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殷墟出土铜铙看南方铜铙的年代 被引量:8
1
作者 向桃初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0-50,共11页
铜铙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较多,类型也很复杂。关于南方铜铙的年代,最早的一般断为商代,晚的为西周,也有一律断为春秋者。笔者认为,铜铙是南方地区商周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应与南方地区青铜文明... 铜铙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现较多,类型也很复杂。关于南方铜铙的年代,最早的一般断为商代,晚的为西周,也有一律断为春秋者。笔者认为,铜铙是南方地区商周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应与南方地区青铜文明的整体状况和总体规律分不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器 铜铙 殷墟 南方地区 商周时期
下载PDF
论中国南方商周时期铜铙的型式、演变与年代 被引量:30
2
作者 高至喜 《南方文物》 1993年第2期45-53,共9页
关于中国南方商周时期越族铜铙的问题,笔者在《中国南方出土商周铜铙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载《湖南考古辑刊》第2集,岳麓书社,1984年)一文中作过初步探讨。近几年来,商周铜铙又有一些新的发现,湖南省博物馆藏品中也还有一些未曾发... 关于中国南方商周时期越族铜铙的问题,笔者在《中国南方出土商周铜铙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载《湖南考古辑刊》第2集,岳麓书社,1984年)一文中作过初步探讨。近几年来,商周铜铙又有一些新的发现,湖南省博物馆藏品中也还有一些未曾发表的新资料,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南方商周时期铜铙的型式、演变、年代和甬钟来源等问题有所帮助,特别是铜铙的年代在学术界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铙 商周时期 兽面纹 甬钟 博物馆藏品 圈点纹 主纹 雷纹 乐器 商代晚期
下载PDF
宜丰县出土商代铜铙 被引量:5
3
作者 胡绍仁 《南方文物》 1985年第1期12-1,共2页
今年3月12日,宜丰县天宝乡辛会村张丑生、胡淼生等,在距天宝市集1.5公里的牛形山上植树时,挖掘出一件金属器具,立即报告了乡政府。县博物馆闻讯,当即将这件器具收归馆藏,授予了发现者以奖状和奖金。
关键词 宜丰县 铜铙 天宝乡 张丑 生等 具列 器实 内腔 古文化遗址
下载PDF
中国南方商周铜铙
4
《南方文物》 1993年第2期2-2,共1页
关键词 铜铙 商周
下载PDF
商代“舌”铭铜铙相关问题探讨
5
作者 汪培梓 《文物天地》 2024年第3期4-8,共5页
郑州博物馆藏“舌”铭铜铙出自哪里,所属何族、何人,一直似个谜团一样难以解开。本文追溯铙的起源,通过对北方系铜铙的比较研究,确定了“舌”铭铜铙的年代,并探讨了“舌”氏族的历史。
关键词 铜铙 “舌”铭
原文传递
华中地区出土商周铜铙研究
6
作者 任晓琳 《文物天地》 2024年第6期93-97,共5页
相较于北方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铜铙,华中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铙大都体型较大、纹饰各异,且都没有成编列,大部分单独出土于山坡湖河。鉴于该地域商周铜铙的这些特点,将这些铜铙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分型定式,通过排队找出他们的形制特点... 相较于北方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铜铙,华中地区出土的商周时期青铜铙大都体型较大、纹饰各异,且都没有成编列,大部分单独出土于山坡湖河。鉴于该地域商周铜铙的这些特点,将这些铜铙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分型定式,通过排队找出他们的形制特点,将该地域商周铜铙分为粗线云纹兽面纹铙、细线云纹双目纹铙、乳丁铙三类。在分型定式的基础上分析其演变规律,该地域的商周铜铙从无干无旋、兽目乳突,变为有干有旋、乳钉高耸,进而将华中地区出土商周铜铙分为特点鲜明的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地区 商周铜铙 类型学研究
原文传递
郑州“舌”铭铜铙时代与性质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培梓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47,共4页
