF
The Synthesis and Crystall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trimetallic Linear Complex of [Et_4N][ (Ph_3P)_2{CuS_2WS_2Fe} Br_2]
16
作者 LIN Ping WU Xin-Tao +4 位作者 WANG Quan-Ming SHENG Tian-Lu WU Biao YU Heng CHEN L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of Matt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cnces, Fuzhou, 350002)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5期361-364,共4页
The complex [Et4N][(Ph3P)2{CuS2WS2Fe} Br2] (1 ), C44, H50NBr2CuFeP2S4W, M4= 1246. 13, has been obtained by reaction of [Et4N]2[WS4] andFeBr2 with Cu (Ph3P )3I in MeCN/CH2Cl2. Crystal data for [Et4N][(Ph3P)2{CuS2WS2Fe)... The complex [Et4N][(Ph3P)2{CuS2WS2Fe} Br2] (1 ), C44, H50NBr2CuFeP2S4W, M4= 1246. 13, has been obtained by reaction of [Et4N]2[WS4] andFeBr2 with Cu (Ph3P )3I in MeCN/CH2Cl2. Crystal data for [Et4N][(Ph3P)2{CuS2WS2Fe) Br2] (1): triclinic, P1, Z = 2, a= 13. 495 (7), b = 15. 322 (5), c =12. 361 (4), a=105. 32(3), β=93. 19(4), γ=101. 35(4) and V=2401. 2 The bond lengths of W-Fe bond and the W-Cu distance are 2. 793(2) A and 2. 823(2), respectively. Three kind metal atoms of the title structure [Et4N][(Ph3P)2{CuS2WS2Fe}Br2] (1) are nearly distributed along a line, and along which three metalatoms (W, Cu, Fe) are approximately tetrahedral coord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trimetallic sulfido cluster LINEAR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全文增补中
Unit Constru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Metal Clusters──Investigation on the Metal Cluster CompoundsContaining Fe_2S_2(CO)_6-units
17
作者 ZHUANG Bo-Tao PAN Bing-Hua +4 位作者 HUANG Liang-Ren HE Ling-Jie CHEN Peng-Cheng SUN Hao-Feng PAN Guo-Hua(Fujian Institute of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Matter,the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Fuzhou, 350002, CHIN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5-46,共12页
The syntheses and structures of trinuclear Mo (W)-Fe-S cluster[MFe2S2(CO)8 (S,CNSEt2)]- (M=Mo, W), hexanuclear Fe-S cluster [Fe6S6-(CO)12]2- and undecanuclear Cu-Fe-S cluster [Cu5Fe6S6(CO)18(PPh3)2]-, containingFe2S2(... The syntheses and structures of trinuclear Mo (W)-Fe-S cluster[MFe2S2(CO)8 (S,CNSEt2)]- (M=Mo, W), hexanuclear Fe-S cluster [Fe6S6-(CO)12]2- and undecanuclear Cu-Fe-S cluster [Cu5Fe6S6(CO)18(PPh3)2]-, containingFe2S2(CO)6-units bave been summarized and the important vestiges left in their struc-tures reflecting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of the clusters have been found and discussed.Further inspecting some other typical clusters a regular unit construction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etal cluster compounds containing Fe2S2(CO)6-units has been figured outand applied to speculate and predict several new cluster compounds containing Fe2S2(CO)6-un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t construction Fe-Mo W Cu-S cluster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processes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