通过多年来的考古资料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郑州"舌"铭铜铙当出土于郑州西北郊商代晚期墓内,且有另外两件下落不明并与之大小相次的铜铙配套成编一起使用。其年代约为殷墟二期晚段,最迟在殷墟三期前后。它不仅是商代晚期最重... 通过多年来的考古资料对比研究和综合分析,郑州"舌"铭铜铙当出土于郑州西北郊商代晚期墓内,且有另外两件下落不明并与之大小相次的铜铙配套成编一起使用。其年代约为殷墟二期晚段,最迟在殷墟三期前后。它不仅是商代晚期最重要的青铜乐器,也是当时舌氏家族最具标志意义的重要器物。铜铙主人当为生前掌握较大军事权力且身份显赫的舌氏高级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铭铜铙 商代晚期 舌氏家族 乐器
原文传递
对安吉出土铜铙的探讨
8
作者 刘晓 《东方博物》 2017年第3期90-96,共7页
2004年,安吉高禹发现一件青铜铙,丰富了南方青铜铙的实物资料。本文介绍了高禹铜铙的概况,对其年代、文化属性、用途进行了讨论。通过与其他地区出土螺旋状乳钉铙的对比,认为高禹铜铙的年代为商末;依据其铜铙材质、所处地域,再结合对安... 2004年,安吉高禹发现一件青铜铙,丰富了南方青铜铙的实物资料。本文介绍了高禹铜铙的概况,对其年代、文化属性、用途进行了讨论。通过与其他地区出土螺旋状乳钉铙的对比,认为高禹铜铙的年代为商末;依据其铜铙材质、所处地域,再结合对安吉出土其他商周器物的分析,推测该铜铙是古越人为提高某方面性能而改变其合金成分制作的试制品;而其以随葬品随葬的形式,也为研究南方铜铙的用途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禹 铜铙 商末 古越 试制品
原文传递
中原与南方地区出土商周时期铜铙对比研究
9
作者 孙明 《考古学集刊》 2022年第2期90-131,共42页
中原铜饶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尤以般墟地区最集中,而南方铜铙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湘赣地区,以湘江流域最集中,两者空间分布未见交集。出土背景和器物组合方面,除个别铜饶存在些许相似外,其余无明显共同之处。中原铜铙使用者以高... 中原铜饶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尤以般墟地区最集中,而南方铜铙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湘赣地区,以湘江流域最集中,两者空间分布未见交集。出土背景和器物组合方面,除个别铜饶存在些许相似外,其余无明显共同之处。中原铜铙使用者以高级贵族将领或氏族首领为主,而且普遍从事过与军事有关的活动,甚至可能掌控规模不等的军事力量。南方铜铙,除新干商墓、瓯海杨府山土墩墓出土铜饶外,其余使用者身份及用途不明。中原与南方铜虽然可能属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但两者之间存在诸多联系,这种联系既推动了中原地区晚商青铜礼乐文明向南方地区的传播,也促进了独具特色的南方铜铙的出现、发展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铙 中原地区 南方地区 礼乐器 商周时期
原文传递
宜春市博物馆馆藏有枚铜铙赏析——兼谈南方圈点纹的文化属性
10
作者 张庆久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4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本文由宜春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青铜铙启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断代分析,并通过别具特色的圈点纹加以佐证。在分析圈点纹的过程中,笔者提出这是百越文化中一个重要符号的论断,它的起源地就应在赣中地区的吴城,为吴城人发明,传... 本文由宜春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青铜铙启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断代分析,并通过别具特色的圈点纹加以佐证。在分析圈点纹的过程中,笔者提出这是百越文化中一个重要符号的论断,它的起源地就应在赣中地区的吴城,为吴城人发明,传播至江苏、湖南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枚铜铙 圈点纹 吴城文化 百越文化
原文传递
齿纹铜铙的防腐加固处理
11
作者 刘亮 《北方文物》 2004年第2期105-107,共3页
针对于馆藏齿纹铜铙表层锈蚀物疏松多孔、粉化 ,容易掉渣的现状 ,采取了清洗、钝化、加固、封闭的保护措施 ,抑制了文物的腐蚀速度 ,改善了文物的表面状况 ,并就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孔隙 文物保护 保护措施 齿纹铜铙 防腐加固处理方法
原文传递
安徽省馆藏青铜铙赏析
12
作者 马建梅 《新丝路(中旬)》 2019年第4期0131-0132,共2页
安徽省出土及馆藏铜铙分属两个系统,以大铙多见。这些铜铙对于大铙的分布、发展、演变具有特殊意义,对于检视以往的分型断代也很有帮助。考察其形制对于准确判定其功用、名称大有裨益。
关键词 铜铙 研究史 功用
下载PDF
青铜钟的形制、用途及其他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西省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0-13,共4页
青铜乐钟在商周时代有其特殊的地位,与同时期的青铜礼器一样在商周社会中有特殊的意义。商周时期青铜钟明显表现出既可作祭祀享乐有,又可作军器用。商代钟未成定制而西周钟已形成固定形式,春秋战国之际发展到鼎盛和成熟阶段。尤其是湖... 青铜乐钟在商周时代有其特殊的地位,与同时期的青铜礼器一样在商周社会中有特殊的意义。商周时期青铜钟明显表现出既可作祭祀享乐有,又可作军器用。商代钟未成定制而西周钟已形成固定形式,春秋战国之际发展到鼎盛和成熟阶段。尤其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钟的发现与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钟的极大关注,它是我国钟发展到鼎盛和成熟阶段的标志。我国又是制造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的形状、结构、发声特点明显区别于欧州钟,它是我们探讨古人关于音乐学和声学技术及科学史、商周史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青铜铙和镛出现在商代晚期,青铜钟(专名)出现在西周早期,并已形成固定的形式。这已被宝鸡竹园沟西周早期(弓鱼)伯各墓出土编钟及宝鸡虢镇出土西周早期钟⑤所证明。《古今乐录》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早期 礼器 商周 铜铙 商代晚期 随县曾侯乙墓 春秋战国之际 声学技术 兽面纹
下载PDF
编铙(中)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子初 《乐器》 2002年第12期94-95,共2页
(接上期) 2.亚(宀土四天)止铙(3件) 亚(宀土四天)止铙1990年出土于安阳郭家庄商代殷墟三期160号墓内.该墓为长方竖穴形,随葬品共计349件,其中青铜礼器40件,武器200余件,陶器16件,玉器34件及象牙器、竹器、石器、漆器数十件.
关键词 侧鼓音 花纹 玉器 相次 玉雕 测音 随葬品 随葬器物 内凹 铜铙 AGM
下载PDF
青铜句[钅翟]起源探究
15
作者 刘杨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第23期30-34,共5页
句[钅翟],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从其本身的形制风格和出土地来看,可分为江浙皖地区句[钅翟]及山东地区句[钅翟]。笔者在全面搜集出土两周时期青铜句[钅翟]的前提下,以发表资料为据,对青铜句[钅翟]的起源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江... 句[钅翟],一种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乐器,从其本身的形制风格和出土地来看,可分为江浙皖地区句[钅翟]及山东地区句[钅翟]。笔者在全面搜集出土两周时期青铜句[钅翟]的前提下,以发表资料为据,对青铜句[钅翟]的起源问题进行探讨。认为江浙皖地区的青铜句[钅翟]应起源于铜钲,与铜铙也存在一定联系;山东地区的句[钅翟],应与铜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钅翟] 起源 铜铙
下载PDF
探析安徽寿县苍陵城遗址始建年代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国 《大众考古》 2015年第1期50-53,共4页
1958年,安徽寿县文物普查工作组在寿县冯小庙村淮河南岸发现苍陵城遗址。普查时城址东西残长约1500米,南北宽700米,海拔28米,与淮河大坝同高。城址的北面因临淮水,长期受冲刷,在断面出现了大量的筒瓦、板瓦、半瓦当和陶井圈等残片。1983... 1958年,安徽寿县文物普查工作组在寿县冯小庙村淮河南岸发现苍陵城遗址。普查时城址东西残长约1500米,南北宽700米,海拔28米,与淮河大坝同高。城址的北面因临淮水,长期受冲刷,在断面出现了大量的筒瓦、板瓦、半瓦当和陶井圈等残片。1983年,安徽省文物工作队(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试开三个探方,共27平方米,出土遗物有陶豆、陶缽、筒瓦、板瓦等,与寿县县城周围出土的遗物相同,年代初步判定为战国晚期或西汉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寿县 文物工作队 陶井 始建年代 探方 出土遗物 陶豆 铜铙 饕餮纹 云雷纹
下载PDF
湖南博物院
17
作者 朱菊麟 天地 《儿童故事画报》 2023年第43期6-9,共4页
湖南博物院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探索马王堆的宏伟神奇,可以欣赏商周青铜的浑厚凝重,可以感受长沙窑瓷的独特浪漫,可以品味湖湘文明的源远流长。商代象纹铜铙铙,是青铜打击乐器,声音洪亮,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用... 湖南博物院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这里,可以探索马王堆的宏伟神奇,可以欣赏商周青铜的浑厚凝重,可以感受长沙窑瓷的独特浪漫,可以品味湖湘文明的源远流长。商代象纹铜铙铙,是青铜打击乐器,声音洪亮,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于行军打仗,类似铜鼓的作用;二是用于祭祀和宴乐时,配合其他乐器打节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铙 商周 长沙窑 博物院 打击乐器 艺术类
原文传递
中国民族乐器(之二十) 钹
18
作者 贾晓莉 《音乐生活》 2015年第8期67-67,共1页
钹,在民间被叫作镲,在古代叫作铜钹或铜盘,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它在中国和外国的乐队中都有广泛地使用,具体用于歌舞以及地方戏曲的伴奏、锣鼓队以及民间器乐合奏当中。古代的中国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钹的构造非常简单... 钹,在民间被叫作镲,在古代叫作铜钹或铜盘,是打击乐器的一种。它在中国和外国的乐队中都有广泛地使用,具体用于歌舞以及地方戏曲的伴奏、锣鼓队以及民间器乐合奏当中。古代的中国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钹的构造非常简单,是由两片半球形的铜片构成的,这个部分叫作帽或者碗,帽根和钹边中间的部分叫作"堂",帽是钹的固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铙 中国民族乐器 地方戏曲 民间器乐 地方戏剧 民族管弦乐 王建墓 中都 福州评话 小钹
原文传递
释镈
19
作者 冯卓慧 《中华文化画报》 2010年第2期38-43,共6页
中国的商周时期,经历过一个青铜打击乐器十分繁荣的时代。特别是西周以往,随着周初统治者推行礼乐制度的影响所及,青铜乐钟成为令人瞩目的礼乐重器,进而跻身为国家重典"乐悬"
关键词 文化 兽面纹 商周时期 西周中期 铜铙 重典 扉棱 礼乐制度 甬钟 中国青
原文传递
手绘宁乡“藏宝图”
20
作者 吴宇轩 《小学生导刊(高年级版)》 2017年第9期64-64,共1页
我的家乡宁乡是青铜器之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不断有青铜器被发现,因此被称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宁乡哪些地方出土过青铜器?经过一番考察,我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并画了一张地图做出标记。1938年,宁乡黄材镇月山铺农民姜... 我的家乡宁乡是青铜器之乡。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宁乡不断有青铜器被发现,因此被称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宁乡哪些地方出土过青铜器?经过一番考察,我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并画了一张地图做出标记。1938年,宁乡黄材镇月山铺农民姜景舒兄弟在转耳仑山发现国宝——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1959年,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了商代青铜器人面方鼎。1959年6月,宁乡县老粮仓镇狮古寨出土了大小5件商代乐器大铜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乡县 四羊方尊 铜铙 文化 仑山 人面 方鼎 兽面纹 景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